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中國為什麼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暴發與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災害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和沖擊。中國作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沖擊的國家,在全球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自信,為世界各國建立應對疫情機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為此,總結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經驗,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應急管理、風險治理及國際合作提供「中國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及績效:中國力量與中國速度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已經成為人類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典範,最突出之處在於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彰顯了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圖1)。
第一,統一領導,高效決策。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國家最高決策層果斷的戰略決策是戰勝重大疫情的基礎和前提,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及統籌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關鍵。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僅僅依靠個人、民間組織、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徹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戰略眼光、全局意識、反應迅速、決策高效的集中統一的領導機構發揮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職能,全面推進疫情防控。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高效決策是中國迅速控制疫情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關鍵。
第二,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與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戰勝重大疫情的關鍵。依託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的社區和村組進行廣泛動員,無縫隙、全覆蓋,形成抗疫的社會動員體系;依靠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防疫的核心基層組織網路體系;廣泛宣傳,使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危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防疫的自覺性;採取各種強有力的「硬核」措施,獎罰分明,嚴厲禁止和處罰各種違反公共衛生安全的行為。
第三,全國統籌,對口支援。一是彌補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抗疫物資不足的問題,充分調配全國資源,實現全國抗疫物資的統籌安排;二是增強人民群眾的抗疫信心,通過多地大規模醫護人員的支援、醫療資源的投入、抗疫物資的充足供給,增強了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三是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疫區與非疫區之間的分工合作,培養了地區協作、患難與共的精神;四是能夠實現當地醫院與全國醫療資源的有效對接、優勢互補,形成規模化、網路化的應對方式。
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動員民用和軍用高科技醫療設備集中投入疫情重點地區,保障先進設備的充分供給與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專家和醫護工作者,深入重點疫情一線,遏制住重點地區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三是利用5G、大數據技術構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採集、傳輸、處理與應用網路體系,提高數據傳輸效率,降低數據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綜合集成交叉技術,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保障了抗疫的應急之需;五是發達的交通網路體系,為抗疫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全國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資快速運達疫區,保障了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穩定了社會秩序。
第五,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高度團結,積極配合並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種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種治理成本。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廣大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英勇奮戰,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第六,守望相助,國際合作。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在取得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勝利的基礎上,積極援助世界各國。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國已同153個國家舉行83場衛生專家視頻會議,中國政府和民間已經或正在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多批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已有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同中方出口商簽署防疫物資商業采購協議;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爾維亞和柬埔寨等國家派出多批醫療專家組,同時正在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專家組;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中國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㈡ 清華學子為新冠肺炎疫情研究出了什麼
清華學子為新冠肺炎疫情在研究方面沒有任何成果。作為中國人,版我們要明白最優權秀的大學不是全能型大學,最優秀的大學也有「短板」。清華大學最初是美國人幫助建立起的現代教育化學校,目的是為外國(美國)提供大量的優質生源,支持世界科技的建設,支持美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㈢ 張伯禮為疫情做了什麼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張伯禮逆行武漢,奮戰了80多天。以他為代表的中醫葯人為抗疫「中國方案」貢獻了中醫葯力量,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也在不見硝煙的戰場忠實履行職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指導中醫葯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顯著成效,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3)肺炎疫情成果擴展閱讀:
張伯禮,男,漢族,1948年2月26日出生於天津,河北寧晉縣人,中共黨員。
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葯衛生學部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
張伯禮致力於創建中醫葯高等教育規范。
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准》,開展了中醫葯標准化建設和中醫學專業的認證工作;主持制定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准——《世界中醫學本科(中醫師前)教育標准》,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
㈣ 結合我國抗疫實際,談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體現出了中國的哪些寶貴精神
寫作思路:立意要正確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正文:
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只能面對電視采訪畫面中身穿白大褂的爸爸手舞足蹈;一個年逾花甲的老母親,只能把年夜飯為身著防護服的女兒送到隔離區外。而正是有了他們的堅守,在病毒肆虐時,能夠以愛鑄起一道長城。病毒無情,而人間有愛。
從2019年底聽說武漢有兩例肺炎患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庚子春疫來勢洶洶,一點點變紅的中國地圖,一天天增加的患病人數,一點點上升的討論量,一段段緊張的新聞播報,武漢正牽動著大家的心。
這是一場囊括所有人的戰役,關乎武漢,更關乎全國。面對這場國難,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勢必打贏疫情防控戰,中國的大國擔當再次彰顯,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值得點贊,讓我們相信奇跡一定會再次出現,武漢肯定能贏,中國,肯定能贏!
病毒無情,但我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多難興邦,讓這個飽受苦難的民族多了一次戰勝疫情的經驗,03年的非典,13年的H7N9,這次的疫情,讓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將人心凝聚在一起,暫時忘記香港暴亂。
短短幾天,中國迅速採取措施,各省接連啟動一級響應,全國各地紛紛為武漢加油,馳援的物資一批批送往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開始施工預計2月5日左右完工交付使用。
傳來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我們已經成功分離三株病毒毒株,疫苗的研製成功指日可待,就在昨天,武漢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同時出院……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戰「疫」我們勢在必得。
病毒無情,但我感受到了在病毒面前大家的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隔離病毒但不會隔離愛,而且病毒面前沒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島。捐款捐物資,我們都沒有放棄武漢,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幫武漢渡過難關。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國際上的援助更令人感動,外國友人對中國的關心,日本的口罩為了中國降價,甚至派包機將物資運至武漢,韓國和以色列等國都向中國伸出援手,對於來勢洶洶的病毒,各國的命運都緊密聯系在一起,今天的災難發生在中國,明天就有可能發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我們應該放下心中的偏見,讓世界真正成為命運共同體。
病毒無情,但我看到了最美逆行者身上的責任與擔當。當疫情出現後,白衣天使們沒有退縮,她們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口罩,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在高壓下連續工作,可誰也沒有一句怨言,因為他們知道,03年的非典是老一輩的人守護著90後的他們,現在他們都毅然奔赴一線,換他們來守護我們大中國。
「我願意」「我報名」「我帶頭」滿腔愛國情道不盡他們的醫者仁心,請願書上一枚枚鮮紅的指印,是他們對我們做出的承諾!在這些人中,84歲高齡的國士鍾南山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告誡人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乘坐高鐵前往武漢實地了解病情,他的義無反顧不愧為時代楷模,國家標榜。正是有了他們,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以手術刀為武器,用他們的身軀為小家大家築起守護的城牆。
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反思。中國近幾年大型疫情都是因為某些道德敗壞的人吃野味導致病毒肆虐,無知讓他們相信野味可以滋陰壯陽,強身健體,結果卻不僅是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了那麼多人,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人類不吸取非典帶來的慘痛教訓,這次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如果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放過我們,也請人類放過野生動物吧。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我想起了《流浪地球》開頭的一句話。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不信謠不傳謠,做好科學防護,拒絕野味,相信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戰役,03年非典我還沒有出生,有幸躲過一劫,這次,我定陪祖國到底。
我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們會治好它,等到下次櫻花盛開,我們一起相約武漢。願春來時,希望也至,因為病毒雖無情,但是人間有愛。
㈤ 經歷這次肺炎疫情,你獲得什麼實用的健康知識
飯前飯後要洗手,不食用野生動物,室內要經常通風,多參加戶外運動。
飯前飯後洗手雖然是我們從小就要求養成的習慣,但是還是要強調這種做法非常有必要。“病從口入”說的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避免細菌進入身體,做好第一道防範。也不能說只有在飯前飯後洗手,一般外出回來,或者玩過電腦,玩過手機都要洗手,電腦手機上的微生物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傳染性疾病一般也是通過這樣的渠道進行傳播的。所以我們有必要隨時保持我們身體的干凈整潔,以及生活環境的干凈。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免疫力,免疫力提高了,病毒來襲時會降低機體患病的概率,只有自身健康才不用太過於擔心病毒等。
㈥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40多國,全世界該如何攜手面對疫情
這次的新冠病毒經過一個多月的發展已經開始有了全球蔓延的趨勢。最開始的時候我國是重災區,經過這么長時間的防疫措施,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了。不過其他國家的感染者卻在這個時候逐漸攀升,尤其是一些亞洲國家,像日本、韓國的疫情都是比較嚴重的。韓國的感染者已經超過了一千人,而且已經有了死亡病歷。就連離得比較遠的歐美國家也有很多病歷出現,所以現在全世界都比較緊張這種病毒。網傳美國地區的華人也開始屯物資准備應對防疫措施了。所以這個時候所有人類應該把心匯聚到一起,共同來應對這種病毒。
所以現在我們只能期盼著病毒早日過去,不要發展成流感一樣疾病。同時期待發達國家早點研製出疫苗來,這樣我們就不用害怕這種病毒了。
㈦ 東京奧運村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日本現在疫情有什麼成效
中國抗疫情進展及對國際援助新年伊始,正當我們停下忙碌的腳步准備享受闔家團圓之樂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我們太多猝不及防,新冠疫情迅速席捲全國。各地防控疫情形勢嚴峻,當我們感受到病毒無情之時、但同時也看到了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感人場面,在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僅僅3個月的時間,我們就戰勝了新冠,展現了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疫情防控期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中國全社會最大共識,彰顯世界最大規模執政黨的價值理念。公開、透明,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國主動通報疫情信息,而中國在對國際的抗疫援助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積極開展對外醫療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國地方政府、企業和民間機構、個人通過各種渠道,已向1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捐贈抗疫物資。
㈧ 請同學們結合當前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階段性重要成效,談一談如何深刻認識中國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截至月12日,有2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超過14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個省份超過1周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繼續積極向好,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2020年4月8日零時起,中國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這一天,距離1月23日武漢關閉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過去了整整76天。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的消息,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注。
(8)肺炎疫情成果擴展閱讀:
報道說,在武漢「解封」之際,中共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5日強調,武漢重啟對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大局具有標志性意義,但解除管控後不意味著放鬆防疫,政府將繼續加強社區防控措施。俄羅斯「第一頻道」的報道稱,隨著武漢「解封」,中國大部分地區正在恢復正常生活。
但中國並沒有放鬆警惕,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已經治癒了94%的病例。同時中國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迅速恢復經濟。報道同時說,中國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抗疫奮戰後,已經由「遏制階段」走向「緩疫階段」。
中國的經驗正在幫助其他處於抗疫初期的國家,使它們可以更好地制定應對疫情的措施。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截至北京時間6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20萬例,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這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面前,誰也不能置身事外,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㈨ 我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為什麼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原因:
第一,有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有正確的應對方法措施。
第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持全民動員、聯防聯控、公開透明,打響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
第三,中國社會的動員能力及科研力量極其強大,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
第四,注重科學防控,加大科學投入,加強對病毒檢測試劑的研發與生產,中西醫協同配合結合,使中國更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第五,全國人民一呼百應,堅信國家的措施正確有效。充分發揮體制優勢作用,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中國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
第六,加強嚴格診斷與全面監測。在疫情流行的幾個月中,中國開發出一種智能手機監測程序——電子「健康碼」,可對用戶健康數據進行科學統計與跟蹤,顯示居民的不同健康狀態,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七,隔離成為正確戰略。美國媒體此前抨擊中國「封城」措施,如今中國的這些疫情防控經驗正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多國借鑒,成為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