⑴ 債權轉讓 債務人同意嗎
債權轉讓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有效:
(一)、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
(二)、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
(三)、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
(四)、必須有轉讓通知。
我國《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合同法對債權轉讓的生效要件採用通知主義原則。從審判實踐看,如果嚴格限定債權轉讓履行通知義務的主體為轉讓人,那麼轉讓人與受讓人就債權轉讓合意達成後,轉讓人怠於履行通知義務時,受讓人有可能錯失行使債權的時機,進而遭受損失。從訴訟角度來看,如果雙方的債權債務事實客觀存在,債權轉移也沒有損害債務人的利益,為了減少訴累,節約司法資源,即使通知的行為存在瑕疵,也應當認定該轉讓行為有效,這樣更有利於客觀、及時、高效地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此,通知的行為既可由債權轉讓人直接通知債務人,也可以由受讓人持其與債權人達成的債權轉讓協議或債權人出具的債權轉讓憑證進行通知,兩種通知的法律效果應同等。
⑵ 債權轉讓必須要得到債務人同意嗎
不是的,
債權轉讓債務人不同意怎麼處理:
通知既對債務人發生效力,不同意不影響債權轉讓的效力。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除根據合同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得轉讓或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情形外,債權人可以將債權轉讓給他人,且無須經債務人同意。但是債權轉讓必須要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⑶ 債權轉讓債權人不同意還有其它方法嗎
1、債權轉讓不需要債務人同意就可以生效,債權人將轉讓事項通知債務人就可以了,法律上會支持債權人;
2、債權債務轉讓之後,你對債權人的抗辯理由同樣可以適用於新的債權人;
3、法律依據:
1)《合同法》第八十條【債權轉讓的通知義務】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2)《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⑷ 未經債權人同意的債務轉讓是否有效
有效,
債權轉讓債務人不同意怎麼處理:
通知既對債務人發生效力專,不同意不影響債權轉屬讓的效力。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除根據合同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得轉讓或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情形外,債權人可以將債權轉讓給他人,且無須經債務人同意。但是債權轉讓必須要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⑸ 債權轉讓可以不經過債務人同意嗎
債權轉讓,必須過債務人同意。
債務人不同意,不可以進行轉讓。
否則,轉讓無效,並承擔法律責任。
⑹ 債權轉讓如果債務人不同意轉讓第三方應該怎麼做
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即可,無需債務人同意。
因此,對債務人的不同意,無視。
⑺ 我是債務人,債權人要轉讓債權給別人,我不同意,行嗎,法律上支持誰
1、債權轉讓不需要債務人同意就可以生效,債權人將轉讓事項通知債務人就可以了,法律版上會支持債權人;權
2、債權債務轉讓之後,你對債權人的抗辯理由同樣可以適用於新的債權人;
3、法律依據:
1)《合同法》第八十條【債權轉讓的通知義務】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2)《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⑻ 債務人不同意債權轉讓
這個問題,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是不一樣的。
《民法通則》第九十一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需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自民法通則頒布之日起,這一條就廣受詬病,被認為是立法者不恰當地干涉意思自治。因此在《合同法》制訂的時候,就給改了過來:
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第八十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因此,目前債權人轉讓債權,是以通知為原則,同意為例外,和民法通則規定的同意為原則,通知為例外正好反過來。
同時還要特別提醒注意,合同法的措詞是很明確的,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在債權人和債權受讓人之間,該債權轉讓行為仍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