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林業的成果

林業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31 17:21:59

㈠ 林業技術經濟效果是什麼

(economic results of forestry technology)

(賈慶文)

在林業再生產過程中,運用技術因素(技術措施、技術方案和技術政策)所取得的經濟效果,即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研究和評價林業技術經濟效果要綜合運用林業技術科學和林業經濟科學的知識,通過對技術措施、技術方案和技術政策的綜合分析、比較、計算,全面衡量它們的經濟效果,從而選出生產上可行、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最佳方案。

特點

①綜合性和相關性:林木生長發育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採用綜合性的技術措施的經濟效果要高於單項技術措施經濟效果的總和。因此,選擇適用、先進的林業技術,因地制宜地組成培育林木的技術體系,發揮綜合措施的作用,對林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同時,林業技術措施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互相促進和制約,有明顯的相關性。②持續性:培育林木生產周期長,營林技術措施不僅要當年見效,而且還要在長期內起作用。③不穩定性:林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可變因素多,林業技術經濟效果的計量和預測難度較大。④效益多樣性:森林不僅能為人類提供木材和其他林產品,而且是人類生存生物圈內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生態系統,因此,保持生態平衡在林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中居重要地位。

指標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價值轉移論,是技術經濟效果的理論基礎。技術運用於生產後,以它的生產成果來滿足社會需要,同時要消耗一定數量的勞動。林業技術經濟效果就表現為生產成果(產出)與勞動消耗(投入)的對比關系。生產成果是指有用的成果。它的實物形態包括培育的林木和野生動物,生產的各種林產品,完成的作業和勞務等。它的價值形態表現為產值、凈產值和純收入。勞動消耗包括活勞動消耗和物化勞動消耗,其價值形態是勞動報酬和各種物資消耗量的貨幣總額,接近於用生產費用或成本來表示的全部勞動消耗。技術經濟效果指標可分為兩大類:

①用絕對數表示的經濟效果指標有:

凈產值=產值-物化勞動消耗

純收入=產值-(活勞動消耗+物化勞動消耗)

②用相對數表示的經濟效果指標,主要如表中所示。

計算 ①林地生產率指標:

林地生產率=林木總蓄積量(或產值)/有林地面積

②勞動生產率指標:

培育森林的生產周期長,計算勞動生產率指標比較困難,一般採用分段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指標。

投入與產出組合的經濟效果指標表

③成本指標:林業生產周期長,立木成本計算較為困難,營林生產中先分階段、分作業項目計算單位作業項目的生產費用(作業成本),然後累加作業費用,計算出單位立木成本。

單位作業項目生產費用=某項作業生產費用/作業面積

單位立本成本=每公頃作業總成本(總生產費用)/每公頃立木蓄積量

④資金利潤率指標:

資金利潤率可分為總資金利潤率,固定資金利潤率、流動資金利潤率。

⑤林業綜合生產率指標:將投入林業生產的土地、活勞動、物化勞動三種要素的經濟效果綜合起來形成的總指標。

式中 T為林業綜合生產率;t1、t2、分別為林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勞動效率)、單位物資費用產量(或作業量)。

⑥林業基本建設投資效果指標:分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

投資經濟效果的靜態指標:

t=K/m

E=m/k

Z=C+E標·K

式中 t為投資回收期;K為總投資;m為平均年純收入;E為投資系數;t追為追加投資回收期;K1、K2分別為第Ⅰ、Ⅱ方案的總投資數;C1、C2分別為第Ⅰ、Ⅱ方案的年生產成本;E標為標准(目標)投資效果系數;C為年生產成本;Z為年計算費用。

投資經濟效果的動態指標:分為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值。內部收益率(內部利潤率)為

式中 CFj為第j年的現金流量,j=0、1、2,……n;i為貼現率;n為自投資開始至工程項目壽命結束的年限。滿足上式的i值,即為工程項目投資的內部收益率。

凈現值為

式中 i為標准(或目標)內部收益率。

㈡ 作業提:簡述說明我國林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

好歹咱也是大學生么,你發貼前先把字整對啊。「題」

㈢ 保護森林的成果

森林的功能和破壞森林的後果

(一)森林的功能

1.調節生物圈的CO2和O2的平衡

處於生長季節的闊葉林,每公頃每天能吸收1噸CO2,生產730公斤O2。按此推算,若人均擁有102米的森林,就能滿足自己對氧的需要了。

2.凈化空氣

森林枝葉茂密,濕度也較高,能吸附油煙、灰塵,還能吸收SO2等有毒氣體。每公頃油松林一年可吸塵36.4噸,夾竹桃、梧桐、槐樹等能吸收SO2。松樹針葉分泌的殺菌素可殺死白喉桿菌和結核桿菌。據測定,綠化區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含量僅為市區的15%。

3.減低噪音

30米寬的林帶可減低噪音6~8分貝,在行道樹之間種灌木,防噪音效果更佳。

4.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茂密的林冠能截留雨水,林下的枯枝落葉層能緩沖雨水對地表的沖擊力,促進水的滲透,減少和節制地面徑流,有利於涵養水源。據統計,一畝林地比裸地多蓄水20噸,5萬畝森林的貯水量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大水庫。森林還能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據統計,在一次降雨346毫米後,平均每畝林地流失土壤4公斤,草地為6.2公斤,作物地和裸地分別是238公斤和450公斤。

5.調節氣溫、降低風速、增加降雨量。

(二)破壞森林的後果

一個地區的森林覆蓋率若高於30%,而且分布均勻,就能相對有效地調節氣候,減少自然災害。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2%,分布也不均勻,屬於少林國。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萬~200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自1950~1980年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減少了一半。破壞森林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1.水土流失

森林被砍伐後,裸露的土地經不起風吹雨打日曬。晴天,由於太陽曝曬,地溫升高,有機物分解為可溶性礦質元素的進程加快;雨天,雨水直接沖測,把肥沃的表土連同礦質元素帶進江河。據估計,我國每年約有50多億噸土壤被沖進江河。

2.流沙淤積,堵塞水庫河道

黃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冠,洪水到來時,水、沙各佔一半。由於流沙淤積,黃河下游有些地方的河床比堤外土地高出12米,甚至比開封市的城牆還高,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3.環境惡化,災情頻繁

海南省萬寧縣的森林覆蓋率原來高達63%,由於有森林調節,本世紀四、五十年代沒發生過乾旱。後來,人為的破壞使那裡的森林覆蓋率降至9.8%,從此以後,自然災害紛至沓來,從60到70年代,平均每10年就有6年鬧旱災,致使21條河的河水斷流,3/4的農田受旱減產,25個水庫乾涸。特別是森林被毀,使一些珍稀動物失去繁衍基地。那裡的動物就難以生存。我國的海南坡鹿、華南虎、黑冠長臂猿等珍貴動物都由於生境遭到破壞而瀕臨滅絕。

㈣ 東京城林業局的成果

2004年2月以來,以牡丹江林管局副局長兼東京城林業局局長董傑、黨委書記姜言傑為首的新一屆黨政班子帶領全局廣大幹部和職工群眾艱苦奮斗、真抓實干、開拓創新,使企業負重崛起,三年邁了三大步,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2004年實際實現利潤3938萬元,比計劃多實現利潤3184萬元;2005年在消化多年形成的掛賬與潛虧3140萬元的基礎上,實現利潤1253萬元,比計劃多實現403萬元;2006年在消化處理報廢物資等財產損失4454萬元的基礎上,實現利潤2002萬元,比計劃多實現802萬元。
職工人年工資平均增至近7000元,累計上繳9176萬元,企業現有銀行存款2.2億元。樓變靚了,路變寬了,水變清了,企業呈現人心向上,政通人和的發展態勢。

㈤ 中國綠化有那些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扎實推進。 通過在 全國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執法檢查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內容、形式不斷創新。北京、重慶等地開展城鄉手拉手,一對一幫扶工程,通過義務植樹幫助農村群眾脫貧致富、改善生活環境。福建省結合義務植樹開展種植名貴樹木,建富裕新村活動,有效地激發了農村群眾育林、護林的積極性。河南鄭州、河北張家口、四川成都、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通過義務植樹基地建設,不僅使城市周邊貧瘠的荒山和廢棄的荒地披上了綠裝,徹底改變了面貌,而且建成了多處城郊森林公園和生態休閑基地,給城市居民創造了森林遊憩、生態旅遊、回歸大自然的便利場所。一些省(區、市)為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捐植苗木、樹木,以實際行動參與北京綠色奧運建設。 據統計, 2007 年全國有 5.0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22.7 億株。 截至 2007 年底,有 109.8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515.4 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加速了城鄉綠化和人居環境質量的改善。
國土生態體系建設與保護繼續加強 。集體林權制度 改革增強了林業發展的活力。 全國承包到戶的林地達到 6.6 億畝,占集體林業用地的 27.5% 。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平原綠化等重點工程深入實施,成效明顯。 2007 年全國完成造林 7800 萬畝。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林已佔到世界人工林面積的近 1/3 ,年均增量佔世界的 53.2% ,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天然林保護、古樹名木保護、森林資源監管力度加大。濕地保護進一步推進,又新增國際濕地 6 處、國家濕地公園 9 處,濕地保護面積不斷擴大,約有 47%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重點沙區綠洲面積進一步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進展。新建自然保護區 26 處,新增面積 2707 萬畝,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 18.45 億畝,占國土面積的 12.8% 。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有了新的進展。全國人工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 4.23 億畝,新增草原圍欄面積超過 1.0 億畝,禁牧休牧輪牧草原面積累計達到 13.48 億畝,草原植被得到了較好恢復。
部門綠化加 速發展。 各部門 ( 系統 ) 按照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的要求,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從各自的行業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造林綠化工作,有力推動了國土綠化事業快速發展。鐵路、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協調解決綠色通道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綠色通道建設。鐵路系統投入資金 10.6 億元,完成綠化里程 1.29 萬公里;交通系統投入資金 31 億元,完成公路綠化里程 9.45 萬公里;水利系統投入資金 6000 萬元,完成江河沿岸綠化 3.51 萬平方公里。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累計達到 140 萬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搞好營區和軍事區綠化的同時,積極支援地方造林,在綠色通道、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投入兵力 256 萬人次,綠化造林 265 萬畝。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國家林業局簽署了建設生物質柴油原料示範基地 600 萬畝的合作協議, 2007 年已在雲南、四川等 7 省區建立基地 102 萬畝。共青團中央廣泛動員青少年,通過「 5 元錢捐植一棵樹、 200 元錢捐植一畝林」等方式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 330 多萬畝,並使 3.5 億(人次)青少年接受了生態文明教育。全國婦聯動員廣大婦女參加義務植樹、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和小流域治理,新建「三八」綠色示範基地 28 個。中直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在北京昌平、海淀、平谷、懷柔、密雲等地的 200 個義務植樹基地進行補植補造和林木管護,基地綠化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基地綠化覆蓋率已達到 90% 以上。
城市綠化步伐加快。 各地圍繞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目標,按照「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的總體要求,普遍開展城市公園、街頭游園等方便市民休閑的公共綠地建設。廣泛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城市森林不斷增加,已有貴陽、沈陽、長沙、成都、包頭、許昌、臨安等 7 個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同時,深入開展了「綠化美化小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新社區」的社區綠化活動,開展了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花園式單位的建設和評比活動。許多城市還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綠化建設和城市環境的不斷改善。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城市綠地不斷擴大,綠化景觀不斷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顯著提高。一些城市達到了居民出門 500 米以內就能見到公園、綠地廣場或綠化小游園。據統計,全國 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 35.11% ,較上一年增長了 2.57 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8.30 平方米,較上一年增加了 0.41 平方米。又有北京順義、 河北秦皇島、山西晉城、吉林長春、上海閔行、江蘇南京、浙江嘉興、安徽馬鞍山、福建廈門、江西景德鎮、山東日照、河南鄭州、廣西桂林、陝西寶雞等 14 個城市受到全國綠化委員會的表彰,躋身「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行列。
新農村綠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省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按照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關於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的通知》和「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電視電話啟動會議精神,大力組織開展農村造林綠化,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的改善,涌現出一批規劃設計科學、樹種配置合理、綠化檔次較高、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示範效果較好的「綠化示範村」,基本實現了「村外有林環繞、村內綠地成景、庭院花果飄香」的農村新氣象。北京、山西、廣東等省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啟動實施了一批地方林業重點工程,加快了農村生態建設步伐。有 100 個縣、 990 個村和 9162 戶農戶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聯合授予「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綠色小康戶」的榮譽稱號。
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生態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推進。新建國家級森林公園 26 處,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 湄州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正式建立。北京、福建、重慶、河南等省市也相繼建立多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大型系列自然專題片《森林之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百名文藝家采風活動」啟動,生態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傳播力度明顯加大。在開展植樹節、濕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愛鳥周等紀念活動的同時,各地還舉辦了有關林業、花卉博覽會等活動,傳播生態文明。
林產品供給能力日益增強。 全年林業總產值預計達到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5% 。全國生產木材 6974 萬立方米、人造板 7365 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突破 1 億噸,林產品國際貿易總額達到 570 億美元。以林木種植、經濟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運、木竹加工、人造板製造、林產化工、林機製造、木漿造紙、森林旅遊等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涌現出一批林業經濟強縣,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就業。
我國的國土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於全球森林植被總量逐年減少和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仍在繼續,對我國生態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007 年表現十分突出。 2007 年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局部地區雨情、汛情、旱情、災情超歷史紀錄,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300 億元。
2008 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計劃的關鍵一年。今年的國土綠化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到 2010 年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以低溫雨雪冰凍災區的植被恢復為重點,全面實施《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後林業生產重建規劃方案》等各項措施,以推進部門綠化和單位綠化為重點,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要認真落實義務植樹屬地管理制度,積極引導城鄉群眾通過綠地、林地養護形式履行法定植樹義務。要大力統籌城鄉、區域生態建設,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區域綠化一體化,促進全國造林綠化事業協調、快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提高,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新貢獻。
備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㈥ 我國植樹造林取得了哪些成果急啊!幫幫忙吧

中國植樹造林的典範當屬毛烏素沙地和庫布其沙漠。



毛烏素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占據榆林市面積的大部分。由於毛烏素沙地靠近黃河,每年為黃河帶來巨量的泥沙,加劇了黃河的生態惡化。1959年後,毛烏素沙地開始整治,歷經幾代人的努力,21世紀初毛烏素沙地已有600萬畝重新得到綠化;2020年初,毛烏素沙地整體治理率達到93%,意味著毛烏素沙地即將從中國版圖上消失。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平原,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庫布其沙漠靠近北京市,加劇了北京市沙塵暴災害。庫布其沙漠的治理主力是億利集團。億利集團自1988年開始對庫布其沙漠的治理,2012年,億利企業通過20多年的建設,築起了一道242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遏制了內蒙古和北京的沙塵,讓懸在北京頭上的一盆沙變得越來越少。北京大學環境科學院2012年對億利資源企業進行評估,結果是億利資源企業庫布齊沙漠生態修復和綠化面積為5153km²,控制荒漠化面積1.1萬平方公里,25年間在不毛之地上創造了305.91億元人民幣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㈦ 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的主要成就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

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

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7)林業的成果擴展閱讀:

1、保持水土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生態重建是極為重要的。植樹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裡植被覆蓋率低,哪裡每逢雨季就會有大量泥沙流入河裡,把田地毀壞,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極大。

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

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植樹造林對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而且隨著經濟林陸續進入成熟期,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巨大,還能提供大量的勞動和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抵擋風沙

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風沙所到之處,田園會被埋葬,城市會變成廢墟。要抵禦風沙的襲擊,必須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風一旦遇上防護林,速度要減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離,並行排列許多林帶,再種上草,這樣風能颳起的沙礫也就減少了。

3、經濟建設

植樹造林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不少水果、葯材都是林產品;茶葉、橡膠、新碳等都是樹木的貢獻。樹林的用處真是大得很。

㈧ 中國發布林業科技成果有何亮點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5日發布了5項林業科技成果。其中一項關於森林對PM2.5調控作用的研究顯示,針葉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沉滯效果更顯著。

近年來中國頻繁遭遇大范圍的霧霾污染,有效調控和消除PM2.5等顆粒物是急需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在防霾治污方面有其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釐清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作用,原國家林業局於2013年1月啟動了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重大科研專項「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

此外,不同樹種滯留PM2.5等顆粒物有能力差異,多數針葉樹種的滯塵量高於闊葉樹種。滯塵能力較強的前十種為雪松、白皮鬆、油松、圓柏、側柏、紅松、欒樹、丁香、山桃、刺槐。

研究還顯示,森林能夠有效調控PM2.5等顆粒物的最佳半徑是3000m,森林對PM2.5等細顆粒物下午的阻滯效率高於早上,建議人們在城市森林晨練變成下午鍛煉。

來源:中國新聞網

㈨ 今年造林任務已經完成八成,這些年植樹造林取得哪些成就

我們國家這些年通過植樹造林的努力使得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將近22%。而且我們國家也成為了植樹造林增量最快以及最多的國家,這完全是由於我們國家老百姓以及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植樹造林政策所帶來的效果。其實我們國家的水土流失以及沙漠化情況都非常的嚴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才會大力的制定人工植樹造林的項目,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改善我們國家自然環境的惡劣情況。不得不說,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通過植樹造林我們國家的環境也得到了大為改善。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植樹造林我們也應該參與其中,因為植樹造林對於我們自身也會有極大的幫助。植樹造林對於改善我們家鄉的氣候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林業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