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統一戰線理論論在未來職場的運用。一千字論文 求
一看就知道是一個學校的,哈哈
② 當前中國的統戰工作 2000字論文
摘 要: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好青年統戰工作,首先要准確判斷形勢。一是要把握青年統戰工作面臨的新挑戰。二是把握青年群體所涌現的新現象。做好新形勢下的青年統戰工作,還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要善於加強工作感情聯絡。二是要善於轉化、整合和共享個人資源。三是要善於處理重點群體和普通受眾的關系。四是要善於設計激發注意力的活動形式。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4/view-5079083.htm
關鍵詞:青年;統一戰線;思考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63(2013)03-0031-03
十八大關於統一戰線的新思想和新要求,為青年統戰工作的開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拓寬了工作的視野。青年統戰工作作為我黨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要積極發揮共青團工作的優勢,將青年統戰工作放在共青團工作的重要位置來謀劃和實施。
做青年統戰工作,首先要明確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一是從黨的統戰任務的角度認識青年統戰工作。統一戰線工作是黨的三大法寶之一,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內容之一。青年統戰工作的職能部門在共青團組織,共青團組織作為黨領導下的青年群眾組織,一定要牢牢把握黨在各個領域的中心任務。作為團結各族各界優秀青年組織,共青團組織要從青年統戰工作是黨的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把青年統戰工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是從團的自身職能出發認識青年統戰工作。共青團組織具有服務、引導、組織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四項職能,尤其是各級團組織要堅持基礎向下、中心下移,使團的基層組織網路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影響全體青年。履行好團組織的職能所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要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這實際上也是青年統戰的工作目標。
在明確工作目標的基礎上,我們要理清楚青年統戰工作的根本任務。一是要凝聚青年力量,要通過青年統戰工作的開展,擴大黨團組織在青年心中而不是形式上的影響力、吸引力、凝聚力。把最廣泛的青年團結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來,引導更多的青年為經濟社會建設發揮自己的力量。二是要在思想上形成認同。這是和凝聚力量這個任務密切相聯的,是凝聚力量的前提條件。思想認同的關鍵是要使廣大青年理解和認可我們現在所走的道路,要讓更多的青年自願自覺地理解統一戰線所高舉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當然,做好思想認同工作實際上存在著兩個層面,一是要使一些青年能夠真正堅定信念,但是這個難度比較大;二是讓更多的青年增強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度,從而更好的凝聚這些青年。
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好青年統戰工作,首先要准確判斷形勢。一是要把握青年統戰工作面臨的新挑戰。我們黨從為了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黨,經過漫長歲月的努力進取,轉變為掌握全國政權並且長期執政的黨,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主要是通過執政行為來體現;黨執政興國的理念也在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在不斷健全,目前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就是我們黨不斷鞏固和提升執政水平的重要舉措。我黨長期積累的統戰工作經驗為我們做好青年統戰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二是把握青年群體所涌現的新現象。隨著經濟社會多元化的發展,青年人的政治意識表達方式發生了變化,尤其突出的是青年人在常態下的政治表達逐步弱化,但是在一些重大敏感事件面前容易極端化。同時,青年人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關注的重點和信息的渠道更為多樣化,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角度的趨勢。因此,青年統戰工作要充分了解當代青年的特點,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團結廣大青年、影響廣大青年。
做好新形勢下的青年統戰工作,除了對形勢的了解之外,還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恰當的方法論對於做好任何一項工作都十分重要,對青年統戰工作而言,有以下幾個工作路徑。
一是要善於加強工作感情聯絡。青年統戰工作是有思想性和政治性的,但是切入點是以感情為紐帶的,要增進與廣大青年的感情、從而拉近與廣大青年的距離、擴大我們組織的影響,達到引導和團結青年的目的,實現廣大青年對組織的理性認同。要通過感情聯系和理性認同的相互結合,掌握住在青年統戰工作上的主導權,幫助黨掌握統戰領域的領導權。
二是要善於轉化、整合和共享個人資源。要加強個人之間的聯絡,用個人的感情去聯絡青年,同時也要善於把個人的資源轉化和共享為我們這個組織的資源,把青年個人的友好關系發展成為對組織的認同關系,也就是將個人間的友好關系組織化和制度化。
三是要善於處理重點群體和普通受眾的關系。要在團結廣大青年的前提下,既要關注高端青年這樣的骨幹載體,更要關注普通青年群體。要加大對有代表性、有影響力的青年人士的統戰工作,通過這些重點青年人士的輻射效應、影響和帶動更多的青年。要注重形成全體青年的合力,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引導他們積極支持團的各項工作。
四是要善於設計激發注意力的活動形式。青年統戰工作涉及許多方面、聯系的群體也是多樣的,不可能用單一的形式去解決所有問題。因此,要結合各地的情況和不同群體青年的特點,在創造切實有效的工作載體上下功夫,尋找能夠求同存異的切入點,特別是要注重挖掘活動的內涵。活動不在乎多少,要在乎質量,以吸引眼球注意力的活動加強與各行各業青年的溝通。
青年統戰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凝聚更廣泛的青年,另一方面也要通過青年統戰工作的開展推動更多的青年健康成長。當前,各地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在於人才,青年統戰工作尤其是要扎實做好青年人才工作。要緊緊把握黨政的需求,把握青年的特點,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優勢,找准青年人才工作的准確切入點。青年統戰部門作為團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和橋梁紐帶的作用,發揮在青年人才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一是要大力宣傳青年人才工作,要大力營造青年人人成才、人盡其才、人人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氛圍,尤其是要引導青聯委員用自身的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宣傳;二是要加強青年人才的隊伍建設,要加強對團屬青年社團的管理、把這些社團建設成為凝聚優秀青年的平台,要注重高層次青年人才的隊伍建設,也要注重更寬泛層面的青年人才隊伍的建設;三是要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爭取政策資金的扶持,完善青年人才庫和信息系統,加強青年人才工作的基礎性建設,為青年人才的成長進步拓展發展的空間。
青年統戰幹部作為直接從事青年統戰工作的群體,要不斷提高自身做好青年統戰工作的綜合素質。
一是要樹立政治意識。青年統戰事業是黨的事業,做一名合格的青年統戰幹部,所要遵從的第一要素是要忠誠黨的事業。要加強黨性修養鍛煉、增強政治敏感性,在做青年統戰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工作的政治智慧。
二是要樹立學習意識。統戰工作的政策性比較強,既有明確的政策把握,又要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善於做符合原則的溝通。作為青年統戰幹部,要加強對黨的重大理論政策、統戰知識的學習,也要積極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從事過統戰工作的同志學習,提升自己的工作素養。
三是要樹立大局意識。青年統戰工作的開展,要始終把握每個階段的工作中心。要把青年統戰工作放在黨政大局和團工作大局中去考量,切實使青年統戰工作成為黨政工作的好幫手、成為共青團工作的亮點。
四是要樹立創新意識。青年統戰工作在每個階段、每個區域都存在獨特的元素,因此尤其需要青年統戰幹部結合實際去分析面對的青年群體、所要解決問題的先後,努力創新青年統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
五是要樹立實干意識。要沉下心去實實在在的干。要以立足實際、深入實踐、追求實效的態度,切切實實地了解和熟悉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准確地把握各類青年群體的利益訴求,開拓做好青年統戰工作的思路。由於青年統戰工作的特殊性,青年統戰工作者尤其要注重開展工作的細節把握,善於從各類青年思想的細微處尋找出青年統戰工作的決策點。
青年統戰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新問題還有很多。只有把青年統戰工作放在黨政大局發展的總體目標下去謀劃,青年統戰工作才能真正實現為黨政服務、為青年服務、為社會服務的目標。
③ 求一篇「論統一戰線的現實意義」論文!
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確立了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進一步明確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1986年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統戰部的報告時指山,各民主黨派都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而是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1989年12月制定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意見》進一步規定:各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1993年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建議的憲法修正案,在中國根本大法中庄嚴地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還進一步明確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中共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的政治基礎;幫助民主黨派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支持他們開展各種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活動,發揮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作用;明確中共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路線、方針、政策和政治原則、政治方向的領導等。
統一戰線理論的指導下,人民政協工作逐步加強,開始實行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地方重要事務以及群眾生活、統一戰線內部關系等重要問題上的政治協商,並通過提出建議和批評,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民主黨派在恢復活動以後,組織建設得以加強,在大部省、市、自治區建立了常設機構。近年來,中國共產黨在作出經濟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整黨等重大決策前,都事先與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協商,聽取他們的竟見。各民主黨派還在妥善安排使用原工商業者、扶持振興中醫中葯事業、廣開門路解決城市就業、恢復和發展傳統食品、改進知識分子工作和待遇、改進醫院管理、開發建設海南島等方面,向共產黨和政府提出了重要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④ 求統一戰線方面的論文
呀!這可就難到我啦寫論文可是一大難題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論文更不好寫我給你介紹一個網站吧是幫人寫論文的很厲害的 叫燕子期刊網主編叫雷燕如果你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可以到網路上查查燕子期刊網就一目瞭然啦呵呵 祝成功
⑤ 論文高手進,我要寫一篇論新民主主義時期抗日統一戰線的論文
累死我了 看這些能否幫你 寫出來加分啊http://www.shehuigongde.com/de/2006/200604/2006-04-20/de_4090.html
http://www.265ks.com/xll/KY/KYXD/200604/148039.html
http://www.fanwen.org.cn/2006/4-14/15522.htm
http://www.gabonese.net/bbs/dispbbs.asp?boardid=14&id=56&page=1
http://www.studa.net/china/060421/1704199.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12/content_1077079.htm
http://news.sina.com.cn/w/2004-06-25/16502908772s.shtml
⑥ 求論文:「建立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根本方法」1000字
統一戰線就其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建立的政治聯盟或聯合。
1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
2統一戰線調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革命熱情和力量,將中國革命推向了一個更加壯大更加輝煌的地步。
3統一戰線建立起的由共產黨領導,多個民主黨派監督的方陣
4統一戰線為中國革命確定了主要敵人:團結中間力量,發展進步力量,斗爭頑固力量(團結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發展無產階級,斗爭官僚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封建勢力)*注:在前期斗爭目標主要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後期是官僚資本主義。
⑦ 求統一戰線理論論在未來職場的運用論文~~ 直接發出來喲~不要傳郵箱~急!!~
寫 看資料
⑧ 關於」新民主主義時期統一戰線理論的現實意義」的論文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浮毯行
學弟
4月21日 12:25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
一、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統一戰線的現實可能性
(一)、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
統一戰線是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為了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或完成當前的任務、逐步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聯合的階級、階層、政黨和集團在一定目標下結成的廣泛的政治同盟。
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同盟者,建立和發展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以便集中力量反對最主要的敵人,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
(二)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進程中具有極端的重要性,是中國革命的一大法寶。這是因為:
1、敵我力量對比的不平衡性所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在階級構成上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作為革命領導力量的無產階級雖然革命性最強,但人數很少;作為革命對象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雖然人數也很少,但掌握著強大的反動國家機器;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再加上民族資產階級,即處於無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之間的社會階級力量占著絕大多數。因此,無產階級要戰勝強大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及其支持者-帝國主義就必須同中間階級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否則,僅靠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勝利的。
2、由於近代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革命的不平衡,要把這種不平衡變為大體平衡,需要很長的時間,積聚雄厚的力量。這又決定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採取統一戰線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同盟者,不斷發展壯大革命力量,最終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
(三)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現實可能性
由於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廣大的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以及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要求。中國的大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對象,但他們的各個集團是以不同的帝國主義支持為背景,在革命的鋒芒主要的是反對某一帝國主義的時候,屬於別的帝國主義系統的大資產階級集團,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時期內,參加反對某一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因此,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力量。
(四)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不同內容和特點
統一戰線是隨著一定時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務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年)的聯合戰線,即國共第一次合作。統一戰線是以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兩黨合作是黨內合作為特點的。 新三民主義是合作的基礎。這次合作建立是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為標志。
第一次國共合作因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放棄無產階級領導權,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而失敗。
第二階段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國民革命失敗後,原有的革命統一戰線分裂了,民族資產階級退出統一戰線,其代表人物一度加入了國民黨南京政府。此時的統一戰線內只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基本上是三個革命階級的聯合戰線,故稱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第三階段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具體表現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相比,有以下特點: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階級成分廣泛,內部矛盾復雜。日本帝國主義要滅亡中國,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不僅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以及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以及地方實力派從自身利益出發,也參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存在著復雜的、嚴重的階級斗爭。因此,共產黨在堅持統一戰線時,必須有自己的獨立性,在政策與策略上有靈活性。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共同的政治綱領和固定的組織形式,國共兩黨只能各自堅持自己的抗戰路線,分別領導兩個戰場,形成一種不完善的合作局面。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兩黨各自有政權和軍隊,都有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經驗。共產黨對於領導權和武裝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能立於不敗之地。
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整個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國民黨蔣介石既抗日又反共的特點,中共提出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
發展進步勢力,就是發展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力量,獨立自主地擴大八路軍、新四軍,廣泛地創立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共產黨的組織到全國,發展全國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的民眾運動,爭取全國的知識分子。發展進步勢力是策略總方針的中心環節。
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地方實力派。爭取中間勢力,就會孤立頑固勢力。而要爭取中間勢力,就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我們有充足的力量;二、尊重他們的利益;三、對頑固派作堅決的斗爭並能一步一步地取得勝利。
孤立頑固勢力,就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勢力,堅決揭露和打擊他們妥協投降和反共的一面。同時,要將頑固勢力同漢奸親日派有所區別。在同頑固勢力斗爭時,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
第四個時期是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此時的統一戰線得到空前的發展與壯大,成為包括一切革命的民主的階級、階層、黨派、團體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最廣泛的合作,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
二、實現革命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經驗。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及其關系。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對資產階級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
(一)實現革命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經驗
1、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同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建立統一戰線時,必須牢牢掌握領導權,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2、必須分清統一戰線中的左、中、右三種力量,規定和實行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政策,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3、在統一戰線中,針對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要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在同其聯合時要注意右的偏向,在同其斗爭時,要防止「左」的偏向。
4、統一戰線中必須以武裝斗爭和堅強的人民軍隊為中心支柱,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及其關系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中包含兩個聯盟,一個聯盟是無產階級與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聯盟,是統一戰線主要的、基本的聯盟;另一個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在特殊情況下還包括一部分大資產階級)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
二者關系:第一個聯盟是主要的,是統一戰線的基礎。只有首先鞏固和發展這個聯盟,才能使統一戰線堅強有力,使中間勢力向革命靠攏,建立和鞏固第二個聯盟,最後戰勝敵人。與此同時,也要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盟,特別是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並且使兩個聯盟互相促進。
(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一是率領被領導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斗爭,並取得勝利;二是對同盟者給予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要給以政治教育。沒有這兩個條件或兩個條件缺一,就不能實現領導。
(四)、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對資產階級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
建立統一戰線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革命力量,反對當前最主要的敵人。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堅持獨立自主,實質就是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必須力爭並牢牢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
領導權問題是統一戰線的最根本問題。對資產階級採取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於並善於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和中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基本經驗。
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總政策是綜合團結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斗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斗爭的目的,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抗日戰爭時期的王明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反復證明了此點。
揪錯 ┆ 評論 ┆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