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6感動中國的頒獎辭是什麼
mms://winmedia.cctv.com.cn/wwwwxinwen/2007/02/wwwwxinwen_300_20070226_90.wmv
這是央視的視頻,復制到下載框就可以下
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226/107880.shtml在線收看
重播CCTV新聞頻道
02-27 21:30 (周二) 「感動中國」特別節目
今晚(26日)7時54分,又一個「感動中國」的時刻到來了,9位個人和1個群體獲得「感動中國2006年度
人物」榮譽稱號。此外,中央電視台的頒獎典禮還將向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英雄群體--中國工農紅軍表
達特別的致敬。
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
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
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
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
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後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頒獎詞】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
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
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
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
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
「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
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
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
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
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
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頒獎詞】
10年時間,1.5萬多枚炸彈,專門與危險打交道。誰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彈,就已經驚心動
魄了。而他和我們一樣,有家有妻有娃,只不過頭頂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國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擔憂
、戰友的期盼,一肩擔起。
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
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
人。
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
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並不這么看:醫者父
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
【頒獎詞】
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聖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
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
。
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
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
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
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頒獎詞】
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
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
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
》,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
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
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頒獎詞】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
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葉篤正:「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91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
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
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科學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
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
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頒獎詞】
風華正茂時已經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開拓者。讓外國人同我們接軌,這是一個年過九旬的大學者
的大氣象。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
孔祥瑞:150項革新帶來8000萬元效益
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
,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
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頒獎詞】
不管什麼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
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元效益,這就是一個工人的成就。
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
了6位孤寡老人。
這位朴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
;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頒獎詞】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
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
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
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
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
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這個心願
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頒獎詞】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場面,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地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
希望。
微塵: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
「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後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後來,擴展成
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
愛心的公益品牌。
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翻閱了捐款記錄後驚訝地發現,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經使用「
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非典時期捐款2萬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1萬元,
湖南災區捐款5萬元……當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
截至目前,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每一雙充滿善意的援手
,每一張不同模樣的面孔,都記錄下一個共同的名字——「微塵」。
【頒獎詞】
他來自人群,像一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尋找不到,又隨處可見。他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
大,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❷ 李蘭娟受到國家級表彰,她為國家做出了哪些奉獻
在抗擊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我們認識到了無數的醫療戰士們。他們是中國的脊樑,是中國人的驕傲,他們在抗擊疫情的前線前仆後繼,我們做出巨大的貢獻,不怕吃苦,我不怕困難。即便最累最難,他們也一直在咬牙堅持,始終為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他們並不是和軍人一樣沖鋒陷陣,與敵人進行交鋒,但同樣他們的義務與責任也是扛在肩膀,也是為我們去抵抗病毒,與病毒作斗爭。
所以他始終走在前線,為大家做出努力,樹立榜樣。而且李蘭娟院士的相關科研成果也是足夠讓大家去學習。這樣的老一輩醫生在自己的崗位堅持了已經快半個世紀了,他們仍然明白自己的任務並不是休息,而是繼續為祖國散發自己的每一份光亮。
❸ 如果現在國家發獎狀或榮譽證書應該給誰,別忘了非典呀
我覺得鍾南山必須有,還有很多李蘭娟這樣的專家,最重要的是全體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我們全國默默奉獻的人們。
❹ 在全國抗擊新冠疫情的表彰大會上,都有哪些人受到表揚了
在全國抗擊新冠疫情的表彰大會上,有2000多名抗疫英雄齊聚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表揚。提到這些英雄的人們,眼淚就會打濕眼眶。有這些英雄們的安全守護,我們的國家在日益壯大,在狂風施虐中依然走出了自己矯健的步伐。
❺ 陳薇被頒授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是的,浙江大學化工系1988屆校友陳薇院士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今天上午10時,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栗戰書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主席令指出,為了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勛模範人物。
弘揚他們忠誠、擔當、奉獻的崇高品質,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的決定,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5)非典表彰證書擴展閱讀
陳薇簡歷
陳薇,女,漢族,中共黨員,1966年2月生,浙江蘭溪人,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浙江大學化工系1988屆校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她長期致力於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研製出我軍首個SARS預防生物新葯「重組人干擾素ω」、全球首個獲批新葯證書的埃博拉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聞令即動,緊急奔赴武漢執行科研攻關和防控指導任務,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葯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榮獲「全軍防治非典先進個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
❻ 山東省表彰各縣市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名單
很難統計,有全國抗非典先進個人,有省級抗非典先進個人的,有縣(市)級抗非典先進個人.
❼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有哪些人員獲獎
2002年九月八日是難忘的一天,因為是全國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重要日子,疫情逐漸褪去,我們身後的英雄也要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是最偉大的人,在疫情面前,永不退縮,始終把國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這是對他們的表彰,更是對他們做出奉獻的肯定,接下來帶大家看一下哪些人員獲獎。
一:鍾南山。
想到今年武漢爆發的疫情,我們首相想到的一個人就是鍾南山院士,今年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本應該是頤養天年的年紀,但是在疫情發生的時候,鍾南山院士首先想到的是病人,踏上了前往武漢的高鐵,是他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看到了鍾老,我們就看到了希望。看到鍾老往人民大會堂走去的時候,身體還很硬朗,因為他要救治更多的病人。
這些英雄才是大家應該學習的榜樣,人這一生,來到世上總要留下點什麼,讓自己名垂青史。
❽ 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什麼時候開始的有些誰參加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9月8日的上午10點鍾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受到頒獎的有鍾南山院士,張伯禮、張定宇、陳薇。
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決定,授予了鍾南山“共和國勛章”作為抗擊疫情獎勵,授予了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的稱號。
很多的醫生,護士放棄了自己的家庭,自己寶貴的休假時間,主動申請前往疫情最嚴重的武漢支援,體現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