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研究主要建樹

成果研究主要建樹

發布時間:2021-08-22 10:20:08

❶ 葉舒憲的研究成果

曾在《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爭鳴》、《上海文論》等刊物開辟個人專欄,在革新文學研究方法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所倡導的文學人類學研究已在國內形成聲勢可觀的新流派(詳見方克強《新時期文學人類學批評述評》,《上海文論》1992年1期)。90年代以來主持中國古典的現代闡釋學術工程,已出版七種約500萬字,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反響,被認為是中西學術結合的一種範例,建樹卓越,自成一體(詳見《關於跨文化闡釋--葉舒憲教授訪談錄》,《中國文化與世界》第三輯,1995;《中西會通的學術追求》,《新聞出版報》1995.11.6;《從神話原型理論到人類學三重證據法--葉舒憲先生訪談錄》,《中文自學指導》(上海)1996年1期;《文匯讀書周報》1999年4月3日)。〈貫通中西的學術追求:記葉舒憲先生的比較文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4期。海外反響見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三期,美國《華爾街時報》1991年元月10日,台灣《中央日報》1992年1月6日等。

❷ 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理論方面的主要建樹和主張是什麼

直覺和事物的巧合,布勒東(1896-1966)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它使得意象與意象的連綴超出常規。超現實主義者強調詩人要聽從潛意識的召喚,他接過這一術語,超現實主義被描述為一場反對金錢,阿拉貢的散文集《巴黎的農民》(1926)。布勒東所倡導的基本創作方法是「自動寫作」,它的主要創作手法是不受任何理性控制的「自動寫作」、《生活的內幕》(1926)和《沉默的過失》(1926)。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法國興起,影響波及歐美其他國家,去寫夢境。范圍涉及繪畫:艾呂雅的詩集《痛苦的首都》(1926)、探索的一套非理性的藝術方法、反對市儈主義。著名作品有,用來表述自己所崇尚的審美理想和正在實驗。1924年,它的理論基礎是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缺乏邏輯規范的語言20世紀20年代、阿拉貢等詩人發起的一場秉承達達主義反叛精神的運動、自動創作,「自動寫作」就像夜間到來的酣夢一樣。超現實主義起初是由布勒東,還有一個更為真實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世界、「自發語言」,布勒東的小說《可溶解的魚》(1924)和《娜嘉》(1928)等,從而具有「像手術台上一把雨傘和一架縫紉機碰在一起那樣的美」、幻覺。在由布勒東起草的第一個宣言(1924年)中,晦澀費解,能夠讓人在無意識中自動表達,宣稱在現實世界之外。 自動寫作是一種不受意識控制的詩歌寫作、文學和建築等方面、擁戴夢想和想像的戰斗。他們的作品充滿著出人意料的比喻、雕塑,去再現夢幻。 布勒東進行下意識的自動寫作實驗,這就是超現實主義。他們提倡通過「自動寫作」,並建立了超現實主義研究會。 超現實主義是瑞士的「達達主義」和法國象徵主義相結合的產物、音樂,一場新的文藝運動在法國興起

❸ 孫東川的主要研究成果

這是孫東川教授等人自2004年以來全力以赴開展的研究工作。他們認為,研究與創建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是當代中國人、尤其是管理學界的歷史使命和歷史機遇。
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的英譯為the Chinese school ofmodern guanli science(CSGS),其中guanli為漢語「管理」之拼音。中國人的管理理念很豐富,涵蓋了英語的management,administration等單詞,沒有哪一個英語單詞可以完整地確切地表達漢語的「管理」;「管理科學」的豐富內涵也不是management science(MS)或administrationscience(AS)所能表達的,唯有表達為guanli science(GS)。就是說:
管理(guanli)=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 + ……
管理科學(GS)= management science(MS)+ administration science(AS)+ ……
中國人研究管理和管理科學,不能簡單套用英語世界的概念,不能削足適履、自廢武功、「被綁架」。孫東川教授等人主張構建中西合璧的管理科學話語體系,爭取中國人在管理世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他們提出:管理是人類的第二類活動,它為第一類活動服務,使之提高效率和效益(第一類活動是生活的與生產的作業)。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基本定義。
圖1表示管理科學的內涵與結構。這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大大超過了西方的MS和AS。
?
CSGS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中國的: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它是在中華大地上生長起來的,適合中國國情,能夠有效地解決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問題,而且,中國人應該是創建中國學派的主力軍;
2.它是現代的:運用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體現世界上最新的管理科學與管理工作成就;
3.它是先進的:博採眾長,推陳出新,綜合集成;
4.它是世界的:具有普適性,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尤其是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所借鑒;
5.它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將會不斷完善與發展,永葆青春。
創建CSGS的基本途徑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近為今用,綜合集成。其中「近為今用」是重點,其含義是從我國近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上升到理論高度,指導當前和今後的社會實踐。所謂「近」,主要是改革開放的30多年—新中國的60多年—中國共產黨的90多年;「近」還可以上溯到辛亥革命(1911年)—洋務運動(始於1860年)—鴉片戰爭(1840年)。
圖2是創建途徑的形象化表示:「三室一廳」的工作模式。
「中國模式」是「中國學派」的學術形式,「中國學派」是「中國模式」的實踐形式。實踐先行,理論隨後。有了實踐形式,才能產生學術形式;有了「中國模式」,才能產生「中國學派」。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尤其是經濟領域和管理領域。在管理領域,「中國模式」已經基本形成並且不斷發展與完善,CSGS要靠管理工作者和管理科學研究者積極打造和創建。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爾)。凡是發展的都是合理的,凡是成功的更是合理的。中國模式是存在的,發展的,成功的,無疑是十分合理的。經濟發展與管理工作是正相關,社會安定團結與管理工作是正相關。盡管當前我國的管理工作還有不少問題,甚至很嚴重,但是,我們應該把握大方向——對於我國的管理工作基本肯定而不是全盤否定,同時,克服缺點和錯誤,加以改進與提高。
研究中國的管理,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建樹,建立一個體系或框架,並且為它起一個名稱——國內許多學者都想到了,而且採取了行動。目前名稱多種多樣,例如:和諧管理(HeXie management),和合管理,中國管理學,東方管理學,中國式管理,中道管理,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現代管理科學,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管理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科學,等等。雖然這些名稱在字面上差異比較大,其實學者們的心願都差不多:研究中國的管理,創建一些理論與方法,用以改進和提高中國的管理工作,並且為管理科學的發展作出貢獻。
CSGS具有最大的兼容性,是個大平台(大舞台)、聚義廳,是個大家庭。
CSGS是一個大學派,是一個總的名稱,它可以而且必然會分為若干小學派。如同先秦諸子百家,CSGS也會有新的諸子百家。
CSGS可以借鑒和移植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許多內容。
創建CSGS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千軍萬馬長期作戰。「干」字當頭,又好又快地完成我們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孫東川教授及其學術團隊相信:再有5-10年時間,中國的管理工作將會有極大的改觀,CSGS的創建工作將會基本就緒。事實上,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CSGS將為世界的管理科學寶庫增添具有中國特色而熠熠生輝的豐富內容。 孫東川於1980年開始由工科專業轉向系統工程與管理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由於他有較好的數學、運籌學和控制論的知識基礎,並且具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所以,很快就完成了轉型,成為新領域的佼佼者。
他推導了PERT等效計算的一組公式,證明了確定critical path的必要條件與判別定理,提出了「最緊急路線」的概念和判別准則。在一些企業成功地開展了PERT的應用研究。
他在系統模型、系統工程方法論和系統工程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例如,面對一些教科書上以訛傳訛的Hall三維結構,他追根溯源,找出A.D. Hall的原作,指出其中第三維應該是「專業維」而不是「知識維」(1983)。
孫東川教授先後編寫了三部系統工程教材:《系統工程簡明教程》(孫東川,陸明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鍾俊教授寫序,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此書出版後被推薦為「七五」期間全國高等工科院校試用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統工程引論》(孫東川,林福永,孫凱),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教授寫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09年第2版,此書每年重印,總印數已超過2萬冊;中國科學院規劃教材《系統工程基本教程》(孫東川,朱桂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教授和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前理事長、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前主席顧基發研究員寫序,科學出版社,2010. 這三本教科書都很受歡迎,在系統工程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書中較多的內容被其他教科書引用。
孫東川教授堅持按照錢學森體系來闡述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他指出:系統工程中國學派已經形成——這就是錢學森學派,這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是系統工程學科的寶貴資產;他認為:系統工程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系統工程在中國可以實現更大的輝煌;人類社會到了共產主義還需要系統工程,一萬年以後也需要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將與時俱進,永葆青春! 「中山文化」這一重要的創新理念是孫東川教授在1998年提出來的。1999-2001年他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9BJL048)「中山文化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現實意義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專家鑒定意見是:「本項目立論正確,有創造性,開辟了研究孫中山先生的新領域,研究成果堪稱佳作,填補了研究『中山文化』這塊學術園地的空白,具有國內領先水平。」2001年11月初,以項目研究成果為基礎,在澳門召開了「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暨中山文化研究成果報告會」,海峽兩岸四地學者出席,會議開得很成功,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從夏威夷專程到澳門赴會。
「中山文化」定義為: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40年,他和以他為首的革命志士,在為實現振興中華的目標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過程中所創立的革命學說、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所表現的革命風范、奮斗精神和獻身精神,及其合理延伸。
中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包括:
(1)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學說 孫中山先生的著作在1000萬字以上,不同版本在國內外大量出版,影響深遠。孫中山先生在遺囑中特別指出:「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是所至矚!」
(2)孫中山先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 孫中山先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不但反映在他的著作中,而且凝聚在他提出的奮鬥口號和題詞中。例如,「振興中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為了培養革命和建設事業人才,1924年春季他親自倡導成立兩所學校:「武學校」黃埔軍校,「文學校」廣東大學(1926年更名為中山大學),他給文學校的題詞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他在生命彌留之際呼籲:「和平,奮斗,救中國」。他說:「革命者是要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他認為革命者都是人民公僕,大總統也不例外。
(3)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風范、奮斗精神和獻身精神 孫中山先生的人格是高尚的、偉大的,他的精神感人至深,有眾多至死不渝的追隨者。他幹革命不屈不撓,愈挫愈奮。他一生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挫折,多次危及生命,但是他從來不退縮。許多親密戰友犧牲了,但是絲毫不能動搖他的革命決心。孫中山先生是勤政廉政的楷模。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募集了大量的革命經費,但是他從不為自己謀一點私利,全部奉獻給革命事業。他的大哥孫眉先生傾家盪產支持他的革命事業,從夏威夷富甲一方的「茂宜王」變成一貧如洗的平民;1912年初,廣東省革命力量推舉孫眉擔任廣東省都督,孫中山先生不予批准。孫中山先生的家事遺囑是:「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留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4)以上所說,特別是(2)(3)還包括:在孫中山先生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的戰友、學生和追隨者等一大批革命志士的傑出表現、創造和奉獻。他們前仆後繼,義無反顧,拋頭顱,灑熱血,很多人犧牲了年青的生命。
(5)中山文化還包括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以上各點的合理延伸這里所說的「合理延伸」,包含兩個方面。其一,他的革命繼承者們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於豐富和發展中山文化所作出的貢獻,包括思想理論的貢獻和革命實踐的貢獻。其二,在全中國普遍出現的社會現象,例如大中城市一般都有中山路、中山廣場、中山公園及孫中山先生塑像等;又如,每年11月12日和3月12日,孫中山的誕辰與忌辰,北京、南京、廣州等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翠亨故居、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中山陵,北京香山碧雲寺衣冠冢等,都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參觀和瞻仰的重要地點。神州大地到處都有中山文化氛圍,令人追念偉人,激勵革命鬥志。
中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孫中山先生留給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寶貴的歷史遺產。
孫東川教授多次參與廣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相關的全國性紀念活動和學術活動,積極宣揚中山文化。在他的推動下,澳門辛亥革命與中山文化研究會、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先後成立,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他還多年擔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 孫東川教授還開展過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省級勞改系統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等,都取得了比較出色的研究成果。
綜上所述,孫東川教授的研究領域比較寬,成果比較豐碩。但是,他自己認為有利有弊。弊端在於不能朝著一個方向深入下去,作出系列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客觀原因造成,他自己感到身不由己,很惋惜。)
因此,他告誡他的弟子和年輕學者:要與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白頭偕老!千萬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呼籲青年學子學習袁隆平院士幾十年如一日,專心致志研究雜交水稻的精神;要做到:心無旁騖,目不斜視,勇往直前,持之以恆!
孫東川教授認為,市場經濟給教育界和學術界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浮躁,普遍的浮躁。不少人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掙錢很多卻永不滿足。這樣,中國出不了大學問,出不了大師。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他認為,借鑒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共同致富的重大舉措,現在需要大力提倡:讓一部分人先靜下心來做學問!逐步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靜下心來做學問。這需要大學校長和教育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出台有關政策措施。
孫東川教授表示:要把自己的餘生奉獻給CSGS,哪怕只有綿薄之力,哪怕只能作鋪路石子,也心甘情願,在所不辭。他認為:老教授應該超越馬斯洛,上升到第六層次:物我兩忘——孜孜以求,做學問不帶功利性。
孫東川教授的座右銘: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❹ 你知道哪些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嗎寫出三個

1、斯蒂芬·威廉·霍金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2、愛因斯坦

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3、瑪麗·居里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4)成果研究主要建樹擴展閱讀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劍橋大學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

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幫助對抗納粹,他曾在利奧·西拉德等人的協助下曾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頓計劃的啟動,而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並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4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❺ 劉兆吉的主要成就

1937年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至湖南成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1月,長沙臨時大學決定西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大。其中300多名有志於社會文化考察的師生組成「湘黔滇旅行團」,從長沙步行到昆明。劉兆吉受聞一多先生啟發:「好的詩歌來自民間」,沿途利用各種機會採集流行在民間的歌謠,68天中共記錄各類歌謠2000多首。在2000多首歌謠的基礎上,劉兆吉經過分辨、整理,選擇出771首歌謠,編成此書。書前有朱自清、黃鈺生、聞一多分別寫的序言,並有編者寫的「弁言」和西南采風經過,對西南采風的緣起和過程都有較為具體的介紹說明。還載有編者所著「歌謠區域的方音與國音之比較」,從語音上指出民歌中表現的各地方音聲母、韻母與國語(20、30年代制定的漢語標准音)讀音的某些不同,以便於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民歌的內容和韻律。本書700多首歌謠按類排列,共分六類,即情歌、兒童歌謠、抗日歌謠、採茶歌、民怨、雜類。其中情歌有640首,占總數的90%以上。在各類歌謠前,有簡要的內容解釋和理論闡述,有些歌謠附有說明或小注(如某些內容或字句的解釋或採集過程、地點、對象的說明等)。書末有總結和附錄。
本書是劉兆吉青年時期的主要成就,獲得廣泛贊譽。聞一多先生盛贊:「以一個人的力量來做采風工作,可以說是前無古人。」黃鈺生先生認為:「是一宗有用的文獻。語言學者,可以研究方言;社會學者,可以研究文化;文學家可以研究民歌的格局和情調……」西南聯大師生盡相傳閱,譽為「現代詩三百」(《詩經》)。 美育心理學是劉兆吉一生最突出的學術建樹。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特別考慮到心理學與教育學的有機結合,集以往幾個主要專題研究領域中積累的思想與成果並經進一步提煉,提出了「美育心理」和「美育心理學」這一嶄新的教育心理分支學科概念。 美育心理學(Psychology of Aesthetic Ecation)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美育過程中師生心理活動的特點、效應及其規律,為美育包括藝術教育科學理論和實踐體系的建構提供心理學依據。亦即探討怎樣通過藝術、自然、社會、科學等各種美的事物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欣賞力、審美表現力和審美創造力,同時促進其智力、道德品質行為和身心健康等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心理規律。
1990年他主編出版了第一本美育心理學科專著《美育心理學》,此書後來獲得全國優秀教學圖書一等獎。1986年劉兆吉爭取到了「美育心理研究」課題立項,被列為七五規劃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其最終成果《美育心理研究》(1993)榮獲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4);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優秀圖書一等獎(1995);國家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5)等多項重要獎勵。劉兆吉主編的這本《美育心理研究》,是教育心理學和美育心理學研究史上一本十分重要的著述,甚至可以說在整個心理學史上也具有巨大的意義。該書由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各教育階段的34份有關調查和實驗報告構成,涉及審美心理發展特徵;美育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美育與思想品德行為、與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系;美育與普通藝術教育的關系;美育與家庭教育;美育與教師發展等內容,是國內首次在審美教育領域運用心理學研究方法,多方面探討審美教育的心理特點、效應及規律的專門著述。其在研究立意、理論假設、研究操作思路上都具有首創性;在研究方法方面,尤其是對美育心理問題的調查與實驗的設計、實施、量化分析等做了許多填補空白的嘗試,為美育心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的科學建設提供了基本依據。本書及其研究課題也受到了國際心理學界關注,其中若干報告被指定譯成外文轉載,劉兆吉因此多次被邀參加各國和國際心理學研討會。
劉兆吉考慮該學科的可持續性發展,於1986年招收了首批以「美育心理學」命名的研究生,其弟子趙伶俐教授、李紅教授已成長為國內有影響的心理學家,他們在國家八五、九五、十五計劃中對美育心理學的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劉兆吉創建的美育心理學對人類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所具有的獨特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將隨著這一學科研究的持久與深入而更加鮮明地顯示出來。 改革開放以後,劉兆吉即開始思考使中國擁有自己的心理學史。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擁有豐富的心理學思想,只是還未經發掘整理。很快,在他的積極推動下,以潘菽為主編的《中國心理學史》編寫委員會成立了起來。一群志同道合的中國心理學家為建立中國自己的心理學史走到了一起。通過幾年努力,第一本《中國心理學史》終於和人們見面了,這也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劉兆吉承擔了其中很多重要章節的寫作,並擔任了統稿、召集人的工作。

❻ 胡聿賢的主要成就

地震作用隨機理論的開拓者
60年代初期,我國經濟生活發生了嚴重困難,中國科學院為了保障科技人員的健康,提出了「勞逸結合」的口號,工程任務和社會活動也相對較少。胡聿賢正是在這個困難的時期奉命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的。他起早貪黑帶領幾個年輕的助手向當時國際上最新的地震力隨機理論發起攻關。他首先應用平穩隨機過程理論對復雜地震反應的振型組合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證了平方和方根的振型組合方法的合理性。這一方法後來在我國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得到了採用。他同時對當時的蘇聯地震區建築規范中的振型組合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證,指出了他們採用的方式是不恰當的。後來前蘇聯終於改正為與我國規范中同樣的計算公式。
關於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通常採用日本金井清(K·Kanai)和蘇聯M·Ф巴爾希金(Барщтеǜн)的地面運動加速度功率譜表達式。胡聿賢發現這個公式的共同缺點,是不能保證單自由度體系的加速度反應在低頻段的有限性,並提出了用「低頻減量」加以修正的新的表達式。這一結果不僅豐富了地面運動隨機特徵的表達方式,同時為進一步研究和改進指出了方向。
胡聿賢在我國最早注意了強震地面運動隨機特性的非平穩性,首先對非平穩包線提出了一種簡單而又實用的雙指數函數表達方式。這一表達式在十幾年以後才見諸於美國的有關期刊。
局部地質條件對震害影響的重大突破
胡聿賢十分重視從地震災害中研究破壞機理和地震作用的規律性。從1962年廣東河源地震以來,我國境內幾乎所有破壞性地震現場都留有他的足跡。不論是在城市或偏遠農村,他都不放過每一個值得研究的震害實例。他常常在一個點上反復進行調查、測繪,直到找出原因或悟出道理來。1970年1月雲南通海地震後,他和年輕人一樣翻山越嶺,野營露宿,走遍了激震區的所有村村寨寨和周圍的集鎮、廠礦和居民點。這次地震發生在山區和丘陵地帶,震區地質、地形和土壤條件比較復雜。經過初步調查以後,胡聿賢發現這次地震是研究工程地質條件對震害和地震動影響的天然實驗室,因此建議組織一支野外考察隊進一步作調查統計和現場勘察,並親自參與和負責技術指導。胡聿賢在這項研究中先後2次去震區工作,累計時間達1年之久。在通海地震現場,他著重對因地震工程地質條件不同導致的地震動強度和特性以及震害差異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論證,並親自分析現場取得的強震觀測數據,因而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1)改變了以前孤立地研究地質構造、地形和土質條件影響的研究方法,而是將三者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獲得了一些新的結論。例如在穩定基岩斜坡上如果沒有滑坡和崩塌的危險,與相應平地上相比地震動強度和震害沒有明顯的差異,從而改變了以往關於斜坡效應的一般結論。
(2)在分析斷裂對地震動和震害的影響時,他首次將斷裂分為發震和非發震斷裂,並根據大量的調查和觀測資料提出了在類同的土質條件下非發震斷裂上震害無明顯加重的新結論。此外,他還首先提出要區分地面震動和地基在地震中因喪失承載能力而產生的兩種震害,並提出應分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他同時還研究發現地基受震後形成的「液化」等低速層在一定條件下對地震波的傳播有衰減作用。
以上新發現對地震區的土地利用與開發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有的已被列為抗震設計規范。中美建交以後,在與國家地震局接待的第一個美國地震工程代表團的學術交流會上,胡聿賢向美國專家介紹了他在通海地震中的發現,當場就引起了轟動。這些成果在以後的海城、唐山等大地震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和發展。
地震作用的反演方法和結構破壞准則的改進
19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胡聿賢應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彭津的邀請作為客座研究員進行合作研究。他在美國工作一年多時間里,重點進行了結構模型的系統識別和輸入地震動的反演計算方法。由於地震的發生在空間、時間和強度上的隨機性和觀測儀器的昂貴,特別是因為工程上感興趣的強震發生的頻度比較低,因此有關強烈地震中結構和地面震動的觀測數據,即使在強震觀測發展最好的美國也是極為寶貴的。中國強震觀測記錄至今還很稀少,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這批數據提取對工程設計有重要價值的信息一直是深受各國研究者關注的難題。胡聿賢在70年代中期就開始從事結構震動輸入反演計算方法的研究。赴美合作研究期間繼續發展了這一方法,先後完成了許多篇重要論文,分別發表在國內外有關書籍、期刊和學術會議論文集中。他提出的復合結構模型的參數識別和反演、時域頻域混合反演以及多點輸出下的反演方法等都有創新。
深化了地震動的工程特性及地震參數的研究
胡聿賢還對地震動參數與結構破壞關系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他從結構物的破壞程度推算地震動的設計參數以及這些參數的概率估計。研究的重點是結構物低周疲勞雙重破壞准則與地震動反應譜和持續時間的聯合估計,以尋求在抗震設計中引入考慮時間影響的方法。這些研究成果除用於結構地震反應分析外,對估計強震地面運動和基岩地震動參數以及其它非地震領域的各種工程振動問題均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結合國情研究和應用地震危險性分析方法
胡聿賢是在我國最早研究基於震源區的地震活動性、地震動衰減和場地地震動強度概率計算的地震危險性分析方法的學者。由於此法能給出不同設計基準期內不同超過概率的地震動強度設計值,從而有可能根據結構使用期的長短和重要性合理地確定設計參數,自70年代以來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很大重視。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歷史地震資料,這對發展以統計學為基礎的地震危險性分析是一種優勢。胡聿賢和他的助手和學生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發展了地震發生的時空不均勻模型,這對國際上通用的泊松模型無疑是一個挑戰。我國在地震危險性分析研究中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強震地面運動隨距離衰減的儀器記錄。為了克服這一難題,胡聿賢研究提出了一種「借雞下蛋」的辦法,即首先對世界上強地震儀器記錄最豐富的美國加里弗尼亞州的加速度隨距離的衰減規律,和以地震破壞程度為主要評定標準的地震烈度衰減規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後應用中國的地震烈度衰減規律參照美國的資料建立起一種轉換模式,提出了比較適合中國應用的地震動強度(加速度或其它物理量)的衰減規律。此外,胡聿賢及其助手們在地震動衰減規律的表達方式、參數統計和識別方法等方面也有所建樹。以上研究結果已成為國內的通用方法,在國外同行專家中也受到了特別的重視。
在地震危險性分析方面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不確定性校正,也就是如何將分析模型和參數中包含的模糊、隨機和知識不完備等諸多因素統一的修正處理。胡聿賢根據對不確定性的來源和特徵的詳細研究,提出了一種考慮多種不確定性影響的統一模式。他關於地震危險性分析方法的系統研究是中國第三代烈度區劃圖的理論基礎,同時還在《重大工程地震工作大綱》,《地震小區劃大綱》以及《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規范》中得到了應用。
身體力行,無私奉獻
胡聿賢在他長期的科學活動中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一貫支持國家建設特別重點建設項目。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參與研究與制訂建築地震設計規范的工作,參與廣東河源新豐江大壩抗震加固方案的論證,長江三峽大壩溫度應力場的初步分析,四川南部鋼鐵基地的選址和工程地震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他又親自主持編制了我國第一本核電站抗震設計規范。他還主持承擔了國家核安全局「八五」重點攻關課題「核電廠廠址地震危險性分析及地震動參數的確定」。他十分關心中國首批核電廠廠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一再強調要應用最先進的方法達到可靠的結果。他還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渤海油田3個場地的地震動危險性分析和地震動參數的確定」,為國家的重點建設和減輕地震災害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胡聿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長期活躍在地震工程與工程力學科學研究的前沿。他為了保持強壯的體魄,堅持進行體育鍛練。以前,他喜歡游泳,打網球、乒乓球、羽毛球,調北京以後,他繼續保持愛好體育運動的習慣。不分冬夏,他幾乎每天堅持長跑,沖涼水澡。他生活樸素、飲食簡單,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已進入古稀之年,但每天工作依然在12小時以上。他在科學上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他強健的身體、頑強的拼搏精神和嚴謹的治學風范分不開的。
他為人正直,心胸豁達,作風朴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在逆境中,仍然與青年科技人員密切聯系,帶領他們繼續攀登地震工程科學高峰。他平易近人,喜歡和大家一起工作,以便隨時交換意見。他以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治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哺育了幾代學者,培養了碩士和博士生各十餘人。他嚴於律己、勇於進取和為祖國的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鼓舞著許多中青年學者奮發向上,受到大家的愛戴與尊重。

❼ 胡曉登的主要成就

獨立出版個人專著12部,430萬字.(其中:國家級出版社10部);主持課題42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4項,省部級28項,地廳級課題2項、橫向課題8項);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成果要報》1份;獲省政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發表文章90篇(其中:重要期刊、核心期刊20篇);政策建議12份;研究報告32本340.2萬字;科研成果總字數約800萬字利益·和諧·穩定——預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出版.38萬字. 獨用。
一、社科方法論著作
1.《錘煉競爭力——社科研究選題、設計、研究的實證分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出版.35萬字.獨著.(社科方法論)
本書是一部以實證分析為基礎的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專著,也是一本社會科學研究的工具書。本書以「研究研究者」為目的,以實用為特色,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申報設計為主要線索,以大量社會科學選題、設計論證書為案例,以廣大西部欠發達地區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提升為重點,結合部分碩士、博士論文分析,從社會科學研究的選題、設計論證和研究成果質量三大方面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探討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理念、態度和方法,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提供實用的借鑒和參考。
該書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了社會科學研究從選題、設計到研究的全過程。其中,尤其是第一次完整地展示了大多數相關人士難得一見的7份成功立項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設計論證活頁原件,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實證參考價值。
研究生論文和學位論文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未來和希望。本書在大量指導、評審和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基礎上,針對研究生論文需要注意和改進之處進行了歸納總結,供廣大研究生作為論文選題和論文寫作的參考。
2.《精神生產面向與研究焦點選擇——西部地區「三點」問題深度關注》[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出版.40萬字.獨著.(社科方法論)
內容摘要:
該書是作者的另一部專著《錘煉競爭力——社會科學研究選題·設計·研究的實證分析》(《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7月)的姊妹篇。《錘煉競爭力——社會科學研究選題·設計·研究的實證分析》是一部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著作,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怎麼做」。與讀者交流的是社會科學、尤其是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怎樣提高科研競爭力。這本書也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做什麼」。與讀者交流的是地方社會科學研究做什麼才能實現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最大價值,才能獲得社會科學研究者自身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經濟學角度看,「怎麼做」和「做什麼」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一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核心內容和決定性範式。同樣,在社會科學研究這個精神生產領域,「生產什麼」和「怎樣生產」也構成了社會科學研究(者)、尤其是廣大西部欠發達地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前提。
此外,中國、尤其是廣大西部落後地區依然很窮,養不起太多做閑學問的人——這不僅僅是一個事實,更重要的是人的良知。
該書選擇了著者設計、承擔的以8項國家社會科學項目為中心、絕大多數經國家和相關部門驗收結項的17個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的成果簡介(部分重要項目附「成果目錄」)及後續成果——數十篇公開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作為案例,供社會科學研究者、尤其是廣大西部地區社會科學研究者「做什麼」的參考。從學科分類角度看,這些項目和論文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等一級學科;從研究內容上看,廣泛涉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多數「三點」、即重點、熱點、難點問題。
該書能夠為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專職研究者、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教師和高年級研究生的科研活動和學位論文提供有益的參考案例。
3.《研究研究者——中國社會科學成果質量鑒定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43萬字,獨著...(社科方法論)
內容摘要:
本書是首部以社會科學科研成果鑒定評審意見為基礎,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質量進行分析研究的專著。
本書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研究生學位論文等三篇組成。全書共收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質量鑒定意見31項,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鑒定意見38項,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意見63份,共計132項(份)。
第一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研究。包括四個部分。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分類研究。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礎類優秀成果十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應用類優秀成果十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暫緩結項成果質量十八大原因分析。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鑒定分析及實例。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十五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鑒定二十五大問題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鑒定意見(包括預鑒定)實例(23項、份)。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鑒定成果質量分析與實例。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鑒定成果十二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鑒定成果六大不足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被」鑒定意見實例(8項、份)。四、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研究專題。包括:原始創新匱乏——中國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最大不足,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詳解,《導言》的正負效應三個專題研究。
第二篇是關於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研究。包括三大部分。一、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鑒定意見分析與實例。包括: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十二大優點分析;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十六大不足分析;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鑒定意見實例(27份)。二、地方社會科學「被」鑒定意見分析與實例。包括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被鑒定優點分析;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被鑒定不足分析;被鑒定意見實例(11份)。三、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研究專題。包括: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與改進,關於對策研究兩個專題研究。
第三篇是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研究。包括: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意見實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十五大優點分析;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十五大不足分析;研究生學位論文鑒定意見實例(63份)。
成果質量分析和鑒定評審意見涵蓋了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政治學、管理學、人口學等學科;研究生論文評閱意見涵蓋了經濟學、行政管理學、社會保障學、MBA、MPA等學科。
通過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類型、不同選題的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分析和鑒定評審材料的展示,可以使廣大專職或業余社會科學研究者、高等院校教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均能夠全方位接觸了解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要求,作為提高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質量的參考。
二.經濟學著作
4.《「西電東送」電力產業政策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出版..37.5萬字.獨著.(產業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第一本關於中國重大區域產業布局——「西電東送」的專著,也是大量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一批學術論文在新的研究框架下有機整合和凝結。該書以產業政策學為視點,以「西電東送」的實踐為基礎,對「西電東送」的戰略布局與區域產業結構政策、電價政策、移民與社會政策、市場政策、資源環境政策以及電力企業改革政策等涉及「西電東送」和西部電力產業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產業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提出了相應的產業政策建議,可為相關決策層和電力產業企業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參考。
該書一方面運用產業政策學的相關理論對「西電東送」及西部電力產業發展進行了首次系統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以「西電東送」及西部電力產業實踐的需要為基礎,突破了現行產業政策學的研究框架,通過產業實踐豐富和完善了產業經濟學和產業政策學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對中國產業經濟學和產業政策學的現行體系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挑戰。可為相關理論研究界和產業經濟學教師、研究生及高年級學生作為科研教學參考。
5.《利益·和諧·穩定——預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出版.38萬字. 獨著.(經濟社會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西部水能資源開發過程中以移民為主體的群體性事件的首次深入系統研究。該書包括八大部分,對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理論、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情況、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演化軌跡和現狀、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原因、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理念、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方略、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前提、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對策等進行了首次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具有相當理論學術價值。同時,該書提出了以預防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為主的五大機制建設,具有相當的決策參考價值和實踐作用。此外,本書還對貴州省甕安「6.28」大規模暴力性群體性事件進行了專題深入研究。
6.《欠發達地區農產品出口與區域經濟發展——貴州省煙葉出口的典型研究》[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年出版. 40萬字.獨著.(貿易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煙草生產和出口大省——貴州省煙葉出口的首部專著,也是國內煙葉生產出口省(區、市)關於煙草出口方面的首部專著。該書以貴州省煙葉出口發展問題的典型研究,實證性地闡明農產品出口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體制進步的關系,對如何發展貴州省煙葉出口問題進行了首次全面系統研究,提出了對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及煙草進出口企業有重要參考決策價值的系列政策對策。以貴州煙葉出口發展為典型個案的系統、全面、深入研究,對廣大西部欠發達地區農產品出口的理論和實踐有相當的參考借鑒價值,對於農產品(包括工業品以及其他出口產品)出口的研究具有範本作用。
7.《以農民為本:貴州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30萬字.獨著.(農村經濟學)
內容摘要:
內容該書是關於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專著。該書在理論和實踐兩大方面詳細深入分析貴州省農民徵收的基本情況、特點、增收特殊困難及主要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農民增收五大機制框架,即做大一種經濟——農民工經濟,夯實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機制;發展一大產業——建立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建立農業內部增收機制;加大加大公共產品投入——鑄造公共資源分配的「多予」機制;改革征地制度和對農民減負——構建「少取」機制;促進兩大轉移和實現兩大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居民城鎮轉移,形成「分母」減少機制;減少農民負擔、減少農民成本支出。該書對調整產業結構的增收、鄉鎮企業與農民增收、科技驅動農民增收、農民經濟自組織化與增收、貧困農民增收、促進兩大轉移與實現兩大減少與農民增收等進行了大量實證分析,提出了包括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促進增收、大力發展畜牧業促進增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促進增收、貧困農民增收等20條增收途徑和相關措施,對貴州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構建具有廣泛的參考、咨詢和指導的現實意義,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對全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建設有著廣泛的參考借鑒價值。
8.《道德的競爭力——加入WTO與西部地區政府道德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35萬字 .獨著.(政治經濟學)
內容摘要:
本書在第一次提出狹義和廣義WTO原則概念,並以此揭示廣大西部落欠發達地區政府在對應WTO的道德原則方面存在的某些缺失。本書著重從經濟體制基礎、社會人文環境和歷史道德沉澱三個方面對道德缺失進行多學科、廣視野、大時空、全方位深入分析,提出了西部落後地區政府道德建設的基本思路、方略和對策構想。
對區域政府道德問題的研究,不過是使問題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已。實際上,整個中國的相關問題與西部地區之間僅僅是一個不太大的程度而已,對整個中國加入WTO以後的政府道德建設,具有「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宏觀性、全局性、前瞻性意義。
該書對政府道德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可以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等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提供參考讀物。
此外、甚至更重要的是:政府,不過是人的集合體。因此,對政府的道德研究完全可以直接等同於對人的道德研究——這是本書的一個重要要初衷——將「政府道德」一詞在電腦的「編輯」欄中選「替換」,就完全可以替換成「人」和我們每一個人自己。
9.《特殊關注與民族發展——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狀況實證調研與方略對策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38萬字.獨著.(民族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的首次全面實證調查和深入系統研究。對中國的征地制度與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失地農民中的特殊群體——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失地前後經濟狀況進行了詳實的調研。該書從八大學科視角對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八大特殊性進行了實證調查和研究。對中國征地制度的基本弊端——補償標准過低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提出了中國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對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八大特殊性的關注與政策對策。
該書在研究對象、學術理論、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較大創新,在相關理論學術研究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該書提供了大量豐富、准確、系統的實證調查資料和數據,對於相關理論學術研究有重要資料價值。該書提出了「等價征購」這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及其基本內容;提出的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進行特別關注的「八大特殊性」及其相應的政策對策,對中國征地制度改革和解決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國家相關決策層和相關職能部門具有很強的可決策性、可操作性。
10.《區域利益協調與深度協調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0年出版. 35萬字. 獨著.(區域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東西部區域利益失衡和深度失衡的首次系統研究。該書對中國東西部生態補償、礦產資源開發和電力資源開發的區域利益失衡與深度失衡所涉及的廣大農民、尤其是少數民族農民利益受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東西部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及對策和區域利益深度協調的方略對策。
該書的主要特點與價值在於:一是現實性和應用性突出,二是以東西部區域利益失衡和深度失衡的實際為基礎,提出了國內外相關經典理論的不足甚至缺陷,三是進行了富有創新性和開創性的探索。該書提出了全新的「區域利益深度協調」 理論,提出了「東西部區域利益表層協調」與「東西部區域利益深度協調」、「區域市場公正失靈」、「區域利益失衡轉嫁」、「補償客體錯位」、「利益還原機制」 、「民族社會環境戰略影響評價」、「民族社會環境重建機制」、「人本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等一系列新概念,在相關理論學術研究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提出的關於東西部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及對策和區域利益深度協調的方略對策具有較強的可決策性和可操作性。
該書對區域經濟利益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可以為高等院校區域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民族學等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提供參考讀物;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啟發性的新視角和新思路。
11.《障礙與對策——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43萬字.獨著.(人口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障礙與對策的首次系統研究。該書研究提出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十大障礙,提出了消除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的方略對策。
該書的突出特點一是研究內容較為系統全面;二是現實性針對性較強;三是第一手調查資料較為豐富詳實;四是創新性較為突出。
該書的主要建樹一是構建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及對策較為完整的框架體系。二是運用新理論和從新視角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進行了創新性研究。主要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建設研究、資產代際轉移研究和城鎮資產建設問題研究。三是提供了大量最新調查資料數據。四是在創新性方面。主要包括發現新問題,理論的新運用,提出新概念,構建新體系、提出新觀點。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視角下「多元代際培訓教育」問題,新生代農民工農村資產轉移和代際轉移問題,新生代農民工城鎮資產建設問題,農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設問題等四大問題在相關研究及實踐中幾乎完全是空白。該書首次發現這四大新問題並進行調查研究。該書首次提出了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三權一體經濟權益」概念,「三元代際培訓教育」概念,「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設」概念;該書首次構建了新生代農民工三元代際培訓教育體系,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設理論體系,新生代農民工資產建設體系。該書首次提出了「中國城鎮資產建設的重點瞄準群體:市民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觀點,能力素質建設是解決授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漁」、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重要的「治本」之路的觀點等。具有相當的學術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該書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與對策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能夠為相關理論和實踐提供參考,為相關研究提供啟發性的新視角和新思路。
12.《資產·效應·資產建設——中國農民工融入城市的資產建設制度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39萬字.獨著.(理論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將資產建設理論與中國農民工問題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的首部專著。
該書對資產建設理論進行了全面的詳細介紹;綜合提煉出資產的多重效應;對中國資產建設的主要瞄準群體進行甄別;調查分析了農民工城鎮資產的匱乏及其制度性原因;提出了促進資產建設的制度體系框架及實施方案。
創新性強是該書的基本特點之一。一是提出基於房屋資產的基尼系數及計算,對於傳統基於收入的基尼系數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二是實現了研究對象創新;三是豐富了資產效應理論;四是拓展資產建設的途徑,形成新的資產建設框架;五是對資產建設理論所沒有提及的資產「負效應」進行了研究論證;六是提出了一些關於資產及資產建設的新概念。基本特點之二是「接地氣」。該書通過資產建設理論與實際生活的相互詮釋和印證,將資產和資產建設理論生活化,把實際生活機理化、規律化,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該書主要致力於資產及資產建設的機理性規律性研究,從而具有超越農民工這個特定群體之外更為廣泛的普遍適用性。同時,對資產建設理論的拓展創新和資產建設理論的中國化,對於世界范圍內資產建設理論及相關學術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啟發價值。

❽ 李書有的主要建樹

在易學領域的建樹表現在:
一、對易學哲學理論體系作了新建構。傳統易學分為象數與易理兩大流派,相互對立,義理派自恃易理之高深而輕視象數,象數派說義理派空洞而不切實用。這樣割裂象數與義理的統一,則不利於易學發展。因此,從象數與義理的統一,對易學理論體系作了新構建。提出易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
易道——易學的宇宙本體論
易德——易學的人生價值論
易術——易學的思維方法論
二、對易學特點作了新概括。提出易學具有五大特點:易簡而神奇;變易而不易;廣大而精微;高深而實用;古老而常新。
三、對易學的地位作了新論證。提出易學不僅是中華文化之根(源頭活水),而且是中華文化之干,中華文化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兵家皆源於《易》,又歸宗於《易》,易學實為中華文化之根干。
四、對《易學》作了新詮釋。提出《易經》是中華智慧的結晶、中華道德精神的體現、中華辯證思維方法的代表。《易經》之卦爻象、卦爻辭中蘊涵著聖人對後代的告誡,因此將其《易經》注本,定名為《<易經>告誡錄》。
五、對理論《易》與應用《易》的關系作了新闡釋。《易傳–系辭傳上》中說:「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提出「明體致用」、「用以達體」的體用觀。指出《易》的應用屬於易術系列,門類眾多而繁雜,研究易術,一定要與易道、易德相結合,以道、德指導「術」的應用。以「道」指導的「術」為「道術」,以「德」指導的術為「德術」,方為高人,正術,否則就是江湖術士,淪為騙術。
六、對應用《易》作了新探索。首先,涉及《周易》與決策管理學領域;其次,涉及《周易》與人居環境學領域;再次,涉及《周易》與人生抉擇領域。
七、對《易》之文化產業開發作了新嘗試。1996年,以南京八卦洲與周易八卦天然契合為緣由,提出在長江南京段中之八卦洲為基地建立周易八卦文化苑的創意,受到各方重視。另外,對重慶陪陵「周易園」的開發建設予以指導。
八、推動易學在世界的傳播與發展。於世紀之交,在南京大學成功舉辦2000年世界易經大會,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台灣地區和大陸的六百多名易學專家、學者參加,盛況空前。由於此次大會的成功,使得1997年由馬來西亞舉辦的世界易經精英大會為開端的世界易經大會,真正成為每年舉辦一回世界易經盛會。南京大學易學研究所於大會開幕式上宣布成立。李書有教授任所長,被大會代表團長推選為聯席會議主席。
九、推動易學與基督教文化對話。2000年,應邀參加北美基督教聯誼會在美國費城舉辦的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會議,撰寫了《傳教士與易經在西方的傳播》。在會議上提出《易經》與《聖經》比較研究的動議,引起了基督教研究專家的興趣。會後由北美基督教聯誼會安排,在波士頓、舊金山與數十個基督教會進行對話活動,推動了易學與基督教文化的交流。
十、擔任博士生導師,培養出易學以及與易學相關的儒、佛、道博士,培養出易學高級研究人才。
另外,李書有教授在易學相關領域也做出了新建樹:
一、李書有教授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開展儒家倫理研究的專家。獲得首批博士點項目:儒家倫理評述。出版第一部《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史》。
二、獲得國內首批美國王安漢學研究院獎助項目:論中國古代關於人的學說。其研究成果發表於1988年英文中國哲學雜志,前蘇聯雜志予以轉載。
三、承擔「七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現代新儒家研究中的唐君毅研究。其研究成果為《唐君毅評傳》。
四、出版儒學研究專著《儒學與社會文明》,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五、主編《儒學源流》上下冊。這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為迎接香港回歸而委託南京大學編注的《中國典籍精華叢書》的第一、二卷,對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
六、承擔「八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佛教倫理研究。
七、承擔「九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宗教與倫理研究。
八、主編《佛教文化從書》,獲得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稱贊,為《叢書》題簽,並因此提出宗教文化性的觀點。
九、與著名哲學家孫叔平教授合作編注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國哲學家論點匯編》。
十、針對《河殤》的黃色文化論,撰寫《論江南文化》。論述了江南文化與黃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兩大地域文化。江南文化屬於中國海洋性文化,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文化。受到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的高度贊揚,指出研究中國文化離不開江南,江南文化可以做出大的好文章,並以九十三歲之高齡,1988年親自來南京,與著名教育家匡亞明先生、著名學者程千帆教授、李書有教授等江南文化名人,成立江南文化書院。後經江蘇省教委批准,更名為江南文化研修學院。
李書有教授以教書育人、傳承文化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學習、育人與創作。

❾ 知名高智商的人都在哪些領域有建樹 成就

知名高智商的人都在許多領域有建樹,我來說一個:

達芬奇,智商220,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達芬奇是一位全才,他同時在諸多領域有所建樹,已經精通我們才從事的研究,如:心臟,機器人、大炮、坦克車等高科技領域。

閱讀全文

與成果研究主要建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