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戛爾尼使華對中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雖然失敗了,但是馬嘎爾尼使團的訪華卻給中國和英國乃至歐洲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對中國來說,中國喪失了一次與近代工業文明接觸,認識世界,改變封閉狀態的良好機遇。對此,佩雷菲特先生曾說過:「如果這兩個國家能增加它們間的接觸,能互相吸取對方最為成功的經驗;如果那個早於別國幾個世紀發明了印刷與造紙、指南針與舵、炸葯與火器的國家,同那個馴服了蒸汽並即將駕馭電力的國家把它們的發現結合起來,那麼中國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必將使雙方都取得飛速的進步,那將是一場什麼樣的文化革命呀!」 但古老的中國卻逐步走向封閉,自認為「天朝上國」,夜郎自大,對於外面已經天翻地覆的世界充耳不聞,不了解世界發展的趨勢。而新興的資本主義世界正虎視眈眈地看著中國這個古代的帝國,而清政府卻故步自封,停滯不前,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英國就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西方堅船利炮的攻擊下,打開中國的大門,也開始了近代百年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對於英國、歐洲來說,主要是其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通過馬嘎爾尼使團回英國後的回憶及記述,他們向英國人乃至歐洲人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在馬嘎爾尼使團訪華之前,歐洲在17—18世紀出現「中國熱」。許多的思想巨匠贊美中國的儒家文化與政治經驗。但是馬嘎爾尼使團訪華後,其使團記載異於傳統的中國,使中國的形象完全顛覆。安德遜在《馬嘎爾尼航行中國記》的描寫引起巨大的反響:「我們像要飯的一樣進入北京,像囚犯一樣被監禁在那裡,而離開時簡直像是盜賊。」 馬嘎爾尼更是在1793年訪華後,說:「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自此,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人對中國的觀點發生根本性的轉折,如黑格爾在讀過斯當東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後,對中國形成簡明的看法:「中華帝國是一個神權專制政治的帝國……個人從道德上來說沒有自己的個性。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來看仍然是非歷史的:它翻來覆去只是一個雄偉的廢墟而已……任何進步在那裡都無法實現。」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在西方與中國的關系中是分水嶺,使西方人對中國的形象認識進入修正階段。馬嘎爾尼使團訪華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其對中西雙方的影響卻是長遠的。中國喪失了一次與近代工業文明接觸的機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馬嘎爾尼使團訪華,則是英國乃至歐洲改變其對清政府印象的一次轉折點,中國在歐洲人眼中的形象逐漸暗淡下去。
❷ 急急急,請回答。
(1)
揚州是唐朝重要的商業城市,夜市繁榮;
宋代商販以歌唱的形式叫賣商品;
政府不再限制商業活動的地點;
「草市」有比較完善的飲食服務設施。
(2)
中國:農業和輕工業比重大。
原因: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
(3)
原因:工業革命後迫切要求打開中國市場。
經濟上:中國是自然經濟,具有封閉性;
政治上:大國心理,防範外來勢力的干擾。
(4)
政治上君主專制強化,封建統治腐朽;經濟上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文化上文化專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外交上閉關鎖國政策。
(5)農本思想忽視重工業的發展;閉關鎖國政策、大國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農經濟帶來的對先進文明的抵制。
❸ 馬嘎爾尼的所作所為反映了當時英國對中國的什麼企圖
試圖打開中國市場 當時英國由於工業革命 生產效率提高 急需世界市場 而中國當時人口眾多 在英國看來市場廣闊
❹ 馬戛爾尼帶著先進文明成果拜訪乾隆,為何雙方還會不歡而散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出訪團隊到達大清王朝,並帶來大量禮物。英國人的舉動,吊起了乾隆的胃口。所以馬戛爾尼團隊剛剛上岸,就受到熱烈歡迎。
然而這種熱情沒有能持續很久,等到馬戛爾尼團隊見完乾隆後,雙方不歡而散。
乾隆不理解世界大勢,完全不知道英國已經全方位超越大清,他沒法與時俱進。晚年的乾隆,驕傲自大,當他陶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拒絕外來文明的時候,他也錯失融入世界的機會。
❺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詩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夜橋燈火連星
(1)揚州是唐朝重要的商業城市,夜市繁榮;宋代商販以歌唱的形式叫賣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業活動的地點;「草市」有比較完善的飲食服務設施。 (2)原因:工業革命後迫切要求打開中國市場。經濟上:中國是自然經濟,具有封閉性;政治上:大國心理,防範外來勢力的干擾。 (3)政治上君主專制強化,封建統治腐朽;經濟上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思想文化上文化專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外交上閉關鎖國政策。 |
❻ 馬戛爾尼為什麼能夠對19世紀中國的命運准確地預言
第一,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清王朝已經陷入嚴重的社會危機之中,即馬戛爾尼所講的:「它的文化是封閉型的,因此不能發展出類似西方的較高級文明;它的歷史是永久停滯的,除了皇帝,無人能有自由意識。」正是這種封閉的文化,延續並加強著政治上的專制,並使清王朝在嚴重的危機面前仍然拒絕一切改革和對外的開放,堅持閉關政策。這就是構成鴉片戰爭前中國嚴重危機,而軍事上的腐朽則加重了這種危機。第二,在清王朝面臨嚴重危機時,西方資本主義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並藉助堅船利炮,在全球開拓市場和殖民地。馬戛爾尼的中國之行,就有明顯的開拓市場的用意。乾隆帝的拒絕,不會使英國放棄開拓市場的要求,只能使他們改換別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的目的。第三,馬嘎爾尼的詛咒不僅反映了他對清王朝嚴重統治危機的深入了解,也反映了他代表的英國殖民者想通過武力開拓中國市場的蓄意。馬嘎爾尼在華了解的許多情況後來都成為英國侵華戰爭決策的依據,說明英國早就有戰爭的准備,而清政府則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這就決定了鴉片戰爭以及中國失敗的必然性。
❼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 唐詩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夜橋燈
(1)揚州是唐朝重要的商業城市,夜市繁榮;宋代商販以歌唱的形式叫賣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業活動的地點;「草市」有比較完善的飲食服務設施。(任答三點得6分) (2)特點:農業和輕工業比重大。成因: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4分) (3)原因:工業革命後迫切要求打開中國市場。(2分)經濟上:中國是封建自然經濟,具有封閉性;政治上:大國心理,防範外來勢力的干擾。(4分) (4)依據:西方國家逐漸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代議制民主,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加強,日益衰落。(2分)原因:農民貧困,農業經營落後;商品經濟雖然得到發展,但重農抑商政策扼殺了經濟活力;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以極端封閉落後的面貌進入近代世界;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5分) ❽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詩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夜橋燈火連
❾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詩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