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八大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是指什麼
堅持共享發展,關鍵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建構和完善對實現共享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八個方面的部署,是共享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蘊涵了一系列關涉共享發展的制度建構與完善的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堅持和鞏固,以及有利於推動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和完善,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兩個關鍵著力點。
一、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形態層面的制度因素不僅是影響社會發展速度和前景的決定性力量,也是左右能否真正實現共享發展的關鍵性條件。馬克思在分析英國對印度侵略所造成的後果時指出,印度人之所以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新世界,使得他們現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根本原因就在於社會制度。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如果離開經濟基礎談共享發展問題,是不可能獲得徹底正確的答案的。
只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廣大勞動者才能夠不僅獲得創造財富的權利,更獲得平等享有勞動成果的權利,真正成為他們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的主人。中國道路的探索尤其證明了這一點。近代以來中國只有在徹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最終選擇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後,才逐漸走上獨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逐漸走上共享發展的現實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實際水平,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當前存在的社會貧富分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不平等現象,雖然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必須正視經濟基礎這個不可忽略的關鍵性因素。私人資本的大規模存在以及公有制經濟在實踐中出現的對社會主義原則的偏離現象,是分析這一問題起因兩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在實踐中體現共享發展的取向:
一方面,必須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同時,堅決拒絕大規模私有化的主張,切實防止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實踐中淪為私有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必須在堅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的同時,按照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對國有經濟做出一系列戰略調整,不斷提升國有經濟之於社會主義的意義與價值。
二、加快有利於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與完善。
隨著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進,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權利意識的持續增強,隨著勞資、干群等一些矛盾和問題的不斷出現,公平正義的問題已經上升為中國道路探索的關鍵性問題之一。推進共享發展的過程,則必然是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擴大和提升的過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和判斷,也許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不公正現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對此必須下大力氣進行解決,因為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更談不上社會主義的未來。維護和實現公正的制度化安排必須成為共享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要在建立和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務體系、階層利益表達機制、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大力氣,取得實質性和突破性進展。
加快完善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推動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基點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構築起共享發展的制度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的實踐標識。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完善制度要遵循差異性原則,著力於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理論界在共享發展的實踐取向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應該看到,共享發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於對貧困人口、社會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注。對於這部分群體而言,機會平等還遠遠沒有充分兌現,只有通過教育資源的均等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實現機會平等與事實平等的統一。這就決定了共享發展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於貧困人口、社會弱勢群體的安排,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在共享發展的旗幟下,通過構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進一步鞏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好根基鋪好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階段所要堅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務。
『貳』 政府採取哪些措施讓人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及其年度計劃,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確保這項工作順利開展。各級殘工委要切實加強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各級殘聯要充分發揮「代表、服務、管理」的社會職能,健全完善工作體系,加強基層組織網路建設,嚴格規范操作程序,落實責任,並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保證這一工程的順利實施。各級財政、民政、人勞、衛生、農辦、統計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這一工程的實施。各級新聞宣傳部門和各類新聞媒體要廣泛宣傳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重大意義,在全社會積極營造扶殘助殘的濃厚氛圍。
(二)精心制定實施方案。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涉及殘疾人殘疾類別、殘疾等級和收入狀況等諸多因素。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運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成果,核實到人,切實掌握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精心制定本地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實施方案,並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計劃。
(三)確保政策實施公開公平公正。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對照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各項標准和條件,嚴格規范審核審批程序,切實加強動態管理。對申請相應救助保障的殘疾人,應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對因家庭收入提高或通過康復使殘疾等級發生變化的保障對象,應及時退出相應的救助保障或調整救助保障標准。
(四)強化績效評估和資金管理。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基礎管理工作,特別是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基礎資料庫,實現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努力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要建立有效的評估考核機制,及時掌握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工作進展情況,促進各項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實。
(五)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各縣(市、區)要積極開展「創建扶殘助殘愛心城市」活動,以此帶動和促進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有效實施。在創建活動中,要按照城鄉統籌、全面共享的要求,著力完善殘疾人康復醫療、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扶貧脫貧、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平等參與、權益保障等各項政策措施,切實加強殘疾人福利機構和設施建設,提升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力爭到2012年,全市60%的縣(市、區)達到「扶殘助殘愛心城市」創建標准。
『叄』 為了加強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當地政府官採取了哪些舉措
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完善文化發展政策;創新文化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實現政府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角色轉換,促使政府的指導和社會力量的參與這「兩架馬車」齊首並進。我們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離結構合理、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的目標還有距離,還需進一步改善。群眾文化活動是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要把群眾文化建設與廣泛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群眾文化人才的培養也是一個問題,他們是我省群眾文化建設創新發展的有生力量。
『肆』 九年級上冊政治為什麼要共享發展成果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問題
所謂共享發展理念,其實解決的就是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我們應該貫徹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實現共同富裕。
『伍』 要使文化發展成果共享最根本的要求是什麼
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完善文化發展政策;創專新文化機制,屬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實現政府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角色轉換,促使政府的指導和社會力量的參與這「兩架馬車」齊首並進。我們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離結構合理、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的目標還有距離,還需進一步改善。群眾文化活動是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要把群眾文化建設與廣泛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群眾文化人才的培養也是一個問題,他們是我省群眾文化建設創新發展的有生力量。
『陸』 為什麼要共享發展成果
這是由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要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這是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這是由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這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要求。
『柒』 共享發展成果時應注意些什麼
共享發展成果時應注意些什麼?其實說實話,像現在很多都是共享,肯定要看清楚啊,這個共享能不能在社會上生存?
『捌』 怎樣才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1繼續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
3推進內城鎮化建設,關心容三農問題,建設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
4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及在再分配中兩者的關系
5健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推進依法治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西部大開發等戰略
6建立健全醫療保障生活保障制度
7更加明確人民的地位及權利和義務
老百姓手中的錢多了,自然會覺得改革發展的效果好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