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無形資產是出售行為,按稅法規定要以轉讓價繳納營業稅。但在會計處理時不按回全價計算收答入,由於不屬於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所取得,以取得的收入減去賬面價值及相關費用的差額記入營業外收入。如取得的收入小於賬面價值及相關費用,則確認無形資產的轉讓損失,將其差額記入營業外支出。
⑵ 不良資產可對外轉讓 不良資產處置是個什麼生意
您好,不良資產處置已是一門規模龐大的生意,市場上的參與主體有銀行資產保全部門、法院、持有牌照的四大AMC及地方AMC、律師或會計師、民營資產管理公司,後面兩類也被形象地稱之為「禿鷲」。
具體的業務模式是:禿鷲和銀行的人商量好一筆不良資產的處置價格,但是禿鷲無法直接收資產,所以借道AMC獲得不良資產。AMC在獲得不良資產後轉手給禿鷲,禿鷲根據資產類型要麼自行清收,要麼轉讓給其他有意這個不良資產標的(銀行的抵押物通常是房產)的公司。
有券商資管業務部門的人稱,這是一個暴利的行業,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有很多玩法。比如,因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都是打折出售,禿鷲獲得的價格取決於他和銀行的關系。事實上,在銀行普遍降薪的今天,資產保全部門的業務人員更有沖動獲取更大的好處。
禿鷲購買不良資產的資金有時甚至都不需要自己提供,如果禿鷲和銀行的關系足夠好,銀行甚至可以讓禿鷲代銷,賣出去資金迴流之後再給銀行。如果禿鷲缺錢,銀行還可以給他們配資,銀行資金作為優先順序,禿鷲的資金作為劣後級。因為這樣的投資風險可控,所以銀行也樂意給禿鷲配資。禿鷲還可以轉手將資產賣給資金雄厚的國企或上市公司,這些企業如果想迅速收回成本,還可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用這位券商人士的話說,就是「無本萬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⑶ 固定資產的出售與轉讓有何區別
固定資產的出售與轉讓有何區別?
出售:是為了取得現金為目的的。
轉讓:不一定是專為取得現金,也可能是為投資、捐贈等等。當然也包括取得現金。轉讓概念大於出售。
⑷ 不良資產處置的資產剝離(轉讓)和收購盡職要求
第九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轉讓)不良金融資產:
(一)剝離(轉讓)方應做好對剝離(轉讓)資產的數據核對、債權(擔保情況調查、檔案資料整理、不良金融資產形成原因分析等工作;剝離(轉讓)方應向收購方提供剝離(轉讓)資產的清單、現有全部的檔案資料和相應的電子信息數據;剝離(轉讓)方應對己方數據信息的實實性和准確性以及移送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做出相應承諾,並協助收購方做好資產接收前的調查工作。
(二)剝離(轉讓)方應設定剝離(轉讓)工作程序,明確剝離(轉讓)工作職責,並按許可權進行審批。審批部門要獨立於其他部門,直接向最高管理層負責。
(三)剝離(轉讓)方和收購方應在資產轉讓協議中對有關資產權利的維護、擔保權利的變更以及已起訴和執行項目主體資格的變更等具體事項做出明確約定,共同做好剝離(轉讓)資產相關權利的轉讓和承接工作。銀行業金融機構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轉讓)資產不應附有限制轉讓條款,附有限制轉讓條款的應由剝離(轉讓)方負責解除。
(四)自資產交易基準日至資產交割日期間,剝離(轉讓)方應徵得收購方同意並根據授權,繼續對剝離(轉讓)資產進行債權、擔保權利管理和維護,代收剝離(轉讓)資產合同項下的現金等資產,並及時交付給收購方,由此發生的合理費用由收購方承擔。
第十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金融資產:
(一)收購方應對收購不良金融資產的狀況、權屬關系、市場前景以及收購的可行性等進行調查。調查可以採取現場調查和非現場調查方式。當缺乏大規模現場調查條件時,應將現場調查和非現場調查相結合,以真實、全面地反映資產價值和風險。當涉及較大金額收購時,收購方應聘請獨立、專業的中介機構對收購資產進行盡職調查。
(二)收購方應設定收購程序,明確收購工作職責,按許可權嚴格審批。審批部門要獨立於其他部門,直接向最高管理層負責。
(三)收購方應認真核對收購資產的數據、合同、協議、抵債物和抵押(質)物權屬證明文件、涉訴法律文書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核對應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並及時辦理交接手續,接收轉讓資產,並進行管理和維護。
第十一條剝離(轉讓)方和收購方在不良金融資產移交過程中應建立和完善聯系溝通機制,相互配合與協作,有效管理不良金融資產,聯手打擊逃度債行為,共同防止資產流失和債權懸空,最大限度地保全資產。
第十二條剝離(轉讓)方在剝離(轉讓)不良貸款過程中,應當對擬剝離(轉讓)不良貸款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包括貸款調查、貸款審批和發放、貸盾管理、資產保全是否盡職等進行認定,並將結果以書面形式記錄存檔。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並將結果抄報監管部門。
收購方在收購過程中發現剝離(轉讓)方違規發放貸款,貸後管理、資產保全不盡職,剝離(轉讓)中操作不規范,弄虛作假,掩蓋違法違規行為,隱瞞損失等情形的,應及時向剝離(轉讓)方反映,由剝離(轉讓)方進行責任認定和處理。同時,剝離(轉讓)方和收購方應將上述情況以書面形式進行確認,並抄報監管部門。
剝離(轉讓)方和收購方應當以協議的形式規定,如果剝離(轉讓)中存在弄虛作假、隱瞞報失等情況的,收購方可以要求剝離(轉讓)方予以糾正,也可以拒絕接受該項資產。
⑸ 在不做債轉的前提下。逾期處置權轉讓能訴訟立案嗎
一、債權轉讓的有效條件包括哪些
債權轉讓的有效條件
第一、債權轉讓須有有效的合同存在。債權的有效存在是債權轉讓的根本前提。以無效的債權轉讓他人,或者以已經消滅的債權轉讓他人,就是轉讓的標的不能。這種規定的意義在於防止國家、集體的利益受損。
第二、轉讓的債權須有可讓與性。按照《合同法》第79條的規定,有四種合同權利不得轉讓。
第一類是依債權性質不得轉讓的,包括基於個人信任關系而發生的債權、以特定身份關系為繼承的債權;
第二類是屬於從權利的債權,從權利依主權利的移轉而移轉,若將從權利和主權利分類而單獨轉讓,則為性質上所不允許;
第三類是依合同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債權;第四類是依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由於債權自身的特殊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⑹ 判斷:企業出售,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
怎麼可能直接來計入所有者源權益呢?那就不能反映到利潤表中了。應該分別記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
因為企業出售、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損毀,應當將處置收入扣其賬面減值和相關稅費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⑺ 資產的處置包括什麼
一、資產處置的內涵與方式
從一般意義上講,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是指單位對其佔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轉讓或注銷產權的行為。
處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讓、無償轉讓、對外捐贈、報廢、報損以及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
二、資產處置原則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應當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公開主要是指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採取公開交易的方式進行資產處置;公正是指按照統一規范的處置政策、處置程序進行資產處置;公平是指採取公平競爭的方式,給所有競爭者均等的機會。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范圍:
(1)閑置資產;(2)因技術原因並經過科學論證,確需報廢、淘汰的資產;(3)因單位分立、撤銷、合並、改制、隸屬關系改變等原因發生產權轉移的資產;(4)盤虧、呆賬及非正常損失的資產;(5)已超過使用年限無法使用的資產;(6)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資產處置的其他情形。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出售、出讓數量較多或價值較高的資產應當通過產權交易有形市場採取拍賣、招標、協議轉讓等市場競價方式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資產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