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造紙、火葯、造船、手工藝、機械、地動儀、圓周率計算到第七位、十進位、西漢用麻做的紙、麻沸散、《齊民要術》、石申寫的《石氏星經》、《九章算術》,而且當時人們已經發現石油,在醫葯技術上也很強大。
② 魏晉南北朝自然科學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秦漢時期《九章算術》的出現,是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初步形成的標志。
在此基礎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又有了顯著的發
展。在這一時期撰寫的數學書不下數十種,僅《隋書·經籍志》所載就有二
十餘種。其中如趙爽《周髀算經注》,劉徽《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甄鸞《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和《數
術記遺》等,都是重要的數學典籍,後被收入有名的「算經十書」而一直流
傳至今。南北朝時祖沖之所著《綴術》,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數學專著,可惜
已經失傳。這些數學著作記載了這一時期數學家在勾股算術、重差術、割圓
術、圓周率、球體積公式、線性方程組解法、二次和三次方程解法、同餘式
和不定方程解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實和發展了以《九章算術》為代
表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特別應該提到的是,劉徽在魏陳留王景元四年(263)
作《九章算術注》。他在注釋中對於《九章算術》的大部分數學方法作出了
相當嚴密的論證,對於一些概念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從而為中國古代數學奠
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所提出的許多新的思想、方法、原理和獲得的新成
果,對後世數學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和深遠的影響。祖沖之是劉徽以後又一位
傑出的數學家。他的圓周率值,是舉世公認的重大數學成就,在數學史上占
有突出的地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過程中繼兩漢
之後的又一個高潮。
2、天文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根據社會需要和在前人成就基礎上,對全
天星名、星數進行一次總結,建立一種既能區分三家星又是統一體的新星官
體系,已是必要的和條件成熟的工作。這項工作由三朝太史令陳卓完成了。
,三國時期,蜀、魏都沒有製作天文儀器的記錄,而孫吳則在
製作儀象方面很有成就,如王蕃依據張衡舊制製成一台小型渾象,葛衡也制
造一台渾象,其特點為「使地居於中,以機動之,天轉而地止,以上應晷度」
。天文學家陸績還製造了一台卵形渾象。
太陽運動不均勻性的發現是繼歲差之後這一歷史時期又一最重要的天文
發現。這一發現是公元6 世紀天文觀測家張子信作出的。
三國時蜀漢一直沿用後漢《四分歷》,吳用《乾象歷》,曹魏於景初元
年(237)頒用《景初歷》。晉改《景初歷》為《泰始歷》繼續使用,後秦使
用姜岌《三紀歷》,北涼用趙■《元始歷》。南朝劉宋於元嘉二十二年(445)
頒用何承天《元嘉歷》,南齊《建元歷》實為《元嘉歷》。梁天監九年(510)
改用祖沖之《大明歷》,陳繼續使用到南朝亡。北魏自頒的歷法有李業興為
主編制的《正光歷》,東魏時用過李業興新編《興和歷》,北齊頒用《天保
歷》,北周頒用過《天和歷》和《大象歷》。
有關天地結構的討論在南北朝時代也是相當活躍的。漢代之前基本上有
三家,就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南北朝時期又提出三種看法:「昕天
論」、「穹天論」和「安天論」。前二種在歷史上影響不大,值得一提的是
「安天論」。它的作者就是發現歲差的虞喜。「安天論」的提出是有針對性
的,因為當時社會上對宣夜說提出的觀點難以接受,產生了一些誤解,其中
最突出的就是杞人憂天的故事。
3、地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理學既繼承了秦漢的傳統,又有新的創造,如裴秀
的制圖理論,葛洪的「滄海桑田」地殼變動思想,利用信風航海的最早文獻
《法顯傳》,新的探礦理論著作《地鏡圖》,傑出的地理著作《水經注》等。
這些新的地理學成就,構成了這個時期地理學的顯著特點。
常璩與《華陽國志》。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誌雖然都不如《漢志》,但地記卻得到了很大的發
展,各個重要地區都有「風俗記」或「風土記」,邊遠地區則有「異物志」。
此外,記山水還有「水道記」、」山水記」。如王范的《交廣二州記》、顧
啟期的《婁地誌》、韋昭的《三吳郡國志》、顧夷的《吳郡記》、郭璞的《臨
安志》、朱育的《會稽土地記》、周處的《風土記》等。這個時期由於地記
的數量很多,且卷數少,不便於保存和流傳,因此,南齊陸澄(425—494)
搜集了一百六十家地記著作,按地區編成《地理書》149 卷,目錄1 卷。梁
人任昉(460—508)又在陸澄《地理書》的基礎上,增加八十四家著作,編
成《地記》252 卷。可惜這些著作都失傳了。直到清代,才有人作輯佚工作。
如王謨的《漢唐地理書鈔》,陳運溶的《麓山精舍叢書》,使久佚的地記著
作略見端倪。
4、生物
自漢
代以後有許多學者研究《爾雅》所載之動、植物,其中以晉代郭璞的《爾雅
注》最為重要。
陶弘景(452—536)編著《神農本草經
集注》時,他所著錄的葯物已增至730 種。
我國很早就對微生物的活動有所認識,並加以利用。到公元6 世紀,賈
思勰在《齊民要術》一書中,總結了我國歷代在利用微生物活動方面所取得
的豐碩成果。
《竹譜》(公元5 世紀中葉)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竹類植物專著。作者戴
凱之。
5、醫學
《黃帝內經》成書以來,已歷近千年之流傳,除文字古奧難懂外,戰火,
蟲蛀、脫簡散亂及傳抄之誤,已給該書內容的完整性、科學性帶來巨大損害,
急需予以整理訓解。齊、梁間醫學家全元起,曾任太醫侍郎,對《內經》有
著較深入的研究,撰有《素問訓解》。該書雖然在南宋時已佚,但其內容由
於《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之引用,仍部分得到保存。全氏醫術高明,故
有「一時慕之如神,患者仰之,得元起則生,舍元起則死」的譽論。
東漢張仲景撰成《傷寒雜病論》,最初流行並不廣泛。晉代王叔和對仲
景書頗為重視,他為了便利讀者檢閱誦讀,對《傷寒雜病論》加以整理編次,
分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前者專論傳染性疾病之辨證論治,後
者專述一般雜病之脈因證治。
王叔和還撰有《脈經》一書,對疾病診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晉人皇甫謐編撰的《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是此期針灸學發展承先啟後
的代表作。
魏晉南北朝時期,名醫輩出,總結經驗,著書立說之風亦甚盛行。根據
《隋書·經籍志》所收錄,此期醫學家醫葯方書約有百種,其中在當代及後
世有著明顯影響者,如:陳延之撰《小品方》12 卷,范東陽撰《范汪方》176
卷,姚僧垣撰《集驗方》10 卷,徐叔響撰《雜療方》22 卷等等,都是有著較
高學術水平的佳作。這些醫方著作一般多真實記錄了著作者本人的寶貴經
驗,在隋唐時期仍較廣泛地流傳著。例如:《小品方》曾流傳日本,在日本
醫學教育中,曾被列入醫學院校教材而廣為傳誦。我國隋唐及後世醫家之綜
合性著作,也多有引用。可惜,這些醫方書籍幾乎全部散佚,但由於孫思邈
之《千金方》、王燾《外台秘要》等大量引用而尚能窺其梗概。
③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的主要成果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批評活躍、文學批評著述空前繁盛的時期。重要的文學批評名著有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和《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
④ 魏晉南北朝文化成果的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曹氏父子、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江總
王氏父子的書法
吳道子
⑤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
一、指南車
曹魏科學家馬鈞創造了指南車,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簡單機械裝置。
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
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
2、《九章算術注》
曹魏數學家劉徽完成《九章算術注》,是中國數學史上寶貴的文獻,即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貢獻如下:
1、極限觀念與割圓術。
2、關於體積計算的劉徽定理。
3、創立十進小數記法。
4、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九章算術》中有一章專講線性方程組問題。
5、總結和發展了重差術我國古代,將用「表」(標桿)或「矩」(刻劃以留標記)進行兩次測望的測量方法稱做「重差術」。
三、《禹貢地域圖》
西晉裴秀任地官,為地圖學家。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圖,完成《禹貢地域圖》;科學的描繪出當時山脈水文的分布及行政區劃。
他總結前人繪圖方法,提出制圖六體的方法:分率(比例大小)、准望(物體方位)、道里(道路距離)、高下、方邪及迂真(此三項代表地形起伏所帶來的誤差)。
四、《大明歷》
《大明歷》是由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祖沖之創制的一部歷法,也稱「甲子元歷」。
在歷法中,祖沖之首次引入了「歲差」的概念,從而使得歷法更加精確,是中國第二次較大的歷法改革。
五、《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全書10卷92篇,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網路全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晉
⑥ 感覺魏坤琳總是以「科學」自居,他的科學成就到底有多高
我覺得他既然總是以科學自居的話,那麼大的科學成就應該是很高的。
⑦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成就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它繼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從而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發展基礎.一,科學技術的進步1.數學:①劉徽:魏晉時的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②祖沖之A.精確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近一千年.B.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對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C.運用歲差原理,測出一回歸年的時間,與現代科學測定的數字只差50秒.D.還以十萬分之一的誤差計算出了"交點月"的數字.E.他發明的"千里船",據說能日行百里.2.農學:①北朝賈思勰,潛心研究農學,著述了《齊民要術》;②《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旱最完整的農書.3.地理學:①裴秀A.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B.他繪制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②酈道元A.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B.《水經注》文筆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二,玄學的興起原因:一些士大夫為了逃避現實,崇尚空談,標榜虛無玄遠,名為"清談".時間:魏晉之際特點: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易經.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莊子》為經典,稱為"三玄."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等.影響:給兩漢以來僵化的儒學以新的解釋,從而推動了中國古代思辯哲學的發展.三,道教,佛教的傳播與反佛1.道教的改造與發展①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葯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封建統治服務的宗教.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也是一位醫學家.他寫的《抱朴子》涉及許多化學知識,在我國古代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③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2.佛教的盛行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教義為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也適合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傳播.②當時出現許多名僧,如法顯等.法顯的《佛國記》是研究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交通和歷史的重要史料.③伴隨佛教而來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語言,藝術,天文,醫學等許多方面,對我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3.佛教盛行的危害①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於現狀;②統治者廣修寺塔,施捨錢財,浪費了人民的大量血汗;③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爭奪勞動人手和稅收,農民負擔加重.4.反佛與滅佛①范縝在《神滅論》一文中,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形體存在,精神就存在;形體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滅論》的反佛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從加強統治出發,曾先後兩次滅佛.③北周武帝利用滅佛增加勞動人手和財政收入,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但焚燒佛經,搗毀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四,承上啟下的文學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變動,豐富了文學的內涵.②這一時期的文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③詩歌完成了古詩從四言,五言,騷體到七言詩的過渡,涌現了一批傑出詩人.2.建安文學①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詩人,以所見所聞及親身經歷,寫出的詩賦,史稱"建安文學".②"建安文學"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詩》和蔡文姬的《悲憤詩》等.3.陶淵明與田園詩①東晉詩人陶淵明嚮往農村生活,一生中寫下許多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朴實恬淡的田園詩.②他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詩》尤為著名.4.山水詩①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開始興盛.②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是山水文學的代表作.③與謝靈運同時代的鮑照的代表作有《擬行路難》等,對後世影響較大.5.南北朝民歌①南北朝時期,一種新的樂府詩即民歌大為盛行.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採桑度》等;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蘭辭》等.五,大放光彩的藝術1.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著名學者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②曹魏的鍾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這是漢字書法的一種進步.③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聖",代表作有《蘭亭序》《黃庭經》等.其子王獻之書法造詣也極高,與王羲之合稱"二王".④東晉女書法家衛鑠,世稱衛夫人,她師從鍾繇,得其真傳.王羲之曾隨衛夫人學習書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書法家.⑤因北魏碑誌藝術最有代表性,人們習稱這種書體"魏碑"."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藝術的精品2.繪畫藝術成就①魏晉南北朝的繪畫,往往帶有宗教色彩.②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③東晉顧愷之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3.石窟藝術寶庫①魏晉以後,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②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後來成為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4.音樂與舞蹈藝術①直接從西域引進了《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異域傳來的天竺樂,扶南樂,高麗樂等,也很流行.②舞蹈在這一時期帶有明顯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③《大面》又稱《蘭陵王入陣曲》.《大面》舞對後世戲劇的發展,有一定影響.給你資料,你自己參考,故事要自己寫才有意思
⑧ 魏晉南北朝時期代國的建立是什麼的成果
除了猗頓外,山西商人還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繁畤縣的莫含,家世貨殖,資累巨萬。當時代國的建立,就是拓跋鮮卑在莫含等幽州漢族士人的影響下與晉朝爭取的成果。
⑨ 魏坤琳真的是科學家嗎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麼目前有沒有什麼研究成果
如果是科學家,哪有這么閑,真正科學每天呆在研究院作研究的,研究一個項目要耗盡畢生精力,所以不是科學家,說的好聽是科學家,其實打醬油的
⑩ 魏晉南北朝文化成果的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1、魏晉時期洛陽的玄風及其東渡
漢末三國,由儒學到玄學的轉化中,馬融、郭泰、何晏和王弼四人,起著重要的影響,他們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魏晉之際,司馬氏為了奪權,對黨於曹氏的反對派,採取了殘酷的鎮壓
手段。這就使得玄學陣營出現分化。依附司馬氏的一派(他們之中也有並非
真心依附,只是在恐怖面前不得不低頭),一面談玄一面不離名教。如王衍,
就一面談玄,一面欣賞桓修的老莊和聖教「將無同」的答案。山濤「性好老
庄」,是所謂竹林七賢之一,他曾上疏晉武帝,勸他對百姓「崇風尚教以敦
之」(《晉書·山濤傳》)。所謂「尚教」,自然是儒家名教。黨於曹氏的
一派,他們不願意與司馬氏合作,但又怕有殺頭的危險。於是他們一方面向
司馬氏低頭,一方面又曠達放誕,不務世事。阮籍和向秀就是例子。據《晉
書·阮籍傳》稱: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
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卧為常。」嵇康被殺後,向秀應本郡計入洛陽。
司馬昭問他:「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向秀回答說:「以為巢許狷介
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晉書·向秀傳》)
衛玠,
可以說是稍後於阮籍等人的玄學代表人物,他也從洛陽來到江東。東晉初年
掌權的人物,如王敦、王導、庾亮,都是玄學中或受玄學影響的人物。
2、儒學傳統地位的繼續
五德終始思想在十六國時期又大盛起來。十六國的君主都信奉這一套,
定服色,定德性,信災異樣瑞之說。石勒以趙承金(晉為金德),為水德,
旗幟尚黑,牲牡尚玄。發生日蝕,石勒就避正殿三日,令群臣公卿各上封事
(《晉書·石勒載記》)。前燕慕容攜,也以自己為水德,承金之後,旗幟
尚黑,牲牡尚玄(《晉書·慕容載記》)。後秦姚萇,自謂是以火德承秦
氏木行(《晉書·姚萇載記》)。姚興以日月薄蝕,災青屢見,降號稱王,
下書令群公卿士將牧守宰各降一等(《晉書·姚興載記》)。
3、佛經的翻譯和佛教思想的傳播
在佛經翻譯和佛教思想介紹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高僧有釋道安、鳩摩羅
什、慧遠等人。
4、道教的形成和發展
東漢晚年,在漢中有張修、張魯宣揚的五斗米道,在青、徐等東方八州
有張角宣揚的太平道。
東晉初年,葛洪著《抱朴子》,為長生求仙說出一番道理,他可以說是
神仙道教的理論家。
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和寇謙之分別成為道教在南方和北方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統治者都曾對道教有所尊崇。
5、無神論的戰斗傳統
北魏北周的滅佛,和北齊的禁道,都是以暴力強迫進行的活動,談不到
無神論對有神論的斗爭。這是北朝反佛、道活動的特點。南朝跟北朝不同,
從宋到梁,有神無神、神滅不滅的論爭不斷。這種論爭,是中古社會唯物主
義和唯心主義之間論爭的一種特殊形式。范縝是南朝反對有神論的旗手,他
的《神滅論》是震撼當代思想領域的唯物主義的傑作。在他以前,有孫盛、
何承天、范曄,與他約略同時的劉峻,都是闡揚無神論的學者,也都是南朝
的人物,而孫盛、何承天、范曄又都是歷史學家,劉峻也是博通文史的人。
6、歷史撰述的成就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偽歷史撰述,繼司馬遷班固之後,有新的成就。它
的代表作,有陳壽的《三國志》、裴宏的《後漢書》和范曄的《後漢書》。
成就不如這四部書,頁在紀傳體史書中還佔有一定地位的,有司馬彪《續漢
書》的志,沈約的《宋書》、蕭子顯的《南齊書》和魏收的《魏書》。
7、建安文學
建安時期(196—219),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盛世。這時期出現了享有
盛名的文學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他們的詩文,反映了
時代的動亂和動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他們詩文的風格,慷慨蒼涼、意
境深沉卻又富有生氣。《文心雕龍·時序》稱:「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瑒、劉楨。
8、兩晉文學
正始以後,直到兩晉之際,玄言詩是主流。《詩品·總論》說:「永嘉
貴黃老,祖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
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詩作既然
理過其辭,淡乎寡味,他們便轉而追求形式。《文心雕龍·情采篇》評西晉
的作品是:「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是內容,文指形式。這就
是說不注意內容,但追求形式,走向形式主義道路。太康中有所謂三張(張
華、張載、張協)、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尼、潘岳)、一左(左
思),號為文章中興。其實除左思外,一般成就都不高。
9、東晉南朝的玄言詩和山水詩
東晉初年的詩人,只有郭璞可述。他的詩富於文采,代表作是《遊仙詩》。
託名遊仙,實是表示對現實不滿。
晉末宋初,文學造詣高的有陶淵明、鮑照、謝靈運、顏延之。鮑照的文
學造詣要比謝靈運、顏延之為高。
10、永明體
南齊時,出現了「永明體」的詩。齊竟陵王子良周圍聚集了許多文人,
其中沈約、謝跳等八人尤為竟陵王子良所重,號為竟陵八友。謝脁最長於詩。
謝朓的詩,與謝靈運一樣也寫山水。但他的詩風清新流麗,與謝靈運精雕細
刻不同。
11、小說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鬼神志怪小說,保存下來或部分保存下來的,還不少。
其中晉人於寶的《搜神記》,成就是最高的。
這類小說,最早的是託名漢劉歆著的《西京雜記》。
專門記載人物軼事的小說故事最早的,大約是東晉裴啟的《語林》。此
書收集了漢魏以來一直到東晉穆帝時的門閥世族,名士顯宦的言行軼事。所
記故事新穎,文筆清新,當時曾風行一時。東晉末年,又有郭澄之仿裴啟《語
林》的風格體例,著《郭子》三卷。
這類書中,最負盛名而至今尚存的是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義慶的《世說
新語》。
12、文學評論
先秦典籍和兩漢著作中,多有一些片段文字評論文學作品,但沒有文學
批評的專門著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先後出現了曹丕《典論·論文》、
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和鍾嶸的《詩品》等專門批評文學作品的
著作。
13、繪畫
三國時的大畫家,有曹不興,善畫大幅人像。他是畫中國佛像畫的始祖。
曹不興弟子出名的有衛協和張墨,他們在晉時被稱為「畫聖」。他們也擅畫
人物,所畫人物畫不僅相貌逼真,而且富有神采。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東晉顧愷之,就是衛協的大弟子。顧愷之善畫
人物,他畫的人物,傳神致妙、栩栩如生。
宋齊時期,繪畫方面出了很多名家,其中最有名的,在宋有陸探微和宗
炳等,在齊有謝赫等,梁有張僧繇等。宗炳畫山水畫,其他都是畫人物的。
14、書法
漢字書法,也是一門藝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家輩出。三國時
有鍾繇、蔡邕、劉德升、胡昭。西晉時有索靖、衛瓘、衛鑠(世稱衛夫人)。
東晉時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南朝有羊欣、孔琳之、蕭思話、范曄、薄紹
之、釋智永等。這是魏晉南朝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