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權轉讓會計分錄
B公司根據股權轉讓協議,退給甲、乙、丙股權後,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內資-A公司235貸:容銀行存款235B公司對A公司投資總額=1765+235=2000(萬元),A公司是B公司的全資控股子公司。A公司會計分錄:借:實收資本-甲79-乙78-丙78貸:實收資本-B公司235
㈡ 關於股權轉讓,長期股權投資確認的問題!
A公司需要確認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需要根據情況確定。根據准則規定,如果這60%股權能夠控制B公司生產經營,則採用成本法核算,但需要看A和B公司是否屬於同一控制下的兩個公司,如果屬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是相對於最終控制方而言的B公司資產賬面價值×60%+將B公司並入集團內部產生的商譽。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金額根據以上敘述確定)
貸:銀行存款 5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差額)
如果屬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那麼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為投出資產公允50萬元。B公司60%股權對應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和50萬元差額在合並財務報表需要確認為營業外收入(貸方差額)或商譽(借方差額)。
如果不構成控制(現實中是可能存在的,即使持有超過50%股權),那麼長期股權投資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投出資產公允價值50萬元(如果存在相關稅費,稅費也需要計入成本),B公司60%股權對應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大於50萬元部分在個別財務報表確認為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如果小於則不調整)。
下一個問題,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確認的長投入賬價值為600,而實際出資額是50,差額550沖減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的沖減留存收益。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確認長投入賬價值50,差額550(假定B公司60%股權對應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600,存在差異你可以按這個原則處理)計入合並財務報表營業外收入。對於不構成控制的差額直接計入了個別財務報表營業外收入。
最後,B公司並沒有增加實收資本,將其計入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就可以(當然,投入50萬元後B公司所有者權益會發生變化,上述差額需要重新計算)。
㈢ 長期股權投資 虧損 股權轉讓
首先確定法人C的計稅基礎:16萬元的代價取得20萬元的股權,計稅基礎是16萬元。賬務處理很簡單:
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160000
貸銀行存款160000
㈣ 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日期是股權轉讓基準日還是交割日
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日期是股權轉讓基準日,這是各方都認可的日期,交割日的遲早,只涉及資產佔用的問題,與產權關系較小。你看呢?
㈤ 整體評估股權轉讓中長期股權投資占被投資單位投資比例多少需要審計
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可在年末一次進行。即取得被投資單位回財務報答表,根據被投資單位凈資產變動情況和投資比例,分別確認相應比例部分的權益,增加/減少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如被投資單位實現利潤/虧損,按照比例確認為投資收益;被投資單位進行利潤分配,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被投資單位增加資本公積,按照比例確認資本公積。總之,沒有特殊事項時,對該企業投資的賬面價值應當與被投資企業賬面凈資產公允價值所佔份額是相等的。所以,權益法調整的時間與實際經營時間在期間上是一致的。一般在年末確認一次。可以依據被投資企業的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也可以使用被投資單位自編的財務報表。但是,一定要將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確認為公允價值。同時,如果與被投資單位之間存在關聯交易,還需要將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部分予以剔除,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㈥ 長期股權投資轉讓如何進行財務處理
會計處理。《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
十六
條規定,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其賬面 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應當計人當期損益。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 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 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因此,你公司持有95%的股權並能控制子公司,你公司按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處置時應將出售所得價款與該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會計分錄 如下:借:銀行存款投資收益貸:長期股權投資。
根據問題所述情形,你公司存在股權轉讓損失。《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四 條規定,企業實際資產損失,應當在其實際發生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 法定資產損失,應當在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證據資料證明該項資產已符合法定資產損 失確認條件,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第五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應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後方 能在稅前扣除。未經申報的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第九條規定,下列資產損失,應以清單申報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一) 企業在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按照公允價格銷售、轉讓、變賣非貨幣資產的 損失;(二) 企業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三) 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的損失;(四) 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_(五) 企業按照市場公平交易原則,通過各種交易場所、市場等買賣債券、股票、期 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根據上述規定,你公司在會計上應確認該股權轉讓損失。同時該股權轉讓損失應以清 單申報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未向稅務機關申報的,該損失不得稅前扣除。《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1〕155 號)第十條規定,「產權轉移書據」稅目中「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是:經政府 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轉移所立的書據,以及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 書據。根據上述規定,你公司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屬於「產權轉移書據」。該合同應按「產權 轉移書據」貼花,稅率萬分之五。
㈦ 股權轉讓金額低於長期股權投資金額怎麼交稅
個人股權轉讓
納稅是現在市場經濟中常見的經濟行為,股權轉讓所得如何納稅往往回成為很多股東答關心的問題,因為很多股權涉及的金額往往比較大,交易設計不好,會多繳納很多稅。股權屬於財產權一種,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股權轉讓應該按照財產轉讓所得納稅,稅率是20%。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計算這個轉讓的「所得額」。根據國稅函【2007】第24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股權轉讓的所得額按照如下方式計算:
(一)對於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後,根據持股比例先清收債權、歸還債務後,再對每個股東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股權轉讓總收入-原股東承擔的債務總額+原股東所收回的債權總額-注冊資本額-股權轉讓過程中的有關稅費)×原股東持股比例。其中,原股東承擔的債務不包括應付未付股東的利潤(下同)。
(二)對於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後,根據持股比例對股權轉讓收入、債權債務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支出-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