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2.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3. 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4. 2003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點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6.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7. 2011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實「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8. 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完成首次交會對接。
分類
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
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對象的關系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❷ 恐龍是怎麼繁殖的
恐龍是交配繁殖。
雖然沒有恐龍交配的直接證據,但可以通過鳥類和鱷魚等現生動物的交配行為來進行推測。幾乎所有爬行動物和現代鳥類會把精子產在雌性體內,所以恐龍也應該如此。」徐星說。
徐星介紹,鳥類可以算是活的恐龍,它們於1.5億年前從恐龍的一個分支中演化而來,並頑強存活至今。鱷類,一個包含了短吻鱷、長吻鱷和寬吻鱷的群體,是現存與恐龍和現代鳥類關系最密切的生物類群。鳥類和鱷類的共同特徵也可能出現在恐龍身上。
其中一個在鳥類和鱷類的兩性中都存在的性狀是,它們都具有泄殖腔,這是位於軀體最末端的一個空腔,綜合了生殖、排尿和排便的功能。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推而廣之,恐龍很可能也具有類似器官。因此,恐龍的生殖器很可能平常是看不見的,外觀上僅僅只是尾巴下方的一條縫。
(2)技術成果樹擴展閱讀:
爬行動物是產卵的,以前人們假設恐龍也這樣。不過直到本世紀20年代,一支美國探險隊到蒙古尋找恐龍化石時,才獲得最初的證據。
科學家不只找到了恐龍的遺骨,還找到了它們留下的巢和巢里的蛋。這些恐龍都是一種小型的角龍一原角龍。活著時,它的大小就像一隻現代的羊。它的蛋是鵝卵形的,大約寬75厘米,長15厘米,多至30隻,以蛋尖向內,在巢中螺旋狀排列。
巢位於沙中的一個窪處,因為原角龍生活在一個多沙的地方。很多雌龍似乎在同一個集中產卵。很偶然,在其中一個巢中,找到了一隻吃蛋恐龍—一偷蛋龍的化石骨骼。看來似乎這只動物在偷襲這巢時,被沙暴壓死了。自那以後,很多其他種類恐龍的蛋相繼被發現了。
❸ 中國十大板材排行榜
板材如今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同品牌的板材,不同類型的板材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同時由於對板材的需求變大也讓市場中出現各大板材品牌,下面為大家說下板材十大品牌:
1.大王椰板材
大王椰是國內較大的木工板以及生態板生產企業,行業標准起草單位,傢具裝飾材料行業領先者,中國馳名商標,十大板材品牌,免漆板十大品牌,十大消費者信得過品牌,專注於為中國家裝市場提供全球領先的家居產品與服務,以及個性化解決方案,是國內建材領域值得信賴的產品生產商與供應商。
2.兔寶寶
創建於1993年,上市公司,膠合板行業標准起草單位,室內裝飾材料綜合服務商;國名牌產品,大芯板細木工板十大品牌;
3.鵬鴻
遼寧省著名商標,十大板材品牌,免漆板十大品牌,遼寧名牌,大連鵬鴻木業;
4.偉業板材
是一家專業生產「偉業牌」抗甲醛環保裝飾板材的大型木製品企業。公司一直以來致力於改善人類居住環境,打造原生態環保 家居 ,樹行業標准,已取得輝煌成果。
5.千山板材
千山木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98年6月6日,公司佔地100多畝,現已成為集生態板、膠合板、細木工板、歐松板為一體的行業龍頭企業;
6.青島一木
青島一木細木工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6年9月,現已發展成為以生產名優傢具、出口產品為主的大型股份制傢具製造企業,綜合生產能力數億元。是青島市家協理事長單位,是山東省木材加工行業享譽多年的「百年老字型大小」企業。
7.莫干山:中國馳名商標,浙江著名商標,十大板材品牌,板材十大品牌,浙江升華雲峰新材股份公司
8.福慶: 江蘇品牌,十大家居品牌,十大家裝品牌,江蘇福慶木業有限公司;
9.千年舟:中國馳名商標,十大板材品牌,板材十大品牌,杭州著名商標,浙江名牌產品,千年舟集團華海木業有限公司;
10.騰飛:木工板十大品牌,河北省名牌產品,十大板材品牌,十大消費者信得過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騰飛木業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市目前市場上比較出名的一些板材品牌,至於其他的一些材料大家平時還可以做一個詳細的了解。我們可以品牌與品牌之間進行對比,從而發現一些性價比最高的板材產品。板材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建築裝修材料我們應該好好地去了解,畢竟這方面的知識以後是有用處的。
❹ 牛頓的生平簡介
1、1643年1月4日,艾薩克·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落伍爾索普村的伍爾索普庄園。
2、1648年,牛頓被送去讀書。少年時的牛頓,他成績一般,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書,自己動手製作一些奇怪的小玩意。
3、1654年,牛頓進入九龍的金格斯皇家中學讀書。牛頓的母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農民,但牛頓卻無意於此,而酷愛讀書。後來迫於生活困難,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贍養家庭。但牛頓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以至經常忘了幹活。
4、1661年6月3日,他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該學院的教學基於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但牛頓更喜歡閱讀一些笛卡爾等現代哲學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開普勒等天文學家更先進的思想。
5、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現在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1665年,牛頓獲得了學位。為了預防倫敦大瘟疫大學關閉了。在此後兩年裡,牛頓在家中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6、1669年,被授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
7、1689年,當選國會議員。在1689年到1690年和1701年是皇家科學院的成員,在1703年成為皇家學會會長,任職24年之久,同時也是法國科學院的會員。
8、1696年,牛頓通過了財政大臣查爾斯·孟塔古的提攜遷到了倫敦作皇家鑄幣廠的監管,一直到去世。
9、1705年,牛頓被安妮女王封為爵士。
10、1727年3月31日,偉大的牛頓逝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墓碑上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4)技術成果樹擴展閱讀:
牛頓的主要成就:
1、力學成就:1679年,牛頓重新回到力學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對行星軌道的作用、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與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學上的討論。他將自己的成果歸結在《物體在軌道中之運動》(1684年)一書中,該書中包含有初步的、後來在《原理》中形成的運動定律。
2、數學成就:廣義二項式定理,它適用於任何冪。他發現了牛頓恆等式、牛頓法,分類了立方面曲線,為有限差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首次使用了分式指數和坐標幾何學得到丟番圖方程的解。他用對數趨近了調和級數的部分和,並首次有把握地使用冪級數和反轉冪級數。
3、光學成就:牛頓曾致力於顏色的現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鏡研究日光,得出結論: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見光中,紅光波長最長,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長最短,折射率最大。
4、熱學成就:牛頓確定了冷卻定律,即當物體表面與周圍有溫差時,單位時間內從單位面積上散失的熱量與這一溫差成正比。
5、天文成就:牛頓1672年創制了反射望遠鏡。他用質點間的萬有引力證明,密度呈球對稱的球體對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質量的質點放在中心的位置來代替。他還用萬有引力原理說明潮汐的各種現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關,而且同太陽的方位有關。
6、哲學成就:牛頓的哲學思想基本屬於自發的唯物主義,他承認時間、空間的客觀存在。如同歷史上一切偉大人物一樣,牛頓雖然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也不能不受時代的限制。
❺ 科技館工作人員的性質是什麼
中國科學普及館的展出項目世界一流,可以免費下載展品的設計資料;遊客如果奉獻和公開創新設計與原型,經過專家的評審達到原創,同時具有新穎鮮明的教育效果,可以退回門票費用,同時給予獎勵。這就是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成果,當屬領軍全球的開拓創新、獨樹一幟的重大實踐。
現在招聘科技館人員和選擇展品的要求嚴格了,要能夠自行設計、製造世界上一流、國際上領先的創新展項,而且要撰寫優秀的文件,將設計、采購、製造、裝配、工藝過程、夾具、量具、理論推算分析過程、調整、校正、整定、標定、維修、檢測、今後的發展、如何簡化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如何做形象宣傳等等的清晰文件,並且向全社會無償公開,公諸於眾,推進全國人民的科學素質,促進國家競爭力。具有歷史性突破的、不同反響的公益性質。
對於國內科學普及展覽館的建設提出以下要求,對於高等院校的教材編寫、教學實驗、畢業論文、教師的論文、職業培訓,都提出同樣的要求,應該作為國策、國家戰略來嚴格推廣實行,並且作為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率的量化考核剛性指標:
關鍵是展項要創新,展項的技術資料要完全公開。
要做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貢獻,要有歷史意義,要服務大眾,要有勇氣和魄力,要充分、高效率地使用社會資源,特別是對於國家財政撥款資助的事業部門、特別是對於國家財政撥款資助的科研項目。
科學普及展覽的人流大(反映了群眾對科技的渴求,也凸顯了現在教育的缺失,核心意義的匱乏)、同一原理和相同設計的產品有許多企業在低水平重復生產,並不是好事情。
現有的展項在設計、製造上就有明確缺陷,損壞率高,演示和互動不能深刻地揭示其工程和科學上的本質;每個展項沒有可以供參觀者免費下載或低價下載的電子文檔系統、詳細地解說,特別是要完全公開地介紹材料、元器件的采購地點、采購價格,非標准部件的加工過程,調試過程,設計和製造時受到的約束,希望參觀者今後回去簡化、改進、發展的具體建議,就是要達到參觀者能製造商業化的產品出售;現有展品製造者都是奔錢而來的,對設計資料保密,使維修成本高、維修周期長(有的要運回去維修),明顯影響展覽效果;准備就此無償提供超過百項創新展項,由附近的各大學在學學生製造,只需提供公共交通費用就可以了。這就是國家戰略,立國之本;尤其要指出,現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實驗課、畢業論文、創新研究都缺乏工程技術的支持,將國家寶貴的資源變成了垃圾,所以就業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檔次上不去,對發達國家沒有高端的威懾力。
❻ 古代畢升的成就是什麼
古代畢升的成就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 1.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 (3)造紙術6世紀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2.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書籍。 (3)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4)元朝出現錫、木活字。後來又有銅、鉛活字印書。 (5)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 (1)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4)金的火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震天雷」、「飛火槍」威力很大。金的軍隊用這兩種火器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5)我國發明的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歷」。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三)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 (7)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9)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 (1)商周:已有豐富的醫葯學知識。 (2)戰國:扁鵲是當時的名醫,後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他發明的「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傳統的診病法。醫學分科。有著名的醫學著作《內經》。 (3)西漢: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 (4)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國的一些外科手術,如拔牙、血管結扎等,是世界上最先進的。②隋朝太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古代醫學史上探討病因、病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③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⑤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布的葯典。 (6)北宋:①醫學以小兒科、產科和針灸科最著名。②《小兒葯證直訣》為我國古代重要的兒科著作。③《十產論》是著名的產科著作。④針灸學家設計了便於醫術學習的針灸銅人模型。⑤《洗冤錄》是南宋法醫學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書籍。⑥王安石變法時設太醫局,局內辦有醫學校。 (7)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五)中國古代的地理成就 (1)《周易》一書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稱。 (2)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中外地理的認識。 (3)西晉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制圖六體」。這一理論一直沿用到明末。 (4)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作《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5)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 (六)農業、手工業論著 (1)《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2)《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3)《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著,論述了農學理論,並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農學著作。 (4)《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網路全書」。 (5)《河防一覽》:明朝潘繼馴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 (七)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記錄。春秋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戰國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2)秦漢:編寫於前1世紀的《周髀算經》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漢《九章算術》有些內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 (3)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准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唐太宗時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比歐洲早800年。《金剛經》卷子是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發明了指南針並用於航海。唐宋時發明了火葯和火葯武器。沈括的「十二氣歷」比英國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確立早300年。 同步導學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能夠達到較高水平的原因:從科學技術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確有許多發現、發明對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那麼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為什麼能取得較高成就呢?這除了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民聰明勤奮,在長期和自然界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這些條件外,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功不可沒。在封建社會,個體農民、小地主、手工業者,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供養脫離生產的科學技術人員,因此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說,國家的支持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造紙 技術的改進是在宮廷官員領導下取得的,經過皇帝下令推廣。張騫、班超、甘英等探險家開辟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都是由朝廷組織的。火葯雖然來自煉丹術,如果沒有統治者的支持,煉丹家不但無法生活,更沒有煉丹必須的設備和原料。標志航海技術水平的鄭和遠航,完全是由國家組織領導的。各朝都把天文的機構——司天監由高級官吏太史令直接領導。皇帝還經常過問天文觀測的歷法改革。我國所以有世界最豐富的天象記錄,應該主要歸功於中央集權國家的支持和組織。 中國科學技術自身的缺陷:盡管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從直觀上看,中國的科學技術只停留在經驗的形態上,缺少歐洲近代科學嚴密的理論體系,也沒有得出普遍的科學規律和定則來。這說明它自身有著明顯的缺陷,大體有如下幾方面的弊病:(1)滿足於實際上的應用,沒有形成理論上探討和深思的風氣。對自然現象的觀測入微,是中國學者的一大特長。比如,人人都看到過下雪現象,而中國古代的學者卻能首先發現雪花的結晶體是六角形的幾何體。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但是,每一個角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者卻從不深究,更未從幾何學的角度去作探討。這和古希臘幾何學形成鮮明對照。(2)中國學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中包含一些人與自然協調的正確思想,但也會妨礙對自然的研究,更無益於對人事的研究。中國有對太陽黑子、彗星、隕石雨、日暈、月暈、新星、超新星的最早觀察和記錄,然而長期以來,卻把它們與人事聯系在一起,糾纏不清。(3)科學實驗是建立近代科學的基礎。不進行實驗,便不能由表及裡,發現事物內部的運動規律。實驗是受控的,只要掌握受控條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同樣的預期結果。中國古代的學者缺少這方面的傳統訓練。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王陽明「格竹子」。王陽明是影響幾代人的大學問家,他的朋友坐在亭子里觀察竹子生長的機理,一連坐了3晝夜,終於病倒;他繼而靜觀7天,仍無所獲,他便得出道理,認為「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這些大思想家認為,「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研究自然事物變成了心性之學。 東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從15世紀開始:大約從15世紀後半期開始,近代科學在西歐興起,我國的科學技術不但被西方迅速趕上和超過,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這一時期中西科學技術成果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內容上,中國在科學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屬於應用科學,如《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而同一時期西方科學的發展主要是理論科學。科學家努力的重點,不在於實際的應用,而在於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如果從實用的觀點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說」不能顯出明顯的優越性,但就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而言,哥白尼學說更能反映天體運行的本質。伽利略更是一位對理論充滿情趣的人,他對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拋物體運動的軌跡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對事物和規律的追尋。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學家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大多使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而中國仍然主要採用傳統的整理典籍和總結經驗的方法。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成書過程,充分體現著這一傳統研究方法的使用過程。16世紀中西科學在內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別,正是近代科學與傳統科學本質差別的具體體現。 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固有的分散性和狹隘性,不可能使科學應用達到較大規模,從而使近代科學的產生和應用失去了應有的土壤。(2)封建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也阻礙了和工商業有關的科技的發展。(3)明清統治者實行文化專制主義,如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把大量知識分子迫入了脫離實際、脫離生產、脫離對自然界觀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學在中國失去了產生和發展的政治文化基礎。(4)教育的落後。中國封建教育以儒學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而在教育上採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於科學間的互相融合,也不利於培養大批人才。總之,日趨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礙中國近代科學出現的最根本原因。 中國古代「匠」的地位:在封建官僚社會里,科學家、技師、工匠不像在古希臘或近代歐洲那樣,有著獨立的社會地位,一般來講,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服從於封建國家。大型的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自不必說,幾乎任何一種新式的復雜機械,如早期的水車和歷代水力趨動的天文儀器,不是在皇家宮廷製作,便是在地方豪門的家庭作坊里產生。這些科學家、技師有的本身就是官吏,有的是依附於官吏的食客。張衡、杜詩、蔡倫、宇文愷、李誡、蘇頌、沈括、燕肅、郭守敬都是做過官的人,馬鈞、耿詢、丁諼則是依附於豪門貴族的門人。因此,科學家們的成就,就往往取決於封建國家的盛衰。大體說來,封建國家國勢強盛時,諸如天文學、都邑營造、車服器械等方面,就會有所發展,反之,就無所建樹。百工的地位,比出身於士大夫階層的科學家更低的多。他們從事的職業往往被稱為「賤業」的倍受歧視。百工的技藝常常通過血統延嗣一代一代留傳下來,具有濃厚的狹隘性和保守性,一旦家族絕嗣,世代辛勤積累的寶貴技藝就會頻於失傳。這種恪守祖傳的技術模式妨礙技術的交流,並與科學的精神背道而馳。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與局限性給我們的啟示:從國家來講,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搞上去,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要充分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意義,明確科學技術的作用。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在激烈的科學技術競爭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極其重要的。要全面行使國家職能,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
❼ 保護環境手抄報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❽ 一則關於鳥類知識的資料
鳥類的食性可分為肉食性、植食性雜食性三大類其中肉食性又可分為食肉類、食魚類、食蟲類和食腐類。
1、食肉鳥類:包括隼形目、鴞形目中的絕大多數以及少數其它鳥類如賊鷗等。這類鳥嘴呈鉤狀爪利兩翅強健善飛其中多為捕食者食腐類嚴格地說也屬於這類。
2、食魚鳥類:種類極多主要為水鳥和海鳥捕獵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另外不少食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涉禽也屬於這類。
3、食蟲鳥類:為鳥類中最多的一類又以雀形目為最這類鳥通常飛行迅速而敏捷眼尖嘴快我曾親眼看到我養的白頭鵯雛鳥原地吃到飛過它身旁的蒼蠅的情況。一般來說哺雛期間這類鳥會大量捕食有害農林的昆蟲所以這類鳥絕大多數為農林益鳥
4、植食性鳥類:這類鳥通常情況下吃植物種子、果肉和花蜜有些能儲藏食物如松鴉等。左邊這只烏鶇(雀形目)既食植物果子也食昆蟲因此所謂植食性的鳥類多數並非嚴格的只吃植物食物。
但象蜂鳥這樣的鳥類則是終生以花蜜為食的某些硬嘴鳥也是終生以植物為食這類屬於狹食性鳥類有的甚至是專食性的。一般地說廣食性的鳥類種群優勢比狹食性的要大。
5、雜食性鳥類:其實許多食蟲鳥類和植食性鳥類都可列入到這類中這類中最典型的是烏鴉只要是人能吃的它們都吃。左邊是一種分布很廣的烏鴉(雀形目)右邊是麻雀(雀形目)。嚴格地說上頁的烏鶇屬於雜食性鳥而麻雀由屬於植食鳥。
(8)技術成果樹擴展閱讀:
鳥類性成熟期為1~5年。很多鳥類到性成熟表現為兩性異型。繁殖期間絕大多數種類成對活動。有些種類多年結伴。有的種類一雄多雌。
少數種類一雌多雄。成對生活的鳥類雌雄共同育雛,一雄多雌的鳥類大都由雌鳥育雛,一雌多雄的鳥類由雄鳥育雛。體內受精,卵生,具有營巢、孵卵和育雛等完善的繁殖行為,因而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鳥類在繁殖初期有發情活動,雌雄相遇時,雄鳥(少數為雌鳥)表現出特種姿態和鳴聲。有些種類,特別是一雄多雌的種類,雄鳥間常發生格鬥。發情末期或發情結束時開始占據巢區。
2~13天(如小型鳥類)到21~28天(雉、鴨),但有些大型猛禽的孵卵期長達2個月。雛鳥有早成雛、晚成雛和居間類型。大多數鳥類每年換羽1次,也有1年2次,甚至多達4次的(如雷鳥)。
❾ 求一篇有關節約的文章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資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就沒有文明的進步。世界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地采水用水。當今世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淡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由於不合理的利用,本來短缺的淡水資源日益緊張。
從歷史上來看,我國是乾旱發生頻繁的國家,素有「十年九旱」之說。在2200多年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發生大的旱災就達1300次之多。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我國水資源不僅人均佔有量少,而且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3.5%,水資源卻佔全國的19%。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業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億立方米,全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全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多個,全國城市日缺水量為1600萬立方米,每年因為缺水影響工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影響城市人口約4000萬人。
可以說,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節水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著距離。農業,是水資源的用水大戶,也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在我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目前還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輸水中就滲漏損失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數大多隻有0.4,不足一些發達國家的一半水平。我國每平方水灌溉後增產糧食0.5公斤,發達國家則可達2公斤。工業,因為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後,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美國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我國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講節約的現象十分嚴重。僅北京市一年跑冒滴漏的水就達36萬噸。
我們應該學習國外一些好的方法,比如:開展「水資源教育」,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修建有匯集城市居民和公共設施污水的管道,城市污水經二級或三級處理凈化後進行回收利用,改進廁所的沖洗設備、採用節水型家用設備,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節約用水!
❿ 如何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
林木採伐許可證的辦理方法如下:
1、辦理材料
①申請人自備資料:《縣集體、個人所有林木採伐審批表》原件2份;
②證明材料:林木採伐申請文件(原件1份),林權證(核原件、復印件1份)。
2、辦理流程
①申請人在縣政務中心導辦台抽號後,到林業局窗口遞交申報材料。窗口人員對材料進行初審,材料初審合格後予以受理,發放受理通知書,但材料不齊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
②辦理人員審核申報材料,組織現場考評,提出擬辦意見;
③首席代表審核通過後,報局領導審定簽發;
④申請人憑受理通知書在縣林業局窗口領取《准予行政許可決定書》及《林木採伐許可證》或《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10)技術成果樹擴展閱讀
林木採伐證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林木採伐許可證作為林木採伐方面一種既合法又重要的證件,用於批准採伐林木者在依法的基礎上取得採伐林木的許可權。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1、林木採伐證的內容包括採伐的地點、面積、蓄積、樹種、方式、期限和完成更新造林時間等。
2、實行林木採伐許可證制度是為了嚴格控制森林的年採伐量,保護森林資源。
3、除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外,採伐林木和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都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照規定進行採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