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0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優秀調研成果名單的通知的介紹
根據2009年度調研工作有關要求,山東省教育廳組織開展了200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優秀調研成果評選工作。經評選,共評出一等獎24篇,二等獎30篇,三等獎49篇,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㈡ 楊建成的代表性成果
1.專著《行政訴訟導論》,1989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合編;
2.專著《告訴申訴的理論與實務》,1992年重慶出版社,合編,該書獲四川省第6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專著《強制執行的理論與實務》,1993年重慶出版社,合編,該書獲重慶市第7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專著《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2000年4月廣東科技出版社,副主編;
5.《知識產權工作實務指南》,2008年知識產權出版社,合著。
6.論文《專利侵權案件中的幾個問題研究》,《法院工作研究》1997年第4期,該論文在全國《民法通則》實施十周年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三等獎;
7.論文《論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財產保全》,《人民司法》1997年第9期,合寫;
8.論文《論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損害賠償額的確定》,《上海審判實踐》1997年第8期;
9.論文《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訴訟地位分析》,《市場與法》1997年第6期,合寫;
10.論文《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審判中確定侵權損失賠償額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法院工作研究》1997年第13期,合寫;
11.論文《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研究》,《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獲人民司法「金華杯」優秀論文二等獎、廣州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論文《專利權不穩定對專利侵權案件審判的影響及解決對策》,《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合寫;
13.論文《論共同侵犯專利權》,《法院工作研究》1999年第13期,合寫;
14.論文《商標專用權與其它知識產權的沖突及解決》,《法院工作研究》1998年第4期,合寫;
15.論文《從一則案例看商品包裝裝潢權利的性質》,《審判研究》1999年第3期,合寫;
16.論文《加入WTO與知識產權審判》,《廣州審判》2001年第7期,合寫;
17.論文《知識產權審判中專家鑒定問題研究》2001年中國方正出版社《知識產權辦案參考》,2002年7月(台灣)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此文曾在曾在2001年6月全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上和2001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上宣讀,被評為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首屆知識產權優秀成果;
18.論文《推進審判方式改革,促進知識產權審判》《廣州審判》2003年第2期,合寫。
19.論文《論對外國法院裁判的承認與執行》,2004年6月法律出版社《中國涉外商事審判熱點問題探討》;
20.論文《反不正當競爭案件審判的突出問題及其法律適用》獲2004年全市法院系統優秀調研成果;
21.綜述《把脈中國知識產權---2004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綜述》,2005年1月19日《中國知識產權報》,合寫;
22.論文《內地與香港區際平行訴訟問題研究》,2005年5月內地與港澳法律問題研討會交流論文,《人民司法》2005年第9期,合寫;
23.論文《知識產權民事審判調解問題研究》,在2005年全省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上宣讀。《人民司法》2005年11期,合寫。
24.論文《知識產權民事訴訟中的既判力問題》,《社會科學》2006年11期,合寫。
25.論文《知識產權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人民司法》2007年5期,合寫。
26.論文《美國專利訴訟中的陪審團》,《法律適用》2007年7期,合寫。
27.論文《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保全制度理論探析》,《人民司法》2007年21期,合寫。
㈢ 何建華的調研成果
1、《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時限制度若干問題探討》本科畢業論文2004年第期《浙江審判》和2006年第4期《杭州法學》。
2、《乘人不備以假換真如何定性》2004年7月30日《北方出行導報》法律版。
3、《本案將黃某作為人質的行為是非法拘禁罪還是綁架罪》2004年8月3日,《中國法院網》。
4、《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幾個問題》,2004年6月30日,《中國法院網》。
5、《從該案看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重大經濟損失的認定》2004年8月6日,《中國法院網》。
6、《花季少年勿陷犯罪深淵》(合作)2004年11月12日,《今日桐廬》。
7、《同樣撞死一人為何判刑不一樣》2004年9月1日《浙江工人日報》)。
8、《淺談主持法庭辯論的三個問題》2005年3月31日,《中國法院網》。
9、《淺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對策》2005年《中國法院網》。
10、《審理被告人袁土林故意傷害案的法律思考》2005年,《北大法律信息網》。
11、《對以送達最後一名當事人裁判文書的日期為結案時間的質疑》2005年4月15日,《中國法院網》。
12、《初探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幾個問題》2005年第3期《甘肅社會科學》)。
13、《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研究》《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8年第7、8合輯。
14、《審理交通肇事後找人頂罪案件應如何定性》2006年第1-2期《法律適用》。
15、《入戶搶劫後放棄財物行為的犯罪形態認定》2006年第2期《杭州審判》。
16、《從一則案例看濫伐林木罪主觀方面的認定》2004年《中國法院網》。
17、《擅自砍伐杉木幼林應定濫伐林木罪》2004年5月9日,《中國法院網》。
18、《用刑法手段解決執行難》2004年《中國法院網》。
19、《入室搶劫放棄財物行為犯罪形態研究》2007年11月《浙工大法律評論》第三卷。
20、《入戶搶劫放棄財物行為犯罪形態研究》《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8年第3輯。
21、《對確定人民法院一審刑事判決案件結案日期的探討》2006年第7期《浙江社會科學》。
22、《法官如何主持法庭辯論》2006年第4期《杭州審判》。
23、《民政局能否代為不明身份死亡者主張權利?》 2007年第3期《中國審判》,2007年3期《廣州律師》轉載。
24、《浙江桐廬-全國首例判決支持民政局為無名屍維權案》2007年人民法院網。
25、《桐廬:民政局為無名屍維權,主體適格》2007年第3期下半月《人民司法案例》。
26、《交通肇事後找人頂罪屬交通肇事後逃逸》(案例)2007年第4期下半月《人民司法案例》。
27、《拾得他人借記卡及秘碼支取現金行為的定性》,2007年增刊總第165期《法學雜志》。
28、《無名屍民事權利及其司法保護的途徑》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七屆學術研討會2007年10月23日提名獎,
29、《論和諧社會下無名屍民事權利及其司法保護的途徑》收錄2007年10月浙江省法學會、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推進城市化建設法律問題研討會論文集。
30、《無名屍民事權利司法保護問題研究》2008年11期《中國律師和法學家》。
31、《以租車為名連環騙租汽車後採取質押的方法變現行為的定性》(案例分析)2007年4期《浙江審判》。
32、《以租車為名連環騙租汽車後採取質押方法變現行為如何定性》2007年2期《杭州法學》。
33、《買賣偽造的臨時行駛車號牌應定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2007年4期總第14期《杭州法學》。
34、《買賣偽造的臨時行駛車號牌應定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2007年第12期《人民司法案例》。
35、《被告人通過親友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應認定立功》2007年第3期《杭州審判》。
36、《通過親友協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應認定立功》2007年20期《人民司法案例》。
37、《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異地管轄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7年第6輯。
38、《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異地管轄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杭州審判》。被評為2008年度杭州市政法系統優秀調研成果優秀獎。
39、《司法權威的進路探索: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異地管轄》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八屆學術研討會二等獎,浙江省法院第十八屆學術討論會三等獎,全國法院第二十屆學術討論會三等獎。
40、《明知盜竊而接受僱傭實施接送行為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8年4月9日。
41、《消防責任事故罪的司法認定》《浙江消防》2008年第3期。
42、《通過他人簽訂協議收受乾股的司法認定》《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18期。
43、《通過他人簽訂協議收受乾股的司法認定》《人民法院報》,主題為「刑事審判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暨刑事法前沿問題探討」,由人民法院報和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河南金博大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08-2009年「金博大杯」刑事審判有獎徵文三等獎。
44、《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造成權利人經濟損失的司法認定》《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9年第1、2合輯。
45、《綁架罪情節較輕的司法認定》《浙江省高院案例指導》2009年3期,總第11期。
46、《法庭辯論中的庭審駕馭能力探析》《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9年第6輯。
47、《審理交通肇事後找人頂罪案件應如何定性》(修改稿),2010年《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0年第8輯。
48、《我的八小時以外》入選(2011年)浙江省法院學術研討20周年《我與法院學術研討》紀念文集。
49、《激情與動力》2009年4月1日在杭州市法院調研工作會議經驗交流發言稿(桐廬縣人民法院2009年第一期法院工作簡報轉發)。
50、《是犯罪既遂、未遂,還是中止?》《北大法律信息網》2010年。
51、《盜竊游戲虛擬貨幣應如何認定》《杭州法學》2011年第1期。
52、《「北大」使我走上學術研究之路》2011年1月4日,《北大法律信息網》。
53、《盜竊游戲虛擬貨幣行為的認定》《杭州審判》2011年第1期。
54、《盜竊游戲虛擬貨幣應定盜竊罪》《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1年第6輯。
55、《徐興華盜竊案》《浙江省高院案例指導》2012年1期,總第23期。
56、《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認定》2012年5月30日,桐廬縣人民法院《調查與研究專刊之一》。
57、《蘭燕紅販賣毒品案》----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認定,《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2年第11輯,總第89輯。
58、《審理刑事疑案方式研究》(與劉剛合作)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2013年度優秀獎。
59、《刑事疑案審理方式略論》2013年第3期《杭州審判》。
60、《徐興華盜竊案》2014年1月14日被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十大優秀案例。
61、《以非法拘禁的方式逼迫他人加入傳銷組織行為的分析》,《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4年第8輯,總第110輯。
㈣ 在哪裡可以找到比較多的優秀的調研提綱
1、准備工作和了解情況首先是調查目的准備。調查研究是有目的而進行的。在起始調查研究之前,就應該對本次調查研究的動機,意圖和任務有充分的正確的理解,每次調查研究之前,必須吃透調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調查什麼,研究什麼,當然,目的准備不是讓調查者鑽領導的框框,目的准備只能是下去調查研究的一個方向,不應成為調查研究的結論要求。其次是調查對象的准備。在確定調查研究的任務之後,就要對調查對象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標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發展初期,調查的目標要求是講清其性質和發展方向,指出應肯定還是否定即可,不應確定總結經驗的目標。生長期,就是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已經清楚,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發展,即主要講思路、講措施、成熟明,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第三是知識准備。調查研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如果調查研究者本身對某一問題沒有較深的知識,就不可能做好對這個問題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前,認真學習有關理論和上級有關方針、政策、指示以及有關業務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學習,可以明確調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與調查內容、調查對象有關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調研成果,以免重復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當然,這些知識是不可能在調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還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積累掌握,到了臨近調查研究時的再熟悉一次。知識的准備一般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的內容有關的上級規定、制度等文件;二是傳閱有關研究成果和報刊資料;三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第四是組織准備。調查研究是一種開放型工作,除一些極單純的問題接觸人少以外,一般的調查研究涉及的人員都比較多。因此,必須做好組織准備工作。一方面是調查研究人員的組織准備工作。根據調查研究的任務大小,確定參與人數。如果一個單位承擔難以完成,可以聯合其他單位一起搞。如果參與調查研究的單位和人員比較多,就必須首先確定牽頭單位和負責人,然後根據人員多少和素質確定分組,並對調查的時間、步驟、方法、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調查研究的經費、交通工具等作出詳細計劃。另一方面是調查對象的組織准備工作。一般的調查研究都是上級對下的,因此調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調查單位提出調查提綱要求,以便調查對象有充分准備。被調查單位一般應根據調查提綱和要求,對調查對象進行安排組織,比如什麼時間、什麼人參加座談會,什麼時間現場參觀等。在組織調查對象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史挑選報喜的人,而把那些有頭腦、平時愛報憂、甚至持不同政見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見不順耳,是錯誤的,但聽一聽,分析分析,使問題更加明確,還是有好處的。准備工作完成之後,就可進入調查階段了。了解情況是整個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情況吃得透,問題摸得准,就為整個調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應該盡可能地接觸有關人員,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掌握的情況越多,對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其實,這在調查了解情況的階段就開始了,因為在收集情況時,不可能像是錄音機一樣不用費腦子,而是一邊聽情況,一邊就開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況階段的升華。了解情況階段的工作,只有通過分析研究才能成為成果。這一階段包括:一是調查報告提綱的准備,二是調查報告的寫作。經過分析研究階段,對問題的認識就更清楚了,但這並不是調查研究的結束,還要經過一個綜合提練階段,即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法。這是調查研究的關鍵,因為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問題。在綜合分析中,要有步驟地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從調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質,找准主要矛盾,確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問題;二是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找出帶規律的東西,並沿著這個規律研究得出有關的一系列基本觀點;三是再按照這些基本觀點,從調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說服力的事實,進一步加以論證,使觀點和材料統一起來。
㈤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的優秀調研成果獎算什麼級別
為什麼鬥地主
㈥ 調研報告應該都具備哪些要素
一般來說,一份調研報告要具備三要素:
1、基本情況描述。具體來說,就是對你進行的這次整體調研結果進行一個總體且可具體的描述,讓看報告的人可以通過這份描述領略到這是一次什麼樣的調查。
2、分析與結論。具體來說,就是對收集到的樣本數據進行相關的處理和分析,並基於數據得出調查的結論。
3、措施與建議。調查的目的就在於了解問題的現狀,並依據調查可信的結果提出相對應的看法和建議。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