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提供一篇關於2010年江蘇高考作文《綠色生活》的演講稿,1000字左右,急!!!謝謝
2010年江蘇卷高考滿分作文選:綠色生活
綠色生活
「低碳」、「綠色」,其實就是近年來的舶來品。對於我們這樣的窮國家,沾上洋字的詞或是有點血緣關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東西。
然而換一個角度,其實也是奢侈品。很顯然,我們不可能強求美洲土著改燒天然氣,也不能強迫一個辛苦多年才買上轎車的白領使用清潔的氫能源。這樣想,「綠色生活」和我們平頭老百姓似乎毫無瓜葛了。
這就牽扯到一個很惹眼的話題——-平等。
在西方國家的法律中,「平等」是一個高頻率的詞條。不管是頂著怎樣的冠冕,他們總堂而皇之地宣稱:「人人生而平等。」其實真相不是如此,幾百年來的教訓告訴我們:生是平等的,但是生下來就不平等了。比如你生在美國,家庭優裕,前途光明,你自然有能力燒天然氣;氫氣用不上,也可乘坐磁懸浮之類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投胎的時候你走錯了輪回,降生到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也只好提著尚未滅絕的塑料袋,呼吸著工業文明產生的廢氣,在城市中奔忙嘍。更加不幸的是,你還要經常看到或聽到西方國家(或洋鬼子)指責你們不環保啊,不綠色啊,於是你憤怒了,義憤填膺,叫囂著要怎樣怎樣。但是收回遙遠的視線,低頭面對真切的生活,「綠色」依然遙遠,屬於天邊外的東西。
西方學者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忽略平等問題。當然,這兒的問題是指他國利益問題。無論是怎樣的主義,怎樣的理論,都不能忽視實際的情況,也就是現在人們常提在嘴邊的「特殊國情」。
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程度,以及人們的文化素質,決定了各地千差萬別的價值觀,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自然可以作為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但是卻不能以此來強迫尚待發展的貧窮國家。「綠色生活」所宣傳的理念自然是正確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們不能硬要騾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讓羊產牛奶。同樣的,也不能讓燒煤都有困難的百姓去燒更加昂貴的天然氣、氫氣吧?
生下來雖然不平等,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消弭一些差異。對於綠色生活,我們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可以量力而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費來減輕環境的壓力,可以告訴朋友鄰居少用一個塑料袋。
如果能夠用平等的眼光客觀地看問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又何嘗不是綠色生活的一部分?
Ⅱ 2014江蘇高考出卷人是誰現在應該已經劃定了,求詳細
語文是2011年命題副組長駱冬青(當年百分之七十不及格),英語是零九年命題組長(江蘇英語史上最難),數學是葛軍審核,姚天行出卷,動用了江蘇史上最強人馬。各位考生保重!
Ⅲ 葉冬青的安徽醫科大學教授
葉冬青,男,漢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安徽醫科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主任,《中華疾病控制雜志》主編和編輯部主任。
社會兼職:
中華臨床流行病學學會委員,安徽省免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預防醫學編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流行病學學會委員,安徽省流行病學會常委,安徽省臨床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疾病控制雜志》主編和編輯部主任。《世界感染雜志》名譽主編,《安徽醫科大學學報》、《醫學新知》常務編委,《中華流行病學雜志》、《臨床與輸血雜志》、《中國公共衛生》、《腫瘤防治雜志》編委。安徽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安醫大基層委員會主委,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員會主任委員
學習經歷及晉升情況
1982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系,同年留校任教。
1989年獲安徽醫科大學流行病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0年獲中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87年晉升講師,
1993年晉升副教授,
1995年擔任碩士生導師,
1998年晉升教授,
1999年入選安徽省跨世紀學術和科技帶頭人後備人選,
2001年擔任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的專業及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流行病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慢性病流行病學等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中華醫學基金會(CMB)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基金、安徽省人事廳、教育廳和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省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安徽省財政廳資助等十餘項。近十年在國內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二百餘篇 (被SCI收錄100餘篇),主編參編專業書籍10餘本。
獲獎情況:
1. 深化教學改革,提高醫學生預防控制疾病能力的研究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及(2005年)
2. 深化教學改革,提高醫學生預防控制疾病能力的研究 安徽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5年)
3.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基礎與系列研究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
4. 幾種基因多態性及其環境交互作用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機制的研究 安徽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獎三等獎(2004年)
5. 影響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因素的研究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0年)
6. 常見結締組織病的流行病學研究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3年)
7. 獻血人群的流行病學研究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四等獎(1998年)
8. 2001年獲得校優秀碩士生導師獎
9. 2003年分別獲得校級名師獎和校級優秀教師稱號
10. 2004年獲得省級模範教師稱號
11. 2006年被評為安徽省教學名師
12. 2010年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3. 2012年獲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葯學獎(吳楊獎)
Ⅳ 駱冬青的介紹
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高考語文命題組副組長。
Ⅳ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的教學條件
截至2014年11月,該校有教職工445人,專任教師409人,其中高級教師138人。學歷達標率為100%,研究生畢業51人,39人在職進修碩士課程。先後有11位教師被評為特級教師,有17位四川省高中骨幹教師,有省、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學科帶頭人20人,有市級骨幹教師47人,12人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範班主任、全國勞模、全國優秀教師等。
全國模範教師(1人):張世冬
省級骨幹教師(17人):周瑜、宋永平、林再軍、王剛、鄧紹莉、李金石、高峰、汪華書、鄧雪梅、李龍清等
四川省特級教師(11人):景詩華、何秀雲、谷裕孚、徐大榮、張如翠、王曉榮、王志華、許冬青、劉中楷、王剛、周禮軍
四川省教學名師(10人):周瑜、劉中楷、周禮軍、許冬青、王曉榮、周科、黃先明、李渝江、宋永平、鄧雪梅
市級骨幹教師(47人):李龍清、雲超、趙宛霜、汪華書、周鳳、稅小蓉、張宗金、張自會、陸洪、王剛、正文、郭敏、余相泉、張偉、晏啟剛、戴志華、胡從儀、張世冬、徐剛、張科、朱先華、張朝文、曹瓊英、何宇、高峰、易旭輝、皇甫孝馳、周洋、王琛、劉星、鄭克菲、羅紅兵、況克群、吳江、熊啟良、劉芳、蒲尚文、鄧紹莉、王宗文、肖朗秋、陳健、周英、周建定、熊英、曾雪、江紅梅、朱永平 高考成績 2006年高考,該校應屆生上重點本科人數305人,上線率為25.8%,比全市第二名高6.81個百分點。應屆生肖雲耘、葉遜敏分獲瀘州市文理科狀元。
2007年高考,該校應屆生本科上線人數為762人,上線率為60%,居瀘州市第一名;應屆生重點上線人數為291人,上線率為23%;應屆生金毅同學以672分奪得四川省文科第二名,瀘州市文科第一名。
2008年高考,該校重點本科硬上線434人,上線率為21.5%,本科硬上線1537人。林俊舟同學以706分取得瀘州市理科第二名,石巧同學以696分的取得瀘州市理科第三名。王超同學以666分取得瀘州市文科第三名,陳璟彥同學以663分取得瀘州市文科第四名。
2009年高考,該校應往屆合計上重本線402人,上本科線1436人。應屆生李詩樂以619分勇奪瀘州市文科狀元,應屆生王昊遠以618分奪得瀘州市理科狀元。
2010年高考,該校應屆生重本上線341人,上線率22%,應屆生本科上線1036人(不含藝體),上線率74%,上線率居全市第一;應屆生羅楊以640分奪瀘州市理科第一名。
2011年高考,該校一本上線315人,二本上線875人,三本上線1083人,上線率居瀘州市第一。劉豫航同學以644分奪得瀘州市理科狀元,黃浩然同學以643分獲瀘州市理科第二名,喻永飛同學以612分獲瀘州市文科第二名。
2015年高考,該校本科硬上線人數1611人,重本硬上線834人,重本升學率近50%;牟星奕同學以671分奪瀘州市理科第一名,川南第一;甘雨同學以662分奪瀘州市理科第二名;李浩同學以643分奪瀘州市文科第二名,全省排名14;田煉同學以642分奪瀘州市文科第三名,全省排名16。 學科競賽 在第三十屆全國物理競賽中(2013年)中,該校有94名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獎,其中2011級尹浩蘊、易生、黃熙來、鍾攀益、駱萬鈔、2012級牟星奕6名同學獲得全國二等獎,15名學生獲得全國三等獎。
在第二十九屆瀘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4個。
高2009級學生劉禹婷參加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全國一等獎。 藝體成績 該校學生舞蹈《南國好大雪》、《天邊的紅雲》、《花腰姑娘》、展示學生藝術風採的《穿越》、舞蹈《陽光女孩》分獲四川省一至五屆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
舞蹈《南國好大雪》1998年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中學生藝匯演獲一等獎;
舞蹈《陽光女孩》2007年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中小學生文藝匯演(深圳)獲一等獎;
學生參加始於1992年的瀘州市「屈原魂」詩詞大賽(每年一屆)獲等級獎人數78名;
高2001級唐吟詩高考作文《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獲高考滿分,被收入中學生課外閱讀課本;
高2005級學生唐漢霖高考作文《永遠的譚嗣同》以古體詩的形式寫作,獲高考滿分,被收入新浪網2005年全國十佳高考作文。 截至2014年11月,該校教師有16人獲四川省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其中1人獲全國優質課競賽一等獎,1人獲全國優質課競賽二等獎;38人獲市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
瀘州市2014年優質課競賽中,該校歷史組的趙進、政治組的楊永成、生物組的唐娟分別獲得瀘州市一等獎,趙進老師還將代表瀘州市參加全省的優質課競賽。
在2013-2014年度瀘州高中科研課題成果中,該校教師分獲四川省第五屆普教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瀘州市第五屆普教教學成果二、三等獎,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第一屆兩類專項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教師有21篇論文獲省市一二三等獎。 崇德 博學 求實 健身
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質或品格,「崇德」即主張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指導思想;博學即要求學生學識淵博;求實即講求實際,實事求是;即要求學生有強健的體魄;體現了該校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