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雨的古詩有哪些
聽雨的古詩有:
宋代: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宋代: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唐: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宋代: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唐代: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⑵ 誰做的簫好
簫的手工製作四大高手:文松,浪客,聽雨,望月。文松吹奏水平最高,簫炒作的也最厲害,天價了。聽雨細節做的好,拋光非常細心。望月是大學教師,調音理論水平高,很多人都是看了他的文章開始學內徑調音的。當然,這四位的功力都不是一般工廠製作能比的。
其他名氣大的基本都是工廠流水線。
⑶ 哪一首古詩有蕭和遲兩個字
《夜訪滄玉.錫祺寓齋作》清 林朝崧
蕭齋聽雨夜眠遲,拈韻燈前課小詩。
重疊缽聲催納卷,儼然風味棘闈時。
供參考。
⑷ 兩百元的洞蕭,那款好
簫的手工製作四大高手:文松,浪客,聽雨,望月。文松吹奏水平最高,簫炒作的也最厲害,天價了。聽雨細節做的好,拋光非常細心。望月是大學教師,調音理論水平高,很多人都是看了他的文章開始學內徑調音的。當然,這四位的功力都不是一般工廠製作能比的。一般中檔簫大約在一百至二百之間,專業簫要二百以上,如果要定製一把很好的專業簫,至少在三百以上。
⑸ 求最傷感簫曲。急!
一般曲子用洞簫演繹,都會帶點兒凄哀,但哀上加哀,也推薦 孤星獨吟
⑹ 「留得殘荷聽雨聲」這句話的出處在那裡全文是什麼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賞析
李商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卻在無意中陷入朋黨爭斗的旋渦中。於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這些不幸讓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經歷,頗多難言之痛,至悶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實在可謂「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詩總顯現出一種特別的「高情遠意」,於一種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種深遠的意韻。
《宿駝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就是這樣一首很有情韻的詩作。
「竹塢無塵水檻清」,詩人起筆就以極為簡練的筆調,勾畫了駝氏亭的環境:水清、竹秀、亭靜,這里一片的清幽雅潔。然而,也正是這幽靜清廖的,遠離了塵囂的境地,牽引出詩人綿綿的相思。這種相思,了無痕跡地表現出清幽環境中詩人的孤寂;「相思迢遞隔重城」,而地域的距離又是這樣無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詩人眼下所宿的駝氏亭與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長安,遠隔千山萬水,詩人只能藉助於風、於雲,將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飄向遠方長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間隔中的契合了。
讀李商隱的詩,常常會在無意中發現一個「隔」字。而這個「隔」字,孕育其中的則是無盡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風雨》),是友人之間無法溝通的怨;「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是情人之間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寫給妻子的那首極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同樣也暗含著「隔」,那是情真意篤的夫妻之間無以剪燭夜話的惆悵和凄苦。這一個「隔」字,無疑還是詩人枯立於人世的寫照,又正是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離,成了詩人心靈深處的大痛。
「秋陰不散霜飛晚」,此時此刻,仰頭望天,雨意已濃,一片迷濛。這樣的物景,給本就不夠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陰影,心境的黯淡,又為物景抹上了一層灰色。情與景,心與物渾然於一體。「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一直為後學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韻?枯荷無疑是一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呀!
全詩緊緊扣住了詩題的「寄懷」,詩中的修竹、清水、靜亭、枯荷、秋雨無不成了詩人抒發情感的憑藉,成了詩人寄託情感的載體。詩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的。詩人雖然與友人「身隔」,而卻無不在祈盼著「情通」,這或許就是詩人所說的一種「心有靈犀」吧。
這樣看來,晚唐的那雨聲,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們的心上了。
⑺ 有關聽雨的詩句
1、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釋義:
回憶往事江邊上,江水中映著美人的倩影和秀麗的遠山。我倆同船共聽滴滴答答的雨聲,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單薄,默默地忍受著嚴寒。
2、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釋義:
我獨自守一盞殘燈,燈已快要燃盡,天乍涼,秋氣充塞羅帷和銀屏,三更雨點點灑上梧桐,一葉葉、一聲聲,都是離別的哀音。那時,我和她相對調弄寶瑟,撥動爐中溫馨的沉水香,同聲齊唱《鷓鴣詞》,曾是多麼歡欣。如今,孤寂地在這西樓,當此風雨凄凄的暗夜,不聽清歌也悲淚難禁。
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出自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釋義: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至暮年,兩鬢斑白,獨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似乎總是那樣的無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隨那窗外的雨,在階前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4、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出自宋代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釋義: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5、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出自宋代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釋義:
如今的事態人情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著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⑻ 寫出你聽雨後的一點感受. 20字左右
冷雨傷懷,秋風蕭瑟,不知道這一場風雨後,又飄去幾多枯葉.
⑼ 秋風蕭瑟,孤星聽雨。
殘朵凋零,酒苦寒凝。
趙
回答補充:
愛我所愛,佳期如夢
⑽ 「靜坐窗前聽雨聲」下一句是什麼
「靜坐窗前聽雨聲」下一句是:
凝立檐下聞風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