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領先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國軍事科技在很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總體水平離美俄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集回中在生產環節答上。但是在一些高端領域,我國卻起步很早,所以在未來高技術軍事領域我國不會吃虧,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認為我國在未來10-20年內將成為其主要競爭對手的原因。
B. 有人最嚴重質疑自然科學一等獎2014,到底是不是重大原創成果
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從公開報道中看出來,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做出原創性的重大成果或基礎學科方面有世界最前沿的貢獻的專家學者都出自我國的二流高校,比如研究出可用於航空航天的新型陶瓷(除了具有陶瓷材料傳統的硬度,耐高溫性等性能外,還具備超韌性,就是陶瓷上面可以砸釘子進去而不碎裂)而獲得了8年來未能發出去的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女材料學家,就是出自西北工業大學,還有研究出破解世界通用加密演算法的數學家出自山東大學,發表了首次把無工質推進設想理論化的論文也是西工大的碩士研究生,破解了一個世界性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的學生劉路是中南大學的等等不一而足,我就納悶啊,怎麼每年把全國高考狀元搜刮一空的清華、北大等我國超一流大學怎麼就看不到這種首創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發表啊?這些年來他們拿了國家那麼多錢都干什麼了?他們就做863計劃,永遠在發達國家研究成果後面作跟蹤性研究混日子嗎?聽說上這些學樣的學生沒有什麼在校研究的心思,都在積極的利用學校的優質資源准備出國呢,我國的這些超一流學校是西方發達國家人材搜刮器+預科班?
本人只是從公開報導中發現這些,至於是否遺漏了超一流高校的什麼成果,知道的不要拍磚,給予詳細說明讓人心服也行,主要是想了解我們國家投入教育資源時對某些高校如此傾斜是否值得。
C. 什麼叫做原創成果能力
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
D. 2018歷害了我的國最重要的十大成就
1、經濟全面穩健增長
2、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3、國民素質全面得升
4、除台灣外基本統一
5、軍事實力世界一流
6、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7、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8、教育取得長足進步
9、科研躋身世界一流
10、中國成為體育強國
一、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上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送上天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二、殲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神州十一號飛船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並進行一系列的空間實驗。
四、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六、繪制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路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
七、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
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算大會(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由中國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運算速度奪得第一。
八、高鐵總里程達兩萬公里
鄭(州)徐(州)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中國不僅是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而且高鐵的安全運輸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國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噸起重船在上海長興島基地交付,並在現場命名為「振華30號」。這艘船一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回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達遙感衛星高分三號
E. 「中國的原創科技成果,哪些能夠向世界輸出
中國的原創科技成果,能夠向東南亞輸出.那麼中國的原創科技成果,就有本錢能夠向世界輸出.
F. 評估出的十大原創自媒體有哪些
在這個所謂「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濫竽充數的科技自媒體太多,有的時候,我們要練就一身火眼金睛的本領,才能知道哪些是真正值得關注的科技類自媒體。
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是丁香園的CTO馮大輝運營的自媒體,馮大輝,著名Oracle專家,知名博主(Blogger)。馮大輝從2004年就開始寫,《書寫歷史的甲骨文》發表在《程序員》雜志 2004年7月刊,寫了十多年的馮大輝,絕對是業界的一支好筆,文風也較為另類。
葛甲。互聯網分析師、作家、新聞網站、網路輿情分析師,葛甲身上的多個標簽,均顯示了葛甲在這個領域的資歷。
超先聲。超先聲是王超運營的自媒體,王超自2007年就入職中國青年報,現從事自媒體,堅信移動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去機構化,資訊提供者的社會化生存,為人嬉笑怒罵,實誠的樂天派。
郭靜的互聯網圈。郭靜的互聯網圈是郭靜運營的自媒體,郭靜從2013年就開始全職做獨立自媒體,是這個圈子為數不多的全職獨立自媒體人,該賬號主要關注互聯網和TMT,走的是原創路線,目前已經覆蓋網路百家、今日頭條、搜狐新聞客戶端等十多個平台。
郝聞郝看。郝聞郝看是郝智偉運營的自媒體賬號,一個愛思考的IT老記,寫的東西不左不右、有東有西。自2007年入行,從小編開始,逐步走入傳媒的世界,互聯網觀察家、電商分析師、電商專家等多個標簽。
望月的博客。望月的博客運營者是侯東,知名IT博主,自身blogger、科技專欄作者、互聯網愛好者。
科技不吐不快。科技不吐不快的運營者是王利陽,網路觀察者,獨立評論人,電商從業者,速途、艾瑞、易觀、i黑馬、飛象、億邦動力、Chinaz、TechWeb、ChinaByte、博客中國等專欄作者。
ItTalks。運營者魏武揮,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講師,知名blogger,TMT專欄作者,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資合夥人,互聯網新媒體的實踐者、研究者和批判者。業界為數不多的出稿數量多且質量高的自媒體。
caoz的夢囈。caoz的心得與分享,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運營者曹政,從事互聯網十多年,技術大牛、數據控、歷史控、考證控。曾參與創建一統統計、cnzz 站長統計,曾主持搭建網路商業分析支撐平台。
黑馬良駒。黑馬哥的個人號,黑馬哥的意識流,運營者是張俊良,黑馬公開課主講人,銳馬傳播首席男公關,邊緣媒體人,社會化營銷「濕人」,做過10年的媒體記者。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上面的科技自媒體都是原創類自媒體,在這個復制粘貼的年代,能夠堅持做原創型自媒體的不多了。
G. 中國的十大成就是什麼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
H. 建國以來十大科技成就是什麼
1、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月1日21時35分,衛星發射時刻終於到來了。「東方紅一號」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離開了發射台。
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音,聲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
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鍾。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
2、神舟五號進入太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號衛星升空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嫦娥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4、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5、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I.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技成果突出原創性,反應科技發展先進水平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
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然而,時代在前行,曾經應用廣泛的古代實用技術,今天早已失傳或正在消失,需要我們以現代技術手段復原和再現,以今天的科學道理去揭示和闡述。
J. 最新的十大科技成果是什麼
《科技新時代》雜志(美國著名科普雜志《Popular Science》簡體中文版)12月號評選出了「2007年度100項最佳科技版成權果」。新浪科技作為《科技新時代》雜志網路合作夥伴,將與您共同分享這100項最佳科技成果。 2007年度100項最佳科技成果涉及電腦、運動休閑、醫療保健、航空航天、汽車、家庭娛樂、電子、工程、家用技術、綠色技術等各個領域的產品與技術,其中許多成果與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這些極富創新性的成果將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和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