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原因是什麼
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最終是通過提高人的素質、改善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從創造地轉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將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使新產品增加,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經濟得到進步。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指這種類型的轉化,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指技術成果的應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的比。
2轉化途徑
編輯
科技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的新趨勢。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並且這兩種方式也並非涇渭分明,經常是相互包含的。
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溝通交流的網路平台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主要是通過各類中介機構來開展的。機構類型和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體制上,有官辦的、民辦的,也有官民合辦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機構(如既充當科技中介機構,又從事具體項目的開發等),也有小型單一功能的組織。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㈡ 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府有哪些政策措施
財政部日前發布的《關於修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提出了一系列為科技成果轉化「松綁專加力」的突屬破性政策措施。取消審批備案把權力歸位於科技創新主體 ■ 取消審批、備案,相當於給科技創新主體吃上了「定心丸」,對於形成以科研人員和科研事業單位為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格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取消強制評估把產權交易歸位於市場 ■ 國資監管部門把具體成果定價的流程回歸到單位自身,通過在單位進行公示而實現監督,讓市場的無形之手替代政府有形之手,對交易行為進行更加公開、透明的市場化規范和約束。避免「一放就亂」強化事後監督、內控管理 ■ 放權並不意味著「一放了之」,而是要在尊重科研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規律、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監管部門著眼於服務監督與市場著眼於運行轉化的「雙手合力」。
㈢ 怎樣促進專利等科研成果能夠順利轉移和轉化
一、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
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溝通交流的網路平台,例如校果網。
折疊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二、專利交易是指將專利以有償的方式在不同的經濟主體間的轉移。如果需要進行專利交易,可以委託八戒知識產權來協作專利交易喔。
專利交易需書面簽訂專利轉讓合同,應注意下列事項:
1、交易的專利應符合《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專利轉讓人必須具有該專利的所有權,如果專利屬企業所有,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如果向外國人(或向國外)轉讓專利,必須經國務院批准,簽訂了專利交易合同,合同必須經專利局登記並公告後才生效,一旦專利交易合同生效,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一並轉移到受讓人。
2、受讓人必須是為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而獲取專利,而不是為壟斷技術而獲取專利。
3、專利讓與人要保證受讓人獲得技術知識,《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讓予從應當按照約定許可受讓人實施專利,交付實施專利有關的技術資料,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4、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只能在專利權的存續期內有效,專利權有效期屆滿或者在專利被宣告無效,專利權人不得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5、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人不得許可與讓與人約定以外的第三人實施該專利並收取約定的費用。
6、專利權人在專利轉讓前已實施了發明創造,在轉讓合同成立後,應停止實施(有約定的按約定)該發明創造。
7、在專利轉讓合同成立前,專利權人與他人訂立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或非專利轉讓合同,在專利轉讓合同成立後仍然有效,其約定的權利和義務,轉移到專利轉讓合同的受讓人。
三:專利交易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關系
1、一般而言,專利交易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類型;
2、科技成果轉化應該還包含成果轉化等其他類型、或者專利許可等等;
3、專利交易一般也是用於科技成果的轉化,但是少部分也可能是企業、個人評項目、職稱、加分等目的而需求進行的專利交易,而不是直接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
㈣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回是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移答轉化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創新認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獎勵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
二是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由三方組成,一是由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等,無法高校的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的,充分發揮其溝通協同的作用。讓企業和高校能夠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㈤ 福建省在雙創方面有哪些優惠政策
在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福建將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以「知創中國」知識產權綜合運營公共平台和「知創福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對接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推進「互聯網+知識產權」一體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在拓寬「雙創」企業融資渠道方面,福建將健全普惠金融服務機制,大力推廣創業貸、交易貸、雙創債等「雙創」特色金融產品; 在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福建將著力推進分享經濟加快發展,培育扶持和積極引進一批在物品、勞務、知識、技能等領域分享應用平台 在激勵各類人才流動發展方面,福建將優化外籍人才服務機制。在打造創新創業平台載體方面,將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眾創空間和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推進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㈥ 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科技成果轉化分為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㈦ 八 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國土資源部大力提高國土資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國土資源事業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屏蔽室與三維線圈及其集成磁場空間裝置
該裝置可以衰減環境磁場強度(達到<300nT),改善環境磁場的梯度(達到<50nT/m),使線圈系統的均勻區不失真;可以屏蔽和抵消外場,達到零磁空間,產生矢量磁場;可以完成線圈系統的本身功能,實施對屏蔽室的磁清洗。
屏蔽室與三維線圈的復合套裝,成功解決了線圈在屏蔽室內的幾何定位及其相互隔震;形成零磁場或產生矢量的背景場的高度均勻;三維線圈對屏蔽室六面可在不發散磁場的情況下,實施磁清洗。可調節三組線圈的間距和幾何姿態,具備調節正交性的功能,儲備擴展不同指數均勻區的機構。屏蔽室構建採用大循環包鑲及無焊點、少鉚眼、大封擠的新方法,這樣可以提高屏蔽系數,降低資源消耗。配置檢測設備,可以由平面坐標到立體坐標,由小區域到大范圍,在空間任一點支持三分量的准確定位。項目研製的系列產品在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高等院校、國土資源部、石油及地震系統得到廣泛應用。
野外數據採集界面
GPS/PDA土地調查新技術示範應用
國土資源部在大興舉辦調查之星技術培訓班,學員們在現場實習
在嵌入式3S集成技術、基於GPS網路差分/高精度單點動態定位技術、矢量圖形自動分割技術、基於GPS/PDA的土地調查作業流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形成了調查精度滿足1:10000到1:2000及1:1000、數據導入/導出符合OPENGIS通用交換標准、變更圖斑能自動分割的土地調查作業系統。
在2004年北京大興綜合示範應用的基礎上,2005~2006年國土資源部又在北京、吉林、河北、江蘇、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九省市13個區縣進行了較大范圍的示範應用,試點縣市地處東部、西部和南方、北方,地形包括平原、山區、丘陵,通過實際應用,驗證了GPS的定位精度,優化了系統的作業流程,完善了系統的軟體與硬體。在此基礎上,對系統的軟體進行了權威測試,對產品的硬體進行了工業化設計,形成了定型後的符合工業化標準的「調查之星」系列產品。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已將定型後的「調查之星」設備裝備到14個區縣。
㈧ 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一批機制靈活、面向市場的國家技術轉移機構,探索有效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調動科技人員轉化成果積極性,支持以核心技術為源頭的創新創業。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撐服務體系。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業化、市場化的國家技術交易網路平台,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成果掛牌交易與公示,解決成果交易流通與市場化定價問題。鼓勵區域性、行業性技術市場發展,完善技術轉移機構服務功能。大力培育專業化技術經紀人,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軍人才納入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計劃。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四是發揮地方在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重要作用。建設一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加大政策、服務、金融等創新力度,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完善基層承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平台和機制,通過成果轉化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五是強化創新資源深度融合與優化配置。健全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發揮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作用,支持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投貸聯動、眾籌等科技金融手段拓寬資金市場化供給渠道。推動軍民科技成果融合轉化應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