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浙江大學成果轉化

浙江大學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1-08-27 14:50:47

1. 浙江大學科技園的科技園優勢

1、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大學科技園有別於其他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其根本在於依託大學。浙大科技園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充分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等資源優勢,同浙江省豐富的民營資本優勢相結合,創辦了一大批科技孵
浙江大學科技園
化企業,轉化浙江大學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學為加快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於2000年底制訂出台了《關於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在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孵化企業的若干規定》、《關於學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見》、《關於浙江大學研究生停學創業的意見》等政策,鼓勵學校教師和科技人員及大學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型孵化企業。同時學校還把科研基地和實驗室及其他資源對科技園全面開放。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調動了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到大學科技園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七年多來,浙大科技園積極為學校科技成果與民間資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已新創辦科技孵化企業300多家,轉化學校科技成果300多項。浙江大學的相關教師、科技人員和學生在科技園專、兼職創新創業人員1000餘人,為科技孵化企業科技研發、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促進了孵化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術孵化企業畢業出園,一批高技術成果通過大學科技園這個平台向周邊地區輻射,浙大三色、宇恆科技、圖靈信息、辰光科技、國芯科技、科特光電、易紡數碼紡織等一批優秀高技術企業成長壯大後不斷走向社會,為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2、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創建企業孵化的一流硬體平台和投融資服務平台
良好的園區硬體條件是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物理基礎,一流的大學科技園必須要有一流的硬體條件。浙大科技園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市場化運作思路,在努力發揮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進並利
用民間資本,通過委託代建的方式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硬體平台。經過三年多緊張建設,浙大科技園位於老和山啟動區塊的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6.8萬平方米創業、孵化樓群已經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園已擁有7.2萬平方米孵化場地,配套設施和服務齊全,已經成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設的一個亮點。
浙江大學科技園
同時,浙大科技園非常注重風險投融資服務平台的建設,通過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建立風險投資聯動體系,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園成立「風險投資聯盟」和「產業投資聯盟」。浙大科技園已經與英國君信投資公司、天堂矽谷創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資公司、浙大網新創投、浙江大學創投等多家海內外投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並與華立科技、大唐電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建立產業投資聯盟,投入到入園企業之中,為入園企業引入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並且,浙大科技園積極促進浙大的科技成果與浙江省的民間資本對接,創辦科技企業。目前,民間資本與浙大科技成果結合在科技園注入資金達到十幾億元,佔到入園企業注冊資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園還通過引進民間資本以及自籌資金組建了浙江大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5000萬元和1億元。同時,浙大科技園還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導設立的用於高技術產業化的風險投資資金來增強科技園的風險投融資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術成果已經成為他們在科技園孵化的重點投資對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資源,強化服務能力,建立創業創新綜合服務體系,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浙大科技園十分注重科技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科技園各職能部門以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為工作核心,強化為入園機構和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包括高技術人力資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詢服務、工商注冊及稅務登記咨詢服務、投融資咨詢服務、科技成果轉移及產業化咨詢服務、各類科技計劃申報及高技術項目和企業認定的咨詢服務和落實稅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務。同時引進和新建了20餘家中介服務機構,在法律、財稅、工商、投融資、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務。杭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政府職能延伸到大學科技園,一批工商管理、財稅等政府機構對入園企業實施一條龍便捷服務。目前科技園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園管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等三方面組成的綜合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浙江大學科技園
另外,浙大科技園在浙江省科技廳、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業參與下,陸續進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與電技術開放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科技園生物醫葯技術測試中心」兩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的建設,為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學與現代農業等技術領域的孵化企業技術研發和分析測試提供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4、發揮浙江大學科研優勢,促進學科與科技園企業互動,推進入園企業自主創新
浙大科技園孵化器在尋求技術成果與社會資本嫁接的同時,積極推進與浙江大學優勢學科的互動。通過大學科技園孵化企業的應用研究、產業化開發與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互相補充,從而推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園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學的一些優勢學科,如工業自動化、電力電子、光學儀器、電液比例控制、水煤漿燃燒、信息網路、核農業等,其所屬的一批省部級重點研發機構在大學科技園參股創辦了20多家以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為主的高技術企業。目前,入園企業正在開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500餘項,申請國家專利300多項,已被批准專利近200項。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多項,總經費4000多萬元(其中數字電視核心晶元、數字背投電視光學引擎二個項目取得了國家發改委2000萬元的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計算機軟體和網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實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大科技園正在成為區域創新的源頭。
5、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服務,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浙大科技園根據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並為學生實習和創業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績。
(1)在創業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園與學校研究生院共同創辦「浙江大學未來企業傢俱樂部」和「浙江大學研究生創業素質拓展班」,吸引學校優秀研究生加盟,邀請科技園內外的創業者、專家和企業家對其進行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知識產權等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目前已有300多人陸續走上工作崗位或到科技園自主創業。
(2)在推進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浙大科技園專門開辟5000平方米場地,2008年12月6日與西湖區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西湖-浙大科技園)」,為學生創業者提供工商代辦、融資擔保、投資融資、項目申報等各種服務。西湖區政府提供房租優惠、創業資金以及免費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園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基金大學生創業項目服務機構,組織申報了8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獲得立項7個,每個項目獲得政府無償資助40-80萬元,立項數列全國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園又申報大學生創業項目8個,立項8個,立項率100%,立項率居全國第一,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無償資助280萬元。該園區目前已有71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大部分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6、「一園多點」,建立分園,加快高新技術產業輻射
浙大科技園根據「一園多點」的戰略構想,採取開放的建設原則, 在確保杭州核心區建設高水平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科技園分園,將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向外圍輻射,推動地方科技進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園分別在寧波、長興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園,並取得了顯著進展。分園已有新創辦企業85家,注冊資本8億元,建成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場地5萬多平方米,轉化浙江大學科技成果30多項,為浙江大學技術轉移和高新技術產業向外輻射創造了良好平台。對促進地方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2.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園區做法

1、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大學科技園有別於其他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其根本在於依託大學。浙大科技園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充分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等資源優勢,同浙江省豐富的民營資本優勢相結合,創辦了一大批科技孵化企業,轉化浙江大學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學為加快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於2000年底制訂出台了《關於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在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孵化企業的若干規定》、《關於學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見》、《關於浙江大學研究生停學創業的意見》等政策,鼓勵學校教師和科技人員及大學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型孵化企業。同時學校還把科研基地和實驗室及其他資源對科技園全面開放。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調動了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到大學科技園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七年多來,浙大科技園積極為學校科技成果與民間資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已新創辦科技孵化企業300多家,轉化學校科技成果300多項。浙江大學的相關教師、科技人員和學生在科技園專、兼職創新創業人員1000餘人,為科技孵化企業科技研發、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促進了孵化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術孵化企業畢業出園,一批高技術成果通過大學科技園這個平台向周邊地區輻射,浙大三色、宇恆科技、圖靈信息、辰光科技、國芯科技、科特光電、易紡數碼紡織等一批優秀高技術企業成長壯大後不斷走向社會,為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2、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創建企業孵化的一流硬體平台和投融資服務平台
良好的園區硬體條件是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物理基礎,一流的大學科技園必須要有一流的硬體條件。浙大科技園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市場化運作思路,在努力發揮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進並利用民間資本,通過委託代建的方式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硬體平台。經過三年多緊張建設,浙大科技園位於老和山啟動區塊的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6.8萬平方米創業、孵化樓群已經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園已擁有7.2萬平方米孵化場地,配套設施和服務齊全,已經成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設的一個亮點。
浙江大學科技園
同時,浙大科技園非常注重風險投融資服務平台的建設,通過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建立風險投資聯動體系,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園成立「風險投資聯盟」和「產業投資聯盟」。浙大科技園已經與英國君信投資公司、天堂矽谷創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資公司、浙大網新創投、浙江大學創投等多家海內外投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並與華立科技、大唐電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建立產業投資聯盟,投入到入園企業之中,為入園企業引入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並且,浙大科技園積極促進浙大的科技成果與浙江省的民間資本對接,創辦科技企業。目前,民間資本與浙大科技成果結合在科技園注入資金達到十幾億元,佔到入園企業注冊資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園還通過引進民間資本以及自籌資金組建了浙江大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5000萬元和1億元。同時,浙大科技園還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導設立的用於高技術產業化的風險投資資金來增強科技園的風險投融資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術成果已經成為他們在科技園孵化的重點投資對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資源,強化服務能力,建立創業創新綜合服務體系,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浙大科技園十分注重科技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科技園各職能部門以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為工作核心,強化為入園機構和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包括高技術人力資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詢服務、工商注冊及稅務登記咨詢服務、投融資咨詢服務、科技成果轉移及產業化咨詢服務、各類科技計劃申報及高技術項目和企業認定的咨詢服務和落實稅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務。同時引進和新建了20餘家中介服務機構,在法律、財稅、工商、投融資、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務。杭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政府職能延伸到大學科技園,一批工商管理、財稅等政府機構對入園企業實施一條龍便捷服務。目前科技園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園管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等三方面組成的綜合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另外,浙大科技園在浙江省科技廳、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業參與下,陸續進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與電技術開放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科技園生物醫葯技術測試中心」兩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的建設,為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學與現代農業等技術領域的孵化企業技術研發和分析測試提供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4、發揮浙江大學科研優勢,促進學科與科技園企業互動,推進入園企業自主創新
浙大科技園孵化器在尋求技術成果與社會資本嫁接的同時,積極推進與浙江大學優勢學科的互動。通過大學科技園孵化企業的應用研究、產業化開發與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互相補充,從而推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園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學的一些優勢學科,如工業自動化、電力電子、光學儀器、電液比例控制、水煤漿燃燒、信息網路、核農業等,其所屬的一批省部級重點研發機構在大學科技園參股創辦了20多家以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為主的高技術企業。目前,入園企業正在開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500餘項,申請國家專利300多項,已被批准專利近200項。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多項,總經費4000多萬元(其中數字電視核心晶元、數字背投電視光學引擎二個項目取得了國家發改委2000萬元的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計算機軟體和網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實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大科技園正在成為區域創新的源頭。
5、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服務,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浙大科技園根據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並為學生實習和創業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績。
(1)在創業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園與學校研究生院共同創辦「浙江大學未來企業傢俱樂部」和「浙江大學研究生創業素質拓展班」,吸引學校優秀研究生加盟,邀請科技園內外的創業者、專家和企業家對其進行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知識產權等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目前已有300多人陸續走上工作崗位或到科技園自主創業。
(2)在推進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浙大科技園專門開辟5000平方米場地,2008年12月6日與西湖區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西湖-浙大科技園)」,為學生創業者提供工商代辦、融資擔保、投資融資、項目申報等各種服務。西湖區政府提供房租優惠、創業資金以及免費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園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基金大學生創業項目服務機構,組織申報了8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獲得立項7個,每個項目獲得政府無償資助40-80萬元,立項數列全國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園又申報大學生創業項目8個,立項8個,立項率100%,立項率居全國第一,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無償資助280萬元。該園區目前已有71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大部分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6、「一園多點」,建立分園,加快高新技術產業輻射
浙大科技園根據「一園多點」的戰略構想,採取開放的建設原則, 在確保杭州核心區建設高水平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科技園分園,將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向外圍輻射,推動地方科技進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園分別在寧波、長興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園,並取得了顯著進展。分園已有新創辦企業85家,注冊資本8億元,建成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場地5萬多平方米,轉化浙江大學科技成果30多項,為浙江大學技術轉移和高新技術產業向外輻射創造了良好平台。對促進地方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3. 浙江大學為什麼排名第一我看那個武書連的評的,為什麼呢

大學排名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把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綜合排名。比如有學術論文發表,具有高級職稱的老師人數,本科生研究生的綜合能力,科研成果等等之類的東西。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在清華北大的前面,為什麼?因為,那是外國人做的排名,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排名標准。由於排名的標准不一樣,所以結果肯定就會有差異。其實這個排名不是太重要,哪怕北大清華被排到100之後,狀元們照樣願意報它們,應為實力在哪裡,豈能就因為一個排名就把百年名校給擠下去了?清華北大無論怎麼說都是中國大學中的老大,論資質,論能力都是。想想啊!有多少大有建樹的人都畢業於這些學校?他們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我們要淡看排名,再好的大學也有很差的學生,再差的大學也有好學生。能否關鍵在於你自己!學校只是一個平台而已,最終你跳的高度是由這兩者共同決定的!不知道我說的這些有沒有用,我只是再次想表達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哈哈!

4. 浙江大學為什麼能在全國高校中穩居TOP3

1. 科研實力

浙大工科和農學歷來是很強大的,由於專業,對浙大農學相關的專業比較熟悉。浙大植物保護、園藝、茶學穩居世界前三,學校在科研上的經費投入大。在比較科研實力的時候,科研人員,也就是高校的師資十分重要。浙大的這些強勢學科都由該領域的帶頭人帶領。比如園藝專業中的果樹方向,目前就是由陳昆松老師帶領的,他是國內果樹領域數一數二的大牛了。其次,浙大的地域優勢和人文氛圍也吸引了很多中青年學者入駐,他們是現在科研的生命力。

5. 中科大和浙江大學,各有什麼優勢

中科重科研,出國比例比較高,如果想一門心思科研到頭的話推薦中科,要是學一些偏應用的東西,本科或者研究生學出就想就業,浙大比較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坐落於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C9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6. 浙大·創新科技園也是浙大的嗎

不是的。
浙大創新科技園作為環浙大紫金港新經濟產業帶內最大、最核心的創新產業園區,具備與浙大形成良好的產學研互動的先天條件,未來將為浙大師生提供高效、優質創業平台的同時,也為浙大優秀科研成果與園區企業搭台,為園區企業引入先進技術成果,也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創造良好的互動產學研互動模式。

7. 哪所985大學經過「同根同源」的4校合並,直屬教育部,考上就是賺到

一所高校想要體現出自己的實力,最直接的就是其學科建設實力和水平的高低,學科創新和發展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清華北大在學科建設上,在國內首屈一指,擁有多門A+等級學科,但是其實擁有A類學科數量的並非是清華北大,而是浙江大學,浙大擁有著數量最多的A類學科,居位全國第一,浙大也是位居“華東五校”之首。

浙江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成果突出,擁有1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除此之外浙江大學還擁有著7個農業部重點學科,以及50個浙江省一流學科,18個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清華北大;在ESI公布的數據來看,浙大更是有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是學科建設實力可畢竟清華北大的一所985大學。

在全國第4輪學科評估當中,浙江大學共有37個學科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11個學科被評選為A+學科,A-等級的學科則是有17個,因此浙江大學所擁有的A類學科數量趕超清華北大,位居全國第一,這也體現出了浙江大學學科體系建設完善,實力兼具。

浙江大學被稱為是“華東五校”之首,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8. 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的特色成果

◆電廠鍋爐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半干法煙氣凈化技術——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8)
項目成果屬於電力能源領域,是一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半干法煙氣凈化新技術,可實現對電廠鍋爐煙氣中 SO2、NOx、HCl、重金屬和有機物等多種污染物的高效協同脫除。
通過研究增濕水量、級數、含濕吸收劑乾燥時間與物理化學吸收反應強度間的內在規律,發明了多級增濕優化調控塔內吸收劑濕度技術;通過研究污染物的反應、遷移和控制機理以及氧化性、吸濕性添加劑對吸收劑物理化學吸收反應性能的影響規律,發明了具有吸濕性和增氧性的多組分高活性復合吸收劑,結合多級增濕實現系統協同脫除SO2、NOx、HCl、重金屬和有機物等多種污染物;通過研究氣固流動、傳熱、分離和氣動回送特性及顆粒間碰撞、磨蝕規律,發明了新型多元組合集成系統,提高系統對鍋爐負荷和高硫煤的適應性,保證系統可靠、穩定運行。最終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能達到「三高一多一少」效果(高脫硫率、高燃料和高負荷適應性、多種污染物脫除、少水節水)的電廠鍋爐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半干法煙氣凈化技術。鑒定意見認為「研究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獲發明專利 6 項,先後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獎、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08 年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A類)等。研究成果已在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天津、廣東、深圳、寧夏、昆明等十幾個省市的 200MW 和 135MW 電廠及各種容量的熱電廠上推廣應用 110 多套,是應用最廣的國產煙氣凈化技術之一,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活垃圾循環流化床清潔焚燒發電集成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
固體廢棄物(如城市生活垃圾)高效清潔處理不僅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重大戰略要求,而且是能源環境領域所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200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56億噸,列世界第二位。由於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是一個形狀、尺度和性質極其復雜的組分混合體,大大有別於常規化石燃料,原有經典的化石燃料熱解燃燒理論和經驗模型已難以簡單應用,處置技術應用缺乏有力的理論支撐。
基於以上認識,本研究以廢棄物無害化、能源化為宗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和面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項目的支持下,對省市生活垃圾高效清潔熱處理過程中存在的若乾重要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復雜組分燃燒、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成與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形成了完整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垃圾焚燒集成技術,並已應用在全國范圍的11座(25台焚燒爐)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了日處理垃圾7550噸,占國內已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的20%以上。截至2007 年,實現經濟效益超過20億元。
◆工程氣固兩相流動中若干關鍵基礎問題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5)
由於影響氣固兩相流動的因素很復雜,它涉及到流體力學、熱力學、傳熱傳質學、燃燒學等許多相關的基礎學科,故迄今為止氣固兩相流動的內在規律,特別是氣固兩相湍流運動中氣相和顆粒相的相互作用等問題,仍遠未被人們所了解和認識。本學科較早就開展了能源清潔利用與高效轉化過程中兩相復雜反應系統的理論模擬及數值試驗研究工作。
本研究在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連續資助下,針對工程氣固兩相流動基礎研究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即氣固兩相湍流中顆粒和氣體相互作用的機理和數學模型、氣固兩相流動邊界層中顆粒與壁面相互作用及傳熱的強化機理、流化床中氣固兩相流動特性和影響因素等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的理論和數值模擬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還對燃燒工程中爐內氣固兩相流動、燃燒、傳熱、污染物生成、積灰結渣,氣固兩相分離以及含灰氣流對換熱器管束沖擊磨損和防磨措施等應用基礎性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為工程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工程中得到了應用。
◆可調煤粉濃淡低NOx燃燒及低負荷穩燃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4
針對目前電廠鍋爐NOx排放高、煤種多變、電網峰谷差大,嚴重影響鍋爐安全經濟運行的重大問題,開發了鍋爐使用的多煤種及鍋爐低負荷不投油穩燃的可調煤粉濃淡低NOx燃燒及低負荷穩燃技術。其推廣應用,不僅節減了我國緊缺石油資源的消耗,而且有利於我國環境保護。
該技術具有穩燃能力強、調節手段多、噴口超溫自動報警、首次實現電動遙控、NOx污染物排放低等特點。採用的雙穩燃、雙調節、噴口壁溫報警及電動遙控技術在國內外屬首創。該項技術在提高鍋爐對煤種和負荷適應性方面採取的技術措施有創新,其核心技術獲得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綜合性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該項技術已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70餘台鍋爐中得到實施應用,並與兩家鍋爐廠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減少NOx排放達4萬噸/年,經濟效益約1億元/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通過長期廣泛應用,表明該技術:改造後鍋爐在40~100%負荷范圍內脫油著火燃燒穩定,煤種和負荷適應性強;飛灰含碳量有所降低,鍋爐效率提高。NOx排放降低30%~50%,達到400mg/m3左右。
◆煤的優化配製、催化潔凈燃燒和產業化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1
在對催化燃燒的機理、高溫固硫特性、多相燃燒流體動力學、各種燃料的著火特性、煤中不同組分間的相互作用、高溫情況下污染物的形成及降解等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基於非線性優化原理、綜合運用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模糊數學、混合變數最優化求解等現代數學方法的多元優化潔凈配煤專家系統。用神經網路非線性優化配煤模型與傳統線性規劃模型相比使配煤成本大為降低。該成果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的煤種多變給鍋爐安全經濟運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還解決了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問題,為煤炭的綜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國家鑒定意見認為「承擔單位首次提出了預混分層、預混噴粉等空間二段脫硫技術新思路,使層燃爐高溫脫硫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用神經網路和非線性優化理論,開發的優化配煤專家系統已成功地在杭州煤場應用;承擔單位進行了大量細致的基礎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該專題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
杭州市已建成潔凈優化配煤生產線,每年為浙江省各電廠配煤 800萬噸,新增產值為 1.5億,創利稅 1800萬元。
◆循環懸浮多級增濕半干法煙氣凈化技術——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6)
項目成果屬於電力能源領域,是一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半干法煙氣凈化新技術,可實現對電廠鍋爐煙氣中SO2、NOx、HCl、重金屬和有機物等多種污染物的高效協同脫除。
通過研究增濕水量、級數、含濕吸收劑乾燥時間與物理化學吸收反應強度間的內在規律,提出了多級增濕優化調控塔內吸收劑濕度技術;通過研究污染物的反應、遷移和控制機理以及氧化性、吸濕性添加劑對吸收劑物理化學吸收反應性能的影響規律,提出了具有吸濕性和增氧性的多組分高活性復合吸收劑,結合多級增濕實現系統協同脫除SO2、NOx、HCl、重金屬和有機物等多種污染物;通過研究氣固流動、傳熱、分離和氣動回送特性及顆粒間碰撞、腐蝕規律,提出了新型多元組合集成系統,提高系統對鍋爐負荷和高硫煤的適應性,保證系統可靠、穩定運行。最終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循環懸浮多級增濕半干法煙氣凈化技術。鑒定一件認為「研究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獲發明專利6項,先後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獎、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08年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A類)等。研究成果已在國內浙江、山西、河北等十幾個省市200MW和135MW電廠及各種容量的熱電廠推廣了77套,近三年累計實現銷售合同額6.6978億元。
◆水煤漿代油清潔燃燒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
針對我國石油需求日益強勁增長,供需缺口不斷擴大的趨勢,尋求行之有效的清潔價廉的替代燃料,開發和應用清潔能源已勢在必行。因此,發展水煤漿燃料替代燃料油,是我國能源長期穩定發展的戰略和顯示選擇。
水煤漿是一種新型的低污染代油燃料,它是有65%~75%煤粉,30%~35%的水和少量的添加劑混合而成。它可以像油一樣貯存、輸送和霧化燃燒。浙江大學在國內最早進行水煤漿代油燃燒技術研究,通過多年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已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煤漿代油潔凈燃燒理論、技術及配套工藝。電站鍋爐燃燒效率和熱效率可達到99%和91%以上,工業鍋爐97%和85%以上。研究成果已在 70餘台各種鍋爐和窯爐上大規模推廣應用,包括目前國際上最大的670t/h水煤漿鍋爐和最大的8t/h水煤漿噴嘴。國內大部分各種類型鍋爐首次應用都由浙江大學完成,許多技術指標或應用實例屬國際領先或首創,並且已經或正在向義大利、俄羅斯、日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輸出該技術成果,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
◆煤水混合物異重床結團燃燒技術——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997
在對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特殊廢棄物洗煤泥和其它煤水混合物進行大量機理研究的基礎上,解決了諸如不同形態物料的輸送、異比重形態高濃度復雜流態化系統、各種復雜組分的燃燒及氣化反應、污染物的復雜反應機理等科學問題,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水混合物異重床結團燃燒技術。該技術的基本思想為結團燃燒和異比重流化床運行,即利用凝聚結團特性使0.5mm以下小粒煤泥形成幾十毫米煤泥大團塊在爐內充分燃燒達到高燃燒效率,以及使粒度差為幾十倍的煤泥大團塊和床料在床內均勻分布,保證運行穩定,在高效清潔焚燒和控制污染排放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成果在國內洗煤泥燃燒發電方面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國內已投運的洗煤泥燃燒發電鍋爐均採用本技術發明。該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技術已通過不同方式向瑞士、美國、韓國等國家輸出。

9. 浙江大學校友創新創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創新創業研究院是一個教育科技領域創業研究平台,主要業務是推進學校及國內外科技成果的轉化、產業化項目,此外還為用戶打造了一個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研發、孵化、產業化創新創業平台。
法定代表人:王玲玲
成立時間:2017-08-28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000000084909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龍潭路16號3幢208室

閱讀全文

與浙江大學成果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