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昆蟲技術成果

昆蟲技術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26 23:18:16

❶ 梁廣文的獲獎成果

1983年廣東海陵稻縱卷葉螟種群動態研究廣東高教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5年以生防為主的水稻害蟲綜合防治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9年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階段成果獎
1989年狀態空間分析法在昆蟲種群生命系統研究中的應用廣東系統工程優秀成果一等獎
1989年稻縱卷葉螟種群生命系統的模擬與控制廣東系統工程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4年突出年輕師資培養加強重點專業建設廣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6年南方水稻主要害蟲種群生命系統研究廣東高教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華南農業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昆蟲學研究生啟發式培養的探索廣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8年美洲斑潛蠅防治與檢疫技術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廣東省農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名優成年荔枝豐產綜合技術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害蟲種群系統的控制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1年小菜蛾生物防治系統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過鑒定與登記成果
2004年蔬菜重要害蟲控制的生態學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過鑒定與登記成果
發表論文情況
共發表論文、論著150餘篇。

❷ 中國科學家如何破解2億年前昆蟲真實顏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研究團隊利用新的分析技術,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結構色的確切證據,破解了目前已知最早的昆蟲真實顏色(約1.95億年前),同時也提出蛾類翅膀鱗片結構最原始的類型。

本研究還證實了納米級的光學結構可以保存在中生代的琥珀、壓痕以及印模化石標本中,為復原遠古動物和植物的結構色打開了新的窗口。

❸ 關於昆蟲的資料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直到21世紀初,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昆蟲在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對農業生產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分有不同的種類。

(3)昆蟲技術成果擴展閱讀:

昆蟲的器官構成:

1、呼吸器官

在昆蟲的胸部和腹部兩側各有一行排列整齊的圓形小孔,就是氣門。氣門與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專管過濾的毛刷和篩板,就像門柵一樣能防止其他物體的入侵。氣門內還有可開閉的小瓣,掌握著氣門的關閉。氣門與氣管相連,氣管又分支成許多微氣管,通到昆蟲身體的各個地方。昆蟲依靠腹部的一張一縮,通過氣門、氣管進行呼吸。

2、運動器官

昆蟲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昆蟲會游泳,有的昆蟲會跳躍,大多數昆蟲的成蟲都會飛。足幫助昆蟲行走、跳躍或游泳,翅膀則幫助昆蟲飛行。它們是昆蟲運動必需的身體構造。

3、視覺器官

昆蟲的視覺器官包括復眼和單眼。復眼位於昆蟲頭部上方兩側,有數目不等的小眼聚合而成。單眼的組成與小眼相似,一般依據其著生的位置,可分為背單眼和側單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昆蟲

❹ 達爾文的成就是什麼發現了萬有引力還是發現了昆蟲翅膀

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1859年發表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他以充分的事實證明了物種的可變性,並以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了生物的進化,從根本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故選:C.

❺ 蒲蟄龍的昆蟲學的研究

蒲蟄龍教授學識淵博,碩果累累。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到昆蟲學的各個方面,他在害蟲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方面的成就舉世公認。早在50年代末,他便開始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取得巨大的成功,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為中國生物防治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和他領導的學術隊伍緊密結合中國實際,緊跟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不斷拓寬研究領域,在害蟲生物防治、綜合防治的理論和實踐中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在總結以往用化學農葯防治病蟲利弊的基礎上,著手開展以蟲治蟲的研究,並將以蟲治蟲推廣到生產實際中去。他首先從事甘蔗防治甘蔗螟蟲的研究,首次發現蓖麻蠶卵作為繁殖赤眼鋒的優良寄主,使利用該蜂防治甘蔗螟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中國獨創」。1956年,廣東順德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赤眼蜂站,接著,全國10多個省份陸續大規模應用赤眼蜂防治多種害蟲。這項研究與試驗的成功,使蒲蟄龍成為中國將以蟲治蟲從實驗室推廣應用到大田生產中去的第一人。
隨後,蒲蟄龍教授的生物防治研究組先後完成利用澳洲瓢蟲和孟氏隱唇瓢蟲防治甲蟲的科學實驗工作。接著又解決了湘西黔陽地區柞蠶放養問題,成功地完成了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病害的科研項目。特別是1973年春在廣東四會開始防治水稻病害蟲的研究和試驗工作的成功,為中國的糧食生產作了突出的貢獻。他還加強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蟲的研究,查閱大量有關資料,帶領年輕教師進行對蘇雲金桿菌、白僵菌、昆蟲病毒、昆蟲類立克次氏體及昆蟲疾病的理論和應用技術的研究。為弄清昆蟲病毒的超微結構,他長時間在電子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研究,並用昆蟲病毒進行田間試驗,這一研究,為昆蟲病理學研究打下了基礎。1979年以來,開展利用蘇雲金桿菌以色列變種防治幼蟲的研究試驗工作,取得了滿意的成果,肯定了利用這種桿菌來防治蚊子幼蟲高效、經濟、安全、不污染環境,完全可以代替化學殺蟲劑。廣東一些地區採用這一方法防治蚊蟲,取得明顯成績。

❻ 人類有沒有利用昆蟲翅膀這種技術的飛行器

還不完善。在利用尖端電腦建模能力和最新高速高清晰攝像機技術方面,鮑姆菲利和他的研究小組走在世界前列,他們正在研究昆蟲的翅膀和性能。這項工作的關鍵是計算昆蟲翅膀周圍的氣流速度,可通過將昆蟲放入風洞進行研究加以實現。研究中,科學家在空氣中播撒光灰霧,用脈沖激光燈照亮這些顆粒,也就是採用顆粒圖像測速技術。它們擁有廣泛的用途,可用於危險性過大而不適於人類的緊急情況,充當人類的好幫手,也可執行軍事偵察任務。目前,鮑姆菲利正利用英國工程與物理學研究基金提供的資金進行此項研究。這項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了解自然選擇如何影響昆蟲翅膀的設計,了解空氣動力學和其他物理限制條件對這些設計的影響。他說:「進化並不局限於一種類型的昆蟲翅膀設計。我們的目的是了解自然選擇如何讓此成為現實。此外,我們同樣希望了解人造飛行器如何戰勝大自然的約束。」

❼ 科學家根據生物的奇特本領研究出的成果

青蛙-電子蛙眼
魚來-潛水艇
響源尾蛇-探熱器
企鵝-雪地汽車
袋鼠-跳躍機
蒼蠅-平衡竿
長頸鹿-「抗荷服」
響尾蛇-紅外線感受器
鱷魚「流淚」-仿生海水淡化器
鳥-飛機
人手-機械臂
電魚-伏特電池
螢火蟲-人工冷光
蒼蠅的鼻子-氣味分析儀
蝙蝠-雷達
青蛙肌肉-抗干擾系統
視覺-電影攝影機
蛙眼-紅外技術
昆蟲的觸角-天線

❽ 昆蟲記共記載了多少種昆蟲

《昆蟲記》共記載了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

《昆蟲記》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節每章節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

在該書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

其重點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

(8)昆蟲技術成果擴展閱讀:

一、成書過程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二、作品主題

煌煌10卷的《昆蟲記》一書,以其瑰麗豐富的內涵,喚起人們對萬物,對人類和對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

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態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❾ 昆蟲知識的基本簡介

《昆蟲知識》是中國生物類和植保類中文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研究選萃、科技前沿、綜述與進展、研究論文、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基礎知識、爭鳴、學術動態、書評等欄目。本刊以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優先考慮發表創新突出和對生產有重要指導作用的科研成果。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昆蟲學和植物保護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中專學校師生,以及從事生物學教學的各類學校教師和昆蟲愛好者。

❿ 昆蟲學研究為生態學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昆蟲知識》是中國生物類和植保類中文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研究選萃、科技前沿、綜述與進展、研究論文、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基礎知識、爭鳴、學術動態、書評等欄目。本刊以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優先考慮發表創新突出和對生產有重要指導作用的科研成果。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昆蟲學和植物保護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中專學校師生,以及從事生物學教學的各類學校教師和昆蟲愛好者。
2期刊簡介
編輯

期刊定位:以及時報道昆蟲學研究和推廣應用領域最新成果、介紹新技術新方法、普及基礎知識、提高基礎理論水平、促進學科發展為主要辦刊宗旨:以理論聯系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為主要辦刊方針;以不斷壯大我國昆蟲學基層科研隊伍,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為主要任務。

期刊特點:既是昆蟲學研究領域基礎學科的重要學術期刊,也是與農林生產密切相關的害蟲蟲情測報、綜合防治策略、應用技術推廣的重要傳播媒體。報道內容還涉及資源、食用、葯用、天敵昆蟲等益蟲的利用與開發。
欄目設置:《專論與綜述》、《研究報告》、《研究簡報》、《基礎知識》、《技術與方法》、《信息與動態》、《學術討論》、《害蟲介紹》、《書刊評介》等欄目。
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昆蟲學和植物保護方面研究、推廣和應用的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及有關機構和基層的管理人員,以及昆蟲愛好者。
國內檢索系統:《水稻文摘》、《農業昆蟲學文摘》、《農業文摘—植物保護》、《中國生物學文摘》等30多個重要檢索機構收錄,1992年至今被列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00年被《萬方數據網》、《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2002年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
國外檢索系統:美國的《化學文摘》(CA)、《生物學文摘》(BA)、《昆蟲學文摘》(EA),英國的《應用昆蟲學》(AE)、《應用昆蟲學年評》(RAE)、《CAB資料庫》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Agrindex》等16個國家的農業部有摘錄、編譯、引用和收藏。
期刊影響:《昆蟲知識》1996年被列為國家自然科技期刊的重點核心期刊。近年期刊的引用頻次明顯上升,影響因子在同類刊物中較高,2001年影響因子達0.3,比4年前增長了近5倍。特別在植保界影響較高,並被列為該領域的核心刊物。
排行榜:1998年在我國4300餘種科技期刊「被引頻次最高中國科技期刊500百名排行榜」中名列第122名。2001年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技部最新評選公布的4大「中國期刊方陣」中,被評選為「雙百」期刊,在122種「雙百」期刊中名列第96位,在入圍4大「中國期刊方陣」的716種科技期刊中名列200名以內。
期刊獲獎:1990年至今先後獲國家和省部級期刊獎共7次,分別為1990年本刊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獎》,1992年分別獲《全國優秀期刊二等獎》、《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一等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北京市三項優秀學術期刊獎》,1996年和2001年連續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

閱讀全文

與昆蟲技術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