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武昌首義成果

武昌首義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0 18:02:43

❶ 有哪13個省份在武昌首義後宣布獨立,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爆發後,宣布獨立的省不止十三個。

其中,湖北湖南兩地的會黨早有密切聯系,他們相互約定,無論誰先起義並宣布獨立,只要能在清軍的剿滅下堅持十天,另一地的會黨不管遇到的困難有多大,也必須響應,要跟著起義並宣布獨立。

這也是為了聲援首義一方,分擔他所面臨的壓力,另外,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不難,難的是形成更廣闊范圍的合力,要想推翻清廷,除了有人振臂一呼,還必須有更多的人跟進。

應該說,兩地會黨們的預判是准確的,漢人不乏覺醒意識,缺乏的是有人第一個站出來,堅決的搞事情,缺乏的是有人第二個站出來,堅決的呼應搞事情,有了出頭鳥,第三個第四個第N個站出來,並非難事,漢人絕不缺少從眾意識。

至於為什麼定在十天,可能也是由於之前的失敗教訓太多太深刻,再堅定的起義者也對革命前途保有著慣性的悲觀論調。出頭鳥站出來了,無人喝彩,燈光照射在大舞台上,孤獨的首義者很快就將被槍口對准,無奈何的凋零。然後就是後來者的高光時刻,像歷史上的劉邦、劉秀、朱元璋,人家都不是首義者,但他們這些附義者,最終卻都成了摘桃子的既得利益者。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f,想讓人家救你,得有自救能力。



一、政治作用:

槍打出頭鳥,帶頭的「首惡」必須鎮壓下去,這一十三省中的有一些省份的獨立意志並不堅決,但四周省份全部獨立,自己不「獨立」好像有些孤立,就像山東的性質一樣,今天能響應號召獨立,明天就能順應潮流「反正」而取消獨立。

二、地理位置:

武漢處於九省通衢,是這十三省的核心位置,從京師出兵,可沿京漢鐵路直達武漢地區,沿線的直隸、河南在清廷手裡,進攻夠的著。實際上,清廷能與之直接交戰的民軍控制的省份數量也不多,陝西有黃河天險,山西也沒被全部攻下;僅剩的江蘇安徽地理位置不如武漢重要是一方面,清廷在南京被聯軍攻破後,也無力組織全線的反撲。

三、軍事方面:

武漢的民軍數量最多,戰力最兇悍,意志最堅決,而且南方各省民軍也紛紛趕來集結,你清廷不去鎮壓武漢民軍,武漢的民軍就存有北上威脅河南的可能性。

❷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關於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尤其在人們的一般觀念中,作如是觀者不在少數。與此相關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解釋,即把辛亥革命定義為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這後一種解釋顯然比前一種解釋界域要寬,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為武昌起義,因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義」廣泛得多。但另一方面,由於特定時間(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這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際上又成為對「武昌起義」的性質的界說。這樣一來,它又很難與前一種解釋劃清界限。現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這幾個既密切聯系又有一定區別的概念混為一談,其症結就在於對「辛亥革命」缺乏一個准確的理解和把握。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界定辛亥革命呢?

筆者認為,所謂「辛亥革命」,確切地說,是指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所領導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的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革命。這一革命,雖然以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但卻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歸結於武昌起義。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上海、江蘇、貴州、安徽、浙江、廣西、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市響應武昌起義而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行動,終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滅和中華民國的成立。至於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孫中山等領導的一系列武裝起義——潮州黃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鎮南關之役、欽廉之役、河口之役、廣州新軍之役和廣州起義,以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存續期間和解體之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而展開的一系列斗爭,包括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等,雖然都屬於中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但卻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疇。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談及辛亥革命,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敗」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的研究和宣傳中,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勝利同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失敗這兩個問題區分開來。「辛亥革命失敗論」的一個典型的論據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且,「辛亥革命的失敗」成了普遍運用於論證舊民主主義革命何以必然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依據。

無庸諱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是事實,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也是事實。然而,這並不足以成為論證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據。把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其根源仍在於把近代中國的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辛亥革命混為一談。

筆者認為,辛亥革命既然是「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所領導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的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革命」,那麼,「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就意味著革命取得了成功。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政權,這既是它的偉大歷史功績,也是它取得勝利的根本標志。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鞏固革命的成果,進一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而是在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的進逼下喪失了政權,這本身已不屬於辛亥革命的范疇,而是整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挫折和失敗。我們切不可因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終失敗而否定辛亥革命本身的成功,就像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不能因為後來的「熱月政變」而否定其本身的勝利一樣

❸ 武昌起義的成果和影響

4、【結果】:武抄昌起義勝利襲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5、【影響】:武昌起義的巨大影響:①敲響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喪鍾;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②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武昌起義創建了湖北軍政府,成為共和政權的雛型,並引發各省響應。③頒發了民主共和國的施政綱領,傳播了民主共和的偉大思想。

❹ 黃埔軍校北伐戰爭的目的

宋氏皇朝裡面的宋慶齡有句台詞:民國前我們是舊社會的奴隸,民國後我們專是奴隸的奴隸。
實際的意思是,屬廣東和那些軍閥實際上都是一丘之貉。都是擁兵自重,然後想問鼎天下。目的是一樣的。廣東穩固了,於是不滿足現狀的情況,開始軍事進攻其他地區。否則怎麼不採取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統一。
武昌首義後,南方烽煙四起,袁大頭看到有機可乘,於是和南方談判,用和平的方式讓清帝遜位,建立民國,雖然竊了國,但是用的是和平的方式。而南方的廣東,在蘇俄的支持下,羽翼漸漸豐滿起來,統一中國是所有起事的人的夢想。大炮也是有這樣的想法。
而且當時的中國各路大哥,雖然有的被罵為軍閥,有的被尊為領袖。實則都是外國在中國的代理人。軍閥們是英、美、日的代理人,這些國家希望中國內亂,這樣更能方便的控制各個中國地區,為外國的經濟利益服務。而俄國則是一個披著紅色外衣的更壞的傢伙,為了繼續在中國獲得利益,俄國支持大炮,為大炮提供軍火、軍事教官,為大炮培養軍事力量。來鼓動大炮取代軍閥來為俄國獲得利益。
不幸的是大炮死的早,光頭繼位後,權衡利弊,倒向了英、美一方,但是與俄國沒有斷絕關系,而是做一個兩面派。

❺ 武昌起義發動時間,取得了什麼成就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專的兵變,也是屬辛亥革命的開端。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閱讀全文

與武昌首義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