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蘋果的成果

蘋果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22 10:05:23

Ⅰ 蘋果的主要結構是什麼

主要結構分層是外皮、果肉 、果核。

Ⅱ 水果蘋果的詳細資料

蘋果
Malus pumila Mill.

科屬薔薇科: 蘋果屬

形態習性: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米,栽培條件下一般高3~5米。樹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規則的縱裂或片狀剝落,小枝光滑。單葉互生,橢圓至卵圓形,葉緣有鋸齒。傘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時帶粉紅色,雄蕊20,花柱5。果實為仁果,顏色及大小因品種而異。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心土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繁殖栽培用嫁接繁殖。砧木有喬化砧和矮化砧。常用喬化砧有:楸子、西府海棠、山荊子,矮化砧主要引進英國品種。採用寬行密植,行向南北。偏南部地區秋冬土壤封凍前栽植,偏北部地區春季解凍時栽植。蘋果自花結實力差,栽植時必須配置授粉樹。

資源分布:原產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及南高加索一帶。1870年前後始傳入我國煙台,近年在東北南部及華北、西北各省廣泛栽培。
------------------
蘋果的結果習性

一、花芽和花:蘋果的花芽分化,多數品種都是從6月上旬開始至入冬前完成,整個過程分為生理分化、形態分化和性細胞成熟三個時期。花芽為混合芽,花序為傘房狀聚傘花序。每花序開花5—8雜,多為5朵,中心花先開,邊花後開,以中心花的質量最好,坐果穩,結果大,疏花疏果時應留中心花和中心果,多疏邊花和邊花果。花芽先發葉後開花,並從果台上抽生副梢,果台副梢抽生的多少、長短隨品種和結果母枝的營養條件而異。果台副梢抽生的力強(二個)、枝條長而壯的品種,如祝光,果實小,產量不高,結果枝群鬆散。對這類品種,應用疏1留1和摘心扭梢等方法控制副梢生長。副梢生長力中(1個或2個)、枝條短(10厘米以下)而粗的品種,如金帥、喬納金等,果實大、豐產,結果枝群緊湊,更新容易,連續結果能力強。副梢生長力弱(1個)、枝條短(3厘米以下)的品種,如元帥系、恩派等,果實大,結果枝群緊湊,易形成雞爪枝群,更新容易,但果台多為隔年結果,應多留預備枝,以減少大小年結果。

二、果實:蘋果的果實是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發育成果心,花托發育成果肉,胚發育成種子。果實的體積膨大,前期靠細胞迅速分裂的細胞數目的增多,後期靠細胞體積的膨大。

果實體積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較快,初期和末期較慢,果實重量以成熟前一個月增長最快。果實發育期的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為137—168天。

果實色澤是商品的重要指標。蘋果著色的好和差與糖分的積累、礦質元素的協調、環境條件和激素種類、含量等關系很大。後期控施氮肥,增施鉀肥,減少果皮的中的葉綠素,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日光照射度,做好排水,降低空氣濕度,噴施萘乙酸和2.4—D等激素,都可促進蘋果上色。

蘋果從花蕾出現到果實採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第一次在終花期,花梗隨花謝而一起脫落,通常稱為落花。第二次在落花後一周左右,子房略見增大,可持續5—20天,稱為前期落果。第三次在第二次落果後的7—14天,果實已達到姆指至元大,對產量影響較大,稱為生理落果,雲南一般發生在5月份,北方的物候期比雲南晚,發生在6月份,故稱「6月落果」。第四次在果實採收前,落下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實,故稱采前落果。

第一、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營養不足和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第三次落果,除果實之間爭奪養分、胚內生長素缺乏外,是梢果爭奪養分激烈所致。因葉片的滲透壓大於幼果,爭奪養分的力量比幼果強,所以除適時做好摘心、剪梢等抑制新梢生長外,還應及時追施謝花花肥,補充養分。

三、種子:為胚囊中的受精卵發育而成。蘋果的正常果實,每果有5個心室,每心室有種子2粒。在果實發育過程中,種子分泌激素刺激果肉生長,所以授粉受精良好、種子充實飽滿的,果形端正,果肉豐腴;反之,種子發育不良或無種子的一方,果肉凹陷瘦削而成畸形果,因此一定要配置授粉樹和改善授粉。

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蘋果是喜冷涼乾燥的溫帶果樹,要求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年較差小,日較差大。適宜的溫度范圍是年平均氣溫9—14℃,冬季極端最底溫不低於-12℃,夏季最高月均溫不高於20℃,≥10℃年積溫5000℃左右,生長季節(4—10月)平均氣溫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溫1200—1500小時,才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低溫時間不足,發葉、開花推遲而不整齊,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動,到了5月鱗片松開脫落,成為枯樁,嚴重降低產量;絕對低溫低於-30—-32℃,又發生凍害。據調查,蘋果在雲南不同海拔和溫度地區的表現如下表。

表1蘋果在雲南不同海拔和溫度地帶的表現
海拔高度(米)年平均氣溫()豐產性果實品質病蟲害生長規律適宜性
1800以下15以上`差差重不正常不適宜
1800—200014—15中中較重較正常次適宜
2000—220013—14豐上輕正常適宜
2400—250012—12.5
2200—240012—13高優極輕正常最適宜

在2200—2400米、平均溫12—13℃地帶,蘋果表現好的原因,主要是夏秋晝夜溫差,積溫足,紫外光線強,蘋果表現豐產穩產,果色鮮艷,果形高裝,五棱分明,糖和維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膠粘性大,風味好,耐貯性和耐寒性強。冬季低溫足,果樹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花芽質量好,次春按時萌動,發芽、開花整齊,坐果率高,病蟲害少而輕,所以是蘋果的最適宜地區。海拔2000—2200米、年均溫13—14℃和海拔2400—2500米、年均溫12—12.5℃地區,緊接最適宜區的下帶和上帶,是蘋果的適宜區。海拔1800—2000米、年均溫14—15℃地區,冬溫偏高,在「冷冬」年份基本能順利通過休眠,次年表現較正常;在「暖冬」年份,不能順利打破休眠,就會出現發芽推遲、開花不整齊、產量降低,所以是蘋果的次適宜地區。海拔1800米以下、年均溫15℃以上地區,夏秋溫度過高,降溫晚,不僅果實著色差,糖低酸高,而且枝葉猛長,營養生長期長,遲遲水落葉,花芽分化不良;冬溫過高,休眠期低溫時數不足,花芽不能順過休眠,擾亂了正常生活規律而導致生理紊亂,次春發芽、開花不整齊,坐果率低,病蟲害多而嚴重;在海拔2600米以上、年均溫9℃以下地帶,又年積溫和生長期溫度不足,樹變矮小,節間變短,果實細胞分裂數目少和膨大系數小,導致果小、皮厚、肉硬、糖低,均是蘋果的不適宜地區。因此,發展蘋果應選最適宜和適宜地區建園,才能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優勢和品種的優良性狀,獲得高產優質的果品,收到最佳經濟效益。

二、雨量:蘋果雖原產在夏天乾燥的內陸氣候地區,喜較乾燥環境,但生長期仍需充足水和適宜的空氣的濕度,才能正常生長發育;但雨量過多,濕度過大,又會導致枝葉茂密,病蟲嚴重,果實色差,糖低酸濃。一般以年雨量500—1000毫米、空氣濕度60%—70%為宜。由於雲南雨水的時空分布不勻,旱雨季分明,所以2—5月旱季,應結合追肥每月灌透水一次,以滿足發葉抽梢和開花結果所需的水分;雨季又要做好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空氣濕度,以減輕病蟲發生和提高果實品質。

三、光照:蘋果是喜光性果樹。據測定,多數品種的光補償點為600—940勒克斯,飽和點為24000—75000勒克斯。光照不足,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和樹體營養水平,並影響果實著色和糖分轉化;強烈的直射光過多和照射的時間過長,又易引起枝乾和果實灼傷。所以一定要選好園地和做好整形修剪,改善通風透光和葉幕層合理,才能避免前述弊端。

四、地勢:平地、山地、海灘、河塗都可種植,但以向陽、開闊、背風、四周植被較好的緩斜地,光照好,灌排方便,種植最好;窪地、箐溝,雖土層深厚,但光照差,雨季易積水,空氣濕度過大;陡坡地,土層淺薄,土壤瘦,水土流失重,均不利於果樹生長。

五、土壤:蘋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粘土、砂土、壤土均可,但以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好。土層淺薄、石礫過多的粘重土壤,須改良後方可種植。適應酸鹼度的范圍為PH值5.3—8.2,最適為5.4—6.8。低於5.4,過酸,易出現缺硼、缺鈣引發的縮果病和苦痘病;高於7.8,偏鹼,易出現缺鐵,引起葉片失綠。
---------------

園林用途開花季節可供觀賞;果熟季節,累累果實,色彩鮮艷,惹人喜愛。

蘋果原產於歐洲、中亞西亞和土耳其一帶,十九世紀傳入我國。

「一天一個蘋果」是人們熟知的健康口號。的確,蘋果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多酚及黃酮類營養物質,被科學家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那麼,到底是哪些保健作用讓它贏得了這樣的美名呢?

降低血脂:日本果樹研究所的人體試驗表明,每天吃兩個蘋果,3周後受試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21%,而甘油三酯水平高正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蘋果的果膠進入人體後,能與膽汁酸結合,像海綿一樣吸收多餘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然後排出體外。同時,蘋果分解的乙酸有利於這兩種物質的分解代謝。另外,蘋果中的維生素、果糖、鎂等也能降低它們的含量。

降血壓:過量的鈉是引起高血壓和中風的一個重要因素。蘋果含有充足的鉀,可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壓。同時,鉀離子能有效保護血管,並降低高血壓、中風的發生率。英國著名葯理學家蘇珊·奧爾里奇博士發現,蘋果中所含的多酚及黃酮類物質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預防癌症:日本弘前大學的研究證實,蘋果中的多酚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而芬蘭的一項研究更令人振奮:蘋果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它不但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而且是癌症的剋星。假如人們多吃蘋果,患肺癌的幾率能減少46%,得其他癌症的幾率也能減少20%。法國國家健康醫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還告訴我們,蘋果中的原花青素能預防結腸癌。

抗氧化作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小組把老鼠的腦細胞浸到含有櫟精和維生素C的液體中,發現腦細胞的抗氧化能力明顯增強。同其他蔬菜水果相比,蘋果里含有的櫟精是最好的,而紅蘋果又比黃蘋果和綠蘋果好。所以,對於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綜合征患者來說,蘋果是最好的食品。

強化骨骼:蘋果中含有能增強骨質的礦物元素硼與錳。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硼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濃度,這些物質能夠有效預防鈣質流失。醫學專家認為,停經婦女如果每天能夠攝取3克硼,那麼她們的鈣質流失率就可以減少46%,絕經期婦女多吃蘋果,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防治骨質疏鬆。

維持酸鹼平衡: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而蘋果是鹼性食品,吃蘋果可以迅速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包括運動產生的酸及魚、肉、蛋等酸性食物在體內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

減肥:蘋果會增加飽腹感,飯前吃能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至於吃蘋果是否要削皮,那是見仁見智的看法,不削皮,有可能吃下

農葯,削皮呢,蘋果最營養的部分就是皮,而且大部分的纖維也在皮

Ⅲ 喬布斯如何成就蘋果輝煌

實際上很多蘋果觀察人士都漏了這點,在全世界擔心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命運時,這點非常值得考慮。蘋果觀察人士傾向於只對本壘打感興趣,這點在喬布斯過早去世的前一天,蘋果推出iPhone 4S時得到充分體現。很多人認為新手機與iPhone4相比沒有太多改進。同樣,他們也未想到這點。
雖然蘋果股價自喬布斯1997年回歸後上漲了7000%,但他的多數成功卻來自持續、耐心的工作,而不是耀眼的靈光一閃。
喬布斯在以前的公司NeXT時,就一直在慢慢開發後來帶給蘋果的技術。iPod就是由一個外部承包商想出來的主意,他迅速捕捉到並通過多年的完善,才將其從一種小電器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有時,喬布斯發布的產品開始並不吸引人,但後來卻能賺取大量的現金。
2009年推出的iPhone 3GS,是蘋果第三版iPhone手機,看起來很像前一年推出的iPhone 3G。人們曾取笑名稱中的「S」符號。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基恩·蒙斯特(Gene Munster)指出,雖然iPhone 3G的銷量在上市第一年裡使iPhone手機銷量同比增長75%,但他估計,3GS在上市後完整一年裡銷量增長了95%。
實際上,這種看起來像是衍生出來的智能手機,卻使蘋果獲得加速增長。銷量加快增長,有些來自蘋果增加了更多的手機運營商,但這正說明:史蒂夫·喬布斯並非每次都能拿出驚人的作品。他總是先取得初步成功,然後逐漸完善,反過來又為市場的進一步增長奠定基礎。
蘋果的研發支出,在絕對數量上看起來很大--上財年為17.8億美元,但在營收中的比例微不足道,僅為2.7%。相比之下,微軟和IBM研發支出在營收中的比例分別達到13%和6%。蘋果iPhone佔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不到5%,雖然iPhone 4是全球最熱銷的智能手機。
蒙斯特猜測,未來5年蘋果的產品設計依然會有喬布斯的印記,也許蘋果牌電視就是其中之一。

Ⅳ 蘋果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蘋果的主要成分:含糖、蛋白質、鈣、磷、鐵、鋅、鉀、鎂、硫、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纖維素等營養成分。蘋果中的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多,有助於代謝掉體內多餘鹽分。蘋果酸可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至於可溶性纖維果膠,可解決便秘。

蘋果是美容佳品,既能減肥,又可使皮膚潤滑柔嫩。蘋果是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只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4)蘋果的成果擴展閱讀:

蘋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公認的營養程度最高的健康水果之一。而蘋果籽更被譽為「生命之庫」,營養成分更是果肉的10倍以上。蘋果籽蘊含大量植物性荷爾蒙,能有效雙向調節人體內分泌,促進細胞微循環,提高細胞活性等。

蘋果可生食或煮熟食用,也可做成果乾、果醬、果子凍等,蘋果在很多甜食中都會用到。在生食或烹制之前 最好在冷水中把蘋果擦凈。果肉如果暴露於空氣中的話會被氧化而變黑。為防止氧化,要趕快食用或根據特點用途烹制。

參考資料:網路-蘋果

Ⅳ 蘋果從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要詳細。

蘋果開花期因各地氣候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一般在4~5月份,蘋果(16張)每花芽有花3~7朵,且中心花先開。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實。各類結果枝的比例因樹齡、品種不同而有變化。通常是幼樹的長果枝和中果枝較多,隨著樹齡的增大,短果枝比例迅速上升,及至盛果期,一般可達70%以上,衰老期幾乎完全是短果枝。從品種上看,金帥等品種的長果枝與中果枝較多,新紅星、紅富士等品種的短果枝比例大,遼伏等品種容易形成腋花芽。座果:蘋果的正常果實,每果有5個心室,每心室有種子2粒。在果實發育過程中,種子分泌激素刺激果肉生長,所以授粉受精良好、種子充實飽滿的,果形端正,果肉豐腴;反之,種子發育不良或無種子的一方,果肉凹陷瘦削而成畸形果,因此一定要配置授粉樹和改善授粉。果實與品質蘋果的果實是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發育成果心,花托發育成果肉,胚發育成種子。果實的體積膨大,前期靠細胞迅速分裂的細胞數目的增多,後期靠細胞體積的膨大。蘋果(5張)果實體積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較快,初期和末期較慢,果實重量以成熟前一個月增長最快。果實發育期的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為137~168天。果實色澤是商品的重要指標。蘋果著色的好和差與糖分的積累、礦質元素的協調、環境條件和激素種類、含量等關系很大。後期控施氮肥,增施鉀肥,減少果皮中的葉綠素,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日光照射度,做好排水,降低空氣濕度,噴施萘乙酸和2.4-D等激素,都可促進蘋果上色。蘋果從花蕾出現到果實採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第一次在終花期,花梗隨花謝而一起脫落,通常稱為落花。第二次在落花後一周左右,子房略見增大,可持續5~20天,稱為前期落果。第三次在第二次落果後的7~14天,果實已達到拇指指甲大,對產量影響較大,稱為生理落果,雲南一般發生在5月份,北方的物候期比雲南晚,發生在6月份,故稱「6月落果」。第四次在果實採收前,落下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實,故稱采前落果。第一、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營養不足和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第三次落果,除果實之間爭奪養分、胚內生長素缺乏外,是梢果爭奪養分激烈所致。因葉片的滲透壓大於幼果,爭奪養分的力量比幼果強,所以除枝時做好摘心、剪梢等抑制新梢生長外,還應及時追施謝花花肥,補充養分。●果實色澤發育蘋果果皮色澤分為底色和表色兩種。果皮底色在果實未成熟時一般表現為深綠色,果實成熟時將出現三種情況:綠色消退,乃至完全消失,底色為黃色;綠色不完全消退,產生黃綠或綠黃底色;綠色完全不消退,仍為深綠色。果皮表色在果實成熟後,一般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紅色、綠色和黃色等三種類型,還有其他顏色,但不多見。決定果實色澤的色素主要有葉綠素、胡蘿卜素、花青素以及黃酮素等。花青素是極不穩定的水溶性色素,主要存在於細胞液或細胞質內。在pH低時呈紅色,中性時呈淡紫色,鹼性時呈藍色。與不同金屬離子結合時,也會呈現各種顏色,因而果實可表現為各種復雜的色彩

Ⅵ 蘋果的外形描寫

蘋果外形是圓的,像小皮球一樣大小,看上去很飽滿。蘋果顏色分為紅色和青色兩種。蘋果表面有鮮紅色條紋,果肉呈黃白色 ,果肉在空氣中氧化後會變黃。果實扁球形,直徑在2厘米以上,先端常有隆起,萼窪下陷,萼片永存,果梗短粗。

(6)蘋果的成果擴展閱讀:

蘋果的果實是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發育成果心,花托發育成果肉,胚發育成種子。果實的體積膨大,前期靠細胞迅速分裂的細胞數目的增多,後期靠細胞體積的膨大。

果實體積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較快,初期和末期較慢,果實重量以成熟前一個月增長最快。果實發育期的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為137~168天。果實色澤是商品的重要指標。蘋果著色的好和差與糖分的積累、礦質元素的協調、環境條件和激素種類、含量等關系很大。

閱讀全文

與蘋果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