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譽衡葯業的其它相關
上演「假外資」
譽衡葯業憑借著「返程投資」模式:只是將60%的股權從境外轉入境內,通過實際控制人在境外公司持股的返程投資模式繼續享受著外商投資企業「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
繼寧波GQY視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GQY)之後,另一家過會的中小板企業譽衡葯業繼續上演著「假外資」的故事。 不同的是,為了重新回到內地上市,寧波GQY選擇告別了「假外資」的外衣,而譽衡葯業則憑借著「返程投資」模式:只是將60%的股權從境外轉入境內,通過實際控制人在境外公司持股的返程投資模式繼續享受著外商投資企業「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 與此同時,在譽衡葯業對外公開資料中的企業銷售收入,與日前公布的招股書申報稿中的主營業務收入數據更是相距甚遠。
168萬元的改制
譽衡葯業招股書申報稿披露,其前身是一家地處哈爾濱的集體所有制制葯廠。
000年年初,從事醫葯銷售出身的自然人朱吉滿出資168萬元購得黑龍江康復科研所附屬葯廠相關實物資產。
根據當時的約定,朱吉滿首先在2000年2月份支付首期20萬元的產權轉讓款,然後再在當年9-12月每月支付30萬元,最後28萬元在葯廠產品松梅樂生產技術轉讓完成之後再支付。 不過,就在支付了首期20萬元之後不久,朱吉滿在3月27日就以上述資產出資成立了譽衡葯業有限公司(下稱「譽衡有限」),其依據來自黑龍江大眾資產評估經濟法律鑒證事務所的一份評估數據:截至2000年2月29日,朱吉滿購得葯廠的生產設備和存貨評價價值約為168.1萬元。
按照當時集體企業的相關規定,此項轉讓需要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等程序。但缺少相關手續的譽衡葯業則表示公司「轉讓產權是在審批程序的履行上存在瑕疵」,但「並未實質性違反國家有關法律和地方性規章的規定,交易本身體現了公平、自願的原則」,因此「應為真實、有效」。雖然譽衡有限從成立開始的3年內(2000-2002年)的凈利潤分別為-58.34萬、-246.15萬元和95.22萬元,但作為股東的朱吉滿和其配偶白莉惠卻在2000年10月和2002年10月先後對公司增資800萬元和2230萬元,公司注冊資本也從原先200萬元增加至3800萬元。 006年2月,朱吉滿以投入兩倍的價錢出資380萬元收購了另一名小股東魏學寧手中5%的股權。此筆股權轉讓完成之後,譽衡有限的股權比例分別是朱吉滿及其配偶白莉惠持有公司70%和20%的股權,自然人王東緒持有10%的股權。來自申報稿的披露顯示,截至2005年年末,譽衡有限當年的凈資產約為4246.83萬元,當年營收和凈利潤分別錄得6956.98萬元和786.21萬元。
境外上市折戟
2006年前後,譽衡有限開始謀求在日本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也開始順勢調整境外企業控股的形式。 具體調整方案如下:首先由朱吉滿、白莉惠和王東緒三名譽衡有限的股東分別按照70%、20%和10%的持股比例設立兩家公司愛衡科技和吉康科技,而由這兩家公司分別受讓譽衡有限40%和60%的股權;最後,愛衡科技和吉康科技將手中持有譽衡有限10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境外設立的譽衡國際。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譽衡葯業披露的資料顯示,譽衡國際收購譽衡有限的425萬美元竟然全部來自一名日本私人的借款。 按照原先的計劃,朱吉滿等3名自然人股東和日本居民井關清在2006年2月6日簽訂《返程投資框架協議》,後者以333.33萬美元認購譽衡國際優先股;不過此後由於上市計劃取消,這筆認購款在2006年7月16日即轉為借款,同時譽衡國際再次向井關清借款333.33萬元美元。 如今,譽衡國際已經還清了666.67萬美元借款中的500萬美元,尚有166.67萬美元因為沒有到2010年7月的還款期尚未歸還。由於譽衡國際僅僅是一家海外持股的殼公司,因此其還款來源理論上應該來自於譽衡葯業近幾年的分紅所得。 此後不久,譽衡有限表示因為2007年年國內資本進入持續健康發展階段,公司決定將上市地點從國外轉到國內。
㈡ 譽衡葯業的十年輝煌
譽衡葯業
哈爾濱譽衡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即將登陸中小板市場,本次發行股數35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1.4億股,發行價50元,對應的發行市盈率水平為54.35倍。十年奮進路,揚帆再啟航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葯物制劑生產國。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醫葯產業發展迅速,醫葯產業的快速發展引起投資的熱潮。在國家以及地方各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醫葯產業在我國迅速蓬勃發展。
哈爾濱譽衡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衡葯業或公司),成立於2000年,公司主要從事葯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以骨科用葯、抗腫瘤、抗生素、營養葯物為研發重點,以注射劑的開發為首選,涵蓋骨科、風濕科葯物、消化系統用葯、呼吸系統用葯、心腦血管葯物、肝病用葯、婦科用葯和抗生素等領域,自產產品鹿瓜多肽注射液和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為公司的核心產品。譽衡葯業是擁有獨立完整的采購、生產和銷體系的龍頭企業。因其擁有優質的人才、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作為發展的基石、使得該公司在極其激烈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一花獨秀。
在譽衡,新產品的研發備受重視,被視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譽衡本著「合作創新,技術共有,利益共享」的方針,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吉林大學葯學院、沈陽葯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制葯與生命科學學院等國內多所大學及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的戰略合作,開發新產品。目前已形成了自主研發、聯合開發、技術轉讓、代理品種等齊步並進的品種開發思路。旗下的北京美迪康信醫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自主研發並為第三方提供技術服務。旗下的哈爾濱譽衡經緯醫葯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定位於國內外的優秀產品代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譽衡葯業以品質、技術、創新、詮釋品牌內涵,已經形成了「譽滿天下,衡於萬民」的良好口碑。經過多年的反復探索、不斷創新,終將於近日登陸中小板市場。本次發行股數35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1.4億股,發行價為50元,對應的發行市盈率水平為54.35倍。
其中網下發行不超過70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20%;網上發行數量為本次發行總量減去網最終發行量,為2800萬股。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擬用於投向GMP技改項目和異地擴建項目,將圍繞主營業務進行,主要側重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設:一、擴大公司主導產品鹿瓜多肽注射液和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的生產能力。鹿瓜多肽注射液現有生產能力為年產1400萬支,2009年鹿瓜多肽注射液實現銷售收入17364.90萬元,產量為21691410支,產能利用率達到154.94%,銷量為21176784支,產銷率達到97.62%。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現有生產能力為年產55萬支,2009年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實現銷售收入3810.46萬元,產量為479123支,產能利用率達到87.11%,銷量398561支,產銷率為83.18%,除去公司1~2個月安全庫存的影響,產品供不應求,產能受到較大限制。公司預計到2012年,鹿瓜多肽注射液和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的生產能力需分別達到年產4400萬支和225萬支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由此可見,擴大主導產品生產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二、擴大現在小產量產品的生產能力,公司擁有12項新葯證書,40項葯品注冊批件,由於公司生產能力的限制,許多市場潛力很大的產品,例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注射用頭孢米諾鈉等產品都未能實現大規模生產,而該等產品對於公司豐富產品結構,減小經營風險,增強持續盈利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公司也急需擴大該類產品的生產能力。三、由於公司現有辦公場所,特別是研發場所已經無法滿足公司未來發展的需求,需要公司相應予以配套,以上項目總投資為4.29億元。 在醫葯產業競爭激烈的商海中,譽衡葯業是如何搏擊風浪、揚帆遠航,打造出今天的「輝煌譽衡」?我們聽一聽譽衡葯業董事會秘書尚磊先生道出的經營秘訣。
尚磊介紹說:譽衡葯業歷經十餘年的風雨歷程、誠信經營,以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現代化的發展經營模式,如今已成為同行業內的品牌企業。在醫葯產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公司一直秉承「譽衡因您更精彩」的企業核心文化,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堅持自身應負的責任,建立社會信任、同行敬仰、客戶尊敬、員工愛戴的現代化領先企業。2002年,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新醫葯產業基地首批骨幹企業」,並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
㈢ 譽衡葯業的譽衡科研
在譽衡,新產品的研發備受重視,被視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譽衡本著「合作創新,技術共有,利益共享」的方針,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吉林大學葯學院、沈陽葯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制葯與生命科學學院等國內多所大學及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的戰略合作,開發新產品。
譽衡已形成了自主研發、聯合開發、技術轉讓、代理品種等齊步並進的品種開發思路。旗下的北京美迪康信醫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自主研發並為第三方提供技術服務。 旗下的哈爾濱譽衡經緯醫葯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定位於國內外的優秀產品代理。科研顧問團
譽衡葯業聘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吉林大學、沈陽葯科大學及中國葯科大學的著名教授組成了譽衡葯業科研顧問團。並與國內眾多知名醫院、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多方位的臨床、葯理深度研究。
夢想引領未來:美迪康信醫葯科技有限公司
譽衡擁有自己專門的獨立研發機構美迪康信醫葯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新葯研發、技術咨詢、注冊報批及葯物臨床研究代理等業務。美迪康信是譽衡自主研發的重要力量,也同時開展對第三方的服務。
美迪康信下設新葯研發部、臨床研究部和注冊部。
美迪康信擁有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完備的新葯研發程序,從項目的立項調研到臨床前實驗研究、注冊報批、臨床試驗研究等形成了高效率、低成本、完善的葯品研發體系,為譽衡葯業提供產品結構的創新,支持生產的延續性,支持譽衡葯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