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當過

成果當過

發布時間:2021-08-22 09:30:59

㈠ 裘法祖有哪些創新成果可當上院士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裘法祖學擅長腹部及基本外科,對外科其他分支:腦外科、泌尿外科、矯形外科等同樣造詣精深,對我院外科系各專業的創建和發展付出了諸多的心力;是推動中國腹部及基本外科的專家。他主持創建了中國最早的器官移植機構----同濟醫科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是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時他又是中國晚期血吸蟲病外科治療的開創者。
裘法祖一慣重視科學研究,由他提出並親自主持或指導的大型外科科研專題: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肝門解剖與肝切除術、肝移植等在國內部開展較早。他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機構,率先開展器官移植研究。他開創了很多被稱作「裘派」新的手術方法,改進的普通外科手術20多種。
他被認為外科全才,他開創了很多被稱作「裘派」新的手術方法,裘法祖改進的手術操作不亞20多種。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狀腺大部切除術、胃大部切除術、門靜脈高壓症的外科治療等。致力於膽道流體力學與膽結石成因的研究。在他的具體領導下,自體外牛膽汁中研製培育出「體外培育牛黃」,已被批准為國家一類新葯並開始生產。[6]
20世紀世紀50年代,他開創了中國晚期血吸蟲病外科治療,為上百萬患者開辟生命之路;70年代,他主持門靜脈高壓外科治療,手術時間縮短3小時,治癒率提高到80%以上,這一成果獲首屆全國科學大會獎;80年代,他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機構,率先開展器官移植研究。他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術例數最多」和「存活時間最長」兩項全國紀錄。他改進的胃大部切除手術,胃腸吻合前先縫扎胃黏膜下層血管,使手術後吻合口出血大為減少;改變國外切除胃體積75%以上的老規則,切除部分僅稍稍超過50%,術後病人不會發生小胃症狀,潰瘍又不會復發,遠期效果令人滿意。

論文著作
發表醫學論文200餘篇,主持編寫醫學教材40餘本。
他撰寫論文200餘篇,主編了《一般外科手術學》、《醫學網路全書》(外科基礎分冊)、並主編《黃家駟外科學》第四~六版(國邊重點出版物)以及全國高等醫葯院學教材《外科學》。
教材編著
裘法祖主編.《一般外科手術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
裘法祖主編.《外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第3版, 1989;第4版,1995
吳階平,裘法祖,主編.黃家外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
裘法祖,張滌生,主編.中國醫學網路全書·外科學基礎.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曾憲九,襲法祖,主編.中國醫學網路全書·普通外科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學術期刊
裘法祖,夏穗生.總膽管十二指腸吻合手術的討論.中華外科雜志,1955,3:351.
Tjiu FD, Chen CS. Schistosomiais japonica cerebri, 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 behandelten Fall. z Chir, 1953, 78: 1985
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腎靜脈吻合術的操作體會.中華外科雜志,1961,9:827.
裘法祖.進一步探討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療措施.中華外科雜志,1981,19: 193.
裘法祖.再論斷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症並發上消化道大出血.實用外科雜志,1990,4:195.
首倡同濟醫科大學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辦《德國醫學》中文版,並任主編。該雜志由德方提供原版雜志,中方選譯編輯,為中國大專院校與國外合辦的第一份雜志。
曾擔任《中華外科雜志》副總編、《腹部外科雜志》總編輯、《同濟醫科大學學報》(英、德文版)主編、《德國醫學》(中文版)主編。

人才培養
裘法祖是臨床醫學家,可他大半精力花在了醫學教育上。在擔任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的22年中,他主持編寫了以五年制醫學教材為主體的50多種醫學教材。中國現在的外科醫學主流教材,都是他一手策劃和組織編寫。
裘法祖還是一位卓越的醫學教育家。他總結出了一套因材施教、量才委任的獨特嚴謹的教學方法,他還善於識別和培養人才。受教於他的學子中,有一大批已成為中國醫學外科界的骨幹,其中有國內外知名的肝外科專家吳孟超院士、首創斷肢再植術之一的錢台慶教授和後起之秀外科專家韋加寧等。[8] 學生有:肖傳國、秦國才、吳孟超、吳在德、鄒聲泉、龔建平、戴宗晴、陳孝平、錢允慶。

社會任職
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七民全國人大代表。[6]
1947年-1954年,任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中美醫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現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主任、教授。
自1957年起他就國際外科學會會員,歷任全國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湖北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外科雜志》副總編、《中華器官移植雜志》總編,他還是全國知名的科普雜志《大眾醫學》的創刊者之一。[6]
1978年後,擔任武漢醫學院副院長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1981年任武漢市醫學院院長,1984年任同濟醫科大學名譽校長。[6]
1978年-1984年,任武漢醫學院副院長、院長。
1985年-2000年,同濟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他發起組織了中德醫學協會,任中方理事長。[6]
2000年-2008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

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2004-12-06 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裘法祖教授"人民醫學家"榮譽稱號[5] (獲獎)
▪ 1978 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6] (獲獎)
▪ 1945 獲德國「外科專家」稱號[2] (獲獎)

所獲獎項

▪ 2004 德中醫學協會授予裘法祖和其夫人裘羅懿首枚「寶隆」獎章[2] (獲獎)
▪ 2003 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 (獲獎)
▪ 2003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 (獲獎)
▪ 2001 獲中國醫學基金會「醫德風范終生獎」[2] (獲獎)
▪ 2000 獲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獎」[2] (獲獎)
▪ 1996 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 《外科學》第四版 (獲獎)
▪ 1994 衛生部第二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優秀教材獎[2] 《外科學》第三版 (獲獎)
▪ 1988 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2] 《外科學》第二版 (獲獎)
▪ 1985 德國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勛章的殊榮[6] (獲獎)

人物影響
2004年,創立「裘法祖外科醫學青年基金」。
裘法祖普通外科醫學青年基金是由醫學泰斗裘法祖院士將他個人多年來獲得的各種獎金全部捐贈出來設立的,主要用於獎勵在普通外科領域作出突出成績的45歲以下(含45歲)青年外科醫師。該基金於2005年設立後,每年評選、獎勵1名至2名中國傑出的外科年輕人才。

㈡ 陳景潤有哪些重大的成果

1933年 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
1953年 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
1957年 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 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
1965年 稱自己已經證明(1+2),由師兄王元審查後於1966年6月在科學通報上發表。
1974年 被重病在身的周總理親自推薦為四屆人大代表,並被選為人大常委。
1979年 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2]
1979年 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講學與訪問,受到外國同行的廣泛關注。
1981年 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1984年 4月27日在橫過馬路時,被一輛急駛而來的自行車撞倒,後腦著地,誘發帕金森氏綜合症。
1996年 3月19日因病住院,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2歲。
家庭
妻:由昆(1951-? )
子:陳由偉 ( 1981年12月生)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跡: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創造這個奇跡的正是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佔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上世紀50年代,陳景潤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上世紀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這一200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曾吸引了各國成千上萬位數學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對這一難題提出挑戰的人卻很少。陳景潤在高中時代,就聽老師極富哲理地講: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這一至關重要的啟迪之言,成了他一生為之嘔心瀝血、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陳景潤在夜以繼日的研究數學
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里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其中「1+2」被命名為「陳氏定理」,同時被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華羅庚等老一輩數學家對陳景潤的論文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各國的數學家也紛紛發表文章,贊揚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是「當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個成果」。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1978年和1982年,陳景潤兩次受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最高規格的邀請。[3]
此外,陳景潤還在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陳景潤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1996年3月19日,在患帕金森氏綜合征10多年之後,由於突發性肺炎並發症造成病情加重,陳景潤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終年63歲。
婚姻故事
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發表,如旋風般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震撼著中外數學界。國內外評論說:「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親切地接見了他。當時陳景潤身體不太好,小平同志關懷備至,會議結束後,陳景潤被送入北京解放軍309醫院高幹病房。他的到來,轟動了整個醫院,院領導給予了盛情的接待,醫生和護士無不崇敬這位世界級的大數學家。1977年11月從武漢軍區派到309醫院進修的由昆,被同伴們拉去看中國這位名人,這真是緣分,過去陳景潤連女人名字的邊都不粘,連句話都不說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陳景潤見到由昆,眼睛一亮,親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請她們進來坐下,話也多了。後來由昆被派到陳景潤的病房當值班醫生。這樣,接觸的機會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現,陳景潤都特別高興。一天,陳景潤關切地問由昆,家住在哪?有沒有男朋友、有沒有成家?由昆毫不設防,她便心直口快地說:「沒有,沒有,還早著呢。」以後,由昆也十分關心這位中國數學家,斗轉星移,彼此產生了愛情,他們在組織的幫助下結婚了。從此這位被稱為「痴人」和「怪人」的數字家陳景潤有了一個溫暖的家了。
陳景潤夫人由昆在愛撫陳的雕像
陳景潤不僅是數學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兒子名叫陳由偉。"陳由偉"這個名字是陳景潤起的。陳由是他與夫人各自的姓,偉則希望其對人類有偉大貢獻的意思。陳景潤對獨生兒子的培養方法是:民主對待兒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長,使他的思維方法更具有個性。陳景潤認為,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展才獲得成功。陳景潤希望兒子將來也當科學家。陳由偉天生聰明,每當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開看個明白。一個玩具幾十元,當母親的便拉下臉來嚴肅批評兒子。這時,陳景潤總是樂呵呵地站在兒子一邊說:"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慾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對。"兒子上小學後,常常向陳景潤談自己的事,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陳景潤認真聽著,然後為孩子當參謀,或表揚或批評糾正。很快,他就獲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兒子成了朋友。陳景潤認為,教育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不同環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這正是這位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的過人之處。陳景潤與由昆欣慰地講,教育孩子要靈活,要分階段。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方法分不開。[4]
生活趣聞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捨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的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沈元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里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明珠!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艱辛歷程......
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整理圖書資料外,還擔負著為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的工作,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數學科學。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外語對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突破,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可是,這個世界數學領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商品分類,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來,被稱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

㈢ 把別人的成果當做自己的去炫耀的是什麼樣的人啊

嬌傲自大,目光短淺,狂傲無人,沒有大志,沒見過世面,肯定是一個人人都恨的人。

㈣ 當工作成果成了別人的,怎麼辦

你可以直接找領導,說這個報告是你做的,或者以一種開玩笑的方式,說,你跟她說,她還不是要請教我, 暗示領導的話,在你同事的眼裡,你會成為小人, 別人會拒你而遠! 相信我說的辦法, 這樣你還不會得罪她,還會得到領導的芳心, 你就是性格上太懦弱了, 如果換了是我, 領導找她調整方案, 我就直接說, 這是我做的她怎麼給你調整啊,然後哈哈一笑, 完事!

㈤ 取得一個好的成果!就永遠當祖宗一樣看待,而把我當成電燈泡。用古文怎麼說

這個的話就是跟書面語說的意思就是一樣的直接說。

㈥ 實踐成果怎麼寫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2、學院及作者名稱

學院名稱和作者姓名應在題目下方註明,學院名稱應用全稱。

3、摘要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實踐活動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後。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摘要」字樣;摘要正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

4、正文

正文是實踐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對實踐活動的詳細表述。這部分內容為作者所要論述的主要事實和觀點,包括介紹實踐活動的目的、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調查手段組成,以及對實踐活動中得到的結論的詳細敘述。

要能夠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有新觀點、新思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對實際工作有指導作用和借鑒作用,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5、結束語

結束語包含對整個實踐活動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到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6、謝辭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實踐報告的寫作過程

實踐應包括以下步驟:收集資料、擬訂報告提綱、起草、修改、定稿等。各個步驟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資料

資料是撰寫實踐報告的基礎。收集資料的途徑主要有:通過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實習等渠道獲得;從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已有的資料中查找。

2、擬定報告提綱

擬訂報告提綱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根據報告主題的需要擬訂該文結構框架和體系。我們在起草報告提綱後,可請指導教師審閱修改。

3、起草

報告提綱確定後,可以動手撰寫實踐報告的初稿。在起草時應盡量做到「綱舉目張、順理成章、詳略得當、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報告初稿寫之後,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點或錯誤,因此應反復推敲修改後,才能定稿。

㈦ 有些人什麼都不做拿別人的成果當自己的

領導,你認為的知己,敵對方都會,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成果,除非你願意

㈧ 論文成果當量值指什麼意思

論文的研究對象預期中(期望)能帶來的理論意義(比如開創性的理論研究方法,對某個理論或者計算方法的優化等)、經濟效益等。
總之就是你這篇論文的意義何在

㈨ 老闆讓我出公司管理規定後,聘請一個人來搞,把我的成果給別人審核,別人拿我的成果當自己的成果。哎

這種感覺我這挺不爽快的 我是師傅 做出來的成品自己都還沒看 先讓一個會都不會的人來指手畫腳的!

㈩ 成果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為書面式和產品式兩大類。書面形式例如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產品形式例如可供參觀的產品、已具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

(10)成果當過擴展閱讀:

產品特色,是指產品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它是與競爭者產品區別的有效方法,也是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企業可根據目標用戶的需要來設計產品的特色。如豐田公司總是通過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價格,並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產品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競爭力的源泉。優良的質量對企業贏得信譽、樹立形象、滿足需要、佔領市場和增加收益,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對質量的理解不僅包括產品本身質量,還包括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是一個全面質量的概念。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書面形式的具體表現。

閱讀全文

與成果當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