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成果

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24 12:19:27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成果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 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什麼

1、首先是中國特色,因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成果,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我們黨選擇依法治國,實際上代表我們要走一條法治的治國之路。各個國家在治國的理念上選擇依法治國是理念的一種進步,但是具體方式應該結合各國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所以,我們國家要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2、第二個關鍵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整個依法治國在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實際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國家的科學立法,政府的依法執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強法律監督,這五大任務實際上在推進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次推進依法治國關鍵是要從問題入手,要從解決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入手,使得依法治國更加深入。

3、第三個關鍵: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所以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重在治權。為了重在治權,我們既要強調權力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比如享有公權力的部門之間要互相的監督和制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的私權力對公權力形成制約和監督,治權應該是依法治國的根本。

4、最後一個關鍵體現為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檢察機關負有法律監督職責,而且《憲法》對國家的檢察機關也是這樣定位的,它是一個法律監督機關,對於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負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在推進依法治國的時候,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也是讓依法治國之路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表現。

5、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造,因為從過去重視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會,到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是中國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轉變。同時,他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以法治來治理社會取得重要進展,因為中國歷史上雖然也講過依法治國,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現在講全面的法治,這是歷史的很大進步。

3. 全面依法治國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輝煌

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戰略舉措,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基本動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撐。法治是框架和軌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於法有據,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穩定性、規范性;依法治國首先要依規治黨,依規治黨才能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本質一致、辯證統一。沒有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在法治確定為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如總書記所要求的,全社會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落實到改革發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為中國前進的堅強保障,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
「法者,治之端也。」要跳出歷史周期律、實現長期執政,要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長治久安,就必須落實好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沿著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我們一定能在「四個全面」相互激盪的偉大進程中,繪就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

4. 如何評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取得的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主席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出發,對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各級政法機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職能、忠誠履職,大力推進法治中國、平安中國、過硬隊伍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國政法系統呈現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依法辦事的新常態。

5.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
深刻回答了在當今中國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極大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學理論的創新。全會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創新觀點,比如,關於「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的觀點;關於「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的觀點;關於「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觀點;關於「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的觀點;關於「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的觀點,等等。這些重大理論創新,必將有力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實踐。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詳情請查看: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http://tj.offcn.com/html/2014/11/33808.html?wt.mc_id=bd14672。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6. 簡述十八大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新舉措

十八大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舉措:

(一)有關憲法、立法和人大的新舉措
1.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決定》提出,我們國家的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因此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要堅決維護憲法的法律權威。每年還設立了12月4日為憲法日。
2. 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
3. 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4. 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

(二)有關執法和黨、政府實施法治的新舉措
5.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
《決定》提出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6.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7.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
《決定》對依法決策,包括程序、環節上都講得很到位。《決定》講,要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決定》提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8. 健全執法體制機制

(三)有關司法和司法系統與法治隊伍的新舉措
9.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10.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
要推動省以下的地方法院和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現在正在這樣的改、這樣試點、這樣推進。司法獨立非常重要,能夠保證我們司法公正。
11.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要建立追究制度
《決定》提出來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12.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
13.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
14.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15.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16.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
17.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
18.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很重要的就是要依靠法治工作隊伍。法治工作隊伍要講「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要有一個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

(四)有關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舉措
19.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開展法治教育
20.加強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

7. 全面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

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依法治國,是實行法治。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其核心是依法辦事,依法治理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8. 怎樣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以來,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對「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對黨的十五大以來「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在新形勢下全面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庄嚴承諾,為我們明確了法治建設整體推進、共同發展的基本思路。

這也意味著,下一階段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將放在「全面推進」上,我國的法治建設將呈現出一種全方位、全覆蓋的大格局與新氣象。全面依法治國意味著:

1、更加註重依法治國的全局性、整體性與系統性;

2、更加註重立法與法律實施的對應性與協調性;

3、更加註重「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共同發力;

4、更加註重法治民主性與科學性的內在統一;

5、更加彰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相輔相成;

6、更加強調依法「治官」與依法「治民」二者不可偏廢。

(8)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格局進行了整體部署,涵蓋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方方面面。即通過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

通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努力做到嚴格執法;通過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制度、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等一系列舉措,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通過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通過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上述六個方面的任務整體推進、系統發展,共同構成了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系統布局與整體格局。

今後相當長歷史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項工作將重點放在「全面推進」上。依法治國,將滲透到從科學立法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個環節,將全方位覆蓋國家、政府與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將更加註重法治建設的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將努力實現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互補契合,將對領導幹部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也意味著,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基本方略與根本保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戰略布局中發揮更加深刻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