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及成果的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及成果的

發布時間:2021-09-04 09:48:53

1.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答案】AB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非蛋白質激素可用飼喂法對照實驗,也可以切割對應分泌腺進行對照實驗,故A正確。沃森和克里克搭建的DNA雙螺旋結構屬於物理模型,故B正確。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研究過程和摩爾根果蠅眼色遺傳的研究過程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故C正確。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分裂,弄清了分裂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變化規律。
考點:本題考查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2.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有()①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

①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不能有主觀因素,①正確;
②土壤中小動物個體微小,活動能力弱,用取樣器取樣法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②錯誤;
③在電子顯微鏡下拍攝到的葉綠體的結構照片屬於實物,不屬於模型,③錯誤;
④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研究過程和摩爾根果蠅眼色遺傳的研究過程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即實驗,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④正確;
⑤研究細胞結構時,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中各種細胞器,⑤正確;
⑥對酵母菌進行計數時,採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於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餘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等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時,進行鏡檢,⑥錯誤.
故選:C.

3.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研究動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可以用飼喂法、切除法等

A、研究動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可以用飼喂法、切除法等進行對照實驗,A正確;
B、沃森和克里克運用構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搭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B正確;
C、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研究過程和摩爾根果蠅眼色遺傳的研究過程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C正確;
D、分裂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變化規律可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D錯誤.
故選:D.

4.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有()①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

①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不能有主觀因素,排除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①正確;
②土壤中小動物個體微小,活動能力弱,用取樣器取樣法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②錯誤.
③根據不同細胞結構密度不同,用差速離心法獲得純凈細胞膜,③正確;
④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研究過程和摩爾根果蠅眼色遺傳的研究過程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即實驗,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④正確;
⑤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浸泡法處理時要求時間較長、溶液濃度較低,沾蘸法則正好相反,⑤正確;
⑥調查人群中某遺傳病發病率時,最好要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⑥錯誤;
⑦赫爾希和蔡斯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的,即用S35標記噬菌體蛋白質外殼,P32標記噬菌體DNA,⑦正確.
故選:A.

5. 下列有關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或原理中,不正確的是 

【答案】C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生物學中,常用電泳法分離純化蛋白質或DNA;研究細胞結構時,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中各種細胞器;洋蔥表皮細胞已經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會產生染色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所以不能用是否產生CO2來確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故選CD
考點:本題考查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或原理。
點評:本題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屬於容易題。

6.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統計可採用記名計演算法和逐個

A、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統計可採用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A錯誤;
B、薩頓利用基因和染色體的平行關系,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推測出基因就在染色體上,B正確;
C、基因突變在顯微鏡下不可見,染色體變異在顯微鏡下可見,區別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最簡單、直接的辦法是顯微鏡觀察,C正確;
D、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先用用預實驗大致測定促進生根濃度范圍,再用對比實驗確定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D正確.
故選:A.

7.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有()①為了解決光合作用中產生的氧氣來源問題,卡爾文用

①、為了解決光合作用中產生的氧氣的來源問題,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研究,卡爾文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C元素的轉移情況,①錯誤;
②、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②正確;
③、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時用取樣器取樣法,標志重捕法是估算種群密度的,③錯誤;
④、孟德爾研究遺傳兩大定律和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均用到了假說--演繹法,④正確;在
⑤、電子顯微鏡下拍攝到的葉綠體結構照片不屬於模型,⑤錯誤;
⑥、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沾蘸法處理時要求時間較短、溶液濃度較高,浸泡法則正好相反,⑥錯誤;
⑦、調查人群中某遺傳病的發病率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但要保證調查的群體數量足夠大,⑦正確;
⑧、數學模型中曲線圖比數學方程式更能直觀地反映出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⑧正確;
故選:D.

8.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學家對於生命現象的研究通常採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通常這兩種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1、 觀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狀來描述生物的狀況。通常是先對其外形及行為進行觀察和描述,再把生物體解剖藉助光學儀器對其內部結構進行觀察。觀察是多種多樣的,有個體的觀察也有群體的觀察;有靜態的觀察也有動態的觀察;有相同種類的觀察也有不同種類的對比觀察。

2、 實驗是人為地改變一些條件來觀測生物的變化和反應,以探究生命內在的因果關系,是認識生命活動的方法。

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17世紀前後生物學中出現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學實驗,如英國生理學家威廉·哈維關於血液循環的實驗,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關於柳樹生長的實驗等。

到了19世紀,物理學、化學比較成熟了,生物學實驗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因而首先是生理學,然後是細菌學和生物化學相繼成為明確的實驗性的學科。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

系統的方法:

系統科學源自對還原論、機械論反省提出的有機體、綜合哲學,從克洛德·貝爾納與沃爾特·布拉福德·坎農揭示生物的穩態現象、諾伯特·維納與威廉·羅斯·艾什比的控制論到卡爾·路德維希·馮·貝塔郎非的一般系統論。

最早建立的是系統心理學,系統生態學、系統生理學等先後建立與發展,20世紀70-80年代系統論與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概念發表。

從克勞德·香農的資訊理論到伊利亞·普里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將生命看作自組織化系統。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發展,曼弗雷德·艾根提出細胞、分子水平探討的超循環(化學)理論。

(8)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及成果的擴展閱讀:

研究領域

生物學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例如:

1、 面向原子和分子: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

2、 面向細胞: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病毒學。

3、 面向多細胞:生理學、發育生物學、組織學。

4、 面向宏觀:生態學、演化生物學。

生物學本身不斷的快速發展,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整合也越來越多。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學在近代突飛猛進,終於導致人類基因序列定序基本完成。

由此,為了解讀巨大數量的基因信息,促成了基因組學。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開創出蛋白質組學。這些新的研究領域幫助解決疾病、糧食、環境生態等問題。其眾多的研究信息和積累海量研究數據則需要新的電腦演算法來處理。

9.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實驗的方法、系統的方法。

1、觀察描述法

生物學的研究則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生物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並成不同的類群。18世紀,由於新大陸的開拓和許多探險家的活動,生物學記錄的物種幾倍、幾十倍地增長,於是生物分類學首先發展起來。生物分類學者搜集物種進行鑒別、整理,描述的方法獲得巨大發展。要明確地鑒別不同物種就必須用統一的、規范的術語為物種命名,這又需要對各種各樣形態的器官作細致的分類,並制定規范的術語為器官命名。

2、比較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從物種之間的類似性找到生物的結構模式、原型甚至某種共同的結構單元。19世紀30年代,消色差顯微鏡問世,使人們得以觀察到細胞的內部情況。1838~1839年施萊登和施萬的細胞學說提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比較形態學者和比較解剖學者多年來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結構單元,終於有了結果。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觀察和描述深入到顯微領域所獲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方法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3、實驗法

實驗方法則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實驗的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到了20世紀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學等少數學科,大多數的生物學領域都因為應用了實驗方法而取得新進展。

4、系統法

系統科學源自對還原論、機械論反省提出的有機體、綜合哲學,從C.貝爾納與W.B.坎農揭示生物的穩態現象、維納與艾什比的控制論到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系統生態學、系統生理學等先後建立與發展,20世紀70-80年代系統論與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概念發表。從香農資訊理論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將生命看作自組織化系統。

(9)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及成果的擴展閱讀: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幾千年來,中國在農、林、牧、副、漁和醫葯等實踐中,積累了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體的豐富知識。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確立了唯物主義生物進化觀點,推動了生物學的迅速發展。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門( 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加以分類。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徵愈相近。共有七大類,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0. 下列有關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或原理中,不正確的是

【答案】C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DNA帶負電,電泳向正極移動,由於不同DNA片段的大小不同,所以電泳時移動速度不同。因此可以分離。不同的蛋白質在不同的緩沖液中所帶電荷一般不同,分子質量也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利用以上兩方面的差別,電泳時不同蛋白質移動方向,移動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開。A正確。細胞器大小不同,在不同的轉速條件下能沉澱出不同的細胞器,使細胞器彼此分離,B正確。洋蔥表皮細胞是成熟的植物細胞,不能分裂,染色體是分裂期特有的形態,C錯誤。酵母菌是兼性厭氧的的生物,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能產生CO2,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蛋白質核酸、主要細胞器、細胞的增殖、細胞呼吸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路結構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及成果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