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雙證書其職業包括哪些
就好比你學會計學,拿到了學位證書,同時又考到了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
職業資格證書是各職業的技能證明
律師有律師資格證
教師有教師證等等等等
2. 雙證制有哪些學校高考有分數要求嗎
職業院校實行雙證制教育,高考時滿足高職高專錄取分數線即可。
雙證回制教育是指答職業院校按照標准和崗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實訓、實習,使學校教育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完成學歷課程和職業技能培訓,經學校和職業資格鑒定機構考試鑒定,成績合格並取得規定學分以後,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實行雙證制教育是國家教育法規的要求,所有高職高專都實行雙證制,實行雙證書制度是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高級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講究實用、效率和效益,要求應職人員職業能力強,上崗快。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就要完成上崗前的職業訓練,具有獨立從事某種職業崗位工作的職業能力。
雙證制教育是以就業為目的、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大學教育為支持、以培養市場緊缺型人才為核心、以培養企業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教育工程。
3. 通過GCT考試,只能獲得工程類的碩士學位嗎怎樣能獲得雙證書(學歷證書+學位證書)
通過GCT考試一般獲得只有學位證的工程碩士,而不是工程類碩士,注意這兩者是不同的。
為什麼說一般呢?因為GCT考試也有很多類,其中最大的一類是GCT-ME的考試,即上述。而其中的M是Master,E是Engerneer,翻譯成中文即成了工程碩士
目前我們這有項目管理專業,通過1月份的入學考試畢業後獲得雙證書,在職讀,比較受學生歡迎。
4. 畢業生就業取得雙證書必要性
為什麼要沒有?有雙證是基礎,全有不是優勢(絕大部分都有),但是沒有肯定是嚴重劣勢,證都拿不到,可見大學是的表現如何…哪個公司企業會信任。而且難度很大么?只要學費都交齊了,課程都過了,就沒有問題,其它有些處分什麼的也好解決,畢竟學校也不願意為難自己的學生。雙證是必須的,這要是都沒有,大學等於白讀!
5. 如何看待高職院校推行的雙證書制度
作為老師,筆者對此問題很是「糾結」。因為「雙證書」制度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高職院校下達的一個「規定動作」,我們已將之列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須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如果同意學生不考,「雙證書」率達不到要求,按照人才培養計劃,可能就會影響學生畢業。如果要求學生必須去考,說句良心話,我自己也清楚,這個「證書」確實就是一個「證書」而已,沒有多大實際用處,企業也不認可。
6. 孩子在河南化工技師學院上學,說畢業後能拿到『雙證書』,什麼是『雙證書』呢
雙證書』是指學生畢業考試合格後能拿到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製的《高級技工學校畢業證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資格證書》,享受相應的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待遇。
7.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找騙子進行招生學費4700為什麼實繳14200有雙證書學生證和借書證嗎
雙證書面向高技生,不是大專部的,是擬補沒讀上大專的學生繼續深造學歷的途徑。
對於想繼續想參加自考本科或者想考入單位、公務員行業提供基本條件。
8. 什麼是雙證畢業
雙證畢業:是指高等院校推行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新的學習形式。
實行雙證書制度是國家教育法規的要求。幾年來國家在許多法規和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實行雙證書制度的要求。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8年國家教委、國家經貿委、勞動部《關於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上這些,都是實行雙證書制度的法律依據和政策保證。
實行雙證書制度是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人才市場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高級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講究"實用"、"效率"和"效益",要求應職人員職業能力強,上崗快。
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就要完成上崗前的職業訓練,具有獨立從事某種職業崗位工作的職業能力。
(8)學生雙證書擴展閱讀:
學歷證書是學制系統內實施學歷教育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對完成了學制系統內一定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的受教育者所頒發的文憑。
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它是指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准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9. 雙證教育是什麼意思,要詳細一點。謝謝
「雙證教育」是以就業為目的、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大學教育為支持、以培養市場緊缺型人才為核心、以培養企業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教育工程。
「雙證書」制度
「雙證書」是指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制定各種職業的資格標准和錄用標准,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大力開發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認真實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的制度,使城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職業訓練。在全社會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
就業准入制度
就業准入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對從事技術復雜、通用性廣、涉及到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工種)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培訓,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就業上崗。
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政府規定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某種專業技術性工作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准;執業資格是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技術工作實行的准入控制,是專業技術人員依法獨立開業或從事某種專業技術工作學識、技能的必備標准。
「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
1、根據教育部、人事部和勞動社會保障部規定:全社會所有的大中專及職業高中的畢業生,都必須具備「雙證」,否則視為不合格的畢業生。
2、從用人單位看,他們只招收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應聘者,而不想把自己的單位變成免費的培訓部、練兵場,剛畢業的學生雖有書本知識,但缺少實際工作技能和經驗,這樣一來,便產生一個突出的人才供求矛盾;大批剛走出校門的學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人。對畢業生來說,與其滿街找工作,不如先參加培訓,扎扎實實地學習和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為上崗就業和今後的發展作準備。
3、隨著社會的發展,全國每年都有上千萬大、中專畢業生要就業,再加上下崗待業的工人,就業方面的競爭是不可想像的,這樣就要求我們要一專多能,才能拓寬我們的就業門路。如果同時具備有多個資格證書,你的機會會更多,這條路不通可走另一條,那你的就業道路就相應的拓寬了,雖然不是自己的專業,但你可先找到一個立交腳點,再慢慢地跳槽,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找到工作總比在家待業好。
10. 如何加強技能教學改革,提高學生「雙證書」獲得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作者: 施榮 田政峰
摘 要 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是高職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圍繞高等職業教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市場對土建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調研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學生職業技能進行系統的探究。
關鍵詞 實踐教學;職業技能;土建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18-0118-02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關鍵環節,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1]。基於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提高,筆者根據市場對土建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調研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逐步探索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一條主線、兩種途徑、四個階段、五個結合」(簡稱「1245」)的實踐教學模式。
1 貫穿能力培養主線,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方法設計、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中,始終堅持以能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為標桿,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為主線,以市場崗位需求與人才質量相匹配為標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推進職業技能訓練,重視職業資格培訓,提高就業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 通過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兩種途徑提高學生職
業技能
2.1 以校內實習實訓奠定學生職業技能基礎
落實好校內實訓是激發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保證,是彰顯高職工科類專業辦學特色的關鍵和核心[2]。校內實訓主要以課程單項認知實訓、參觀實習、集中實訓、畢業設計答辯為主。校內實訓項目遵循職業教育規律,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遞進式開發實訓項目,進階式實施實訓內容,合理化運行實訓管理,過程化評價實訓成績。課程單項認知實訓培養學生初步職業技能,集中實訓培養學生單項職業技能和養成職業素養,奠定學生適應生產需要的職業技能基礎。
2.2 以校外實習實訓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校外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重要平台。校外實習實訓主要以參觀實習、頂崗實習為主。校外頂崗實習是校內頂崗實習的延伸和綜合,通過頂崗實習,學生零距離進行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對接,全真式接受企業管理和運行模式,使自己既是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在學習中培養綜合素養,在學習中提高職業技能。
3 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四階段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3.1 以校內外參觀見習認知職業技能應用要求
參觀見習主要面向新生在第一學期進行,作為新生入校教育和了解專業方向、專業學習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參觀和了解,使學生認知所學專業的知識結構、應用范圍和職業技能要求;通過校外參觀見習,使學生初步認知專業發展方向、知識應用領域、真實工作環境及人才培養規格。
3.2 以單項實訓夯實學生職業技能基礎
單項實訓主要體現在課程學習領域中。根據課程的性質與作用,結合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構築學習情境,設計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計、單項任務實訓等形式,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針對性地進行實踐練習,邊學邊做,學做合一,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
3.3 以校內綜合實訓鞏固學生職業技能基礎
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發揮「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主導作用,通過第四學期前7周各專業學生的集中實訓,將課程單項實訓進行整合或重新設計,結合工程實踐開發綜訓項目,根據工程項目管理周期設計實訓任務,通過實訓基地功能分區實施實訓內容。比如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框架結構建築物施工項目」,學生通過接受任務、施工准備、項目組織、工種操作、施工管理、質量檢測、安全保障、竣工驗收、資料收集等完整施工過程的學習,實現綜合職業能力訓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學團隊是項目的開發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項目運行的執行者、參與者和管理者。
3.4 以校外頂崗實習適應職業技能應用要求
校外頂崗實習設置在第四學期和第六學期,充分體現了各專業「學習—實踐—學習—實踐」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綜合性較強的校外頂崗實習環節,第四學期實訓是對前三學期知識的檢驗與應用,第六學期實訓是對三年學習的綜合與提高,第二次頂崗實習又是第一次的完善和補充。
4 堅持5個結合,促進學生職業技能提高
4.1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課程建設相結合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是課程建設。土建類專業每年堅持人才培養方案、實訓指導書的修訂與完善。4月份集中實訓結束,及時徵求指導教師、實訓學生意見和建議,及時修訂下一級學生的實訓任務書和實訓手冊,提高使用性,增強操作性。7月份修訂下一級學生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教學實際,加大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力度,突出理實一體化教學特色。
4.2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改革課堂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3]。工學結合就是要求人才培養的過程要學做合一,學以致用。近幾年,在建築施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工程測量、CAD制圖、工程算量等課程中探索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評級體系,學生、教師反響強烈,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4.3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
根據重點專業建設內容和土建類專業應用特點,在以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等重點專業中,構築工程CAD、工程測量、工程算量三大技能訓練平台。一方面成立學生專業社團,聘請專業指導教師,開放校內實訓基地,加強訓練。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每學年定期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大賽,選拔優秀選手參加全省或者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再者,利用集中實訓、社團活動、職業技能大賽強化訓練之際,進行「五大員」職業資格的培訓與考證,保證學生「雙證書」的獲取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職業技能和實操水平。
4.4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指導學生就業相結合
高職教育即就業教育[4]。一方面,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與人才質量匹配,崗位需要與職業技能匹配,努力培養職業崗位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堅持以職業規范為培養標准,改革課程內容,引入職業資格標准,從職業崗位實際需要的技術和能力出發,按照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方式及鑒定程序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育,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增強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4.5 堅持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
加強和提高實踐教學團隊的「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是學生職業技能穩步提高的重要保證。一是通過加大措施引進和聘用企業一線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充實到教學團隊;二是通過進修培訓、脫崗實訓、下企業鍛煉、基地集中培訓、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等途徑,加大對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力度,迅速提升教師實踐技能水平。
通過「1245」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土建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逐年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畢業生就業質量大幅度提高,校企合作的范圍及領域不斷深入,為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積累了經驗,豐富了內涵。
參考文獻
[1]張鳳林.論民辦高校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中的「五個結合」[J].社科縱橫,2009(10):205.
[2]王雲艷,王東明.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關系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8(17):170.
[3]王明達.關於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幾個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0(25):4-6.
[4]劉良科.深化課程改革 辦出高職特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