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語 cd 怎麼說
你說的是CD光碟嗎?
到那也叫CD~
你說的太籠統,你看下你要說的是哪個:
1、什麼是EP?音響論壇
EP:Extended Play,慢速唱片。EP是CD的一種,播放設備亦與普通CD一樣,沒什麼特殊要求。EP與CD又略有區別,每張EP所含曲目量較CD少,一般有1-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5首歌,價位比一般CD低。
2、什麼是AVCD?
西湖,Spendor,盟主,JBL,馬克,KEF,麥景圖,Classe,天朗,美國精神,Krell,音樂傳真,Pass,柏林之聲,MBL,貴豐,樂林,Marantz,雅駿,懷念,世霸,雨後初晴,ARC,高文,文豪,PMC,銀彩,FM,金嗓子,TORENS,匯點,SONY,超時空,B&W,菲利浦,PS,天龍,AVM,劍橋,Naim,超奧,TEAC,前衛,君子,THETA,藝雅,Audiolab,米格,Cello,聲韻,BRYSTON,金馳!i{9ye
x|2rB8M
AVCD的標志是排在第一首的是電腦文件,不能播放。AVCD是VCD的一種。發燒音響資料庫:q0h ]a(G.u,Ep6ki
音響論壇8TT!B Iv(v1mR
AVCD,簡單地說就是既有聲音(Audio),又有圖像(Video)的碟。AVCD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光碟,它以數字音樂為主,添加了VCD的內容,而圖像部分常常是與音樂主題有關的MTV。
3、什麼是HDCD?發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數碼)的縮寫,1993年由美國REFENENC RECORDS公司推出。它採用一種新的錄音技術,在將母帶上的模擬音頻信號送入HDCD編碼器的時候,以超過傳統CD制式44.1KMz,16比特的高解析力編成數碼信號,此時產生的信號將多於普通CD所能容納的信號。在播放HDCD唱片的時候唱機需要有HDCD音頻解碼器,否則只是普通唱片的效果。
4、什麼是DTS?
DTS的全稱(Digital Theater Systems)意為「數碼影院系統」「DIGITAL SURROUND」意為「數碼環繞立體聲」。
5、什麼是LC?發燒音
LC是發燒CD的一種,製作成本比較高,音質效果比較好。
6、什麼是XRCD?
庫uB0?gei
頂級發燒唱片的典範,目前細分為XRCD、XRCD2、XRCD24等小類。
XRCD全稱「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意為超解析力CD。1997年日本JVC公司推出,XRCD技術的發明開創了錄音硬體、理論的新境界,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序、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獨創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CD的製作精度及高保真度。XRCD可以說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專門的硬體解碼設備,任何一部CD機都可使用。XRCD很明顯在透明度、高頻的延伸、低頻的潛力、立體感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現力與震憾力,自然是頂級享受,在發燒音響中的效果更是無與倫比。由於製作成本高昂,通常每張XRCD的售價達到人民幣200多元,目前只有少數的知名藝術家的知名作品被製成XRCD,因而XRCD的品種不算多。是音樂發燒友的最愛。
7、什麼是SACD?發燒音
發燒唱片的一種。發燒試音碟、發燒示範碟經常採用的形式。SACD全稱叫Super Audio CD,是超級音頻光碟系統,它是由索尼和飛利浦公司合作開發。SACD採用DSD數字錄音技術,它的頻率范圍和動態范圍均優於CD。即使使用普通CD機,音樂的效果在音場、清澈度、樂器和人聲的細致層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同XRCD一樣,由於製作成本不低,有資格製作成SACD的藝術家的作品不多,品種上稍比XRCD豐富。價格也達到200多元,SACD唱片播放時有的需使用SACD專用的播放設備,否則也是普通唱片的效果。目前大部分的SACD可在普通CD機與SACD上同時使用。通常這種CD上會貼有標識,長方形灰色的標識就是適合所有CD播放設備的,SACD的唱片封面裡一般都有此項文字說明。
8、什麼是DSD?
發燒CD的一種,價位上跟普通CD差不多。目前DSD錄音技術傳至中國,國內原版有一些質素高的低成本DSD作品。例如柏菲唱片及廣州某些唱片公司出品的部分唱片。DSD CD 系列採用了DSD制式及SBM-DIRECT去將DSD處理過的信息還原至16BIT,DSD CD在聲音的自然度,語氣的細極度,樂器的質感度與及音場背景之寬深度都有大大的改善,務求令廣大樂迷可以享受更靚聲的音樂。DSD CD可在所有CD機上播放。
9、什麼是24K金碟?
24K金碟 是在製造CD的物料上電鍍一層24K金膜,由於金屬特性使然,分子分布非常平均,電鍍層平滑如鏡,使鐳射光束得以百分之百完全反射,音效亦特佳,是為現今科技下音效最標致的CD物料。
10、什麼是24 BIT?
24Bit 指每一秒聲音的點數為24點,對於音質上能更細膩,特別是在於最大聲、最小聲的處理上,能將音樂細節描述得更為清楚,而這種超高解析度的處理,將讓音樂的色彩更鮮明、層次分明。能達到24BIT的唱片通常都能達到96K頻率,「24K金碟,24BIT」經常同時使用在CD製作當中,大部分製成金碟的都是經典作品。
11、什麼是AAD?
模擬錄音、模擬混音、數字制碟
12、什麼是DDD?發燒音響資
數字錄音、數字混音、數字制碟
13、Hi-Fi是什麼意思?
Hi-Fi :High fidelity的縮寫,高保真的意思,一般用來表達硬體音響設備的優質功能,Hi-Fi唱片指的是錄音質素優良的唱片。
14、LD是什麼?
LD :LASER DISC 激光影碟。(面積相當於一張黑膠唱片大小)
15、LP是什麼?
LP :早在留聲機時代就出現,是密紋慢放唱片,現在一般指老的黑膠唱片。現在有很多發燒友都時光倒流,愛上從前的LP,因為現今沒有一款唱片能有LP的那種溫暖、厚潤、甜美的音色;豐富的堂音和空氣感。
16、DOLBY是什麼意思?發燒
DOLBY Digital:杜比數碼,DOLBY是音效的技術標准之一,產生於美國DOLBY杜比實驗室,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應用於電影立體聲喇叭,經過多聲道、降噪、數碼解析等技術處理,使得音效產生立體逼真的現場感。此技術後被廣泛應用在影音業當中,並形成標准制式。如:Dolby AC-3/DTS 等等。直到現在DOLBY實驗室依然在不停的研究此技術,版本不斷提升和更新。採用DOLBY制式製作的硬、軟體產品(如DVD)一般都會在包裝醒目的位置上標有DOLBY字樣和圖標,代表著影音產品的品質。
17.什麼是4D錄音?
1993年,德國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錄音格式。CD唱片原來最多隻具有3個D,這就是數字錄音、數碼母帶和數字壓片(DDD)。在這其中還有另外三種方式:這就是模擬錄音、模擬母帶製作、數碼壓片的AAD方式;模擬錄音、數碼製作母帶、數字壓片的ADD方式和數字錄音、模擬編輯製作母帶、數字壓片的DAD方式。4D錄音是在數字錄音機的前端,增加了話筒用的模擬、數字轉換器和數字調音台。同時採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動態記錄范圍達到了118DB。聲音的細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後以21比特的方式進行母帶編輯製作,最後轉換成16比特進行數字壓片。4D唱片明顯的播放效果,回放的整體音色厚道了,細致度提高了。
『貳』 sacd和cd音質上的區別
一、音質編碼方式不同
1、sacd:採用了名為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數字流編碼)的新編碼方式,信息儲存量為普通CD的6倍。
2、cd:CD音質必須使用無損(或無損壓縮)格式,例如WAV(不壓縮)、WMA-Lossless(高壓縮)、FLAC(低壓縮)、APE(較高壓縮)等等。
二、音質輸出方式不同1、sacd:當還原為模擬音頻信號重播時,所還原的波型與原先音樂的模擬波型幾乎毫無二致。
2、cd:先建立一個緩沖區,讀取一部分CD音軌將其轉換後播放,在播放的同時再讀取一部分轉換。
三、音頻不同
1、sacd:以高達2.8224MHz的采樣頻率(為CD44.1Khz的64倍)把原始的模擬音頻信號量化為1bit的數字音頻信號,
2、cd:數字信號在極高的頻率下,也並不是不存在直接模擬模擬信號驅動功放或音箱的可能性。
『叄』 CD是什麼時候出現並成為主流音樂載體的
香港的銀圈版CD:
銀圈版與普通版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光碟的內圈製作不同,銀圈版CD的內圈(有些CD連同盤身)都是銀色,而普通CD的內圈則是由透明塑膠材料製成,因而又叫做「膠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製上幾乎都發行過銀圈版CD,之後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稱之為「首批銀圈版」,生產數量不多、升值速度極快。因為1992年之後就沒有繼續生產過銀圈版CD!
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采樣頻率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達到20-20kHz的頻響和90DB的動態范圍以及不低於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頻率響應非常平坦,底雜訊很小,動態范圍相當大。在模擬錄音的時代,動態范圍達到80DB已屬不易,但數字錄音可以輕輕鬆鬆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術指標不錯,為什麼後來又推出了很多種格式的CD唱片呢?這主要的因為普通CD唱片的采樣頻率過低,量化的比特數也不夠高。因此在聆聽老一代的CD唱片時,總會有聲音粗糙,缺少細節的甜美的歌唱性等問題。在重播的音場深度、寬度等方面也比較窄、比較緊,整體的空氣感和臨場感不太好。
改良型普通CD:
1994年,美國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採用20比特錄制的CD唱片。在母帶的錄制、編輯過程中,動態范圍達到了112DB。然後轉換成16比特進行數字壓片。1995年,美國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雙聲道環繞聲錄音方式的CD唱片。這在錄音史上具有階段性的意義。因為通過雙聲道環繞聲方式,在普通的立體聲音響系統中,你可以聽到更深、更寬的音場,能夠體會到一定程度的包圍感了。其實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採用雙聲道環繞聲技術錄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過那時的雙聲道環繞聲錄音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唱片投放市場後,效果良好。在經過了十年的改進與完善之後,正式推出了雙聲環繞聲系列CD唱片。1996年,飛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採用24比特錄制和模擬母帶24比特重新製作的系列CD唱片,並且採取限量發行的方式。這批唱片的采樣頻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觀聽感的改進很大。音色甜美、細致,具有豐富的細節。歌唱性不錯,可聽性很強。以上的CD、20比特CD、雙聲道環繞聲CD、24比特CD都屬於普通CD的范疇。HDCD雖然採用了專用的編解碼技術,但最終還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術范疇之中。在播放中,均與普通CD機良好地兼容。從以上的CD技術發展來看,不論是提高錄音時的采樣頻率還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數,都能夠獲得比較豐富的信息。最後落實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質、動態、歌唱性等方面都會有一些改進。
HDCD: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礎上,研製開發了HDCD。HDCD的含意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國RR唱片公司推出了編號為RR-S3CD的HDCD樣片。HDCD的主要技術原理是:採用18比特進行錄音。在錄制的過程中,16比特為普通全頻帶數碼錄音:另外2比特經過高通濾波器等設備專門用於記錄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頻與超高頻。然後在編輯、製作母盤時,將全頻帶部分壓縮成為14比特,將相位專用的2比特單獨記錄。然後壓製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機上重放時,只能讀出14比特的全頻帶音頻信號。這時的動態范圍僅能達到78DB。在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CD機上,可以讀出並復合2比特的相位、高頻信號,增加了播放時的透明度與細致度,音場的寬度同時也會有所改善。HDCD由於採用比特預留的預加重方式製作,雖然與普通CD機有不錯的兼容性,但不論在何種解碼的工作方式下,都壓縮了動態。對於動態不大的錄音來說,清晰度提高了;但對於大動態的錄音來說,會有一定的損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機是九十年代後期才開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對HDCD的支持態度也不夠大,採用HDCD方式的唱片軟體不夠豐富。HDCD唱片與播放機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間已有多種格式的CD唱片問世,還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兩種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
DDDD:
1993年,德國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錄音格式。CD唱片原來最多隻具有3個D,這就是數字錄音、數碼母帶和數字壓片(DDD)。在這其中還有另外三種方式:這就是模擬錄音、模擬母帶製作、數碼壓片的AAD方式;模擬錄音、數碼製作母帶、數字壓片的ADD方式和數字錄音、模擬編輯製作母帶、數字壓片的DAD方式。4D錄音是在數字錄音機的前端,增加了話筒用的模擬、數字轉換器和數字調音台。同時採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動態記錄范圍達到了118DB。聲音的細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後以21比特的方式進行母帶編輯製作,最後轉換成16比特進行數字壓片。4D唱片明顯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體音色厚道了,細致度提高了。
SACD:
SACD是由飛利浦和索尼共同研製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采樣頻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采樣頻率的整整64倍,SACD採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數字音頻技術,從頭到尾都是1Bit形態,不需任何轉換。SACD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純粹的SACD。除了使用專用的播放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種播放器材都不兼容。SACD還有一種復合盤的製作方式。在唱片的下層是SACD,在唱片的上層是普通CD。屬於典型的單面雙層式結構。復合盤的SACD與普通CD機良好地兼容。ACD的記錄格式有兩種:一種是雙聲道格式,另一種是多聲道(6聲道)格式。
SACD的音樂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連復合後的普通CD,其播放效果也相當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片的價格很高,專用的播放器材也很貴;對高格式CD的普及產生了較大的阻力。
XRCD:
XRCD也是為音響發燒友津津樂道的另一種可以出得好音質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機和解碼器,目前的CD重播設備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頻的音響效果都能夠以最高的境界表現出來,因此受到發燒的極度歡迎。但有人稱XRCD為「後CD時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於價格高昂,而且音質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經出現,所以難以普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XRCD全稱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擴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開發研製出來的獨家技術。使用JVC自身開發的K2數碼界面系統,包括了Mastering設備、壓片製造工序、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技術的主要重點是:加強母帶錄音處理及CD唱片的製作,其目的是讓聆聽者聽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質表現的錄音效果。而且XRCD的錄音處理技術均在目前的CD標准范圍之內。但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論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還是其他少數公司的重新刻錄XRCD發燒碟,價格都很昂貴,普通發燒友無法張張都買,只能擇其精品下手。事實上,也正是由於昂貴的因素,大多數唱片公司都難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種實在寥寥無幾。
『肆』 (三)主要成果和認識
1.第四紀紅土的地球化學特徵反映了區域氣候環境、流域物源特徵和紅土化作用強度的變化,對生態地球化學環境恢復有重要意義
(1)紅土元素的區域地球化學分布具一定的分帶性
第四紀紅土是濕熱氣候環境下風化殼進一步紅土化的產物,它的物質組成與其地球化學過程有密切的關系。洞庭湖區第四紀紅土與中國紅壤在化學成分上相似,與北方黃土相比則為低鹼性高酸性元素,總體以富Si、Al、Fe、Ti,低Ca、Mg、Na、K、Mn、P、N、C為特徵。但在不同區域的紅土中,成分上有差異,湘江流域紅土脫Si,富Al、Fe 程度高,Ge、S、Sn、Zn,Cu、F、B、Se、I、As、Cd、Hg、Pb、Sb、Tl、U、Bi、Br、Ce、Cl、Ga、La、Li、Rb、Se、Th、W、Zr等顯著偏高;而沅江流域紅土富Si、Mo、Se、Ag、Li、Nb、Se、Sr、Ti、Y、Zr;澧水流域紅土富Fe、Mg、Ti、Co、F、I、V、Cu、Zn、Be、Cr、Ni、U,其常量組分與母質中砂礫石含量、紅土化強度有關,微量元素則與區域地球化學背景關系更密切。不同流域紅土元素組合不同,湘江流域紅土以 Cd、Ag、Bi、Zn、Pb、TOC、TC、Hg、Au、W、N、Cu、As、磁化率、Sn、F、Mn、Ni的組合為主,是有色金屬礦成礦帶所致;次為Ga、Sc、Ge、V、Ti、Cr、Fe、Ni、Al及與其負相關的Si、pH的組合,系紅土化作用所致。沅水流域紅土的主要組合為Rb、Th、Nb、Ga、B、Sc、Al、Sr、Ti、Zr、K、Tl、Ge、N、Sn、F、Y、Ba、Mg、W、La、Ni、Li、Bi和與之負相關的Ag、Si,為富鋁紅土化的粘土吸附作用所致,體現了表生作用中脫硅富鋁所形成的相互關系;次為富鐵紅土化作用的Cu、Fe、Be、U、P、As、磁化率、Sb、–Si、V、Mo、Zn、Cd、Br、Se、Cr組合;此外,尚有Hg、Pb、Se、Mo和V的組合,與流域內著名的汞礦帶有關聯。
(2)紅土元素的區域地球化學分布具一定的階段性
不同母質發育成的紅土在剖面上的元素組成變化趨勢說明濕熱的氣候環境對各類型母質母岩的改造作用使得形成的紅土具有趨同性,以Zr為參照,協變分析不同母質母岩風化、紅土化等體積過程的元素遷移累積結果表明母質母岩常量元素在紅土化過程中更多的是活性元素遷移,穩定元素富集;紫紅色碎屑岩變化不大。但不同類型不同紅土化程度紅土以及不同時代紅土的元素含量及組合亦不同,並有一定規律性變化的趨勢。
在不同類型紅土中,或隨紅土化作用增強,紅土化作用由富鐵紅土化向鐵鋁分離的富鋁紅土化方向演化,有機吸附作用減弱,大多數微量元素淋失,元素組合有由復雜變為簡單的趨勢。富鐵紅土化的特徵元素組合為Fe、Cu、U、Be、P、Mo、V、As、Se、Zn、Cr等;富鋁紅土化的組合為為Rb、Li、K、F、Tl、Nb、Ti、Ni、Mg、Ga、Sc、B、Th、Ge、Al、Ba、Y,以大離子親石元素為主。網紋紅土貧鹼(土)金屬,脫Si富Al、Fe的紅土化程度最強,為典型的紅土,相對於均質紅土或褐黃土,除Cr等少量難風化遷移的元素外,易溶元素多為貧乏。均質紅土是生物作用參與下對網紋紅土的後期改造的結果。在表層紅土或全新統紅土中,Mn、P、N、TC和TOC含量最高,Cd、As、Hg、U等富集,與生物及人類活動作用強有關。
不同時代紅土亦表現出元素分布的階段性特徵:
更新世早期的汨羅組(Qp1m)易溶的鹼(土)金屬與鋁等酸性難溶的殘余富集的元素共存,表明元素復雜且分異不明顯,可能與有機質吸附有關。
更新世中期早時的新開鋪組(Qp2x)時期,環境可能變得較穩定,植被繁茂,有機碳富集,地層中保存有一些易溶的鹽類組分Cl、B等,在隨後的風化、紅土化過程中,隨脫硅富鋁鐵作用的進行,V、Cr、Se、As、Br、Ge、Hg、Bi、I、Ga、Sc、Ti、P、Nb、Na、Sb、U與Al和Fe共殘余富集,La與Si等淋失,而大部分元素因有機物及粘土礦物的吸附而形成最重要的特徵元素組合。
更新世中期中時的白沙井組(Qp2b)有兩種同等重要的元素組合:一種 F、Rb、Be、K、Ba、Ca、Ni、Zn、Mg、Tl、Li、Nb等,另一為Br、I、TOC、Na、TC、Mn、磁化率、N、Co等及負相關的Al;紅土化作用表現富鐵鋁和富鐵兩種。
更新世中期晚時的馬王堆組(Qp2mw)也有強的紅土化,脫硅富鐵鋁過程中伴隨強烈的元素貧化富集作用比前面各期強烈,顯著富集的元素有 Sn、Cl、Bi、Mo、W、Th、Se、As、S、Br、Sc、Ga、Rb,多為易被粘土吸附的元素;顯著貧化的元素為 Sr、Y、Co、Mn、Ag、Be、Mg、Ba、Na、B、Nb、Zn、Li、Ca、Cd、N及pH值。
更新世晚期白水江組(Qp3bs)主要的元素組合為沉積物形成時的Sc、Mg、Cu、F、N、Cr、Ni、V、Sb、Al、Se、Zn、I組合,後期紅土化作用不強,表徵信息度的方差貢獻率為19.91%;有較弱的富鐵紅土化(方差貢獻率僅為14.65%),元素組合為As、Ce、Nb、Fe、Th、P、La、W、Sn、U、Mn等的富集與 Si、Zr、Mo 的貧化;值得關注的是 Cd、Hg、Au、Bi、TOC、TC、Cl、Ag、Pb、W、Sb、Zn等,重金屬與有機碳共生,說明其富集與生物作用有關。
全新世(Qh)有61%的信息表現為脫硅富鋁作用,並且與大部分重金屬元素與有機質正相關,說明風化淋溶成壤作用佔主導,人類及生物活動對重金屬元素的富集有影響。
(3)紅土的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是地層對比、古氣候恢復、環境變化研究的有效指標
紅土的元素含量及其相對含量或比值是環境變化的結果,如硅-鐵-鋁三組分圖可作為紅土地球化學分類的指標;隨著紅土化作用的增強,Ca/Sr、Ca/Mg、Sr/Ba、K/Rb、B/Ga、Co/V、Mn/Cr、Ca/Cd等比值逐步減小,Fe/Mn、Rb/Sr、Cl/Br、K/Na、V/Ti、Zn/Cu、Zn/Cd、Ce/Y、Cr/Th、Ti/Nb、Zr/Nb、Al/Zr等比值增大,其變化反映了區域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的變化過程,可以將紅土的元素含量及其比值進行地層對比、古氣候恢復和環境變化研究,紅土可作為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變化研究的有效介質。
2.平原區沉積層元素含量等的規律變化是對物源及沉積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的綜合反映
(1)地球化學與孢粉指標的綜合可較好表徵區域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特徵
洞庭湖平原區沉積物的地球化學指標與各種冷暖干濕類孢粉間的相關性顯著,如孢粉總量與TOC、Ca/Sr正相關,水生植物類與Br/I負相關,指示乾旱環境的蒿/藜比值與Al/Zr、Rb/Sr等正相關,說明本區氣候條件或植物(孢粉)類型等與元素的地球化學分布關系密切,據其不僅可幫助查明元素及其比值組合的氣候環境意義,而且其各種組合可相互補充和印證,可綜合表徵地球化學環境和氣候環境,為本區的生態地球化學環境分區及演化研究提供依據。
(2)沉積物的磁化率是對區域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的綜合反映
洞庭湖區沉積物的磁化率在空間上大致有從盆地四周向中心逐漸升高的趨勢,與物質來源、搬運、沉積過程及人類活動有關,湘江源沉積物磁化率值較低,反映物質來源於南華地槽年輕的沉積岩——酸性岩類;西北部澧水、長江源沉積物磁化率較高,與來源於揚子地台較古老的變質岩——偏基性岩類有關。時間上,地層時代變老,磁化率有漸降的趨勢。磁化率與常量組分Ca、Mg、Na、Fe,及TOC、pH值、粘粒、常綠與落葉植物孢粉比值等呈顯著正相關,與Si呈顯著負相關,其與 Cr、V、Ti、Ni、Sr、Sc、Nb、F、Cu、Co、La、Y、Ce、Zn、Zr、Ba、Li、Ga、N、Br、P、Mn、U等鐵族、親碎屑微量元素等的組合(方差貢獻為40 %)是鐵磁性顆粒富集所表徵的特徵微量元素組合;其與Ga、Th、Cl的負相關是鐵磁性顆粒貧化、順磁性和抗磁性物質富集的元素組合。可見沉積物的磁化率記錄可作為區域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變化可靠的綜合性因子。
(3)不同流域、不同時代沉積物元素組成規律變化反映了物源及沉積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變化
從沉積物元素分布得知其含量變化受沉積時物源及氣候環境的影響明顯,後期的改造使元素豐度發生改變不是很顯著。
不同時代沉積物中Si由老到新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全新世晚期為最低;Al含量變化不明顯;Fe從中更新世以後為相對高值;K總的變化不大;Na、Ca、Mg、N、C均顯示從老到新由低到高的變化,與氣候環境變化關系密切。在各時期SiO2/Al2O3-K2O/Na2O-CaO/MgO三角圖上不同流域樣品聚集一起且表現出演化性趨勢,說明該3組組分的相對含量可作為成因分析和地層對比的指標。
不同區沉積物的元素含量及其組合的規律變化反映了地質背景區、物源區、沉積區的氣候環境、水動力環境、物理化學環境的不同。如長江物質分流進入洞庭湖沉積引起地球化學組分發生較大的變化,可由其在鑽孔中出現的部位確定其進入洞庭湖的時間,不同區沉積物的元素組合可以作為區分主導作用、地質背景及物源的標志。從全孔樣品的元素組合來看,長江物源區為Hg、Se、Sb,湘江尾閭區為Au、Sn、W,澧水下游區為Cu、Co、Sb、W、Sn、Zn、Hg,東洞庭湖湖區為Au、W、Co。從同一時段不同區域的元素組合來看,如從全新世晚期沉積物地球化學參數的對比可知,四水物源微量元素最豐富,長江物源次之,湖區微量元素較貧乏;湖區及長江物源的Ca/Cd、Cr/Th、C/N比值普遍高,四水物源比值則較低,可以其作為區分物源的標志。
3.文化層賦存了古代自然和人文環境信息,其地球化學記錄是解讀人地關系的鑰匙
(1)文化層常量元素更多反映了自然環境狀況,新石器中期以後的文化層微量元素則多反映人類活動特徵
澧陽平原農耕文化區不同文化層常量元素由老至新的變化與丘崗區紅土由老至新脫硅富鋁化減弱的規律一致,說明文化層亦受表生地質作用控制;但文化層比其下生土層略富硅及鹼(土)金屬,較貧鋁鐵,亦別於表土層,說明文化層是在古風化殼上堆積而成的,其元素組合特徵可表徵文化堆積形成時的環境狀況。
澧陽平原農耕文化區不同時期文化層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布控制因素差異明顯:
舊石器不同時期的微量元素組合既有繼承性(相似),又有演化性(相異),親石元素較富,親硫(或說親生物)元素較缺,且愈老(往舊石器早期)愈明顯,亦反映氣候由溫暖到干涼的轉換。
新石器早期氣候相對寒冷至中期逐漸變為暖濕,湯家崗至石家河時期微量元素豐度普遍較高,特別是大溪和石家河兩時均出現峰值,元素多以與人類關系密切的重金屬為主,說明人類制陶、燒土等活動對金屬元素的富集有影響。
歷史時期以來微量元素的豐度變化與銅、鐵器冶煉等金屬利用有更大的關系。春秋以Au、Hg和Mo等及TOC為特徵,重金屬Cd等普遍較低。戰國文化及其以後重金屬元素有增加的趨勢,如Cd在唐代文化層出現高峰。
(2)農耕與城市不同文化屬性文化層的元素組合不同
澧陽平原農耕文化層有多種元素組合,主要組合為Cr、V、Ga、Bi、Fe、Al等富集及Si的缺乏,代表了文化層的自然成土作用;次為P、Ca等「磷灰石型」的元素組合特徵,可作為人文景觀的指標;再次為TOC、TC、N、Cu、Hg等,與植物和有機物豐富、氣候濕潤有關,代表氣候溫潤宜農宜人;第4組合為Mg、K及負相關的Ti、Si、Nb,反映了文化層堆積中的粘土類礦物特點,表明當時的氣候相對較乾熱,雨水較少,掩埋古人生活器物的泥沙為較細的物質。
城市文化層元素主要反映人類的「工業」活動和城市功能進化,與氣候關系不是很明顯。長沙城市文化層的親鐵、親硫元素、磁化率等、及負相關的易溶的鹼(土)金屬組合主要在唐代文化層為高值,說明鐵族等與亞鐵磁性礦物有關的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Au、Pb、Sn、Ag、Hg、Mo、As、Cu、Se、Sb、Zn、F的組合可能系人類「冶煉」等活動的元素組合,主要在北宋時為高,清文化層較高,說明冶煉等人類活動在此兩階段為最;Cl、I、Br、U、Ca、Ce、Sc、N、TC、TOC、Se、Sr、P的組合,以表生條件下易溶、易氧化分解的元素為主,主要在明清過渡的含煤堆積層和西周文化第三層高,前者系含煤堆積層,故該組合可作為含煤層或有機污染的標志元素;而既有表生條件下易溶,又有相對難溶的元素組合則代表了一種未經強烈表生作用改造、人為混雜堆積的元素組合特徵,其在明代「廢渣」狀文化層高;以S、N、TOC、TC、Ce、V等親生物元素為主的組合反映了人類城市生活排污特徵,主要在漢代古井、次在明清文化層為高;Cd、P、Mn、Zn、CaO、Tl、Ni、Br的組合,可與澧陽平原農耕文化區的「磷灰石型」元素組合類比,主要在西周文化層第三層高,次在唐代文化層高,可能反映的是一種人類生活垃圾如動物骨骼的堆積;Al、Ga、F、Sc的組合,為表生條件下趨向殘余富集的元素,代表了自然地質背景作用明顯,主要在西周文化層之下的生土層為高。
對文化層的「少人類影響」和「人類影響」兩類樣品元素分布規律研究表明,Au、Ag、Pb、Sn、Cd、Hg、Zn、Cu、TOC、P等「人為源」元素,及La、Ge、Th、Tl、Sc、Co、Sr、Ni、Ga、V、Cr、Al、F、Ca、Mg、B、K、Fe、Br、I等「自然源」元素在兩類文化層中均有顯著差異。「自然源」元素的差異是物源區地質背景不同造成的。在少人類影響的文化層樣品組中,散點圖上的「人為源」元素與「自然源」元素可擬合出一呈顯著相關的回歸線;時間序列圖上Cr/Ti、Ni/Ti比值同步呈周期性變化;Cd、Hg、Zn等元素與Cu組合;Cd和P同步變化,等等,證明大溪文化以前,人類活動較弱時期,文化層樣品中影響這些「人為源」與「自然源」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學過程主要為自然過程,元素含量變化受元素的地球化學性質控制,各元素的相對含量比例比較穩定,元素間的相關性明顯。而將人類影響明顯的(大溪文化以後)文化層樣品投影到上述散點圖上,則多不服從回歸方程,並且鎘鋅與銅汞、鎘與磷的分離,證明這些「人為源」元素的含量受自然與人類活動雙重因素的影響。以La、Ni、Ge、V、Sc、Sr、Co、Tl等元素為參比元素,可以扣除自然作用的影響,估算「人為分量」的大小。計算結果表明「人為源」元素含量的人為分量在春秋以前是非常低的,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活動影響份額越來越大。據「人為源」元素的「人為分量」可將區域文化演化劃分為狩獵文化、農耕文化和原始的「工業」(城市)文化3個歷史階段。在生產力低下的狩獵及初始農耕文化階段以人類活動特徵元素的「人為分量」低,Cd和P含量同步變化,Cd、Hg、Zn等與Cu組合在一起為特徵;原始工業(城市)文化階段的冶煉、鑄造等人類活動造成文化層金屬元素含量增高,原始的自然地球化學平衡被打破,以Ag、Au、Pb、Sn、Cd、Cu、Hg、P、TOC等元素含量高,Cd和P分離為特徵。
(3)文化層的地球化學分類可實現對文化和環境的同一性認識
文化層地球化學指標的最優分割及因子分析所劃分的「文化大層」(或類型)能將不同文化之間隱含的相同的自然環境信息及人類活動留在文化遺存中的蹤跡緊密聚合在一起,揭示了文化發展(人類文明演化)與環境演化的階段性、統一性本質。
(4)重金屬富集是與人類原始工業活動同生的另一「文化遺產」
將長沙各文化層的元素含量與生土層比較,說明長沙地區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重金屬富集問題,「秦漢古城」在給長沙留下豐富文化遺產的同時,也留下了人類影響環境的痕跡。農耕與城市文化區文化層相比,元素Ag、Au、Cd、Cu、Hg、N、P、Sn、Zn、TOC等含量及磁化率在城市文化區文化層中顯著高於農耕區文化層;Hg/Sr、P/Co、Ag/La、Au/Ni、Cd/V、TOC/La、Sn/Ge、Cu/Ge等比值亦在城市高於農耕區,且在城市文化區中明顯有隨時代前進而增加的趨勢,這些比值可作為區分古代城市與農耕區人類活動的有效指標。
4.生態地球化學環境指標在空間上的數值及涵義分異,沉積區地球化學環境指標的時間序列模型揭示了區域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的演變規律
(1)同一地球化學指標在風化剝蝕區與沉積區可能有不同的古氣候古環境意義
在綜合考慮風化剝蝕區的基岩類型、元素分布、氣候環境、地形條件,以及洞庭湖沉積區的岩相古地理、氣候環境、構造運動、湖泊開放封閉條件及時間因素等的基礎上,參考孢粉分析結果,通過地球化學原理分析,認為反映本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的30 余對元素對比值指標有兩大類:
一是剝蝕區與沉積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涵義相同者:TOC/N、Zn/Cu、Ti/Si、C值、Fe/Mn及磁化率等,其高值代表濕熱(或熱、或濕)氣候;Ca/Cd、U/Th、F/Cl、Zn/Pb、Sa值、Saf值等,其高值代表乾冷(或干、或冷)氣候。
另一為剝蝕區與沉積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涵義相異者:Ce/La、Ti/Nb、Al/Zr、K/Ca、K/Na、Rb/Sr、Zn/Cd、Ce/Y、Zr/Nb,其在剝蝕區高值代表濕熱(或熱、或濕)氣候環境,而在沉積區相反,代表乾冷(或干、或冷)氣候環境;B/Ga、Ca/Mg、Ca/Sr、K/Rb、Sr/Ba、Li/Si、Br/I、TC/N、Cl/Br,與上相反,其在剝蝕區值高代表乾冷,在沉積區代表濕熱氣候環境。
雖然這些地球化學參數指示古氣候的特徵主要是在與本區較成熟的古氣候指示劑——孢粉標志的相關關系規律之上建立的,它們僅為具有區域局部意義的參數,是否具有普遍性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從文章的初步分析中可見古氣候對這些參數的影響,不失為今後該區或其他區的研究提供了線索。
(2)沉積區18個地球化學環境指標的時間序列模型綜合揭示了區域生態地球化學環境的演變規律
對沉積區全部鑽孔樣品按年齡排序(元素含量用Al標定),將4種重金屬元素、4個環境參數(TFe2O3、TOC、磁化率和 C 值)、5 對元素比值(Rb/Sr、TOC/N、Al/Zr、Cd/Ca 和 Zn/Cd)、5 個因子(分別代表濕熱、干涼、熱、濕熱和濕熱氣候環境的 F1、F2、F3、F4和「綜合」)共18個指標建立的ARIMA模型結果表明,從整個第四紀2.6 Ma來看,可劃分為21個生態地球化學環境演化旋迴,重金屬含量在0.12 Ma以來變化較小,而TOC和磁化率隨時間演變而顯著增高;地球化學「綜合」因子的預測值顯示氣候環境將向濕熱方向轉變,約過30 a左右,有一轉折點,與許多學者預測的公元203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0.5~2.5℃的結論吻合。對未來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趨勢的預測說明本區環境的變化總體上受非局部性因素控制,這對於正確把握環境趨勢、指導資源合理利用意義重大。
5.洞庭湖區第四紀環境地球化學變化是對區域地質環境演化及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
(1)本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變化是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
將本區紅土剖面與安徽宣城的紅土剖面進行對比,發現本區紅土剖面與宣城剖面反映的氣候環境的變遷旋迴具有明顯的可比性,元素及其比值、磁化率、全氧化鐵、有機質谷峰的振盪,證明了本區與我國南方紅土地區從更新世早期晚時以來,發生了多次冷暖氣候變化的旋迴,與宣城的古土壤與古風化殼所反映的氣候變遷的規律相近。證明本區紅土與我國南方紅土一樣,存在著大量反映氣候環境變遷的信息,可為全球變化研究作出新的貢獻。
將本區沉積層與北方黃土的靈台剖面比較,說明本區鑽孔沉積物0.7 Ma以來Rb/Sr等地球化學指標亦可相應劃分5個以上旋迴,年齡相當,兩者具有明顯的可比性。說明本區的氣候環境和地球化學環境變化是與全球環境變化緊密相聯的。
將本區沉積層的TFe2O3、TOC、磁化率、Rb/Sr、Al/Zr及上述5 個因子等環境地球化學指標與深海氧同位素進行對比,表明在過去的0.8 Ma期間,與全球氣候波動劃分出的20個同位素階段對應,本區沉積物的TFe2O3及「綜合因子」等環境地球化學指標亦呈大致相似的趨勢變化,與深海氧同位素的奇數階段對應,指示溫度升高,表明是暖期;而Rb/Sr、Al/Zr等與偶數的階段對應,指示溫度降低,是冷期。
由於緯度不同,尤其秦嶺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分隔,本區與北方黃土區及第四紀以來的海洋區域相比屬於迥然不同的氣候帶,沉積物類型的重大差異就是證據,但它們又同時對全球性變化有所響應,關鍵是要確定這種反映全球變化標志的獨特因素和參數。仔細分析深海沉積、黃土、冰蓋和記錄全球變化的共同標志或參數,發現主要為氧、碳同位素及Rb/Sr等少數幾種比值。本書採用的多參數不僅突出了本氣候帶中物質成分的差異,而且其綜合表達的趨勢與深海氧同位素變化具某種相似性,說明經Al標定的參數明顯是從區域或局部環境記錄中抽取了的全球變化信息,是可以確定局部區域環境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的。
(2)洞庭湖區生態地球化學環境與區域地質環境演化的關系
根據更新世早期沉積與第四紀以前老地層的接觸關系,全區主要鑽孔及階地區所見剖面分析,早期盆地形成是區域地殼構造沉降差異形成湖泊的雛形,第四紀早期沉積物砂礫石以快速搬運沉積至湖盆地中心,形成較厚的砂礫石層,礫石成分以硬質岩石為主,礫度變化較大,圓度較差,多以次稜角狀到次圓狀為主,與基底岩層有顯著的地球化學差異。
更新世早、中期沉積物之間為典型的不整合界面,周邊階地區地層剖面顯示明顯,如長沙、赤山等地就是以中期沉積物砂、砂礫石不整合覆蓋於早期沉積的砂及砂礫石沉積表部,界面線上下凸凹不平,層理顯示有一定的角度差,同時更新世中期沉積底部出現底礫層礫石大小混雜的結構。上下層沉積物ESR年齡差可達0.2 Ma。在地球化學成分上反映上下層也有較大的差異。鑽孔剖面中磁極性倒轉變化,其下早期為松山正極性世,其上中期為布容正極性世。顯示其為全球地殼運動在本地區的反應。
全新世中期距今5000 a左右,長江南移江水向洞庭湖區分流明顯增強。在本區北東部幾個鑽孔中沉積物的地球化學組分發生顯著的變化,代表長江物源的物質大量進入洞庭湖區,洞庭湖成為典型的過水型湖泊,地球化學成分分析顯示長江物源有更多的鹼(土)元素,SiO2降低,Al2O3、Fe2O3增高,同時Cd、As、Hg、Sb、Pb、S、Se、Ge 等的降低均形成一個突變的界面,說明了長江之水大量進入洞庭湖這一重大事件的發生。
『伍』 魔獸世界各大版本成就龍各需要幾個cd
從頭說起吧,奧杜爾的1CD ,ICC的至少2CD,因為女王那個需要被咬和不被咬
東風龍團隊強力的話H模式做成就1CD就可以完成,因為沒有積累性的成就,同理火源成就鷹也是1CD
DS如果你老八成就之前沒有積累的話最少4CD,因為老八成就是你分別從四個檯子開始擊敗死亡之翼
MOP團隊榮耀現在一般是打H模式成就,然後第二周切PT去做PT成就,積累性的就是永春老一,分別在最後擊敗三個BOSS,但是現在MOP本25和10人不共CD,你一周可以10和25各擊殺一次永春老一,這樣兩周就可以做完永春一號的成就,其他PT成就都是一周做完,不過順帶提醒下,跳刀成就還是有點坑的,得10個人組滿,得找靠譜的人做
雷電成就龍如果你雷神沒有積累的話也需要4CD,分別四個導管,黑暗意志面前有個擊殺所有種類祭師的成就出本無限重置就可以,但是接蛋成就需要一個高手才能做得出來
奧格成就龍1CD可以打出來,因為英傑那裡可以無限打,但是腦殘吼那個 全數擊倒 成就新版貌似不大好做,5.4的時候基本上第一次打NCH就給,現在貌似難度挺大 就這些了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
『陸』 CD唱片中的DDD,HDSD,DSD都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AVCD?
AVCD的標志是排在第一首的是電腦文件,不能播放。AVCD是VCD的一種。正版CDVCD最新
AVCD,簡單地說就是既有聲音(Audio),又有圖像(Video)的碟。AVCD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光碟,它以數字音樂為主,添加了VCD的內容,而圖像部分常常是與音樂主題有關的MTV。原版CD最新訂購
什麼是HDCD?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數碼)的縮寫,1993年由美國REFENENC RECORDS公司推出。它採用一種新的錄音技術,在將母帶上的模擬音頻信號送入HDCD編碼器的時候,以超過傳統CD制式44.1KHz,16BIT的高解析力編成數碼信號,此時產生的信號將多於普通CD所能容納的信號。正版CDVCD歐美
什麼是DTS?
DTS的全稱(Digital Theater Systems)意為「數碼影院系統」「DIGITAL SURROUND」意為「數碼環繞立體聲」。M58.NET日韓預售
什麼是LC?
LC是發燒CD的一種,製作成本比較高,音質效果比較好.LD音樂吧港台
什麼是XRCD?
頂級發燒唱片的典範,目前細分為XRCD、XRCD2、XRCD24等小類。 VCDLD訂購
XRCD全稱「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意為超解析力CD。1997年日本JVC公司推出,XRCD技術的發明開創了錄音硬體、理論的新境界,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序、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獨創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CD的製作精度及高保真度。正版CD預售最新
XRCD可以說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專門的硬體解碼設備,任何一部CD機都可使用。XRCD很明顯在透明度、高頻的圓滑延伸、立體感與珠圓一滑的質感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現力與震憾力,自然是頂級享受,在發燒音響中的效果更是無與倫比。由於製作成本高昂,目前只有少數的知名藝術家的知名作品被製成XRCD,因而XRCD的品種不算多。是音樂發燒友的最愛。港台DVDVCD
什麼是SACD?
發燒唱片的一種。發燒試音碟、發燒示範碟經常採用的形式。SACD全稱叫Super Audio CD,是超級音頻光碟系統,它是由索尼和飛利浦公司合作開發。SACD採用DSD數字錄音技術,它的頻率范圍和動態范圍均優於CD。即使使用普通CD機,音樂的效果在音場、清澈度、樂器和人聲的細致層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同XRCD一樣,由於製作成本不低,有資格製作成SACD的藝術家的作品不多,品種上稍比XRCD豐富。原版CD正版CDVCD
SACD播放時有的需使用SACD專用的播放設備,目前大部分的SACD可在普通CD機與SACD上同時使用。通常這種CD上會貼有標識,長方形灰色的標識就是適合所有CD播放設備的,音樂吧上SACD的說明一般都有此項文字說明。DVDLD原版CD
圖片典型範例:http://www.m58.net/ProctDetail.asp?Proct_Id=421067097 原版CDM58.NETVCD
什麼是DSD?
發燒CD的一種,價位上跟普通CD差不多。目前DSD錄音技術傳至中國,國內原版有一些質素高的低成本DSD作品。例如柏菲唱片及廣州某些唱片公司出的的部分作品。歐美XRCD銷售
DSD CD 系列採用了DSD制式及SBM-DIRECT去將DSD處理過的信息還原至16BIT,DSD CD無信紙在聲音的自然度,語氣的細極度,樂器的質感度與及音場背景之寬深度都有大大的改善,務求令廣大樂迷可以享受更靚聲的音樂。DSD CD可在所有CD機上播放。DVDVCD正版CD
什麼是24K金碟?
24K金碟 是在製造CD的物料上電鍍一層24K金膜,由於金屬特性使然,分子分布非常平均,電鍍層平滑如鏡,使鐳射光束得以百分之百完全反射,音效亦特佳,是為現今科技下音效最標致的CD物料.預購正版CD原版CD
1什麼是24BIT?
24Bit 指每一秒聲音的點數為24點,對於音質上能更細膩,特別是在於最大聲、最小聲的處理上,能將音樂細節描述得更為清楚,而這種超高解析度的處理,將讓音樂的色彩更鮮明、層次分明。「24K金碟,24BIT」經常同時使用在CD製作當中,這種CD在M58.NET上也有不少,大部分製成金碟的都是經典作品,請點看這里查看全部金碟。DVD日韓VCD
什麼是AAD?
模擬錄音、模擬混音、數字制碟預售CD購買
什麼是DDD?
數字錄音、數字混音、數字制碟XRCD購買銷售
Hi-Fi是什麼意思?
Hi-Fi :High fidelity的縮寫,高保真的意思,一般用來表達硬體音響設備的優質功能,Hi-Fi唱片指的是錄音質素優良的唱片。最新歐美音樂吧
LD是什麼?
LD :LASER DISC 激光影碟預購港台最新
LP是什麼?
LP :密紋慢放唱片,現在一般指老的黑膠唱片。CDCD日韓
『柒』 成就一個cd怎麼完成
魔獸世界的成就龍比較簡單的有:
1、凈化斯坦索姆:英雄難度25分鍾到達倒數第2個BOSS並擊殺掉,會獎勵一個青銅幼龍。
2、黑曜石神殿10人/25人難度,打3+1模式,即直接擊殺最後BOSS可獲得成就,10人和25人模式各獎勵一個成就龍,顏色不同。
3、奧杜爾的成就龍可以一個CD做完,但是要求難度比較高,有的
BOSS需要多次嘗試才能達到相應成就。
其他的成就龍都需要最少2個CD才可以完成。
『捌』 唱片與CD的區別
一、定義:
1.唱片:
唱片是一種音樂傳播的介質概括。唱片的物質形態可以分為早期的鋼絲唱片、膠木78轉唱片、黑膠唱片及今時今日的CD光碟等等。
2.CD:
CD代表小型鐳射盤,是一個用於所有CD媒體格式的一般術語。現在市場上有的CD格式包括聲頻CD,CD-ROM,CD-ROM XA,照片CD,CD-I和視頻CD等等。
二、用途:
1.唱片:
用於儲存和錄入音頻,通過唱片機進行播放。
2.CD:
適於儲存大數量的數據,包括任何形式或組合的計算機文件、聲頻信號數據、照片映像文件,軟體應用程序和視頻數據。
(8)CD成果擴展閱讀
一個空白金質光碟可用作可記錄媒體,可以使用一個CD記錄器寫數據和音樂信號到金質光碟,而一個銀質光碟不能作為一個可記錄的媒體使用,因為數據已經被壓縮進聚碳酸酯。
銀質光碟的壽命大約是25年而金質光碟的壽命是70-100年。這個事實指出它們的不同用途:銀質光碟是適用於數據傳遞和大量商用復制,而金質光碟對於數據存檔來說是理想的。
CD的出現除了為唱片商提供了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外,一個很大的「成果」就是宣告了概念專輯的死刑。因為選曲的方便,聽眾完全可以不必被迫聽完一整面音樂了。這一點在網際網路流行起來以後更是越來越明顯。
『玖』 魔獸世界,為什麼雷電王座成就要4CD,哪些成就要多CD才能完成的
熊貓人之謎版本,雷電王座需要四個CD是因為莫格瑞拉,那個多頭的傢伙,每個頭需要殺一次才行,5.1三本現在要3周,因為H的一周,PT的成就一周,永春台1號三種BOSS每種BOSS留在最後殺一次,三周
大地的裂變版本,巨龍之魂成就4個CD,原因是最後一個BOSS需要四色龍每色先攻擊一次才行,需要4周
巫妖王之怒版本的冰冠堡壘需要2周,10人的和25人的2條龍一共4周,因為女王的成就,一次需要變成吸血鬼殺掉女王,一次不需要變成吸血鬼殺掉女王,10人一條龍,2個CD,25人一條龍,2個CD,10人和25人是一個CD。
其他的都是一周就可以完成了。
『拾』 魔獸世界副本CD可以做成就嗎
fb成就只能在fb裡面完成啊。。。英雄的5人本一天做一次。。團隊本一周做一次。。其他的一個小時可以做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