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松陽縣做什麼生意好
松陽縣市場挺大的,可以做的東西真的也不少了,可以先調查一下松陽縣的市場情專況,去看一下你們屬當地現在哪些行業的發展比較好,在這種發展比較好的行業裡面去找一個項目來做是最適合的,可以考慮去做特色小項目,但是最好不要選擇那種投入過大的項目,因為投入大了風險高,風險高壓力太大。
② 松陽縣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松陽縣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2011-07-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古市鎮萬壽南路71號。
松陽縣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1124577746632Q,企業法人高峰,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松陽縣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項目:食品生產;食品經營;食品進出口;食品互聯網銷售;活禽銷售;水產養殖;城市配送運輸服務(不含危險貨物);道路貨物運輸(不含危險貨物);餐飲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為准)。一般項目: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加工、運輸、貯藏及其他相關服務;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信息技術咨詢服務;農村民間工藝及製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經營;水果種植;蔬菜種植;茶葉種植;油料種植;穀物種植;食用菌種植;堅果種植;中草葯種植;食用農產品初加工;穀物銷售;日用百貨銷售;辦公用品銷售;體育用品及器材零售;家用電器銷售;機械設備銷售;食用農產品批發;鮮肉批發;鮮蛋批發;水產品批發;五金產品批發;餐飲管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松陽縣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那位有上海手機市場分析報告共享一下,最近要做這個行業。需要了解這些方面的信息。那位能提供或者交流一
市區主要以 國美、蘇寧、永樂、協亨、迪信通、蜂星、金數碼 六大連鎖大型賣場為主,兼容其他以光大為主的等中小型賣場。其中 國美 和 蘇寧 仍然以家電為主要盈利點,手機只是其一個副業。 永樂 賣場布局形式上與國美一樣,但由於總部在上海,仍以其強有力的網點覆蓋率和眾多加盟的手機經銷商,獲得了較高的手機市場佔有分額。 協亨 相對永樂而鹽更專業,不管是在賣場品牌布局上,還是銷售氣氛的營造上,包括售後這些方面都提供了很積極、優質的服務,網點覆蓋率與永樂不相上下,所以也有一定的市場分額。相比而言, 迪信通 則主要是靠五碼機維持較高的利潤,靠品牌買斷機、定製機打價格,來打擊其他的賣場,在上海也是銷量可觀,從銷售狀態上來講,是跟我們最有合作性的一家客戶,不象前面四家對品牌進場控制的比較嚴,迪信通門檻也沒那麼高。但是這家的弊端在有全國采貨價格系統,如果提供的不是全國最低價格,很難主推甚至很難進場。另外由於全國連鎖店多,容易躥貨。 蜂星 主要是依託易初蓮花、世紀聯華、大潤發這樣的超市承租櫃台來攻入市場,這樣自身定位也不在高端品牌這塊,雜牌五碼也是其主推的機器,但是上海市區人品牌消費意識強,所以銷量相對較次。 金數碼 則依託大型商場生存,所以相當注意品牌形象,國產品牌只做了波導和夏新。雜牌不做。
郊縣以中小型賣場為主,特點是幾乎都沒有品牌意識,很多都賣五碼機,甚至三碼,一般都從上海地平線直接拿貨。由於資源多,競爭激烈,特別看重供貨價。如果有幾個店以上規模的,也很看重售後,對看好的機型能做到現款現貨,否則一般要求鋪貨做。
寶山 :城區有家立天通信,在上海地平線有擋口。上海有 4 家店,崑山有 1 家店
嘉定 : 城區沒有強勢當地經銷商,有迪信通、協亨。有家中型的加盟永樂店。
金山 :無本地特別強勢賣場,迪信通、協亨、永樂各有 2 家店
松江 :頻捷、大紅鷹、郵緣是中型規模的賣場。
青浦 :有家小型的曉傑通信。城區城中路有十來個小型手機店,但是一般都在地平線拿貨。還有一家聯通營業廳。
南匯 :最大的零售店是松陽通信,有 4 家中小型店面。其其中有個店開在川沙
奉賢 :鴻悅通信是生意最好的中型賣場,洽談中,在移動廳裡面。
崇明 :幾乎多是小型 個體戶。
④ 麗水各鄉鎮趕集時間,急求。
自清代開始
壺鎮:4、9,
新建: 4、10,
小溪:1、5,
靖岳:2、7,
臚膛:3、8
雙溪:4 、9
舒洪:二、七,50年代開始。
大源:三、八,1984·9。
白竹:二、七,1985·10。
三溪:三、八,1985.
雅江:一、六,1987·9。
胡村:四、九,1988·7.
洪坑橋:二、七,1984·10.
雙溪口:四、九,1989·10.
宅基:二、七,1990·5.
方川:一、六,1990·10
馬渡:一、六,1991·12.
黃碧街:三、六、九,1992
⑤ 麗水松陽的歷史
名勝古跡松陽歷史悠久,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較多。縣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建於北宋咸平五年的延慶寺塔(被稱為「江南稀寶」)、建於明代弘治九年年詹寶兄弟進士牌坊,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石倉古民居,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湯蘭公所、城隍廟、青雲塔、黃家大院、寺口進士牌坊、三濟橋等,城區內有不少文物保護點。松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1935年,粟裕、劉英率紅軍挺進師在安岱後村創建了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在玉岩、竹溪成立區委和蘇維埃政權。現今安岱後村仍保留著劉英、粟裕故居,陳鳳生、陳丹生舊居,紅軍橋、陳氏宗祠(粟裕、劉英辦公的地方)等,在大東壩村、大樹後村仍保留著紅軍標語。松陽風景名勝資源豐富。松蔭溪風景名勝區薈萃塔溪綠漲、雙童積雪、玉泉翠華、凌霄嵐翠、百仞雲峰、石空飛瀑等九大景區;箬寮峴自然保護區擁有萬畝原始森林,是珍稀動、植物的天然家園,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坡,生長著二千餘畝連片的原始猴頭杜鵑林;卯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為96.4%,有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等季相變化森林植物景觀,有道教真人葉法善修仙之所,有宋王棲避之地等。近年來,松陽遵循「生態、休閑、養生」的旅遊發展主題,整合山水、民俗、文化、歷史等風景旅遊資源,加快旅遊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浙南桃花源」品牌。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松陽縣地處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帶為主,四面環山,中部盆地以其開闊平坦稱「松古平原」,又稱「松古盆地」,為縣內主要產糧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中,山地佔76%, 耕地佔8%,水域及其他佔16%,謂「八山一水一分田」。 甌江支流松陰溪從西北向東南,斜貫松古平原,境內流長66.5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30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92.6%。仙霞嶺山脈逶迤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主要山峰有箬峴、包山頭、留明尖、高脂尖分布在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
氣候特點
松陽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無霜期長,冬暖春早,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松古盆地年平均氣溫17.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7月份,極端最高氣溫40℃,出現在1997年7月10日;最低為1月,極端最低氣溫崐-9.7℃,為1997年1月5日記錄。境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以3~6月為多雨季節,平均降水量816.8毫米;7~8月高溫晴熱,易出現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僅40~50毫米。全年無霜期約236天。年日照時數1840小時。
水文狀況
松陽縣境內河流屬甌江水系,主要有松蔭溪和小港溪,分別自西北、西南蜿蜒流向東南。松蔭溪為甌江上游大溪一級支流,發源於遂昌縣安口鄉,流經縣境內60.5km,南北分割松古盆地。流域面積佔全縣面積92.55%。此外,有四都、三都、板橋3鄉部分山間小溪流注入宣平港;大東壩鎮和楓坪鄉的部分山間小溪注入龍泉溪,其流域面積佔7.45%。
全縣水系以松陰溪、小港為主幹,眾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嶺中彎曲迂迴,大多源短流急,河道狹淺坡降較大,流量受降水控制明顯,水位易漲易落,洪、枯變化懸殊,多為山溪性河流。
自然資源
縣內已發現的金屬礦有鉛、鋅、銀、鐵、鉬、鎢等,非金屬礦有煤、高嶺土、伊利石、瓷土、膨潤土、螢石、明礬石、葉蠟石、白雲母、花崗岩等。高嶺土、煤、螢石、花崗岩、銅、鉬等礦產已開采利用,高嶺土礦品質優良,儲量豐富,縣高嶺土公司年開采量5萬余噸。
已開采利用的名葯材有黃連、厚朴、金銀花、前胡等。名樹種有伯樂、香果、銀杏、白豆杉、紅豆杉等。
[編輯本段]地名由來
山南水北為陽,松陽縣城在松蔭溪的北面,所以稱為松陽。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松陽縣始建於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南鄉置松陽縣,屬會稽郡,是麗水地區建置最早的縣份。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置臨海郡,松陽隸之。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屬永嘉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析松陽縣東鄉地置括蒼縣;同年,置處州,松陽屬處州。十二年,處州改括州,松陽隸之。大業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松陽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松陽為松州,括州置總管府;七年,改都督府,松州均所轄。八年復改松州為松陽縣;遂昌入松陽縣。景雲二年(711年),遂昌復從松陽析出。天寶元年(742年),改括州為縉雲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括州,松陽均所轄。二年,析松陽縣南鄉地置龍泉縣。大歷十四年(779年),括州改處州,松陽隸之。
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改松陽縣為長松縣。後晉天福四年(939年),改長松縣為白龍縣。
北宋咸平二年(999),白龍縣復改為松陽縣,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元至正十三年(1353),松陽屬處州路。至正十九年,改處州路為安南府,不久復為處州府,松陽均所屬。
明清松陽屬處州府。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辛亥革命後,置處州軍政分府,松陽隸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撤處州軍政分府,實行省縣兩級制,松陽縣省轄。三年,置甌海道,松陽為所屬。十六年,廢道,復為省縣兩級制,松陽仍為省轄。二十一年6月,置第十一縣政督察區;10月,改置第二臨時特區,松陽均隸之。二十四年6月,第二臨時特區改為麗水行政督察區。二十年4月,又改稱第九行政督察區,松陽屬之。三十四年4月,改置第六行政督察區。6月,改稱第七行政督察區,至三十八年5月,松陽均所屬。
1949年5月松陽解放。8月,設浙江省第七專區;10月,改稱麗水專區,松陽均所屬。1952年1月,麗水專區撤銷,松陽縣屬衢州專區。1955年3月,改隸金華專區。
1958年11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松陽縣,原轄境域並入遂昌縣。
1963年復屬麗水專區。
1982年1月30日,國務院批准復置松陽縣,屬麗水地區。現屬麗水市。
1997年全縣設5個鎮、15個鄉(其中1個畲族鄉)、400 個行政村、17 個居民區,228678人,其中畲族6226人。
[編輯本段]文物古跡
延慶寺塔
位於古城西部,建於北宋咸平年間,塔藏舍利,秀美精絕,被稱為「江南稀寶」。登塔遠眺,山光水色、田園農舍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石倉歷史文化保護區內,連綿聳立著30多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古民居,民居主人均為福建移民,遷浙入松三百餘年,至今仍操閩語循閩俗,是訪古研幽的理想境地。
湯蘭公所
湯蘭公所又稱蘭溪會館,在西屏鎮中弄內。系清嘉慶14年(1809),湯溪、蘭溪籍在松陽的布業染坊商集資興建。面積1100平方米,落地大柱88根。結構獨特。造型壯美,雕刻精細,兼具明、清兩代特色,是研究這一過渡時期建築結構的演變,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證參考價值。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松陽黃家大院
出松陽縣城,往西北方向2公里處有個烏井村,一進村就能看到一組高低錯落的馬頭牆翹首聳立,氣宇軒昂,這就是堪稱一絕的木雕藝術殿堂——松陽黃家大院。
黃氏家族經過近百個春秋的苦心經營成為當地的望族,於同治年間開始在後院興建「梅蘭軒」和「竹菊軒」兩座樓房。又於光緒年間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樓」,並於民國七年投資55000塊銀元在前院興建一幢規模豪華的「百壽廳」。前院「百壽廳」俗稱「七間」,為三進七開間,面闊27.6米,進深33.8米,廳中172根柱子井然並列。置身「百壽廳」,彷彿在藝術的長廊徜徉。廳內雕梁畫棟,技藝精湛,均以「壽」字為主題,牛角和雀替上的200個篆休「壽」字,筆法無一雷同。
後院主體是梅蘭竹菊廳。門額、柱礎的刻花,均圍繞這一主題,尤以窗欞上的雕刻最為細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間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魚、石榴及雀、鹿、蜂、猴圖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還有一組勞動場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鋤禾的農夫、垂釣的漁夫等。
青雲塔
青雲塔在縣城東南5公里,陽溪鄉音蒙村附近。取意「青雲得路」而名。又因坐落在青蒙山上,故亦稱青蒙塔。明萬曆年間 (1573一1620)知縣林大佳捐資興建,六角七層。這種磚木結構時代特徵明顯,對研究古代高層建築技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塔原為「松陽十景」之一,名「塔溪綠漲」,古塔、古木與山水渾然一體,交相輝映,顯得更加古樸雅緻,熠熠生輝。現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詹士兄弟進士牌坊
詹士兄弟進士牌坊在松陽縣城東下馬街,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為成化丙戌科進士詹雨、弘治丙辰科進士詹寶兄弟所立。青石雕刻,仿木結構,四柱三間石樓,歇山頂。坊高8.52米,面闊6.9米,額榜兩面分別陰刻「兄弟進士」、「父子賢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歷史事件
松陽麗水兩縣起義
1949年3月14日,麗水縣衛總隊副總隊長胡允孚以下官兵300餘人在碧湖起義,松陽縣長祝更生、麗水縣長張慕槎率部起義後發出松陽麗水兩縣起義通電。麗水起義後,分別建立中共麗宣工委(4月改稱處北縣委)、麗水縣政府(4月改稱處北縣政府)、麗縉永武人民游擊支隊。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松陽十大名人
張玉娘,葉法善,葉夢得,沈晦,王景,詹雨,高煥然,劉德懷,陳鳳生,祝更生
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紹興四年進士。翰林學士、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工詞,詞風早年婉麗,中年學東坡,南渡後多感懷國事,轉向簡淡宏闊,晚年簡潔。著有《建康集》、《石林詞》、《石林燕語》等。
葉法善
葉法善(616-720)字道元,古市鎮人。其曾祖父道興、祖父國重、父親慧明,三代皆為道士。葉法善自小便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深刻領會了道教的精義並熟練掌握了煉丹之術。
唐顯慶年間,信奉道教的唐高宗聞聽法善的名聲之後,詔他入京,留在宮中奉為法師。當時,高宗曾下令廣召天下方術之士,准備合煉「神丹」,以求長生不老。法善深知金丹含有毒素,對身體無益,於是竭力勸諫。高宗接受了他的意見,並命他裁辦此事,法善遣退了90餘人,合煉長生不老神丹之事就此停止。葉法善自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歷時50年,始終未曾失掉皇帝的尊寵。唐玄宗執政後,更加信任葉法善,稱他「有冥助之力」。唐先天二年(713),拜其為鴻臚卿,後又封越國公,但法善不為爵位尊貴所動,仍願為道士,只是奏請在故鄉卯山建道觀,唐玄宗准奏,並賜名「淳和仙府」。
開元八年(720),葉法善老死在長安景龍觀,享年104歲,唐玄宗為此專門作了《葉道元尊師碑記》悼念他。
張玉娘
張玉娘(1250-1276)字若瓊,號一貞居士,西屏鎮人。她出身於仕宦之家,自幼聰慧,文才出眾,尤其擅長詩詞,當時人都把她與漢代女文人班昭相比。
張玉娘生於南宋1250年,卒於1276年,她生活的時代正是南宋即將亡國之時,她雖然身在深閨,卻心馳千里,關心戰亂年代的國家和百姓的命運。她飽學多才,擅長詩詞,詩詞題材和風格也迥然相異,既有清新自然、感人至深的愛情詩,又有氣勢磅礴、壯懷激烈、描寫反抗異族侵略的豪放詩,表現出她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遺作《蘭雪集》輯錄了她的存詩117首、詞16闋。她憑詩作《蘭雪集》和具有傳奇色彩、堪比「梁祝」的愛情故事,數百年來一直被世人傳頌。
歷代有識之士很看重張玉娘的詩詞和為人,對她的詩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元代,張玉娘生前所著《蘭雪集》遺稿傳入京師。學士虞伯生閱讀了她的詩,當讀到「山之高,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憂心悄悄」時,不禁贊嘆:「可與風、雅、頌並稱,豈婦人女子所能及耶?選」清順治年間,戲曲家孟稱舜將其事跡寫成傳奇《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後與《西廂記》、《牡丹亭》、《嬌紅記》並稱四美,由紀曉嵐負責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其立傳介紹。近代和現代有許多著名學者對其作品和生世與當時社會作為學術研究課題著文評價,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等人被並稱為「宋代四大女詞人」。
王景
王景(1337-1412)字景彰,號常齋,元末明初松陽縣人,少時便聰敏異常,博覽群書。所寫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風精髓,當時被贊譽為「上繼屈宋,下並班馬」。
明洪武四年(1371),考中舉人,並被授予懷遠教諭。當時天下初定,學校待興。王景與縣學諸生員披荊斬棘,興建學宮,講授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學生多有成就。不久,王景應詔入朝,擬《藩王朝觀儀》、作《京城鍾鼓樓記》。明太祖皆親自批閱,而後升任開州知府,任職期間獎勵農桑,均免徭役,執政公正嚴明,百姓安居樂業。由於政績顯著,又被提拔為山西右參政。王景在山西任職期間,勤政愛民,革清吏弊,卻不幸因觸犯權貴被貶至雲南臨安。雖生活困頓,簞瓢屢空,但他並不介意,每天讀經史書籍自娛自樂。
明成祖繼位後,王景被朝廷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管朝廷詔書擬寫和重大活動記錄等事務。當時朝廷「詔敕皆出於景」。在此期間,王景還參與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史書《永樂大典》及《太高祖皇帝實錄》的編撰工作,王均為總編。永樂十年(1412),王景因病去世,留有《玉堂稿》、《南詔稿》傳世。
高煥然
高煥然(1861-1934)字昕齋,號魯才,象溪鎮象溪村人,幼年尊師好學,博覽群書。清光緒三年(1877),在科舉中考中貢生頭名,十一年(1885)考中鄉試,二十四年(1898)考中進士,先後出任廣東長寧、靈山知縣。因性格耿直,得罪上司,被免官職。高煥然並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勉勵自己,說:「官可不做,人不可不為。」
此後,他游歷廣東、廣西諸省和南洋諸國,大大開闊了眼界。回國後,協助商務大臣張振熏創辦學堂,開辟東關碼頭,鞏固與越南的邊防。建功復職後,擔任欽州直隸州知州。任內總攬管務,督帶新軍,常親自到村莊里去訪問民間疾苦,考察地方利弊。宣統三年(1911)夏,擔任欽州知府。上任不久,暴發了武昌起義,清政府被推翻,於是他回到家鄉象溪居住。
返鄉後,他極力勸讀,民國二年(1913)與族兄創辦象溪初級小學,民國十四年(1925),受當地賢士大夫們的推舉,擔任《松陽縣志》的總編。高煥然實事求是,細心考證,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盡心編輯此書,書成後,深得各界人士好評。
劉德懷
劉德懷(1873-1930)字鍾玉,赤壽鄉界首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東渡日本,入明治大學研習教育,是松陽第一位留學生,在日本期間參加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學成回國後,提倡實業,興辦教育,倡議女子天足。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震東女子兩等小學堂,開處州女子教育之先河。後參與王金發等籌劃發動的浙東起義,參加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斗爭,是松陽辛亥革命元老。1911年處州光復後,任處州軍政分府民政局長。民國5年(1916)任縣視學,民國7年(1918)任縣學務委員,為倡導松陽新學不遺餘力。
陳鳳生
陳鳳生(1902-1935)又名子榮,安民鄉安岱後村人。年輕時曾在杭州、上海經營葯材生意。1929年返鄉。因受閩北農民暴動的影響,逐步傾向革命,並在松、遂、龍三縣邊境建立以貧苦農民為基礎的「青幫」組織。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到達浙西南。陳鳳生主動迎接紅軍進駐安岱後村,並提出參加紅軍和共產黨。同年6月,他被任命為松、遂、龍游擊隊總指揮。7月22日,玉岩區蘇維埃政府成立,他擔任區政府主席,後又任中共玉岩區委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浙西南革命斗爭開展得如火如荼。9月開始,國民黨當局調集7000多人,瘋狂「圍剿」浙西南革命根據地。9月19日,陳鳳生率游擊隊配合紅軍進行頑強抵抗,後彈盡糧絕,被迫分散活動。敵人為抓獲陳鳳生,對陳的親屬和鄰居進行迫害。為不連累鄉親,陳鳳生毅然主動現身,並慷慨陳詞:「一人做事一人當,我為民族解放,窮人翻身,死而無憾,陳鳳生在此!」
陳鳳生被捕後,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視死如歸,始終不泄漏黨的機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1935年12月22日,他英勇就義,年僅34歲。
鍾松
抗日將領——鍾松
鍾松,別號常青,又名松根,1900年8月25日(農歷八月初一)出生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樟溪鄉鍾家村(現福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 1922年,他從浙江省立第十一師范學校畢業後,就在家鄉樟村小學(現樟溪鄉中心小學)教書。後報考黃浦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炮科學習,繼而到陸軍大學將官班、陸軍軍官戰術學校三期、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及國防大學連戰系三期學習。 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時,歷任黃浦五期入伍生連連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炮兵連連長、營長,陸軍21師、3師中校營長,參加過南昌、蚌埠、徐州、濟南戰役。因北伐有功,提升為上校團長,副旅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獨立20旅旅長,率部防守上海吳淞口及虹橋機場一帶,喋血抗戰。與陸軍61師就地整編後,升任少將師長。繼續參加上海「八•一三」中日會戰,授於華胄榮譽勛章。次年,率部援蘭封,與日軍土肥原部作戰。1940年,日軍猛攻中條山,鍾松率部解救第9軍之危。1943年,任第九軍副軍長,率部進攻雲南芒市日軍,殲敵千餘,授青天白日勛章,並升任第36軍中將軍長,繼授忠勤勛章、勝利勛章。解放戰爭中率第36軍隨胡宗南進攻延安,後慘敗而逃,曾被彭德懷稱為「打不死」。 1949年,鍾松任第五兵團副司令官兼第36軍軍長,第十三編練司令官及西安警備司令。 1950年到台灣,1953年,任「浙江時省政府代主席。1968年退役,退役時系中將級軍長。1970年,離台去荷蘭定居,與子女團聚。 1988年3月16日,鍾松先生攜兒子鍾長安(美籍華人)首次回到松陽探親。回鄉探親期間,參觀了松陽一中、縣實驗小學、樟溪鄉中心小學,為松陽一中題寫了「困學出真知」 五個大字。拜見了松陽縣委、縣政府、縣委統戰部、縣僑務部門等單位的領導。同時,還主動捐贈人民幣一萬元給樟溪鄉鍾家村修路。 鍾松先生於1995年3月7日在在荷蘭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宋時「有五鄉、松陽一鎮」。
元,為都保制,元至正十年(1350),置26都,每都10保,都有長,保有正,分任其事。
明清為鄉里制。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置6鄉。移風鄉管7里5都,旌義鄉管5里4都,布和上鄉管4里4都,布和下鄉管4里4都,九芝鄉管5里3都,惠洽鄉管4里6都。
清順治十一年(1654),仍置6鄉。移風鄉轄里7都5圖31,旌義鄉轄里5都4圖13,布和上鄉轄里4都4圖14,布和下鄉轄里4都4圖22,九芝鄉轄里5都3圖14,惠洽鄉轄里4都6圖26。乾隆三十三年(1768),原設都圖順編為142庄。
宣統二年(1910),實行地方自治,分設城區、廈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倉8自治區,下轄都、圖、庄。
民國初沿清制,置8自治區,轄都、圖、庄。民國十七年(1928),實行村裡制,縣轄區、村(里)、閭、鄰。在城為里,在鄉為村(或聯合村)。時全縣置城區、廈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倉8區。18年(1929),改置5區。將城區、廈田、五都3區劃為第一區,轄4里35村;改古市區為第二區,轄3里37村;以原玉岩區為第三區,轄1里19村;改大竹溪區為第四區,轄31村;原靖居區、石倉區並為第五區,轄40村。時全縣轄5區、8里、162村、619閭、3046鄰。
十九年(1930)2月,實行鄉鎮制,里編為鎮,村編為鄉。縣城4里為4鎮,古市3里縮編為1鎮,玉岩里編為鄉。改編後,第一區轄4鎮35鄉,第二區轄1鎮37鄉,第三區轄20鄉,第四區轄35鄉,第五區轄40鄉,時全縣轄5區、5鎮、167鄉。
二十一年(1932)調整原設鄉鎮,全縣設180餘鄉鎮,鄉鎮名佚。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制,縣轄區、鄉鎮、保、甲。時全縣轄5區、5鎮54鄉、313保、3269甲。縣城稱城鎮。
1949年5月,松陽解放,廢除保甲制,原城竹、古市、靖居、玉岩各區分設辦事處。5月26日,撤銷各區辦事處。分別建立第一、第
⑥ 松陽歷史十大名人
松陽十大名人 張玉娘,葉法善,葉夢得,沈晦,王景,詹雨,高煥然,劉德懷,陳鳳生,祝更生
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紹興四年進士。翰林學士、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工詞,詞風早年婉麗,中年學東坡,南渡後多感懷國事,轉向簡淡宏闊,晚年簡潔。著有《建康集》、《石林詞》、《石林燕語》等。
葉法善
葉法善(616-720)字道元,古市鎮人。其曾祖父道興、祖父國重、父親慧明,三代皆為道士。葉法善自小便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深刻領會了道教的精義並熟練掌握了煉丹之術。 唐顯慶年間,信奉道教的唐高宗聞聽法善的名聲之後,詔他入京,留在宮中奉為法師。當時,高宗曾下令廣召天下方術之士,准備合煉「神丹」,以求長生不老。法善深知金丹含有毒素,對身體無益,於是竭力勸諫。高宗接受了他的意見,並命他裁辦此事,法善遣退了90餘人,合煉長生不老神丹之事就此停止。葉法善自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歷時50年,始終未曾失掉皇帝的尊寵。唐玄宗執政後,更加信任葉法善,稱他「有冥助之力」。唐先天二年(713),拜其為鴻臚卿,後又封越國公,但法善不為爵位尊貴所動,仍願為道士,只是奏請在故鄉卯山建道觀,唐玄宗准奏,並賜名「淳和仙府」。 開元八年(720),葉法善老死在長安景龍觀,享年104歲,唐玄宗為此專門作了《葉道元尊師碑記》悼念他。
張玉娘
張玉娘(1250-1276)字若瓊,號一貞居士,西屏鎮人。她出身於仕宦之家,自幼聰慧,文才出眾,尤其擅長詩詞,當時人都把她與漢代女文人班昭相比。 張玉娘生於南宋1250年,卒於1276年,她生活的時代正是南宋即將亡國之時,她雖然身在深閨,卻心馳千里,關心戰亂年代的國家和百姓的命運。她飽學多才,擅長詩詞,詩詞題材和風格也迥然相異,既有清新自然、感人至深的愛情詩,又有氣勢磅礴、壯懷激烈、描寫反抗異族侵略的豪放詩,表現出她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遺作《蘭雪集》輯錄了她的存詩117首、詞16闋。她憑詩作《蘭雪集》和具有傳奇色彩、堪比「梁祝」的愛情故事,數百年來一直被世人傳頌。 歷代有識之士很看重張玉娘的詩詞和為人,對她的詩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元代,張玉娘生前所著《蘭雪集》遺稿傳入京師。學士虞伯生閱讀了她的詩,當讀到「山之高,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憂心悄悄」時,不禁贊嘆:「可與風、雅、頌並稱,豈婦人女子所能及耶?選」清順治年間,戲曲家孟稱舜將其事跡寫成傳奇《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後與《西廂記》、《牡丹亭》、《嬌紅記》並稱四美,由紀曉嵐負責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其立傳介紹。近代和現代有許多著名學者對其作品和生世與當時社會作為學術研究課題著文評價,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等人被並稱為「宋代四大女詞人」。
王景
王景(1337-1412)字景彰,號常齋,元末明初松陽縣人,少時便聰敏異常,博覽群書。所寫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風精髓,當時被贊譽為「上繼屈宋,下並班馬」。 明洪武四年(1371),考中舉人,並被授予懷遠教諭。當時天下初定,學校待興。王景與縣學諸生員披荊斬棘,興建學宮,講授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學生多有成就。不久,王景應詔入朝,擬《藩王朝觀儀》、作《京城鍾鼓樓記》。明太祖皆親自批閱,而後升任開州知府,任職期間獎勵農桑,均免徭役,執政公正嚴明,百姓安居樂業。由於政績顯著,又被提拔為山西右參政。王景在山西任職期間,勤政愛民,革清吏弊,卻不幸因觸犯權貴被貶至雲南臨安。雖生活困頓,簞瓢屢空,但他並不介意,每天讀經史書籍自娛自樂。 明成祖繼位後,王景被朝廷重新召回京城,授予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管朝廷詔書擬寫和重大活動記錄等事務。當時朝廷「詔敕皆出於景」。在此期間,王景還參與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史書《永樂大典》及《太高祖皇帝實錄》的編撰工作,王均為總編。永樂十年(1412),王景因病去世,留有《玉堂稿》、《南詔稿》傳世。
高煥然
高煥然(1861-1934)字昕齋,號魯才,象溪鎮象溪村人,幼年尊師好學,博覽群書。清光緒三年(1877),在科舉中考中貢生頭名,十一年(1885)考中鄉試,二十四年(1898)考中進士,先後出任廣東長寧、靈山知縣。因性格耿直,得罪上司,被免官職。高煥然並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勉勵自己,說:「官可不做,人不可不為。」 此後,他游歷廣東、廣西諸省和南洋諸國,大大開闊了眼界。回國後,協助商務大臣張振熏創辦學堂,開辟東關碼頭,鞏固與越南的邊防。建功復職後,擔任欽州直隸州知州。任內總攬管務,督帶新軍,常親自到村莊里去訪問民間疾苦,考察地方利弊。宣統三年(1911)夏,擔任欽州知府。上任不久,暴發了武昌起義,清政府被推翻,於是他回到家鄉象溪居住。 返鄉後,他極力勸讀,民國二年(1913)與族兄創辦象溪初級小學,民國十四年(1925),受當地賢士大夫們的推舉,擔任《松陽縣志》的總編。高煥然實事求是,細心考證,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盡心編輯此書,書成後,深得各界人士好評。
劉德懷
劉德懷(1873-1930)字鍾玉,赤壽鄉界首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東渡日本,入明治大學研習教育,是松陽第一位留學生,在日本期間參加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學成回國後,提倡實業,興辦教育,倡議女子天足。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震東女子兩等小學堂,開處州女子教育之先河。後參與王金發等籌劃發動的浙東起義,參加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斗爭,是松陽辛亥革命元老。1911年處州光復後,任處州軍政分府民政局長。民國5年(1916)任縣視學,民國7年(1918)任縣學務委員,為倡導松陽新學不遺餘力。
陳鳳生
陳鳳生(1902-1935)又名子榮,安民鄉安岱後村人。年輕時曾在杭州、上海經營葯材生意。1929年返鄉。因受閩北農民暴動的影響,逐步傾向革命,並在松、遂、龍三縣邊境建立以貧苦農民為基礎的「青幫」組織。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到達浙西南。陳鳳生主動迎接紅軍進駐安岱後村,並提出參加紅軍和共產黨。同年6月,他被任命為松、遂、龍游擊隊總指揮。7月22日,玉岩區蘇維埃政府成立,他擔任區政府主席,後又任中共玉岩區委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浙西南革命斗爭開展得如火如荼。9月開始,國民黨當局調集7000多人,瘋狂「圍剿」浙西南革命根據地。9月19日,陳鳳生率游擊隊配合紅軍進行頑強抵抗,後彈盡糧絕,被迫分散活動。敵人為抓獲陳鳳生,對陳的親屬和鄰居進行迫害。為不連累鄉親,陳鳳生毅然主動現身,並慷慨陳詞:「一人做事一人當,我為民族解放,窮人翻身,死而無憾,陳鳳生在此!」 陳鳳生被捕後,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視死如歸,始終不泄漏黨的機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1935年12月22日,他英勇就義,年僅34歲。
鍾松
抗日將領——鍾松 鍾松,別號常青,又名松根,1900年8月25日(農歷八月初一)出生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樟溪鄉鍾家村(現福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 1922年,他從浙江省立第十一師范學校畢業後,就在家鄉樟村小學(現樟溪鄉中心小學)教書。後報考黃浦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炮科學習,繼而到陸軍大學將官班、陸軍軍官戰術學校三期、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及國防大學連戰系三期學習。 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時,歷任黃浦五期入伍生連連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炮兵連連長、營長,陸軍21師、3師中校營長,參加過南昌、蚌埠、徐州、濟南戰役。因北伐有功,提升為上校團長,副旅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獨立20旅旅長,率部防守上海吳淞口及虹橋機場一帶,喋血抗戰。與陸軍61師就地整編後,升任少將師長。繼續參加上海「八•一三」中日會戰,授於華胄榮譽勛章。次年,率部援蘭封,與日軍土肥原部作戰。1940年,日軍猛攻中條山,鍾松率部解救第9軍之危。1943年,任第九軍副軍長,率部進攻雲南芒市日軍,殲敵千餘,授青天白日勛章,並升任第36軍中將軍長,繼授忠勤勛章、勝利勛章。解放戰爭中率第36軍隨胡宗南進攻延安,後慘敗而逃,曾被彭德懷稱為「打不死」。 1949年,鍾松任第五兵團副司令官兼第36軍軍長,第十三編練司令官及西安警備司令。 1950年到台灣,1953年,任「浙江時省政府代主席。1968年退役,退役時系中將級軍長。1970年,離台去荷蘭定居,與子女團聚。 1988年3月16日,鍾松先生攜兒子鍾長安(美籍華人)首次回到松陽探親。回鄉探親期間,參觀了松陽一中、縣實驗小學、樟溪鄉中心小學,為松陽一中題寫了「困學出真知」 五個大字。拜見了松陽縣委、縣政府、縣委統戰部、縣僑務部門等單位的領導。同時,還主動捐贈人民幣一萬元給樟溪鄉鍾家村修路。 鍾松先生於1995年3月7日在在荷蘭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⑦ 山東人都在哪裡買松陽茶葉
茶葉首先要生態,就生態環境而言,松陽的不如磐安的
⑧ 麗水的特產小吃是什麼
柴爿餛飩
產地:麗水中山街
主打:最上等的精肉、筍、茭白、醬油等
製法:先將上等肉的雜質全部剔除,再將新鮮的筍或茭白和成餡,餡里絕不能放味精,用特別訂
制的皮兒包好,下鍋用木柴燒熟,每碗湯中再加入用油、味精、鹽燒過的醬油及其它配料。
特點:肉味鮮香,醬味濃厚,絕無滑膩之感,可謂獨特細致的一道早餐精品。
貼士:餛飩店在麗水市中山街的國稅務局邊,店面上沒有寫店名,但在店門口就建著一個鍋灶。
此外,這家餛飩店的餛飩皮是訂制的,到了中午會變味,所以生意紅火的餛飩店只在早上開門。
青田鋪蹄
產地:青田僑鄉
主打:豬後腿瘦肉與肉皮
製法:先將豬後腿瘦肉與肉皮入鍋,加調料煮,再上籠蒸透。
特點:蹄肉色澤光亮紅潤,皮肉鮮嫩,酥軟香滑,後味留齒,醇香誘人,是當地華僑出國前,必
不可少的第一道菜,意為出門順風平安之意,也寄予了親朋的美好祝福
紅燒田魚
主打:稻田養魚
製法:活殺活烹,不去魚鱗,殺好直接入鍋紅燒。
特點:稻田養魚嘴邊無須,側部無筋,魚鱗細軟,出鍋後菜色紅潤,魚肉鮮香可口。
山粉餃
主打:番薯澱粉
製法:用番薯澱粉和麵包餃子
特點:出鍋的餃子入口細滑,充滿濃厚的山間鄉野風味,讓人眼中一亮,使餃子的味道不再單
調,更加新鮮可口。
⑨ 麗水到松陽 汽車最晚的幾點
晚上最晚的一班車是在6點左右。不過你還是有機會坐上松陽的返程計程車的,30元一人。地點在麗水西站外加油站那兒。浙KT9****,是松陽計程車的牌照號。要是沒有,不要坐麗水市的計程車,他們的價格要高的多,而且還會把你給轉讓掉(讓給別的計程車司機,特別是松陽、遂昌的,他們賺一點抽頭)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