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0年,浪潮AI獲得了哪些發展成果
2020年對各行各業而言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但在普通民眾生活遭受重創的同時,AI技術和應用仍在加速腳步,成為幫助我們快速走出疫情的助力,這其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的就是計算力。浪潮AI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也簡明扼要地指出,在全新的智慧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就是計算力。瞄準計算力後,這一年,浪潮基於AI晶元、AI伺服器、高速互聯、深度學習的框架,來構建整個智算中心,從而實現了生產算力、聚合算力,調度算力、釋放算力,從而形成一個算力生產供應的平台,數據開發共享的平台,智能生態的建設平台和產業創新的平台,為自身的2020年發展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Ⅱ 浪潮與華為相比怎麼樣誰在技術方面的成就更多
華為的崛起,讓科技圈在談到BAT時,不得不將華為也納入討論范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的聲量甚至要大過BAT,要知道去年華為的營收突破了千億美元,超過了騰訊和阿里之和。
反觀浪潮,似乎也在走著和華為相似的崛起之路,不光在營收這一指標上直追TMDJ這幾個小巨頭,在利潤水平上更是讓這幾家汗顏。確實,浪潮和華為在主營業務和戰略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浪潮和華為都是做硬體起家,繼而在主營業務上都掌握核心技術,從而走上攻城略地的征伐之路。
華為最先涉足的是通訊運營商業務,其中包括基站、交換機、路由器及光網路產品,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是各產品上的處理晶元,華為逐一完成了上述產品主要晶元的自研。
其中基站使用的是海思ASIC晶元,交換機產品用的是海思ENP系列晶元,路由器則開發了SA、SD和HI三類晶元,其中高端產品使用的海思SD58XX性能大大高競爭對手,光網路產品有自研的OptiXtreme系列oDSP晶元,可以支持單波100G—600G速率可調,單纖容量達40T,為業界最高。
浪潮則是上世紀90年代進入伺服器領域,並將伺服器作為戰略業務。
2013年發布了中國第一台高端伺服器系統天梭K1,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高端主機技術的國家。此後,浪潮又成功解決了32顆處理器、256條內存之間高速互聯與數據一致性的技術難題,系統掌握了「雙翼可擴展多處理器緊耦合共享存儲器體系結構」、「三級目錄兩級緩存一致性域協議」、「軟硬體一體化的系統高可用技術」等產業核心技術。
其次,浪潮和華為一樣,現在都在進行全產業布局。
在主營業務獲得成功後,華為先後向企業業務(伺服器)、雲計算、AI、智能終端(手機、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音箱等)等方面進行布局,並且在進入的每個領域都有小成。可以說,華為已經逐漸擺脫了僅僅只是一個ICT企業的標簽,成長為業務體系多元的綜合性科技巨頭。
浪潮也是如此,確定伺服器作為企業戰略根基業務,之後也在雲計算、AI、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等領域廣泛布局。在浪潮的規劃中,到2022年,伺服器業務要做到全球第一;全球的「五朵雲」中,其中有一朵是浪潮雲。
最後,浪潮和華為都經歷了從2G、2B市場向2C個人消費型市場轉型的經歷。
面向個人消費市場,直接擁抱消費者是科技巨頭的必經之路,只有在廣闊的個人消費市場才能真正歷練一家企業的綜合能力。華為也正是因為2C業務的成功,才讓公眾逐漸認識和了解華為。
浪潮以「愛城市網App」入局,通過浪潮在B端和G端積累的勢能,通過數據鏈接向C端延伸。雖然浪潮2C轉型還沒有太多值得一說的故事,但浪潮已經實實在在邁出了布局C端的步子。
如此看來,「智能相對論」也認為,浪潮與華為確實很像,但並不能說浪潮就是華為的「翻版」,將兩家企業進行更加細致的剖析,還是可以發現很多不同之處。
1、華為的業務布局更廣。
這里所說的布局主要指的是華為的個人消費終端、物聯網以及晶元方面的布局。浪潮在這些方面也開始涉足,但還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產品,還未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2、華為對供應鏈的控制力更足。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給了華為一個展示實力的極佳舞台。即便美國對華為實行技術封鎖,華為在供應鏈上仍有「備胎計劃」,主要華為在晶元和系統層面都擁有自研能力。浪潮雖然在主營業務伺服器領域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在關鍵的晶元技術上,還是受制於人。
3、在體量和對行業的影響力上,華為的聲量更大。
說得直白一點,浪潮在伺服器市場雖然已經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但浪潮伺服器對於這個市場來說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但華為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通訊、手機等多個市場的競爭格局。
成為下一個華為or挑戰BAT,浪潮憑什麼?
在企業管理學中有一種「沸水效應」,說的是如果水只燒到95度,只要不繼續燒下去,熱度就沒了;但是如果燒到100度以上,水一旦燒開,只要維持小火不斷,就能一直保持沸騰,就像用戶對品牌的認知。
浪潮目前的境地就很像已經到達95度的熱水,已經到達了即將沸騰(成為下一個華為/與BAT比肩)的臨界點,現在浪潮需要想出辦法,如何保持小火不斷,讓水燒到100度,沸騰不停。如果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浪潮要再上一個台階,還有什麼可以倚仗的武器?
1、BAT也拿不到的數據
搜索、社交、電商、出行……互聯網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而互聯網公司的本質就是如何運營這些數據。可是我們或許並不知道,這些被或大或小的互聯網巨頭「搜刮」出來的數據只佔到總數據量的20%,另外還有80%的數據藏在企業和政府機構的防火牆後。
隨著互聯網對公眾消費數據(流量)挖掘已到極致,現在競爭的焦點開始聚焦到份額更大的隱藏數據之中,以及如何安全可控的將兩部分數據融會貫通。
在這方面,浪潮擁有BAT和華為努力求之而不得的優勢。
多年B端、G端經營的經歷和經驗,浪潮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根據《桔子財經》的報道,浪潮在企業數據、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以及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質量追溯數據上,已經積累了近60PB的數據量。
同時浪潮的「國企身份」可以比較容易獲得授權,在一個更為豐厚的數據土壤中,可以讓浪潮的產品設計與解決方案更為完善和優化。
可以說數據就是浪潮的最大底氣。
2、「與時俱進」的運營模式
很多2B、2G的運營都強調「駐場支持」,即運營方派駐專人到企業或政府機構提供專屬服務,提高項目推進、解決問題的效率。
浪潮的運營模式不是簡單的「駐場」,而是在與客戶的磨合中逐漸沉澱出的JDM模式:即與客戶產業鏈的融合為基礎,面向客戶具體業務,提供從研發、生產、供貨到實施運維等業務鏈條服務;甚至與客戶的合作始於朦朧期,聯合研發面向未來的需求,浪潮與客戶一起定義未來的應用。
很明顯,浪潮的JDM運營模式與客戶的距離更近,變通性更高,能夠做到與產業發展和客戶需求的「與時俱進」。
3、5G和邊緣計算帶來的機會
客觀評述,被浪潮視為戰略業務的伺服器並不是一個朝陽賽道,根據IDC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為258.2萬台,同比下降5.1%,銷售額為198.04億美元,同比增長4.4%。即便浪潮在當季實現了17%的增速,浪潮的天花板再高也在想像之內。
那麼浪潮的機會在哪呢?
根據Gartner的預測,隨著5G技術的普及,未來的集中式傳統數據中心將不存在,IT基礎設施會是分布式而且是無處不在。其中到2020年,有50%的大型企業會把邊緣計算列入規劃,超過50%的工業物聯網分析將在邊緣進行。這也意味著,未來邊緣將是基礎設施中發展最快的部分。
浪潮對此早有布局,除了發布了一系列與AI和邊緣計算相關的伺服器產品矩陣外,還啟動了新的AI生態發展計劃——T計劃,其中包括軟硬體平台創新、框架優化、應用使能、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內容。
浪潮用開放聚合的生態打法來應對5G和邊緣計算的挑戰。
浪潮上位還有三個問題待解
「智能相對論」」如此看來,浪潮距離上位似乎只差臨門一腳,然而實際上,浪潮若想再上一個台階,還需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是面向C端的產品能力。
華為也是撕開了2C市場的這道口子之後才迎來了企業發展的又一次跨躍,就目前來看,浪潮相比BAT和華為,在產品能力上有不小的差距。
浪潮尚未有像華為的手機、網路和阿里的智能音箱一樣拿得出手的硬體產品,在軟體產品上,浪潮想用裝在「智慧城市」里的「愛城市網」App這個應用作為突破,將沉澱在政務雲上的各類政府數據的價值提煉出來,為用戶提供以公共服務為主要的特色的「58同城」。
然而「愛城市網」要想成為像網路搜索、微信、手淘這類殺手級的應用,不光需要解決用戶認知、用戶數量、使用頻率等方面的基礎問題,應用里的內容、體驗是否能夠支撐浪潮野望,也還需要產品自身做出解答。
其次,是數據掘金的風險。
上文提到,浪潮很大的一個優勢是擁有海量的來自企業和政府的隱藏數據。這些數據是浪潮上位的資本,也是浪潮覆滅的隱患。
這些數據之所以藏在防火牆後,就在於這些數據過於重要。在我們看來,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泄露更多影響的是個人隱私,而這些隱藏數據的泄露可能關繫到一家公司的商業、技術核心,或者關繫到國家安全。
這就要求浪潮在面對這些數據時除了保持足夠的定力,不為追求過高的商業利益而濫用數據,還要有足夠的防護措施。因為任何一次數據安全事故都會對浪潮的商譽或者生存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最後,是護城河的深度。
伺服器和雲計算是浪潮的主賽道,浪潮多年的經營,在這兩個領域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但相較BAT和華為,其護城河的深度還不夠。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雖然浪潮伺服器目前能夠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三。但DELL、華為、聯想這些「友商」們和浪潮的差距並不大,更為關鍵的是,對於用戶來說,如果沒有浪潮,其他廠商也能完成「補位」。
總結:浪潮確實已經成長為科技圈裡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但要想達到BAT和華為這樣的高度,浪潮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其中的關鍵在於2C轉型的速度上。B端、G端數據的挖掘固然重要,但個人消費市場的數據轉化鏈條短,變現速度快,所受制約少,在浪潮沒有拿的出手的C端產品之前,就再更多想想如何將千億營收提高到2000億營收,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穩重的爬吧。
Ⅲ 新浪潮電影的成果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二十世紀世界電影史上規模最廣、影響最深、作用最大的電影運動。這場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許多國家,這場運動被公認為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
它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 領。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電影《芳名卡門》
狂野的青春
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青年電影」反對「爸爸電影」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兒子反對老子的結果。
代表作家,作品
特呂弗《四百下》(1958)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
Ⅳ 浪潮軟體的獲得成就
美國「時代廣場」上的浪潮標識——浪潮軟體榮獲IBM全球合作夥伴最高獎項「燈塔獎」
基於浪潮多年來在軟體領域對IBM的合作與支持,2009年6月,浪潮軟體從IBM全球上千家合作夥伴中脫穎而出,榮獲IBM全球頒發的最高級別獎項——「Beacon Award(燈塔獎)!
「燈塔獎」是IBM設立的一項重量級獎項,具有悠久的歷史,主要用來獎勵在軟體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合作夥伴。這些夥伴在Websphere、DB2、Tivoli、Rational和Lotus五大IBM軟體產品系列的基礎上,研發出了高品質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並用這些研究成果來很好地服務於最終用戶。「燈塔獎」的評選時間為每年一屆,入圍評選為參選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台。該獎項為IBM給予全球合作夥伴的最高榮譽,贏得「燈塔獎」的公司無疑都是非常優秀的,這有效提升了浪潮品牌形象的國際化進程與品牌知名度。 於2013年底,中標全國唯一一個警務雲項目--山東省警務雲項目。
Ⅳ 浪潮在智算中心領域有什麼發展成果
智算中心作為公共算力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與產業創新有著深遠的影響。浪潮在智算中心領域擁有豐富的發展經驗,一直以來,浪潮都堅持著將計算力當作生產力的發展理念,不斷進行實踐與創新,不僅在濟南建設了「中國算谷」,還將其打造成為了智算中心的樣板工程,通過智算中心驅動當地產業創新,吸納了更多AI關聯產業落戶,並推動了當地智慧化的進程。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海分會場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還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對智能計算中心進行全面深入解讀。能夠與國家信息中心聯合發布指南,也側面印證了浪潮在智算中心領域的領先地位。
Ⅵ 浪潮為什麼能夠在智算中心領域發展的如此好,有什麼最新發展成果嗎
主要還是因為浪潮既有遠見卓識又能夠緊緊抓住時代發展的走向,從而才能成為行業的引領者,並不斷突破自我取得更佳的發展成果。在上月舉辦的「遠見卓實 踐所未見」浪潮雲海創新論壇上,浪潮就發布了智算中心操作系統。智算中心操作系統作為智算中心的靈魂,能夠有效聯接下層硬體和上層服務,同時能融合多種異構算力和多元場景,敏捷應對不同智算需求,以智能驅動創新,從而帶來更佳優化的服務。
Ⅶ 中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取得的科技成就是什麼 謝謝
1.銀河—Ⅱ型計算機
2.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3.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
4.我國建立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
5.1970年,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
6.2003年,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
Ⅷ 浪潮AI伺服器有什麼突出的發展成果嗎
浪潮AI伺服器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逐漸加大,
浪潮AI伺服器專注於高性能計算領域服務與產品解決方案,為有高算力需求的科研用戶搭建高效的計算環境。
浪潮在AI伺服器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與優厚的發展成果,早在2010年就提前布局互聯網行業,同樣是在看似十分惡劣的市場環境中,浪潮依然鎖定了互聯網市場作為戰略方向,如今互聯網巨頭們與浪潮已形成了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推動了一個又一個AI應用在市場的落地。如今浪潮擁有國內領先的GPU硬體軟體移植優化團隊的公司。在產品層面,浪潮的Cafe成功實現了全球第一個並行版本集成版本的UPI,並且實現了全球最好的擴展性能,浪潮AI資源平台AIStation也已經成為中國AI客戶里應用廣泛的AI資源調度平台。2020年對各行各業而言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但在普通民眾生活遭受重創的同時,AI技術和應用仍在加速腳步,成為幫助我們快速走出疫情的助力,這其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的就是計算力。浪潮AI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也簡明扼要地指出,在全新的智慧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就是計算力。瞄準計算力後,這一年,浪潮基於AI晶元、AI伺服器、高速互聯、深度學習的框架,來構建整個智算中心,從而實現了生產算力、聚合算力,調度算力、釋放算力,從而形成一個算力生產供應的平台,數據開發共享的平台,智能生態的建設平台和產業創新的平台,為自身的2020年發展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Ⅸ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次浪潮成就了哪些企業
騰訊網易 新浪阿里巴巴
Ⅹ 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社會條件
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社會條件
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和反映。這一制度建立主要在於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當時的官吏制度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它不僅極不完善,而且存在著—些根本性的弊病。
第一,恩賜官職制:17世紀中葉以前,英國封建群主專制實行恩賜官職制。國家官吏由國王任命,官吏的選用和升遷,不是靠個人的真才實學和政績,而是憑門第出生和對國王的忠誠。光榮革命後。國王為了恢復失去的封建專制統治,進—步利用手中權利大肆封官許願,聯絡人心。執政的大地主貴族和大資產階級也享有恩賜權,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權力向求職者索取傭金。文官任期沒有任何限制,只要恩賜者滿意,可以連續任職,文官晉升是靠後台。不學無術游手好閑之徒充斥官場宦海。因此官僚主義盛行,工作效率低下,貪+污+腐+敗現象十分嚴重。18世紀國會對文官制度作了一些改革,把任命文官的權力從國王貴族手中轉到各部門手中,規定由他們和高級文官推薦錄用。但仍然存在舞+弊行+賄、唯利是圖及賞罰不明的情形。其原因就在於恩賜制是一種壟斷性的封建特權。懷特指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政+府的腐+敗與低效也就成為必然。
第二,政+黨分肥制:19世紀英國兩+黨制日益成熟,內閣開始由競選中獲勝的政黨組成。於是那—個政黨在競選中獲勝上台執+政就把各種官職作為勝和課實進行公開分贓,分給他們的支持者。所以每次執+政+黨的更替和內閣的變遷都要引起政+府人員的大換班,使政府工作混亂。政+黨分肥制—方面造成大批官員失業,政+紀廢弛,削弱了政+府職能的正常發揮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極不利於政策的貫徹,妨礙官員熟練掌握業務:另—方面每次換班都會引起周期性震動和社會動亂,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和穩定。
第三,自18世紀6 0~7 0年代英國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以棉紡織工具發明為突破口,以蒸汽機動力代替人力、畜力為標志,到19世紀上半葉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英國完成工業革命。這一時期英國的工業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對外貿易、商品數量和質量都居世界首位,號稱「世界工廠」。工業革命的進行使其資本主義經濟進入狂飆突進時期。17 70年至18 40年英國工人的日生產率提高了2 0倍。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水平的大提高導致政府管理職能的膨脹,政府面臨著許多新課題:除了維護社會治安、國防、財政、稅收等傳統事務,還要擔負起經濟、文化、科技等新的社會事務的管理,以發揮政權的杠桿作用。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要求上層建築作出調整。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們要求參與行政管理,要求清除舊制度的弊端,要求社會公職向社會開放,要求機會平等、自由競爭,建立一個廉潔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從政治上促進英國經濟的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工業革命猶如經濟魔棍,點化出了19世紀中葉英國政治改革的浪潮,選舉與考試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誕生了。
第四,舊制度的種種弊端,工業革命的現實需要,促使人們對社會問題進行思考。邊沁的功利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邊沁的功利主義認為:人們的一切行為的准則取決於是增進幸福抑或減少幸福的傾向。政府的一切措施要據此行事。他提出一個著名的論斷—— 最大多數人的幸福,認為拿這個標准來衡量一切,凡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就符合功利主義的主旨,凡不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就違背了功利主+義的主旨。政府必須為最大多數的利益恪盡職守,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算是最好的政+府。為此,邊沁為一個合格的政+府設計了如下的職責( 1 )它必須有助於創造社會財富; ( 2 )它必須減少不平等。
邊沁不僅在理論上論述了政府應為最大多數人謀幸福創造平等機會,而且在實踐上對文官制度的改革提出具體的措施。1830年邊沁發表題為《用最小的費用發揮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論文集,在抨擊政+府管理低效腐+敗的基礎上,提出考試錄用職員。在《最高限度的行政效率,最低限度的開支》提出既要提高行政效率又要節約開支,將資金用來發展經濟。資產階級興起之時就提出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主權在民的思想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深入人心。人們開始崇尚理性,反對等級制度和封建特權,追求自由競爭和機會均等。費邊主義也認為:社會應該為所有人創造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這些主張和要求正好反映了人們要求建立廉潔、高效政府的願望,因而成為文官制度改革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