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軍民融合領域中心的工作成果

軍民融合領域中心的工作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23 16:30:09

① 簡述軍民融合發展的目標

1、深入理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目標指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國家主導,注重融合共享,發揮市場作用,深化改革創新,推動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2、緊緊扭住強化頂層設計這個著力重點。

破解軍民融合發展方面的突出問題,關鍵是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同步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體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標准建設。

3、扎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任務。

軍民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以聚焦重點領域帶動整體水平的提升。要推進基礎建設軍民一體,統籌軍民一體化的國家科技基礎、工業基礎、人才基礎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國家一份投入、多份產出。

推進國防軍工軍民結合,推動軍工行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構建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推進科技創新軍民協同,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

(1)軍民融合領域中心的工作成果擴展閱讀:

未來格局

總理指出,在未來時期,軍民一體化的總體目標是加快形成各要素的多領域和高效的發展模式,豐富形式的整合,擴大范圍的集成和提高集成水平。

必須加強改革和創新,和地址的制度壁壘,限制發展軍用和民用集成、結構性矛盾和政策問題,努力形成一個統一領導,靈活協調,順利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系統,政府主導,對動力的需求,統一的工作市場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完整的,有凝聚力,有效激勵政策體系。

加強戰略規劃,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問責機制,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和執行力度。我們應該加強保護法治,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方法促進軍民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作用在調節、指導,並確保軍民聯合綜合發展的發展,並使其更加法制化。

② 軍民融合8個重點領域是什麼

1、基礎設施軍地合建共用

在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信息、戰略物資儲備、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充分考慮和貫徹落實國防需求,增強基礎設施的軍事功能。此外,要挖掘軍事基礎設施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發揮區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社會服務功能。

2、深化國防教育改革

健全國防教育機構,大力開展國防教育「五進」活動;依託城市公園或旅遊景區,打造一批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發揮駐區部隊軍事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繼續抓好「雙擁模範城」爭創活動,大力培育和宣傳國防教育先進典型。

3、推進國防動員與應急管理機制融合

依託區國防動員委員會和區應急委員會,組建黨政軍警合成、分工合作、權威高效的聯合指揮部,統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和戰爭災害;搭建應急應戰一體化指揮平台,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構建適應應急應戰需求的動員預案體系。

4、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融合建設

按照「統一編、融合建、聯合用」的思路,加強寶安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一體化建設;整合軍地人才、技術、場地等資源優勢,促進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在教育、訓練、管理與保障等方面深度融合;

健全軍地聯訓聯演制度,規范用兵程序,注重在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專業救援等任務行動中用兵練兵強兵。

5、深化兵役工作調整改革

依託戶籍管理系統和新一代兵役登記、預備役登記統計系統,落實兵役登記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並依託區人武部和區民政局相應常設徵兵工作辦公室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辦公室,負責平時兵員徵集、戰時兵員徵召、優待撫恤、退役安置等工作;

加強高校武裝機構建設,探索大學生兵員徵集實施辦法;逐步提高現役士兵及其家庭優待金標准,抓好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

6、加強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一體化建設

按照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一體建設的要求,加強區民防指揮中心和通信警報設施升級改造;加強人口疏散基地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掩蔽防護、物資供應等功能;

依託學校、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社區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防空防災教育訓練,普及防空防災知識;按照實戰化要求,修訂完善重要經濟目標防護預案,明確防護責任。

7、推進軍地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與成果轉化

鼓勵民用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國防科研、生產,對落戶本地的軍工企業或從事軍品科研、生產的企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依託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人才、技術、設備、成果等儲備;加強軍地先進文化建設合作,廣泛開展「社會文化進軍營」、「軍營文化進社會」活動。

8、推進駐區部隊保障社會化改革

積極探索駐區部隊醫療、物資、交通、生活、營房等社會化保障;依法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退役軍人安置和優撫工作;健全完善軍人維權、生活服務、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就業、重點優撫對象生活保障等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南方網-寶安率先發布文件從8大領域深入推進

③ 軍民融合高科技成果有哪些

軍民融合,是指把國防和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內、教育、人才容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④ 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了哪些實效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只有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各項工作任務落實,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確保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建立健全專家咨詢制度,實施軍民融合理論創新工程,引導各類智庫、專家學者深入研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化軍民融合發展的輿論引導,堅決治理規范以「軍民融合」名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營造有利於軍民融合發展的社會環境。

專家表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應該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扎實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

⑤ 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如何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龍紅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積極吸納全社會優勢資源。目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中,民口企業佔到總數的2/3以上,其中優勢民營企業佔比接近一半;『民參軍』企業承擔任務的領域和層次也不斷拓展,部分民營企業已經開始承擔總體和分系統任務,一些民營企業在微小型、無人系統和微納米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在軍民科技協同創新上,成效已逐步顯現。「這突出體現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方面,像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專項、核高基等項目,都是集聚了軍工集團、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軍地優勢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龍紅山表示,軍地各類主體協同創新的模式更加多樣,在海洋、網路、空天等事關國防安全的戰略新興領域,初步實現了軍民融合重點任務聯合攻關;在基礎科技領域,軍地各方聯合開展協同創新,在太赫茲、量子、激光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⑥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主要是哪些領域

作為軍民融合的產業核心,加快發展信息安全、軍工電子、新一代信息技術、航天、核能及核技術應用、機電裝備和新材料等產業,瞄準空天、戰略投送和邊海空防管理等新興領域,在雲計算、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智能製造等產業中構建多領域產業體系。與此同時,要著力構建「1+N」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創設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規劃發展全市軍民融合創新基地和產業綜合區,突出「1」的創新引領、新興產業聚集的功能,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核心區,培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高地。

⑦ 軍民融合是什麼工作

軍民融合,包括二個層面:

1、是「軍轉民「,就是軍隊將軍工技術(非核心技術)轉化轉移到民營企業,促進企業的產品升級。

2、是」民參軍「,就是民營企業,在通過國軍標等認證後,取得給軍隊提供軍工配套的機會。也可以上網找相關涉及軍民融合的機構中心,比如廣東智慧製造研究院。

⑧ 如何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以及軍民融合的意義是什麼

一、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舉措

1、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立足國情軍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路子,把軍民融合發展理念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領域全過程。

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統一,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場化等手段。

最大程度凝聚軍民融合發展合力,發揮好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

2、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創新。

要以擴大開放、打破封閉為突破口,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體系,推動融合體系重塑和重點領域統籌。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培育先行先試的創新示範載體,拓展軍民融合發展新空間,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

3、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發揮好法律法規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

要優化軍民融合發展的制度環境,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加快調整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從政策導向上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人才、技術、資本、服務等在軍民融合發展上有更大作為。

4、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采購、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國防動員等領域軍民融合潛力巨大,要強化資源整合力度,盤活用好存量資源,優化配置增量資源,發揮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最大效益。

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軍民共用性強,要在籌劃設計、組織實施、成果使用全過程貫徹軍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緊解決好突出問題,加快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

5、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強化貫徹落實。

要增強緊迫感,只爭朝夕,緊抓快乾,按照職責分工,以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加快推進重點任務、重大工程落地見效。要著眼於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整體質量效益,強化督導評估,形成軍民融合發展的鮮明導向和評價標准規范。

二、軍民融合的意義

1、通過軍民深度融合,盤活存量資產,吸引各種渠道資源進入安全領域,促進創新,加快武器裝備升級換代;

2、解決原有中國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構建中國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軍民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由原來的「輸血」轉為「造血」,促進軍工產業升級。

3、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共同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實現軍民兩部門合作共贏的目標。

(8)軍民融合領域中心的工作成果擴展閱讀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要加強戰略引領,加強改革創新,加強軍地協同,加強任務落實,努力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1、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統籌推進,必須借力軍民融合。

2、軍民科技的協同創新,必須借重軍民融合。

3、國家發展實力向國家博弈對抗能力的轉化,必須藉助軍民融合。

由此可見,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其核心要義是軍民一體化,成敗關鍵在於軍民能否深度融合。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要在以下方面著力。

⑨ 什麼是軍民融合式發展

軍民融合,是指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閱讀全文

與軍民融合領域中心的工作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