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花稅視同合同的憑證有哪些
印花稅中的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具體包括:購銷合同、建築安裝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運輸合同、保管合同、技術開發合同、產權轉移合同等等。發票不作為交納印花稅的單據。
凡不書立合同,只開立單據,以單據作為合同使用。這些單據包括:借款單據、倉儲保管單據、提貨單等能證明經濟業務成立的單據。
2. 什麼是印花稅,印花稅到什麼作用,總帳和分類帳都要貼嗎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憑證徵收的一種稅。它是一種兼有行為性質的憑證稅,具有徵收面廣、稅負輕、由納稅人自行購買並粘貼印花稅票完成納稅義務等特點。
1.征稅范圍及納稅人。印花稅的課稅對象是房地產交易中的各種憑證。應納印花稅的憑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中共列舉了13類。房屋因買賣、繼承、贈與、交換、分割等發生產權轉移時所書立的產權轉移書據便是其中之一。印花稅由應納稅憑證的書立人或領受人繳納,具體地說,產權轉移書據由立據人繳納,如果立據人未繳或少繳印花稅的,書據的持有人應負責補繳。
2.稅率和計稅方法。房屋產權轉移書據,印花科按所載金額萬分之五貼花。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計稅金額×適用稅率。
3.減稅、免稅規定。房屋所有人將財產贈給政府、社會福利單位、學校所書立的書據,免納印花稅。
4.納稅地點、期限和繳納方法。印花稅在應納稅憑證書立領受時繳納,合同在簽訂時繳納,產權轉移書據在立據時繳納。
印花稅採取由納稅人自行繳納完稅的方式。整個繳納完稅的程序是:在憑證書立或領受的同時,由納稅人根據憑證上所載的計稅金額自行計算應納稅額,購買相當金額的印花稅票,粘貼在憑證的適當位置,然後自行注銷。注銷方法是:可以用鋼筆、毛筆等書寫工具,在印花稅票與憑證的交接處畫幾條橫線注銷。不論貼多少枚印花稅票,都要將稅票予以注銷,印花稅票注銷後就完成了納稅手續,納稅人對納稅憑證應按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一個時期,以便稅務人員進行納稅檢查。
對有些憑證應納稅額較大,不便於在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完稅的,納稅人可持憑證到稅務機關,採取開繳款書或完稅證繳納印花稅的辦法,由稅務機關在憑證上加蓋印花稅收訖專用章.
3.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的憑證徵收的一種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的應稅經濟憑證徵收的一種稅。
一、納稅人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印花稅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條例規定繳納印花稅。對合同、書據等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當事人共同書立的憑證,其當事人各方都是納稅義務人,各就所持憑證的金額納稅;對政府部門發給的權利、許可證照,領受人為納稅義務人;建立營業賬簿的,以立賬簿人為納稅人。如應稅憑證是由當事人的代理人代為書立的,則由代理人承擔納稅義務。
二、征稅對象
下列憑證為應納稅憑證:
(一)購銷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建築工程承包合同、財產租賃合同、貨物運輸合同、倉儲保管合同、借款合同、財產保險合同、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二)產權轉移書據。包括財產所有權和版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等產權轉移書據。
(三)營業賬簿。包括單位和個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設立的各種賬冊。
(四)權利、許可證照。包括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等。
(五)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三、印花稅的稅率 印花稅採用按比例稅率計稅和定額計稅兩種計稅方法。按比例稅率征稅的有各類經濟合同及合同性質的憑證、記載資金的帳簿、產權轉移書據等。其他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等,因為這些憑證無金額記載,規定按件定額納稅。 印花稅的比例稅率有4檔,即:千分之一、萬分之五、萬分之三、萬分之零點五。定額稅率為每件5元。
四、 印花稅的貼花
印花稅實行由納稅人根據稅法規定自行計算應納稅額,購買並一次貼足印花稅票(簡稱貼花)的繳納辦法。這就是說,納稅人在書立、領受應稅憑證,發生納稅義務行為時,按照應稅憑證的性質和適用的稅目、稅率自行計稅、自行購花、自行貼花。鑒於有些憑證一次貼花數額較大和同一種憑證貼花次數頻繁的實際情況,為了簡化手續,納稅人報經稅務機關批准,可以採取以繳款書代替貼花和按期匯總繳納兩種辦法。按期匯總納稅的憑證,納稅人應按當地稅務機關核準的匯繳期限,自行匯總金額、計算完稅。
五、 印花稅的減稅免稅 印花稅是一種行為稅,納稅人只要書立、領受應稅憑證,都要征稅。同時, 印花稅薄負廣征,除另有規定外,對納稅人一般沒有減免稅照顧。
4. 哪些憑證能免徵印花稅呢
(1)簽訂鋼材采購合同一份,采購金額8000萬元;簽訂以貨換貨合同一份,用庫存的3000萬元A型鋼材換取對方相同金額的B型鋼材;簽訂銷售合同一份,銷售金額15000萬元。
(2)公司作為受託方簽訂甲、乙兩份加工承攬合同,甲合同約定:由委託方提供主要材料(金額300萬元),受託方只提供輔助材料(金額20萬元),受託方另收取加工費50萬元;乙合同約定:由受託方提供主要材料(金額200萬元)並收取加工費40萬元。
(3)公司作為受託方簽訂技術開發合同一份,合同約定:技術開發金額共計1000萬元,其中研究開發費用與報酬金額之比為3:1。
(4)公司作為承包方簽訂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一份,承包金額300萬元,公司隨後又將其中的100萬元業務分包給另一單位,並簽訂相關合同。
(5)公司新增實收資本2000萬元、資本公積500萬。
(6)公司啟用其他賬簿10本。
5. 印花稅由憑證的書立、領受人繳納是什麼意思
「書立」是指以書面的形式產生的各種合同,字據,帳薄等,是指簽訂合同、協議的行為。
6. 領受印花稅管理條例所列舉的憑證的單位征印花稅,憑證泛指什麼
1、條例中列舉的"憑證",最多的就是合同類了。
條例第二條規定,下列憑證為應納稅憑證:1.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第七條規定,應納稅憑證應當於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第四條規定,條例第二條所說的合同,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和其他有關合同法規訂立的合同。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契約、合約、單據、確認書及其他各種名稱的憑證。
2、營業賬簿。
3、權利許可證照共5種: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
7. 印花稅由憑證的書立、領受人繳納是什麼意思
比如你公司的年審合同,合同文本是你公司的,這個印花稅就由貴公司交,也指有主動意向的接受方來購習印花稅票,或是文本貼花。
8. 在境外書立印花稅應稅憑證如何貼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條例所列舉憑證,是指在中國境內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國法律保護的憑證。 上述憑證無論在中國境內或者境外書立,均應依照條例規定貼花。 如果合同在國外簽訂的,應在境內使用時貼花。 同時根據《國家稅務局關於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5]155號)的規定,「合同在國外簽訂的,應在國內使用時貼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列舉征稅的合同在國外簽訂時,不便按規定貼花,因此,應在帶入境內時辦理貼花完稅手續
9. 什麼是印花稅應稅憑證
印花稅當中的應稅憑證包括:購銷合同、
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物運輸合同、倉儲保管合同、
借款合同、財產保險合同、技術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等。
10. 小規模納稅人要交印花稅嗎
剛去報道的時候主要有三種印花稅:
1.房屋租賃合同上租金總和的千分之一,貼在租房合同原件上,但不能貼在背面並且劃線注銷。
2.4個賬本:總賬、明細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每個5元,再加上營業執照上貼一個5元。
3.注冊資金的萬分之五。
印花稅的名稱來自於中國。1889年(光緒15年)總理海軍事務大臣奕劻奏請清政府開辦用某種圖案表示完稅的稅收制度。可能由於翻譯原因所至,將其稱為印花稅。其後的1896年和1899年,陳壁、伍廷芳分別再次提出徵收印花稅,並了解了多國稅收章程。
直到1903年,清政府才下決心正式辦理,但立即遭到各省反對,只得放棄。1904年軍機大臣奕劻、1907年度支部因禁止鴉片又請清政府開辦稅收業務並擬就《印花稅規則》及《辦事章稅》,此次終獲批准,再次決定1908年先由直隸試辦。
但又遭商民反對,拖至 1911年辛亥革命至清滅亡,清政府始終沒能實現徵收印花稅之事。在此特別指出,西方各國並沒有明確的印花稅概念,早期提出印花稅概念的是中國清政府,其另一個原因在於清政府為了簡便起見,將各類稅種統統納入了印花稅范疇。
印花稅乃是中國的發明。為了實行印花稅制,清政府曾分別於1896年請英國印製了3年印花稅票,1902年請日本、1908年請美國兩次印製稅票。由於不能實施,惟有「紅印花」後被加蓋成郵票,而日本、美國所印稅票均沒有被派上用場。
(10)憑證書立擴展閱讀:
《關於北京等8省市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38號規定:試點實施前應稅服務年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的試點納稅人,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關於營改增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及相關事項的通知》(深國稅函〔2012〕227號)規定:應稅服務年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以及新開業的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可於2012年10月22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申請人應提供的資料如下: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通用申請書》;
《稅務登記證》副本;
財務負責人和辦稅人員的身份證明及其復印件;
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證明或者與中介機構簽訂的代理記賬協議及其復印件;
經營場所產權證明或者租賃協議,或者其他可使用場地證明及其復印件;
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