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國產化成果怎麼填

國產化成果怎麼填

發布時間:2021-08-24 04:00:57

『壹』 國產化硬體伺服器招標參數怎麼寫

按照招標文件要求的貨物規格要求填寫第一列,第二列貨物投標規格最好全部按照第一列的招標貨物規格寫,第三列都填符合。

投標技術規格偏離表應該算是投標文件中商務響應部分最重要的一個章節了,很多信息都是以這里的參數為基準的。

表頭前信息:這個地方一般來說是項目名稱、項目編號、分包名稱三項,但有的公司是投標人名稱、項目名稱、分包名稱三項,所以在這里要看清楚,不要弄錯了(後面的分項報價表、貨物一覽表、技術偏離表和商務偏離表也是一樣)。

項目名稱(或投標人名稱)、項目編號就不說了了,分包名稱有的話就填,沒有的時候千萬不要空著,要填上「/」;

表後面的信息:表後面都是投標人簽字蓋章的地方,這個地方基本都是一致的,可能的區別就是叫法不一樣,比如:有的叫投標人,而有的叫投標人名稱,性質是一樣的,錯了雖然沒啥影響,但為保險起見,最好還是核對清楚;

表格的數量:有的在招標參數中分成了多個表格,比如:軟體參數、硬體參數等,此時也需要與招標一致,分成對應的多個表格去響應;

表裡面的內容:這一部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一般包括序號、服務內容、招標文件條款號、招標需求、投標響應、偏離、說明幾項內容,這里重點說下投標響應的部分,具體如下:

1、序號:既可以手寫也可以自動生成,但一定要與第二項「名稱」一致,隨著名稱項的變化而變化;

2)服務內容:名稱必須和招標文件中技術參數中所寫明的名稱一致。如果是一個項中包含了幾個小項,那不能只寫大項或只寫小項。正確的做法是1列拆分為2列,將大小項都寫進去,對應的第一列的編號以大項為主,後面的幾列參數則以小項為基準;

3)招標文件條款號:由於很多招標文件都比較混亂,所以盡量把條款號找到最小的項,對應到最准確的位置,招標文件如果實在找不到非常准確的信息,那麼就對應到一個相對准確的位置;

4)招標需求:又稱為招標參數,按照對應內容復制粘貼即可;

投標響應:應該算是這一章節最重要的地方了,需要著重去編寫,對應招標參數撰寫自己的投標參數,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不能夠為了省事直接復制粘貼過來,那樣是會被廢標的,在這里有幾個小的竅門,可以讓你寫的比較快,如下:

如果這一份標書是確定要中標的標書,那麼這一塊需要非常認真的去寫,必須保證的是招標參數響應不能有一條的遺漏,可以多但絕對不能少;

『貳』 如何寫關於祖國的變化和成就

深圳巨變譜寫了春天的故事,
西部開放喚醒了遠古的洪荒,
三峽工程創造了驚天的奇跡,
北京奧運實現了百年的夢想 ,
神七飛船邁出了太空的行走,
台灣海峽填滿了回歸的吶喊,
香港澳門架設了交流的橋梁 ,
……
你可繼續參考下面的資料寫: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
·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
·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
·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
·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
·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
·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
·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
·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
·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1988年 價格闖關
·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辜會談」
·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
·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2008年 神舟七號載人太空行走成功

『叄』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科研成果

燃氣汽車開發
依託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型車燃氣多點順序噴射EMS系統。該技術使發動機具備優良的燃料經濟性、動力性,並能夠滿足歐Ⅲ、Ⅳ排放法規的要求。目前,工程中心已為豐田、北汽、長安、東風、江淮等眾多國內外OEM企業開發了數十款天然氣汽車,同時在澳門、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進行了推廣應用。
單軌列車轉向架開發
開發的單軌列車轉向架關鍵零部件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達到國務院提出的70%國產化目標。目前開發出的走行輪輪輞、減速箱以及輪胎安全監測裝置等關鍵零部件,填補了國內空白,完全替代進口產品,並已在重慶市單軌列車上批量應用,為重慶單軌項目向全國推廣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
汽車底盤測功機與自動駕駛機器人
該項目是在消化、吸收國外底盤測功機和駕駛機器人系統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創新突破動態載入關鍵技術,研製出的能滿足國標GB18352.2-2001《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針對汽車耐久性試驗的試驗系統。目前48英寸耐久性底盤測功機已批量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自動駕駛機器人系統則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匯流排及變頻控制技術,能滿足國Ⅲ、國Ⅳ規定的耐久性循環試驗,已取得兩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目前正在著手申報發明專利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多功能環衛清掃車
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凱瑞特種車製造廠自主研發的多功能環衛清掃車集清洗,灑水,吸掃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具有節油、低噪音、方便維護、環保便利等優點。該車的最大亮點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同類車型清掃作業時對環境產生的二次空氣污染,特別適用於大中城市的街道、高速公路、碼頭和機場路面的吸掃等多種作業。該車部分設計屬國內首創,已申報了多項實用新型專利。

『肆』 闕端麟的主要成就

闕端麟長期從事半導體材料研究工作,在中國首先開展用硅烷法制備純硅,駐高純硅烷的研究。負責並領導高純極高阻硅單晶的研製,成功地研製出極高阻控測器級硅單晶。
闕端麟試製成中國第一台溫差電發電機;在中國首先用硅烷法成功研製出極高阻探測器級硅單晶;首先提出用氮氣作為保護氣直拉硅單晶技術,生產出優質低成本硅單晶;發展了單色紅外光電導衰減壽命測試理論和技術,主持研製的測試儀器技術指標大大優於同類進口儀器,使硅單晶工業產品壽命測試儀國產化。
研究成果:全分子篩吸附法提純硅烷、高頻1.09μm紅外光電導衰減硅單晶少子壽命測試儀、減壓充氮直拉硅單晶技術。 闕端麟發表的重要論文50餘篇。獲中國發明專利權8項。
主要論著
1:闕端麟,採用氮保護氣氛製造直拉(切氏法)硅單晶方法,中國發明專利 ,CN85100295B(已授權)。
2:闕端麟,重摻銻硅單晶的製造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86100854B(已授權)。
3:闕端麟,直拉硅單晶的氣相摻氮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1003607B(已授權)。
4:闕端麟,一種微氮低氧低碳直拉硅單晶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1003797B (已授權)。
5:闕端麟,控制直拉硅單晶中氮量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CN1040400A(已授權)。
6:闕端麟,紅外光源硅單晶少子壽命測試儀,浙江大學學報,1982,3。
7:闕端麟,高頻109μ紅外光電導衰減法測試硅單晶非平衡截流子壽命,浙江大 學學報,1985,2。
8:闕端麟,高阻探測器級硅單晶,稀有金屬1987,60。
9:闕端麟,高阻硅低溫歐姆接觸,半導體學報,1988,9(2)。
10:Que Duanlin,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CZ Silicon Crystals Grown under Nitrogen Atmosphere,Proceedings of 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State and IC Te chnology,Beijing,1989.
11:闕端麟,採用氮保護氣氛生長的功率晶體管用硅單晶的研究,浙江大學學報, 1990,24(3)。
12:闕端麟,減壓氮保護直拉硅單晶生長,中國科學A輯,1991,2C zochralski Silicon Crystal Growth in Ntrogen Atmosphere Under Reced Pressur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1991.
13:闕端麟,含氮CZSi中NN對的退火行為,半導體學報,1991,12(4)。
14:闕端麟,微氮硅單晶中的熱受主,半導體學報, 1991,12(8)。
15:闕端麟,中國大網路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硅材料」篇。
16:Oue Duanlin,Czochralski Silicon Crystal Growth in Nitrogen Atmosphere under Reced Pressure,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1991,34(8):1017~1024.
17:Que Duanlin,Surface Recmbination Correction Formula for Measuring Minority Carrie r Lifetime in Silicon Crystals by Monochromatic Light Photoconctive Decay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1994,3(4):76~78.
18:Que Duanlin,Oxygen Precipitate of New Morphology in Nitrogen Doped Silicon ,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94,3(2):176~180.
19:Que Duanlin,Nitrogen Effects on Thermal Donor and Shallow Thermal Donor in Silico n,JApplPhys,1995,77(2):933.
20:Que Duanlin,Effect of Nitrogenoxygen Complex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zoch ralski Silicon,ApplPhysLett.,1996,68(4):487. 闕端麟首開「半導體材料」等10餘門新課,作為浙江大學半導體材料學科的奠基人,他領導該學科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和第一個半導體材料工學博士學位授予點,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87年獲批建成高純硅及硅烷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闕端麟的身教言傳訓練下,他的學生都有較強的科研實驗能力。許多學生已成長為各單位業務骨乾和領導。 如楊德仁教授。
他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電工材料」、「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專論」、「真空技術」、「半導體物理」、「近代物理基礎」等10多門課程,其中多門課程都是在沒有教科書,甚至沒有系統參考書的情況下,由他首先收集資料開出的。

『伍』 祖國的成就怎麼寫

成就一:兩彈一星
「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世紀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成就二: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得到恢復。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重回聯合國,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成就三:載人航天
1992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將該項目命名為「921工程」。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之後,從「神州六號」到「神州十一號」,中國航天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成就四:香港澳門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結束了英國在香港一個世紀的殖民統治;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結束了葡萄牙在澳門442年的殖民統治。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大大推進了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
成就五: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整個工程分兩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青藏線大部分線路處於高海拔地區和「生命禁區」,青藏鐵路建設成功解決了三大世界鐵路建設難題:千里多年凍土的地質構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環境和對脆弱生態環境的保護。
成就六:加入「世貿組織」WTO
2001年11月10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它標志著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終於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也標志著中國在經過了15年的歧視待遇之後,終於享有了與其他世貿成員同等待遇的權利。
成就七:2008年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展示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改革開放30年風雨歷程,中國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個蓬勃的新興經濟體。北京奧運會則把「文化中國」傳遞給了世界,「綠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進了傳統奧運理念之中。
成就八:世界第二大經濟
2010年,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當年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過三十多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成就九:國產航母「遼寧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其前身是蘇聯海軍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1999年,中國購買了因蘇聯解體而建造中斷的「瓦良格」號,並繼續建造改進。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為遼寧號,開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服役。2017年4月26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艦在大連正式下水,它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這標志著我國現代化海上作戰平台自主設計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2018年10月28日,完全由中國本土設計和建造的首艘航母完成了它的第三次海試。這意味著北京已經掌握了製造中型及大型航母的技術。航母長約315米、最大寬度約75米、排水量約為5萬噸、最大航速為30節。據中國媒體報道,它可以搭載36架殲-15戰機、數架用途各異的直升機。其中,殲-15能根據不同作戰任務攜帶多型空空導彈、空地導彈以及精確制導炸彈等。
成就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歐洲衛星導航系統之後的第四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志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我國陸續發射了多顆「北斗」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服務范圍正式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陸』 關於祖國61年來的輝煌成就。

看看這個行不行?

一、艱苦創業
1、高瞻遠矚,雷厲風行
1956年4月13日,航空工業委員會(簡稱航委)正式成立,聶榮臻任主任。在聶帥的主持下,30多名科技專家和一批軍政幹部、150餘名應屆大學畢業生陸續集聚北京,成為新中國航天事業創建的班底。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國防部五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長錢學森。中國的航天事業誕生了。

2、引進技術,學習消化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初,原蘇聯給我國提供了重要的幫助。1956年10月原蘇聯先提供了兩發供教學用的P-1模型導彈,1957年12月又提供了兩發液體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P-2及一套地面設備,同時還向我國提供了導彈研製基地、發射基地的工程設計圖紙,派遣了技術專家和導彈操作使用人員。

在原蘇聯的幫助下,我國開始了P-2導彈和C-75地空導彈的仿製工作,開始進行導彈研製基地、發射基地的建設,還組建了教導大隊,學習導彈操作使用技術。

這期間,1957年10月4日,原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極大地鼓舞了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3、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國航天事業一直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建設強大國防的決心也毫不動搖。1960年11月5日,中國自己仿製的液體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一舉發射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近程彈道導彈。同年9月,上海機電設計院自行設計、製造的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T-7發射成功。

4、小結,開局成功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初,下設10個研究室,1957年重組為一、二分院,1961年成立三分院,1964年成立四分院。同時,相關科研院所不斷加入國防部五院管理體系,充實完善了科研體系,這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1958年成立,1963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上海第二機電工業局(1961年成立,1962年由國防部五院歸口管理)、通信兵部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1958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導彈試驗訓練基地(1961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等。截至1964年,國防部五院已經初步建成覆蓋導彈、火箭、衛星及相關系統領域,具有獨立研究、研製、試驗能力和條件的研究院體系。國防部五院的成立、建設及其成績證明,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開局成功,為完成更大的歷史任務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配套發展
1、「八年四彈」與導彈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發展導彈核武器,解決運載工具已成為緊迫任務。1964年12月,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通過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的決議,由七機部統一組織和管理航天事業的研究、設計、試制、試驗、生產。

1965年3月,七機部《關於地地導彈發展規劃》獲得批准。這就是「八年四彈」的發展規劃,即在1965年至1972年的八年時間內,研製成功改進的中近程、中程、中遠程、遠程四種液體彈道導彈。這一規劃在執行中雖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進度有所推延,但都基本實現。這對我國航天科技工業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起到了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並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新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1966年10月27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東風2號甲中近程導彈攜帶著自己製造的核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兩彈結合試驗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實用型導彈核武器,為打破霸權主義核壟斷作出了巨大貢獻。

2、航天三線,新基地新創業
六十年代中期,根據中央關於加強戰備,加強三線建設,建立鞏固的戰略後方的指示,航天系統開始大規模的後方基地建設。廣大航天職工從一線大城市來到三線深山僻壤,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經過20年風雨坎坷的努力奮斗,建成了航天三線基地。

3、東方紅一號衛星與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衛星研製工作受到較大沖擊。為了加快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建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於1968年2月成立,有力地保障了衛星研製工作的正常開展。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轉播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全國各族人民無比喜悅。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掌握多級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的研製、發射與測控技術,這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突破,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4、小結,歷史性的飛躍
七機部成立後,體制建設繼續充實,技術體系繼續完善,盡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仍然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了西方強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的技術突破和工程成就,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飛躍。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兩極世界格局下,航天事業作為國防事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全國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世界處於和平和發展的進程環境里,航天事業面臨轉型。
偉大的祖國 輝煌的成就

:六十年前的十月一日,在亞洲東部,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國家,在她新一代領導人庄嚴的聲音中蘇醒過來。這是一個怎樣鼓舞人心的事件啊!她的誕生改變了世界,改善了中國人民的地位,引起了舉世矚目,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繁榮、昌盛。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也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綻放出熠熠的光芒。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又出現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讓我們一起走近她,聆聽她那不平凡而又鮮為人知的經歷吧

首先從我們國家美麗而壯觀的自然景觀著手吧!在祖國的版圖中,名山大川比比皆是,我們有氣勢雄渾的喜馬拉雅山和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我們有風景優美的黃山、廬山,有婀娜多姿的巫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湖美景,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佛教名山普陀山, 道教名山武當山 地質公園嵩山,可以說在祖國的大地上這些風景各異的景點象璀璨的繁星,灑滿了祖國的大地。在外開放中,祖國的山山水水向世界遊人展現了中國獨特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友好的情懷,中國以她特有的方式.向世界伸出了友誼之手,真誠歡迎世界各國人民前來參觀訪問,願同一切希望和中國友好的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中國在發展旅遊的同時,十分注重生態保護,一個個自然保護區相繼建立,這些自然保護區既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也保護了珍稀頻危野生動物現在,實現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其次,從祖國建設的巨大成就來說,新中國剛剛建立時,中國各項事業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工業上一窮二白,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更別提什麼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當時的中國與世界相比,就像一隻剛剛從森林中走出的猿猴,但我們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了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就取得了發達國家一、二百年的發展歷程,現在我們的工業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各項工業從無到有,相繼建立,甚至已達世界前列,從衛星技術到火箭技術,從航空航天到基因工程,從網路技術到納米技術,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眾多科研成果不斷涌現。中國正以積極的態度迎接任何一種挑戰,也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世界每一項研究中,承擔並完成了諸如基因工程的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國正以她強大的人力,物力和綜合國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從中國人民的凝聚力上說,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從建國到現在,在中國的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都涌現出了一批批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青春各式各樣的英雄人物,從建國初期的王進喜,焦裕祿,又如現代化建設中的孔繁森,任長霞,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從長江洪水到南方雪災,特別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軍隊,我們的人民達到了空前的團結,萬眾一心戰勝了巨大的自然災害,事實再次證明,中國人民不會為任何困難低頭,在勤勞的中國人民手中,一座嶄新的汶川,正出現在世人的眼前。再次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有一首歌唱到,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國美好的大家庭中,五十六個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達到了空前的統一和團結。目前,我國政治穩定,不像有的國家,不是政局不穩定,就是民族矛盾糾紛,而我國的各個民族在黨的民族政策的知道下,真正做到了和睦相處,親如一家。

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殘奧會,這在中國來說時開天闢地頭一回,中國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奮力拚搏,實現了金牌第一的夢想,成就了中國體育強國的榮譽,中華健兒不僅是為自己贏得了榮譽,可以說是為國爭光,為祖國的體育事業盡力,再一次展示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在偉大的祖國上,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平凡經歷,每天都在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讓我們向我們偉大的黨致以崇高的敬意。

經歷風霜雨雪,歷經苦難坎坷,我們的祖國母親在歲月的長河中,一步一步,艱難的挪動腳步。直到1949年,她甩開了腳鐐,挺直了胸膛,祖國母親用大步前行為我們贏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國母親卻已經六十周年了。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鍾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六十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沖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群山響應,大海回波!

從那以後,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置身歷史,我們溶於其中,分享著那過去的興奮與悲痛;放眼未來,我們會發現,面前的道路更遙遠更艱難。新的學習生活已經開始,實驗中學又迎來它的又一批驕子,讓我們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把科學、理性、民主,進步作為自己的偉大目標,讓我們用高尚的品德,優異的成績獻給祖國。迎接澳門,將中華兒女的豪氣與龍的傳人的膽魄融於自己青春,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愛,讓我們在五星紅旗下庄嚴宣誓:我們將努力奮斗,為了美麗的祖國我們將竭盡全力,為了祖國美麗的永生! 閃光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事業百廢待興,政府和人民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面孔,並沒有畏縮,勇往直前,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國民經濟,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那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許多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開始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它成為我國工業化的起點。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是極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車,人們叫它「洋馬」,點火用的火柴,人們叫它「洋火」,釘東西用的釘子,人們叫它「洋釘」。因為那時的中國人沒有見過這些新奇的東西,也不會造,都是從西洋傳過來的。那個艱苦的年代,我沒有經歷過,但從我看過的資料片中完全能夠體會,當時的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極端貧窮之中。

光陰如水,歲月如梭。時光來到了2009年,我正在電視機前,收看著中國第三個南極科考站落成的新聞。又是一個重大成就,我開始浮想聯翩,我想起了祖國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九屆奧運會,想起鳥巢,想起了奧運健兒們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國接連成功發射了神州五號、六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航天領域舉足輕重的一員,我想起了改革開放整整三十年裡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國國力,想起中國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綜合國力第六的國家,想起新中國成立的這一甲子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的、不斷地提升,想起新中國歷史,想起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閃光的足跡!

我為我的祖國母親驕傲,我為成為中國母親的兒子驕傲!

『柒』 國產化替代

據我的了解,適配國產化操作系統的開發平台在全國就天翎是做了國產化的適配的,之前國產化流行的時候,很多廠家都想進信創,但是一般很難進,能做適配的已經是很不錯了

『捌』 為什麼很多領域的產品都有人要求國產化

機械製造業作為一個傳統的領域已經發展了很多年,積累了不少理論和實踐經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個方面的個性化需求越加強烈。作為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並已成為基礎工業的機械製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先進製造技術這個概念的提出為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雖然這個名詞沒有確定的定義,但目前公認的認識是:先進製造技術是傳統製造技術不斷吸收機械、電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現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並將其綜合應用於產品設計、製造、檢測、管理、銷售、使用、服務的製造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並取得理想技術經濟效果的製造技術的總稱。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 從以技術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使技術的發展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需要。
2. 從強調專業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專多能轉變,使勞動者的聰明才智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3. 從金字塔的多層管理結構向扁平的網路化結構轉變,減少層次和中間環節。
4. 從傳統的順序工作方式向並行工作方式轉變,縮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質量。
5. 從按照功能劃分部門的固定組織形式向動態的自主管理的小組工作方式轉變。
6. 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1)機械製造自動化。(2)精密工程。(3)傳統加工方法的改進與非傳統加工方法的發展。
下面對自動化技術給予論述和展望。
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始終是機械製造中最活躍的一個研究領域。也是製造企業提高生產率和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自本世紀20年代出現以來,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剛性自動化、柔性自動化和綜合自動化。綜合自動化常常與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集成製造等概念相聯系,它是製造技術、控制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旨在全面提高製造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對市場的響應速度。

一、集成化

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被認為是21世紀製造企業的主要生產方式。CIMS作為一個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的部分(分系統)組成,通常可劃分為5部分:
1. 工程技術信息分系統
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CAE),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CAPP),計算機輔助工裝設計(CATD)數控程序編制(NCP)等。
2. 管理信息分系統(MIS)
包括經營管理(BM),生產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財務管理(FM)等。
3. 製造自動化分系統(MAS)
包括各種自動化設備和系統,如計算機數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製造單元(FMS),工業機器人(Robot),自動裝配(AA)等。
4. 質量信息分系統
包括計算機輔助檢測(CAI),計算機輔助測試(CAT),計算機輔助質量控制(CAQC),三坐標測量機(CMM)等。
5. 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分系統(Network & DB)
它是一個支持系統,用於將上述幾個分系統聯系起來,以實現各分系統的集成。

二、智能化

智能製造系統可被理解為由智能機械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該系統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決策等。
在智能系統中,「智能」主要體現在系統具有極好的「軟」特性(適應性和友好性)。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採用模塊化方法,使之具有較大的柔性;對於人,智能製造強調安全性和友好性;對於環境,要求作到無污染,省能源和資源充分回收;對於社會,提倡合理協作與競爭。

三、敏捷化

敏捷製造是以競爭力和信譽度為基礎,選擇合作者組成虛擬公司,分工合作,為同一目標共同努力來增強整體競爭能力,對用戶需求作出快速反應,以滿足用戶的需要。為了達到快速應變能力,虛擬企業的建立是關鍵技術,其核心是虛擬製造技術,即敏捷製造是以虛擬製造技術為基礎的。敏捷製造是現代集成製造系統從信息集成發展到企業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發展水平代表了現代集成製造系統的發展水平,是現代集成製造系統的發展方向。
實現敏捷製造的技術基礎包括:
1. 大范圍的通訊基礎結構,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工廠信息網路和准時信息系統(Just-In-Time-Information)。
2. 柔性化、模塊化的產品設計方法。
3. 高柔性、模塊化、可伸縮的製造系統。
4. 為定單而設計、製造的生產方式。
5. 基於任務的組織與管理。
6. 基於信任的僱傭關系。

四、虛擬化

「虛擬製造」的概念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提出。虛擬製造以系統建模和計算機模擬技術為基礎,集現代製造工藝、計算機圖形學、信息技術、並行工程、人工智慧、多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為一體,是一項由多學科知識形成的綜合系統技術。虛擬製造利用信息技術、模擬計算機技術對現實製造活動中的人、物、信息及製造過程進行全面的模擬,以發現製造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產品實際生產前就採取預防的措施,從而達到產品一次性製造成功,來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增強產品競爭力的目的。

五、清潔化

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便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
清潔生產的兩個基本目標是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對生產過程而言,清潔生產要求滲透到從原材料投入到產出成品的全過程,包括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資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資源的利用,改進工藝及設備,並將一切排放物的數量與毒性削減在離開生產過程之前。對於產品而言,清潔生產覆蓋構成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即從原材料的提取到產品的最終處理,包括產品的設計、生產、包裝、運輸、流通、銷售及報廢等,合理利用資源,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是將傳統的製造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計算機技術是企業產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關的組織、經營、管理和技術有機集成和優化運行,在企業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實現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優化達到產品上市快、服務好、質量優成本低的目的,進而提高企業的柔性、健壯性和敏捷性,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玖』 中國近年來的科技成就

一、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上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送上天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二、殲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神州十一號飛船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並進行一系列的空間實驗。

四、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六、繪制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路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

七、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

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算大會(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由中國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運算速度奪得第一。

八、高鐵總里程達兩萬公里

鄭(州)徐(州)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中國不僅是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而且高鐵的安全運輸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國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噸起重船在上海長興島基地交付,並在現場命名為「振華30號」。這艘船一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回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達遙感衛星高分三號

閱讀全文

與國產化成果怎麼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