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吉林省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幾年評選一次
每4年評審一次. 你鍵入「吉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審和獎勵的若干規定」就可以找到文件的。
記住採納喲!
B. 誰能獲國家教學成果獎
入圍的數學類項目
1數學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建設,北京大學王長平(數學學院副院長、傑青、長江)、張繼平(數學學院院長、傑青、長江)
2概率統計課程體系的發展變革,北京大學何書元(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會主任)、耿直(統計所所長,傑青)
3 工科基礎數學課程引入建模思想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李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
4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基礎課教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鄭志明(副校長,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
5構建科學教育公共課新模式,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科學與人文雙翼齊飛」, 南開大學顧沛(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張偉剛(教務處副處長)
6全面提升大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機制研究與實踐,天津大學熊洪允,天津理工大學於義良
7泛函分析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內蒙古大學孫炯(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劉德
8改革大學數學課程內容與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東北大學宋叔尼、孫艷蕊
9高等數學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遼寧工業大學佟紹成、王濤
10省精品課程線性代數教學資源建設、遼寧科技大學李大衛、劉洪
11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沈陽農業大學惠淑榮、張闞
12建設實踐類數學課程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東北電力大學張傑、周碩
13科學組織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與數學教學改革新模式,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葉其孝
14金融數學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及人才培養,同濟大學姜禮尚、徐承龍
15經濟數學教學成果與教材建設,南京財經大學張從軍、時洪波
16數學集中實踐性教學及課外數學創新活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南京郵電大學孔告化、邱中華
17依託質量工程建設提高工科大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合肥工業大學朱士信(數學系主任,名師)、唐爍(數學系副主任)
18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南昌大學朱傳喜(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徐義紅
19公共數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華東交通大學劉二根、徐保根
20金融數學高級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陳增敬
21《數學物理方法》多元化雙主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魯東大學李清山、徐秀瑋
22發揮學科建設優勢 優化數學專業培養模式,曲阜師范大學劉立山、尹傳存
23高職高專工科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王秀梅、秦體恆
24隨機分析及其應用在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中的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黃志遠(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隨機研究中心主任)、萬建平
25經濟數學課程體系革新與立體化教材建設,武漢理工大學吳傳生(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王衛華
26大學數學立體化教育資源與集成系統的研究和實踐,華南理工大學郝志峰(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廖芹
27數學建模方法與高等數學課程融合的探索與實踐,海南大學李志林、歐宜貴
28西部高校數學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四川大學劉應明(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寶富
29依託學科優勢,立足特色創新,工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成都理工大郭科、周仲禮
30圍繞統計學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探索統計人才培養新模式,雲南財經大學石磊、王力賓
31培養大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的綜合改革與實踐,重慶大學楊虎、劉瓊蓀
32構建西部教學團隊,深化數學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積極服務基礎教育,西南大學宋乃慶、陝西師范大學朱德全
33《高等代數》教學改革與實踐(教材),西北師范大學劉仲奎、楊永保
34加強《數值分析》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新疆大學阿布都熱西提、帕力旦
35少數民族高等數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塔里木大學周保平、吐爾洪江
36《數值分析》系列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河北理工大學劉春鳳、何亞麗
37優化隨機數學系列課程內容體系,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西北工業大學田錚、肖華勇
38創新大學數學教育,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三陽(理學院院長兼數學系主任,名師,跨世紀人才,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王金金(理學院黨委書記)
39依託數學建模創新實踐基地,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平台,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吳孟達、吳翊
C. 教學成果獎是指哪些
教育教學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專長、經驗、基礎,對課題的理解程度、興趣、資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廣泛。
客觀條件是指課題研究所必須的資料、設備、人員、時間、經費以及領導支持程度等因素。
擴展資料:
關於對教育教學成果注意事項
1、明確教育和教學的目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是為了獲得幾項證書,更是通過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價值,不斷改進自身工作,提高教育效率。
2、明確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在進行教育研究時,必須以自身工作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避免脫離實際的「學術性」研究。
3、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在工作中培養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興趣,自覺、積極地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活動。
4、使用科學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運用研究方法,用研究的眼睛觀察平時的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的研究。加強學習,注意觀察、分析和思考,不斷積累,加強溝通和討論,及時反思和總結。通過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研究的規律和方法。
5、是持久的。教育研究不是短期行為,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生涯的全過程。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關鍵是要堅持,堅持發展。
D. 田克勤的成就榮譽
綜合獲獎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榮譽稱號(曾獲得「吉林省高級專家」稱號3次以上)。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11年,中共吉林省高校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標兵」榮譽稱號。
2008年,獲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2005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高級專家」榮譽稱號。
2003年,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屆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2002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批省管優秀專家」榮譽稱號。
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
1999年,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授予:高等師范院校優秀教師獎二等獎。
1998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省管優秀專家」榮譽稱號。
1995年,獲吉林省「十佳理論工作者」稱號。
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獲吉林省優秀教師稱號。
科研成果獲獎
2012年,論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演進與體系概括》,獨著,獲長春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2010年,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毛澤東思想概論》(第2版),主編,獲長春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9年,著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軌跡》,獨著,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類二等獎。
2007年,著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軌跡》,獨著,獲長春市政府頒發的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吉林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6年,著作《中國共產黨與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革》,排名第一,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2003年,著作《鄧小平理論體系研究》,獨著,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1年,著作《當代中國發展大戰略:鄧小平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研究》,主編,獲第五次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0年,著作《當代中國發展大戰略:鄧小平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研究》,主編,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
1999年,著作《鄧小平理論體系研究》,獨著,獲吉林省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
1995年,著作《國共關系論綱》,獨著,獲吉林省社會科優秀成果評獎著作類二等獎。
2004年,論文《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基本經驗的總結》,排名第一。入選中宣部牽頭召開的「全國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召開的「全國高校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分別收入《毛澤東與當代中國》(2004年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200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獲吉林省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1995年,論文《論建設有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及基本結構》(獨撰)獲吉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1992年,論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特殊形式初探》(獨撰)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論文二等獎。
1992年,論文《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發展及其光明前途》(獨撰)獲吉林省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論文二等獎。
教學成果獲獎
2009年,教學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排名第一,獲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2005-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7年,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主編,獲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
2004年,《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網路課程》,主編,獲第二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音像製品及電子出版物類一等獎。
2002年,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鄧小平理論概論》,主編,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2001年,吉林省高等學校「兩課」通用系列教材(《毛澤東思想概論》),主編,獲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教學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鄧小平理論教學內容、體系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排名第一,獲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1年,多媒體教學軟體《鄧小平理論與當代社會發展》(光碟),總撰稿,獲吉林省現代教育技術成果一等獎,同年獲教育部頒發的優秀電子出版物三等獎。
E. 史寧中的獲獎信息
在數理統計方面的突出成就,贏得了國際學術界同行的重視和贊譽,成為國內外較有影響的中青年數學家。多次接受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邀請,前往講學和合作研究。事跡被收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理科學部編撰的《跨世紀的攀登者》一書。
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11月),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長春市「五一」勞動模範獎章(2000年),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2年).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2001-2004年吉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一位).2006年兩項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一位)。2009年榮獲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⒈史寧中教授主講的「數理統計」課程被評為2007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⒉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史寧中等),榮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獎(2007年)
⒊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史寧中),榮獲吉林省政府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7年)
⒋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史寧中、柳海民),榮獲長春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
⒌《教育與數學教育》,榮獲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十屆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2007年)
⒍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史寧中、柳海民),榮獲吉林省第五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
⒎教師教育職業專業化:21世紀高師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史寧中),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獎(2004)
⒏建構多功能開放式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新體系(史寧中),榮獲東北師大教學成果獎(2004)
F. 高瑛的主要榮譽
2011年,《社會文化視域下中國英語課堂師生協商話語研究》獲第四屆英語作為通用語國際會議(ELF4 香港)論文宣讀證書,獨撰。
2011年,《英語演講教程》獲東北師范大學第九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一等獎,主編(第一位);
2009年,《全球化英語讀本》獲東北師范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一等獎,主編(第三位);
2007年,國家留學基金訪問學者項目全額資助;
2003年,論文「跨文化禮貌與權勢關系語用研究」 獲吉林省外語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獨撰; 2009年,《高師英語專業精讀課傳統法與交際法融合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獲2005-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吉林省人民政府,參加人(第三位);
2009年,獲東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優秀教學獎;
2008年,《英語結構翻譯法與交際法教學融合研究》獲2008年東北師范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主要參加人(第三位);
2007年,《英語專業綜合英語精品課建設項目》獲評為省級精品課,主要參加人、主講教師;
2004年,教學課件《高級英語(2)》獲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評比二等獎,參加人(第一位);
2004年,教學課件《高級英語(1)》獲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評比一等獎,主持人;1992年,校級「首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賽優秀教學質量獎」;
2010年,《英語演講教程》獲東北師范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第一位);
2002年--2008年,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省級、國家級演講、辯論賽並獲優秀指導教師教獎;
1999年,校級骨幹教師;
1993年,校級先進;
G. 什麼是教學成果獎
教學成果獎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內基礎教育容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教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比中獲獎,發給教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
拓展資料:
申報材料:
1.反映成果的總結
2.教學成果鑒定書
3.視頻
支撐材料:
1.示範中心實驗教學情況統計表
2.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情況
3.學生發表的學術論文
4.校際共享合作協議
5.承辦省級及以上實驗教學研討會一覽表
6.示範中心面向校際開放、共享的實驗實訓一覽表
7.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批准文件
8.學生獲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技術資質證書
9.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10.公開發表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11.出版及自編的實驗教材
H. 教學成果獎只認前三名嗎
需要看你們學校的職稱評審文件具體是如何規定的。一般情況下,各類教學比賽成果只要有獲獎證書就可以,教學成果一般會有多人參與,按照位次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