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社實踐成果

社實踐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03 20:00:30

『壹』 大學生社會實踐登記表社會實踐成果怎麼寫

1、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廣大同學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回理解。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通答過讀書、閱讀報刊、走訪、座談、聽報告等方式,結合對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及理論著作的學習,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的認識更加深入。 
2、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了廣大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堅定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通過深入社會,了解社會,了解我們民族發展的歷史,了解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使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高漲,為祖國騰飛而奮發讀書的理想更加明確,增強了建設祖國,為社會做貢獻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貳』 實踐成果怎麼寫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數學課程標准》中課程內容的四個領域之一。在傳統的教學觀念指導下,教師習慣於按照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習慣於上新授課、練習課和復習課。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數學學習的直接經驗與感受而開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相對於「接受性學習」而言的。探究性學習注重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了讓學生樂於學數學,學好數學,提高數學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我們廣辟渠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數學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數學課堂教學資源之一,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進行的是課堂學習。例如:《小鬼當家》就充分發揮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從小探索,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尋求解決辦法。我們搞教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發展。教研不能與日常教學活動割裂開來,應以教育科研促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開展教研。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數學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二、開展小組學習,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表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明確的分工,防止出現互相推諉、被動參與或惟我獨尊的情況,又要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如讓學生設計「我是拼圖小巧手」方案時,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以獲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機會,以利於學生更自然、更大膽、更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互幫互助,產生共生效應,達到共同發展提高。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學會在合作中與人協調和施展自我,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三、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趣味性。
實踐課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游戲、故事、競賽等活動中愉快輕松地學習。因此,活動要富於童趣,為學生喜聞樂見,盡可能求新、求奇。
2、實踐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讓學生從做中學」。因此,數學實踐課必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事物,盡量感知事物,從中發現問題,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3、啟發性。
數學實踐課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幹,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有機地組織好學生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主動參與,使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感知材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又能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和實踐活動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

『叄』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實踐成果怎麼寫

實踐經驗抄你可以寫寫你在學校參加的一些社會活動,最好是你組織的社會活動,另外學生會的工作你也可以寫出來,還有就是你在學校期間有沒有校外兼職的經驗,這些是想招聘單位展示你個方面能力的,時間有多長不重要。封面只是一個初期的映像,如果是名牌大學,直接突出學校名稱比突出個人要好,有沒有都可,關鍵是要把一些證書的復印件帶好。

(3)社實踐成果擴展閱讀;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私房錢。
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更側重經濟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難學生的首要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學生選擇做義工、支教、支農,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更多學生則出是傾向於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包括有償和無償),在中小學也有在實踐基地或軍訓基地的活動,亦稱「社會實踐」,主要是對於陶藝、手工、電腦、戶外拓展等進行訓練。

『肆』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及其成果簡介1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及其成果簡介1

鏈接:

提取碼:572r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伍』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成果是什麼意思

暈 這個其實簡單 所謂社會實踐實際上就是一種形式主義活動 也就是騙人的 我簡單的回說下 搞完答這個活動 你需要幾樣東西 一:活動登記卡 一開始分的那張就是 這張卡自己填好後 拿去蓋章 具體到什麼地方活動實踐 或者單位 就找他們蓋 一般找村委會或居委會 二:過程性材料 一般是照片 要整視頻之類的 也可以吧 主要就是記錄你活動過程的材料 三:成果 成果就是你們最後得出的東西 別看論文名頭大 其實最簡單 就是心得體會 扯個幾百字就可以了 成果還可以是模型 調查報告 之類 具體看你做的活動 登記卡中有一欄成果 要填一樣 也就是 你成果是什麼 那一欄就填什麼
然後... 我就記得這些了 要有遺漏的 其他同學再補充吧

『陸』 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預期成果一般有哪些呀

暑期社會實踐(以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例)的預期結果:

1、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可以使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激勵他們自強不息,學會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生活的強者,茁壯健康的成長。

2、對於自身來說,通過這次活動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所作所為為留守兒童送去力所能及的溫暖和關愛,培養自己走進社會、深入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同時,真實近距離的感受留守兒童的生活,可以讓自身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珍視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溫馨時光。

3、對於社會來說,此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幫扶留守兒童彌補感情缺失,提高道德修養,動員組織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有利於社會和諧。


(6)社實踐成果擴展閱讀:

1、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步入社會進行社會接觸,提高個人能力,觸發創作靈感,完成課題研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求和社會有更大的接觸,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活動。 用在大學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上的一門課程。

2、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零花錢。

『柒』 社會實踐總結

給你一段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社會實踐報告的寫作規范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社會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為培養我們的科學精神,保證社會實踐報告的質量,避免與社會實踐總結混淆,特為廣大同胞撰寫社會實踐報告提供tips如下,僅供參考:
一.實踐報告撰寫的內容與要求
一份完整的實踐報告應由以下部分組成: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2.學院及作者名稱
學院名稱和作者姓名應在題目下方註明,學院名稱應用全稱。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後)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實踐活動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
a)「摘要」字樣;
b)摘要正文;
c)關鍵詞;
d)中圖分類號。

『捌』 社會實踐內容及成果簡介

已發至郵箱 請驗收

『玖』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有什麼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活動報告、調查報告、調查表、實物標本、畫圖、攝影、活動日記、活動記錄、手抄報和展板等等多種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既不是課外活動,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通過教育交往為中心的活動,其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

(9)社實踐成果擴展閱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里,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

與傳統實踐活動強烈的目標性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多種主題,多種任務模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這種復合不是來自教師的人為復雜化,而是來自於學生個體對實踐活動主題的更深入認識和挖掘過程。

在國外,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被童子軍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區管理組織所分解,學校只是起到了輔助和輸送的作用。在中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課程改革被推動,附加在課程體繫上的課標教材、封閉實踐基地、素質報告承擔了更多的實際責任。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

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拾』 社會實踐內容及成果

打工的也能寫啊,其實都是形式,一般學校不看的。

閱讀全文

與社實踐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