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過了解並參疫情防控 中國能夠取得階段性勝利 面對時代考驗,青年大學生改如何去做
1、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增強政治意識和核心意回識。建設中答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政治信念。
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就會「缺鈣」,就會患上「佝僂病」。目前,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別是對青年大學生黨員來說。
不應忘記黨的最高目標。加強大學生黨員的理論教育和學習,是增強共產主義信念,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必要條件。
2、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增強大局意識和對齊意識。黨的紀律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提高黨的戰鬥力、保證黨領導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中華民族完成歷史使命的重要條件之一。
(1)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擴展閱讀:
加強大學生黨員「四個意識」建設。
在思想上,加強「四個意識」建設,有助於大學生黨員進一步加深對黨的認識,提高黨性意識,做到對黨的絕對忠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在日常學習中,加強「四個意識」對大學生黨員學習黨的路線原則和科學文化知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工作和生活上,加強「四意識」建設,為大學生黨員規劃工作、做人、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正確的理論依據。
㈡ 請同學們結合當前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階段性重要成效,談一談如何深刻認識中國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截至月12日,有2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超過14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個省份超過1周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繼續積極向好,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2020年4月8日零時起,中國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這一天,距離1月23日武漢關閉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過去了整整76天。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的消息,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注。
(2)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擴展閱讀:
報道說,在武漢「解封」之際,中共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5日強調,武漢重啟對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大局具有標志性意義,但解除管控後不意味著放鬆防疫,政府將繼續加強社區防控措施。俄羅斯「第一頻道」的報道稱,隨著武漢「解封」,中國大部分地區正在恢復正常生活。
但中國並沒有放鬆警惕,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已經治癒了94%的病例。同時中國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迅速恢復經濟。報道同時說,中國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抗疫奮戰後,已經由「遏制階段」走向「緩疫階段」。
中國的經驗正在幫助其他處於抗疫初期的國家,使它們可以更好地制定應對疫情的措施。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截至北京時間6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20萬例,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這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面前,誰也不能置身事外,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㈢ 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人們疫情防控意識有沒有發生變化
再看幾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人們疫情防控意識切實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做到出門帶口罩,勤洗手等好習慣。
㈣ 論述我國抗擊新冠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的根本原因
我國新冠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於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同苦共苦共戰疫情。
㈤ 在抗疫過程中中國為什麼能有效阻擊病毒,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是如何體現
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群眾都聽話,都不出門,都不聚集,全民帶口罩,小區封閉,人民糧油菜供應充足,工資照常開,這是社會主義的福利,所以我們老百姓就是聽的話!
㈥ 1.中國為什麼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暴發與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災害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和沖擊。中國作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沖擊的國家,在全球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自信,為世界各國建立應對疫情機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為此,總結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經驗,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應急管理、風險治理及國際合作提供「中國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及績效:中國力量與中國速度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已經成為人類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典範,最突出之處在於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彰顯了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圖1)。
第一,統一領導,高效決策。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國家最高決策層果斷的戰略決策是戰勝重大疫情的基礎和前提,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及統籌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關鍵。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僅僅依靠個人、民間組織、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徹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戰略眼光、全局意識、反應迅速、決策高效的集中統一的領導機構發揮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職能,全面推進疫情防控。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高效決策是中國迅速控制疫情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關鍵。
第二,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與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戰勝重大疫情的關鍵。依託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的社區和村組進行廣泛動員,無縫隙、全覆蓋,形成抗疫的社會動員體系;依靠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防疫的核心基層組織網路體系;廣泛宣傳,使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危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防疫的自覺性;採取各種強有力的「硬核」措施,獎罰分明,嚴厲禁止和處罰各種違反公共衛生安全的行為。
第三,全國統籌,對口支援。一是彌補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抗疫物資不足的問題,充分調配全國資源,實現全國抗疫物資的統籌安排;二是增強人民群眾的抗疫信心,通過多地大規模醫護人員的支援、醫療資源的投入、抗疫物資的充足供給,增強了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三是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疫區與非疫區之間的分工合作,培養了地區協作、患難與共的精神;四是能夠實現當地醫院與全國醫療資源的有效對接、優勢互補,形成規模化、網路化的應對方式。
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動員民用和軍用高科技醫療設備集中投入疫情重點地區,保障先進設備的充分供給與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專家和醫護工作者,深入重點疫情一線,遏制住重點地區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三是利用5G、大數據技術構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採集、傳輸、處理與應用網路體系,提高數據傳輸效率,降低數據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綜合集成交叉技術,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保障了抗疫的應急之需;五是發達的交通網路體系,為抗疫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全國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資快速運達疫區,保障了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穩定了社會秩序。
第五,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高度團結,積極配合並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種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種治理成本。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廣大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英勇奮戰,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第六,守望相助,國際合作。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在取得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勝利的基礎上,積極援助世界各國。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國已同153個國家舉行83場衛生專家視頻會議,中國政府和民間已經或正在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多批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已有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同中方出口商簽署防疫物資商業采購協議;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爾維亞和柬埔寨等國家派出多批醫療專家組,同時正在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專家組;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中國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㈦ 在疫情防控中,齊心合力終於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修改病句
這句話缺錢主語,誰齊心協力。可以改為:在疫情防控中,我國人民齊心合力終於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句子不能沒有主語,如果合力改成協力會更通順。
㈧ 從經濟和文化角度總結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急急急
經濟層面,改革開放這么年來,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製造業強國,同時也專積累了相當多的屬資金,資源,正是因為在物資方面得到充足的保障,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局勢。
文化方面,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重視家國情懷,特別是當國家民族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會更團結,更勇敢,正是這種精神力量,讓我們頂住了壓力,戰勝了考驗。
㈨ 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流調工作的重點是什麼
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的應對傳染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流調工作是病例早發現的核心,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來講,它是疾控人員針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開展的一種現場調查。這個過程主要是和患者面對面進行交流,詢問他們在發病前後的一些暴露情況和接觸其他人員的情況,以及了解他們的活動軌跡、就醫情況等,通過一系列詢問,能夠科學判定患者或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都有哪些人。之後,盡快對判斷出來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並盡早採取隔離醫學觀察措施。這種做法的目的就是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實現病例早發現、早報告。
目前我國外防輸入的壓力不斷加大。為了落實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目前流調工作有幾方面重點:第一,要做好入境人員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發熱症狀的人群以及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第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社區、家庭發現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和聚集性疫情。第三,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學校、托幼機構在復學、復園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異常情況的摸排。第四,養老機構、殘障人員福利機構、監管場所等發生的異常情況,這些都納入目前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的重點。
㈩ 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1、集中力量辦好大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各行各業均在第一時間投入戰斗,全國一盤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顯示了強大的中國力量。
2、眾志成城守望相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各地和軍隊的醫療隊,包括多名院士在內的呼吸科和傳染科專家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在這場抗疫中,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團結奮戰的強大合力,樹立起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堅定信心。
3、精神力量感天動地
疫情之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凝聚成齊心戰「疫」的強大精神力量。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不畏生死。鍾南山、李蘭娟、張定宇等一大批傑出代表涌現出來,譜寫了一系列感天動地的英雄故事。
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樑,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疫情期間,全體中華兒女的默默付出,是一個大國堅韌不拔的精神體現。中國人民在此次疫情中所展現出的高度自律與配合,是取得勝利最牢固的基礎。
在艱苦抗疫的過程中,可以說每一位中國人都作出了貢獻,這些普通百姓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讓人從平凡中感受到偉大。
4、抗疫復產齊抓並重
中國高素質的勞動力、應對突發事件的社會動員力、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和完整的製造產業鏈支撐了「中國效率」。同樣的效率也體現在防疫用品生產線上。盡管疫情初期防疫物資生產受到一定沖擊,但生產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快速恢復產能,保障供應。
一批汽車、服裝等生產企業甚至緊急轉產,跨界生產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需求量極大的緊缺物資,在疫情面前,展現出了中國製造極強的韌性和靈活度。
5、極限挑戰迎難而上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這兩座在武漢抗疫保衛戰中立下赫赫功勛的醫院,將被歷史銘記。醫院建設遇到了巨大挑戰。首先,專業性要求高。
這兩所醫院的專業系統非常復雜,功能區分很細、很全,環保要求特別高,並且所有病房均為負壓病房,需要單獨設置新風系統。其次,現場協調管理難度大。現場有1萬多人施工,車輛、物資調度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