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流程
科學技術進步獎,按其所獎項目的科學技術水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對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大小,分為國家級和省(部委)級。
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下列三等:
獎勵等級榮譽獎獎金
一等獎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證書、獎章 1萬5千元
二等獎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證書、獎章 1萬元
三等獎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證書、獎章 5千元
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特殊貢獻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授予特等獎,其獎金數額高於一等獎。設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批准和授予工作。評審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辦理日常工作。
1.申報條件
(1)凡申報科技進步獎的項目,必須應用於實踐一年以上,證明其功能穩定可靠,並經使用單位驗收合格,出具證明;其中凡屬裝備和工藝流程的項目,必須完成工業性試驗;凡能形成商品的必須達到批量生產的水平,並取得重大經濟或社會效益;凡屬軟科學的項目,必須被使用部門接受,並應用於決策和管理實踐。
(2)申報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的項目,應是獲得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含二等獎)的優秀項目。
(3)凡在申報前有爭議的項目,在爭議未解決之前,有關單位或個人均不得申報科技進步獎。
(4)重大(系統工程)項目申報獎勵時,應包括參加該項目的子項。若某子項成果確因水平很高,技術難度很大,不僅適用於本項目,還可應用於其它生產方面,並經實踐證明具有較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時,在扣除該子項目後不從根本上影響總項目獲獎的前提下,須徵得總項目主持者同意後,方可單獨申報獎勵。但重大(系統工程)項目申報獎勵時,應寫明其中的某子項己於何年何月申報並獲得何種等級獎勵;對重大項目評審時,應剔除單獨獲獎的子項後,加以綜合評定。已單獨獲獎的子項亦不再分享總項目的榮譽和獎金。如總項目中某子項成果,雖然水平很高、技術難度很大,但僅適用於本項目,則不可單獨申報獎勵。
(5)正在研究中的項目,原則上應待其完成後,整體申報獎勵。
(6)某一重大項目,雖然取得成功,但其局部技術或裝備仍必須從國外引進,則該項目申報獎勵時,其獎勵等級不宜過高,並應在申報書中寫明引進的有關技術內容。
2.申報、審批手續
(1)負責項目申報和負責組織初審工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或國務院主管部門的科技司(局)統稱為「申報部門」。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審批程序是:先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主管部門設立的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初審,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有關行業評審組審走,再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審批,特等獎須報國務院批准。
(2)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的申報程序原則上應按任務來源的隸屬關系逐級上報。任何一項科技進步項目根據其具體情況可按下列渠道之一申報:
①某一完成單位所完成的項目,其任務來源是由一個部門下達的,則應向該任務下達部門申報。若完成單位與任務下達部門無行政隸屬關系,則應同時報告該單位的行政隸屬部門。②某一完成單位所完成的項目,其任務來源是由兩個以上部門下達的,則下達任務的部門均應作為申報部門,具體應由項目完成單位的行政隸屬部門組織申報,同時抄送其他任務下達部門;若該完成單位與任務下達部門均無行政隸屬關系,則由投資額大的任務下達部門負責組織申報。
③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項目,則應由項目主持單位與其它完成單位協商一致後聯合申報。
④自選項目按其行政隸屬關系逐級上報。
⑤如有其他特殊情況,須由項目完成單位協商確定申報部門。
(3)科技進步成果的完成單位或完成人也可向全國性學術團體、全國職工技術協會提出申報,由3-5名高級技術職務同行專家評議、推薦,經全國性學術團體、全國職工技術協會審核認吉,由他們向申報部門推薦,經初審後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有關行業評審組。
(4)同樣內容的項目分別由不同單位各自獨立研製成功又分別報獎時,應擇優獎勵。
(5)華僑、外籍人員和在華工作的外國人,如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規定條件,均可申報國家級或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
(6)我國的留學生或學者在國外取得的科學技術成果,如產權屬於我國,並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創造性貢獻,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規定條件,可由報國家級或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
(7)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下設的各行業評審組應按下列手續審走、推薦申報項目。
①由行業評審組辦公室完成下列預審工作:
<1>審查申報項目是否符合科技進步獎的獎勵范圍及本行業的評審范圍,審查申報項目是否已獲得過其他國家級科技獎勵。
<2>對申報項目做如下形式審查:是否按申報書的規定填寫並報齊應有的附件;是否為獲得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含二等獎)的項目;主要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人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3>對申報項目的實質性內容有疑問時,須與申報部門磋商,必要時應對其中重大項目組織實地考察或採取其他形式調查研究。
各行業評審組辦公室應就上述預審結果寫出書面意見,分別不同情況,或提交本行業組審查;或轉交其他行業評審組審查;或回復項目的申報部門。
②行業評審組審走、推薦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目。
<1>各行業評審組應對每個申報項目確定三名以上的主要審查人員(簡稱主審員),在評審會前熟悉有關申報項目的材料,並寫出書面評審意見。
<2>評審前先由項目的主審員介紹項目有關情況,而後由評審委員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依照標准把關。
凡評審委員為項目主要完成人,在討論和表決該項目時,應迴避參加(該委員不計入應到人數)。
<3>必要時,要求申報一等獎以上(含一等獎)申報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行業評審組會上介紹(可採取錄像、幻燈等形式)該項目的主要技術原理和關鍵技術措施,並對評審委員提出的有關問題進行答辯。
<4> 對評審項目採取無記名投票時,一、二、三等獎項目須經評審組全體委員半數以上同意,方可生效;特等獎項目須經評審組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向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推薦。
<5>行業評審組在申報書中填寫早定或推薦意見時,應說明審定或推薦意見的理由和獎
勵等級的理由。
(8)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按下列手續評審、批准、推薦申報項目。
①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辦公室完成下列評審前的准備工作:
<1>對各行業評審組審定的項目逐項進行形式審查,不合格者不予受理。
<2>審核各行業評審組審定的項目,並向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報告審核意見。
<3>對一等獎以上(含一等獎)申報項目的實質內容有疑問時,須與行業評審組磋商,必要時應對其中重大項目組織實地考察,或採取其它形式調查研究。
<4>為召開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會議做其它准備工作。
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核准、審批、推薦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目。
<1>確走每個申報項目三名以上的主審員,評審會前應對特等獎和一等獎項目的材料進行審閱,並寫出書面評審意見。
<2>由各行業評審組分別向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報告本行業組項目評審情況(公安、安全評審組向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內設立的保密小組匯報)。
<3>由被推薦的特等獎和一等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評委會會議上扼要介紹(可採取錄像、幻燈等形式)該項目的主要技術原理和關鍵技術措施,並對委員提出的有關問題進行答辯。
<4>評審委員對項目進行評審,依照標准把關。
凡評審委員為項目主要完成人,在討論和表決該項目時應迴避參加(該委員不計入應到人數)。
<5>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時,一等獎項目須經廉政委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同意,方可以為獲獎項目;特等獎項目須經評委會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向國務院推薦。
如評審委員(包括行業評審組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會議時,應提前報告並以書面形式委託相應水平的全權代表出席會議,但須經評審委員會主任(或行業組長)批准後方可生效。若連續三次地不能親自出席會議者,則視為自動取消委員資格。
<6>由評委會辦公室負責在申報書中填寫評委會的審批意見。
<7>經批準的獲獎項目統一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發布,三個月內無異議者即行授獎。
(9)國防專用項目手續
國防專用項目是指在國防科研、生產、應用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工作中產生的、並在當前只用於國防目的的科技進步項目。
①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分別設立國防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總後勤部評審委員會。
②國防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總後勤部評委會負責評審、批准國防專用的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項目,推薦特等獎項目,並向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報告評審情況。一、二、三等獎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核准授獎,特等獎經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授獎。
由屬軍民通用和已由軍用轉民用的申報項目,一律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有關行業評審組。
③國防專用的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的評審辦法及有關規定,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另行制定,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審定備案。
3.項目爭議的處理手續
(1)對已公布的獲獎項目如有爭議,自公布之日起三個月內可向有關方面提出,超出三個月提出的異議,一般不予受理。
(2)凡涉及項目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或名次排列的爭議問題,由申報部門負責處理,並將結果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審核備案。
(3)凡涉及項目實質性問題(指獲獎項目是否達到獎勵條件和獎勵等級,或是否有弊端等)的爭議,特等獎和一等獎項目由其申報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相應的行業評審組復議,並將行業評審組處理意見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最後裁決;二、三等獎項目由其申報部門提出意處理意見,報相應的行業評審組裁決,並將結果報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備案。
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會對所有項目的爭議處理意見或結果有最終審核、裁決的權利。
(4)如發現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者,可向有關的申報部門提出,由申報部門負責調查核實,若證據確鑿,報送相應的行業評審組,提出處理意見,經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員會批准,撤銷獎勵,追回獎金及一切榮譽獎品,並按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或處分。
(5)對獲獎項目提出爭議或揭發弊端者,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指出項目名稱、獲獎等級、主要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人。還必須寫清自己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地址等,否則不予受理(如須保密,請註明)。對有爭議或揭發弊端部門需如實地提出申訴理由,實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如有附件,要列出目錄並將原件與書面材料一起交上(如證明材料、圖頁、照片等)。如發現誣告他人者,經調查核實,證據確鑿,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6)為及時解決爭議問題,有關部門接到爭議函件後,應及時將爭議意見通知對方,限期一個月內提出申訴。任何一方均需按照處理爭議單位的需求,及時如實地提供有關爭議的補充材料和旁證文件,如在上述規走的時間內不作答復,即為棄權。
(7)涉及爭議問題有關的任何一方,對爭議處理應持積極態度,不得延誤,自公布之日起的五個月內爭議仍未處理完畢,則取消該項目獲獎資格,待爭議處理完畢後,可按新項目重新申報。
㈡ 科技成果獎勵辦法
各個地區及公司獎勵辦法不同 以中國三冶集團為例
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獎勵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表彰和獎勵在推動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科技人員和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發展集團公司的技術優勢,依據《中冶集團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及有關規定,結合集團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集團公司科技成果獎按獎勵類別不同,分為技術進步獎、工法獎、技術標准獎、優秀論文獎、QC成果獎、專利技術獎。
科技成果獎每年評審一次。三季度申報,四季度評審,次年召開科技成果獎勵表彰會。
第三條 集團公司科技成果獎的申報、評審和授獎,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並建立科學的評價標准,嚴格規范申報、評審和授獎程序。科技成果評審做到好中取優,寧缺勿濫,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干涉。
第四條集團公司成立科技成果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稱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工作需要,評審委員會可下設專業評審組。各專業評審組負責各自專業范圍內的科技成果獎的初評工作,並將初評結果報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在此基礎上,進行集團公司科技成果獎的最終評審工作。
第五條 科技成果實行集團公司、分(子)公司兩級管理。分(子)公司的科技管理部門負責收集、整理本公司的科技成果,擇優統一向集團公司技術管理部上報;技術管理部負責集團公司各類科技成
果的申報受理、登記、評審、獎勵及推薦上報等組織工作和相關事宜的日常歸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科技成果獎勵類別范圍和評審標准
第六條 科技成果獎勵類別范圍
一技術進步獎
⑴在企業生產經營、企業技術改造、重大裝備研製過程中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並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
⑵自行開發的應用於建築行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並取得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成果;
⑶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成熟科學技術成果,並在轉化、推廣應用中有所創新,經實踐證明在降低成本、縮短工期、節約資金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的技術成果;
⑷為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水平,而提出和研究企業發展有關的科學決策、企業技術標准、專著、專題調研等,並經實踐證明產生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軟科學研究成果。
二工法獎
工法必須符合國家工程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標准、規范,必須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特點。工法分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級。
⑴國家級工法,其關鍵技術屬於國內領先水平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技術難度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
⑵省(部)級工法,其關鍵技術達到省(部)級先進水平,技術難度
較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較好的;
⑶企業級工法,其關鍵技術是本企業內先進水平或領先水平,或者在公司內首次開發成功的新技術、新工藝,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技術標准獎
技術標準的制定與修訂應符合企業發展需求,工藝操作方法科學、先進、合理,能夠很好地體現施工方法與產品的技術特點與經濟效益,並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通過技術標準的實施應用將有利於提高企業技術水平,使現場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使現場質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具有在企業內部推廣的價值。
四優秀論文獎
以技術研究性撰寫論文(也可以是對某項技術或某個工程的總結)和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為主。反映技術研究成果,介紹新產品的研製,施工技術經驗交流,基礎理論探討,實用技術應用,標準的宣貫討論。要緊密結合工程施工實際。同時撰寫的論文應遵循正確性、客觀性、開發性、先進性、可讀性和指導性原則。
五 QC成果獎
圍繞集團公司的經營戰略、質量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的問題,針對提高工程(產品)質量、提高工效、縮短工期、降低成本、節約消耗、改善管理、為用戶服務或接受上級下達的課題而開展的質量管理活動,並且成效顯著。
六專利技術獎
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促進集團公司專利數量的增長和專利質量的提高,提升集團公司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
凡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並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均可以
㈢ 怎樣獲得科技成果獎
首先必須有成果,這就需要先有科研項目,然後這個項目要已經完成並經過評價(科技成果驗收或科技成果鑒定)。之後到省廳成果處進行科技成果登記(很多省可以網上辦理),拿到科技成果登記證書,就可以等通知了。一般科技成果鑒定、科技成果登記都是常年受理的,你可以在年中辦理。到每年3-4月左右,省開始會發通知申報科技進步獎。然後就組織材料申報就可以了。
這里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1、科技成果鑒定時你要盡可能排名靠前(很多排10名以後評獎時是不算的),報獎時的排名一般會跟成果鑒定證書一致。到時評職稱,會看是幾等獎,如果是二等,排前五都有用(評職稱),但如果是三等,可能要求排前三了(不過每個地區具體應該不一樣,但排名靠前比較好);
2、一般企業都是應用成果評獎的居多,這里要求成果必須推廣2年以上(國家的好象是3年),所以今年做的成果鑒定或項目驗收一般2年內再報效益等比較符合條件,較容易得獎。
3、一般先報市科技獎,再由市向省里推薦比較好。科技獎通常需要推薦單位/推薦人,推薦單位市市科技局,推薦人是這方面專家,通常程序是先市評獎,市二等以上再推薦省的。當然,若你的項目特別好,跟行業專家又熟,可以找人推薦。
4、做過科技成果鑒定的一般比只是單純驗收的得獎更容易,獲獎層次更高(此純屬個人觀點)
㈣ 到那個部門申請領取科技成果的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贏在中國,贏在哪裡
㈤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報獎流程和產生程序是怎樣的
申報條件
1、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2、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3、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項目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
4、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應當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並仍活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
推選流程
具體步驟
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產生大致分為7個具體步驟。首先由省級政府、國務院等有關部門推薦或者最高獎獲得者個人推薦產生候選人。第二步,20多位院士、專家要對候選人進行咨詢打分,投票選出5名候選人進入國家最高科技獎評審的第三步,接受國家最高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評審表中,共設計了科學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貢獻、社會科技界威望和專家系數四大項,8個評價指標來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們進行評價。在接受國家最高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的過程中,5位候選人還要經過兩關考驗,第一關與評審委員面對面,介紹個人的情況和主要成就。第二關評審委員們要到候選者工作的研究室、試驗基地進行了實地的考察。經過兩關後,評審委員們再次投票選出了兩位獲獎者。由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對兩位獲獎者進行審定後,經科技部審核,報國務院批准,最終由國家主席簽署證書,頒發獎金。
推薦資格
與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申報制不同,國家最高科技獎採取的是推薦制,有推薦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經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和科學技術專家。
獎勵設置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450萬元由獲獎者自主選題,用做科研經費,50萬元屬獲獎者個人所屬。
㈥ 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什麼意思
科技成果獎抄是一個統稱,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國家部委授予的科技獎項,比如某某省科學技術獎就屬於省部級科技獎,參照國家科技獎有一些分類,但每個省情況不同,基本分類是最高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成果推廣獎等,不同的地級市獲得省部級科技獎的數目是不一樣的,要和科技實力掛鉤。
地質科學技術理論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論水平,學術意義和作用劃分獎勵等級,地質報告,主要按理論技術水平和實用價值劃分獎勵等級。地質科技成果獎分為四等。
(6)國家科技成果獎勵委員會擴展閱讀:
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主要獎勵以下四類成果:
1、屬於國內首創,本行業先進和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
2、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㈦ 中國國家五大科技獎項是什麼還有四大類專利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1414/node1432/
一、五大國家級獎項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國務院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國家技術發明獎;
(四)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400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規定。
http://gb.cri.cn/18824/2008/01/04/[email protected]
除了公眾矚目的500萬元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還包括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四大獎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被稱為國家科技獎的三大獎。自然科學獎側重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例如數理化、天文、地質等學科;用來表彰在自然現象、特徵、規律的探究中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技術發明獎授予在產品、工藝、材料、系統等幾方面做出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在三大獎中,科學技術進步獎則是門類廣泛的一項,包括技術開發、社會公益、國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多個領域。用以表彰在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工程、計劃方面,或者在推廣先進科技成果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和組織。
五大獎項中的最後一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那些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知名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就曾經得到此獎。
專利有三大類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tjxx/有每年受理各類專利的數據
㈧ 新華聯科技獎
2013年,評選出第二屆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獲得者,其中丁悌平、裴榮富、張榮華、廖椿庭、盧耀如等5人獲得傑出成就獎,每人獎金10萬元;吳珍漢、金小赤、劉成林、聶鳳軍、張岳橋、王貴玲、王學求、雷明堂、王曉紅等9人獲得突出貢獻獎,每人獎金5萬元。
國土資源部姜大明部長和汪民副部長為第二屆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傑出成就獎獲獎者頒獎並合影
1.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傑出成就獎
丁悌平研究員在同位素測試實驗工作
丁悌平: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研究員。曾任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同位素豐度與原子量委員會主席。長期從事同位素地球化學理論與應用研究,在改進硫、硅同位素測試技術,創建硅同位素地球化學體系,修訂硫原子量等方面取得國際公認的突出成果。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和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4項。1996年被授予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2005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裴榮富院士在辦公室
裴榮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固體礦產勘查和成礦學研究,在國內外主持五項重大礦產勘查工作,首次在國內開展30餘個礦床地質勘探與礦山開采工程驗證對比研究,為指導地質勘查和礦業可持續發展做出科學論證。近20年專攻超大型礦床成礦學研究,首次完成世界大型—超大型礦床成礦圖及其全球成礦體系。曾多次獲有關部門表彰和獎勵,獲多項國家和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國際礦床成因協會終身榮譽會員。
張榮華研究員在地球化學動力學實驗室用自主研製的獲獎設備進行高溫高壓實驗
張榮華: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地球化學和實驗地球化學研究。開創地球化學動力學新領域,自主發明儀器,創建我國第一個地球化學動力學實驗室和高溫高壓流體實驗室。在高溫高壓流體和流動反應原位探測裝置、方法和整合技術,臨界區水性質影響礦物與水反應速率,高壓高溫原位觀測和實驗模擬金屬分帶、來源遷移堆積等方面,取得重要創新性成果。以排名第一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和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
汶川地震後廖椿庭研究員在映秀災區工作
廖椿庭: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從事地質力學研究工作,是我國地應力測量與應用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為地質力學在工程中的創新應用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1985年獲地質礦產部勞動模範和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1992年獲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盧耀如院士在雲南石林進行地質考察
盧耀如: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岩溶及有關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方面的研究工作,被譽為「喀斯特盧」。參加並指導一系列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研究,為岩溶地區的開發作出突出貢獻。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河北省院士特殊貢獻二等獎、河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福建省「6·18」突出貢獻獎。
2.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突出貢獻獎
吳珍漢研究員考察夏威夷現代活火山
吳珍漢: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區域地質、構造地質、大陸動力學及應用研究,在西藏當雄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青藏鐵路沿線活動斷層勘測與工程穩定性評價、羌塘盆地油氣地質構造保存條件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構造演化與隆升過程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創新成果,產生了較大學術影響和顯著社會效益。
金小赤研究員在野外工作
金小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從事生物地層學、沉積和古地理學研究。對岡瓦納相沉積和生物在中國的分布、岡瓦納裂解地塊在中國西南部的分布和拼貼過程以及特提斯的發展和演化有較深入的研究。對青藏高原以及天山在新生代的隆升和環境變化以及相應的地層學和沉積學記錄也有一定的研究。
劉成林研究員考察勐野井鉀鹽礦
劉成林: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鉀鹽成礦規律、第四紀鹽湖演化及大陸表生成礦等科研與調查。合作發現我國第二個超大型鉀鹽礦床-羅北凹地鉀礦,揭示了江陵凹陷深層高產富鉀鹵水礦;合作提出「深盆遷移成鉀」和「裂谷小盆地成鉀」等理論認識,建立盆地找鉀模型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第四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
聶鳳軍研究員(右一)在內蒙古畢力赫礦區對學生進行野外指導
聶鳳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礦床地質和地球化學研究工作。在中蒙邊境及鄰區銅、金和銀成礦理論研究和找礦評價預測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地殼再造與成礦作用模型,並且將其成功引入找礦勘查評價;主持境外巨型成礦帶礦產資源潛力調查工作,為國家有關部門實施礦產資源「走出去」計劃提供支撐,為制定全球發展戰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張岳橋研究員在浙江野外開展前寒武紀基底構造研究工作
張岳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新構造與活動構造、盆地構造和區域大地構造等方面的研究,在青藏高原東緣地貌邊界帶新構造演化、華北地區新生代構造、鄂爾多斯盆地周緣中生代構造、郯廬斷裂和膠萊盆地白堊紀構造、華南地區中生代大地構造、中國東部侏羅紀陸內變形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進展。
王貴玲研究員(中)野外工作
王貴玲: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積極組織科研地調工作,不斷探索地下水研究新技術新方法,主持各項科研地調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4部。首次編制地下水系統劃分技術導則,對我國北方地下水系統進行整體劃分和特徵詳細論述,首次系統地開展了我國北方地下水系統對比研究。
王學求研究員室內工作
王學求: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研究員。一直從事勘查地球化學研究,在金礦勘查地球化學、深穿透地球化學、納米地球化學、全球地球化學基準研究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性成果,為國家緊缺礦產資源發現提供了重要找礦靶區。擔任全球地球化學基準委員會主席,領導了地球化學界最大的國際合作研究計劃,為建立全球地球化學基準網作出了奠基性貢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等。
雷明堂研究員野外工作
雷明堂: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從事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發育規律與防治技術研究,在岩溶塌陷形成演化機理與發育判據實驗測試技術、基於岩溶管道裂隙系統水(氣)壓力實時監測的岩溶塌陷監測預警方法、以及不同類型岩溶塌陷綜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創新和突破。
王曉紅研究員展示3D列印的硅蛋白模型
王曉紅: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地球化學探測與分析新技術研究及其標准物質研製。近幾年,與德國美茵茨大學Mueller教授合作,啟動了我國硅質海綿骨針礦化機制和在生物醫學領域仿生應用研究新領域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建立了德中「生物—礦化—材料」實驗室,以多學科交叉實現了地球科學的延伸,為地球科學造福於人類開辟了新途徑。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40多篇,其中國際SCI論文60多篇;主譯出版專著1部。
㈨ 國家科技獎幾年頒發一次
每年評審一次。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國務院設立了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這些獎項每年評審一次。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這兩個獎項不分等級。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800萬元人民幣。該獎項2000年設立。
2020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9)國家科技成果獎勵委員會擴展閱讀:
評獎標准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中國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1、 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
2、 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獎金800萬元。
3、 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4、 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
5、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這些獎項每年評審一次。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這兩個獎項不分等級。
其他三個獎項由國務院頒發證書和獎金,分為一、二等獎兩個等級;對做出特別重大科學發現或者技術發明的公民,對完成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可以授予特等獎。
㈩ 國家科技獎歸人社部授予權利嗎
當然不是,應該由國務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