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徐國祥的專業工作成果業績獲獎情況
[1]債券指數編制研究2004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課題類優秀成果一等獎;
[2]統計學(主編)2004年9月獲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
[3]證券指數體系及其應用研究200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課題類一等獎;
[4]全國統一股價指數編制研究----指數期貨標的物選擇實證分析2002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5]人才指數體系及其應用研究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三等獎;
[6]統計學專業教材系列建設2001年4月獲上海市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期貨市場保證金和漲跌停板數量界限及其實證研究(論文)2000年7月獲國家統計局第五屆優秀論文二等獎;
[8]上市公司綜合測評方法及其實證分析(課題)2000年7月獲國家統計局優秀課題二等獎。
[9]統計學教學改革系列研究,1999年4月獲上海市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0]體制轉軌時期宏觀經濟分析和預測的方法研究(課題)1998年獲第四屆全國統計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統計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類一等獎;
[11]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綱要(參加)1998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
[12]MBA管理統計學1997年獲上海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優秀著作三等獎;
[13]涉外經濟統計(著作)1997年獲上海財經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獎;
[14]國內凈遷移人口數估計方法研究(論文)1996年獲上海財經大學優秀論文獎;
[15]統計預測與決策(著作)l996年獲上海市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財政部優秀教材二等獎;
[16]股民投資門徑-股市行情分析和對策(專著)1995年獲上海市統計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專著三等獎;
[17]統計預測與決策(著作)1994年獲上海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優秀著作獎。
B. 如何認定國家級 省級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獎的級別,應當看該獎項是由哪裡頒發的。
(一)國家級獎: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獎項。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級四大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二)部級獎:指以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部級自然科學獎;部級技術發明獎;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全國性的各類基金獎,經認定後可視為相當於部級獎。已經認定過的獎項如:霍英東基金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孫冶方研究基金會、吳玉章研究基金會、陶行知研究基金會、錢端升基金會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獎。
(三)省(市)級獎:指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省(市)級自然科學獎;省(市)級技術發明獎;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以上獎項的頒獎文件和獲獎證書有國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級以上政府或政府機關頒發的獎項。
(2)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擴展閱讀:
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課題)認定范圍
1、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
2、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公安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安全部、軍隊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學會)且具有國家獎推薦資格的科學技術獎等。
3、人文社科省部級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優秀成果獎、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頒發的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獎等。
鑒定組織
鑒定由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組織鑒定單位)負責組織。必要時可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者委託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
C. 徐士英的研究項目
先後主持了200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自然壟斷企業反壟斷法調整機制研究」,2006年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發展中國家競爭法研究」,2008年司法部課題「反壟斷法中的相關市場界定研究」,2009年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項目「中國競爭政策研究」,2010年的日本住友基金會項目 「Study on the Japanese Experiences of Creat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ition Culture:The Valuable Reference to China's Enforcement of Competition Law」等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及國際性課題。
先後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任訪問學者。長期從事經濟法學、競爭法、經濟學等課程教學,在《法學》、《法商研究》等刊物發表《制度變遷過程中的競爭秩序制度研究》、《論經濟法價值》、《市場秩序規制與競爭法基本理論初探》、《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反壟斷問題》等論文50餘篇。目前致力於中國現代競爭法理論框架體系的構建、競爭法理論與經濟法基礎理論的結合、中國參與國際競爭規則談判等研究。曾主持《中國反壟斷法研究》、《國有資產運行法律問題研究》、《公平競爭法律研究》、《企業合並的反壟斷法研究》、《可持續發展與競爭法關系之研究》、《WTO和中國競爭法》、《WTO競爭政策談判中我國政府的立場》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和司法部優秀課題論文獎等獎項 。
D. 羅峰的獲獎及榮譽稱號(省部級)
1.第九屆上海市哲學來社會科學自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第二作者,2008年)
2.第十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獨著,2010年)
3.首屆全國行政學院系統優秀成果二等獎(獨著,2004年)
4.第九屆全國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獨著,2012年);
5.上海年度(2011)社科新人獎(《文匯報》2012年9月4日);
6.上海青年五四獎章(2012年)。
E. 丁純的代表性成果
統一後德國經濟發展的回眸和前瞻,《歐洲》1996。3
德國社會保障體制的現狀與改革,《國際經濟評論》, 2000。3-4
健康險:牛排還是雞肋,《瞭望東方周刊》, 2004。19-20
學位:經濟學博士
單位與職務: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參與學術團體: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德國研究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歐盟經濟與社會保障、歐盟就業戰略與各國就業政策、德國經濟社會問題
主持課程:世界社會保障模式比較研究
丁純,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歐盟授予的優秀讓莫內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兼荷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歐盟經濟和社會、社會保障(重點醫療保障國際比較)。1986年獲復旦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89年和2002年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分別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在包括國內《求是》、《世界經濟研究》、《歐洲研究》、《國際經濟評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德國《Kultur Austausch》、Zeit on line, EU-China Observer (College of Europe),韓國等中外核心專業雜志和報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核心近20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摘5篇;專著《世界四類醫療保障制度模式績效比較》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主持編撰的《歐盟經濟發展報告》自2005年起逐年出版。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學和社會科學項目、曙光項目、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以及中國-歐盟高教合作項目、中國-歐盟歐洲研究中心項目、歐盟教文總司歐洲課程建設項目、上海汽車教育基金項目等10餘項,參與10項。先後在瑞士蘇黎世大學(首批國家留學基金項目學者)、德國埃森-杜伊斯堡大學、波恩大學、德國社保部等作中長期學術逗留,定期組織了復旦大學大使論壇、歐洲論壇、艾伯特-復旦論壇等,積極拓展了和瑞士蘇黎世大學、波蘭華沙經濟學院、捷克查理大學、巴黎一大、杜倫大學、魯汶大學、埃森-杜伊斯堡等的雙邊交流與合作。現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上海世界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歐盟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歐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德國研究會理事、上海國際關系學會理事,上海市保險局高級研究員。德國華人教授協會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項目咨詢專家,教育部歸國人員科研項目委評審專家,上海人事局浦江人才基金評審專家。專著《世界四類醫療保障制度模式績效比較》獲2008年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獎二等獎。研究成果為新華社《內參選編》刊用。2007年主持的中歐歐洲研究中心項目框架下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項目(2005-2007)獲優秀評級。《求是》雜志刊登文章從希臘危機看後危機時代的歐洲經濟社會狀況,奠定了我中心在國內的地位。
F. 高瑞泉的獲獎者情況
《中國近代精神傳統論綱》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專類,1994年);
《論屬近代社會思潮研究若干方法問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類,1998年);
《中國現代精神傳統》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2002年)、教育部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三等獎。
2005年主持「中國古代哲學史」獲得上海市精品課程稱號,2007年被評為上海市高校名師(中國近代哲學史)。
G. 戴鞍鋼的獲獎情況
1998年11屆中國復圖書獎:《二十制五史新編·晚清史》,《晚清史》是其中的一部。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一1997)著作類二等獎:《二十五史新編·晚清史》,《晚清史》是其中的一部。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 一1997)論文類三等獎:《近代上海與長江流域商路變遷》,《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 4期。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1999)菱類三等獎:《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系的歷史考察》。
H. 吳文鋒的學術成果
多次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內等省部級獎。在《容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國外金融經濟類SSCI期刊發表論文10多篇,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和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教材和譯著4本。
I. 王小盾的個人榮譽
1991年,《隋唐五代來燕樂雜言自歌辭集》獲中國圖書獎最高獎項榮譽獎、全國優秀古籍二等獎、四川省最佳圖書獎;
1994年,《唐代酒令與詞》(載《漢唐音樂文化論集》)獲上海市1986-1993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7年,《唐代酒令藝術》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8年,《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教育部優秀著作三等獎。
J.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是個人還是集體成果
為了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的前瞻性、創新性、科學性研究,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促進本市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特設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