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稀土人物都有那些
概述:
稀土人物收錄了為中國稀土研究、發展、應用和保護所做出傑出貢獻的專家和學者。
郭伯生
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1955~1957年在烏克蘭第城農學院學農,1962年畢業於莫斯科精細化工學院稀有和分散元素工藝系。1963~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從事鋰、銣、銫元素的提取研究,任專題組長。1973~1975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科研辦公室從事鈦民用和稀土、鉬微肥的推廣。1975~1977年任稀土研究室副主任。1978~1983年任院科辦副主任,從1982年起兼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農用研究室主任。1984~1991年任中國有色總公司稀土農用技術開發中心主任。1991年調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稀有稀土局副局長。1993~1994年任中國稀土開發公司總經理,1995~1996年任該公司總工程師。
李東英
1920年12月14日生於北京,中共黨員。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工。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化學系,1951~1953年和1956~1958年,兩次在蘇聯進修有色金屬選礦及稀有金屬冶金。1983~1985年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常務董事、科技部主任。從事工作50年來,主要做的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工作。1949年研究解決了生產固體黃葯(選礦捕收劑)的工藝和設備,至今仍在沿用。五、六十年代組織並參與利用我國資源提取各種稀有金屬和制備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工藝,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國防尖端的需求。
自60年代至今,長期從事稀土和鈦的開發和應用推廣工作。特別是於1972年首先倡議並組織實施將稀土用於農業增產,獲得成功。20多年來經全國各方的努力試驗和推廣,已在農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水果、林業、牧草以及養殖業得到廣泛的應用,獲得巨大的效益,屬世界首創,現居領先地位。七、八十年代從事我國重大資源(攀枝花、包頭白雲鄂博、金川)綜合利用和重要有色金屬(鎢、錫、鋁)行業的開發方針政策的研究。
80年代初受國家科委之命,領導制訂了我國的「材料技術政策」,主持編寫了《有色金屬進展》大型產業叢書。獲獎情況:198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范中碧
1939年7月生於武漢,教授級高工,196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原石油部(現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從事煉油催化劑研發工作,1984年任催化裂化催化劑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任主任至今。
1962年至1966年參加了我國催化裂化催化劑工業的初創工作,為我國第一個微球型硅酸鋁催化裂化催化劑的成功開發,填補我國煉油催化劑一項空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獲國家科委獎勵;參加了我國稀土Y型(REY)分子篩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在此基礎上1974年首次開發成功我國稀土Y型稀土(REY)高活性裂化催化劑,配合了我國煉油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藝的開發,從而在完全依靠國內技術的情況下,催化裂化完成了一次飛躍,獲國家科學二等獎。
其間與蘭州煉油化工廠合作攻關項目「催化裂化催化劑生產科技進步」攻關項目,1998年獲得原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含磷的稀土氫Y型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及生產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不僅首創了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一種理想的生產工藝,而且發現了催化裂化一種性能獨到的高溫固體酸性催化材料,1997年獲原石化總公司發明專利金獎,中國國家專利優秀獎和第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1999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女職工雙文明建功立業競賽"全國先進女職工榮譽稱號。
劉行仁
1937年10月生於湖北天門,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62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固體發光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
1999年7月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與長春物理所整合後,現任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兼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科學會理事,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科技人才。
1983~1985年在美國進修稀土復合氟化物合成、晶體結構及光譜性質和無輻射能量傳遞。在進修期間曾任紐約市中國訪問學者及留學人員負責人之一。他長期從事固體發光材料及其光學光譜性質和離子間的能量傳遞研究。較早地提出光子轉移,即光子剪裁的原理,豐富和發展光子剪裁內容。他依據交叉馳豫原理,使不需要的Tb3+的5D3能級躍遷發射的光子剪裁,轉移到所需要的5D4能級上,從而使5D4→7FJ能級躍遷發射的光子數增值,發射強度大大增強。
他所研製的「高亮度稀土磷光體-HG3」於1984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第一名);鑒於對固體中某些三價稀土離子的發光特性和能量傳遞的研究成果,1995年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名)等獎項。他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190餘篇論文。
陳家鏞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1922年2月17日生於中國四川省金堂縣。1939年中學畢業後,考入當時設在重慶的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43年畢業後在中央大學化學系擔任普通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化學助教。1947年秋赴美國留學,在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厄巴納-香賓(Urbana- Champaign)校園化工系研究生院攻讀學位,於1949年春獲碩士學位,1951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即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化工系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 1952年秋他原來的博士論文導師H.F約翰斯頓(Johnstone)教授邀他回伊利諾大學化工系開展「用纖維層過濾氣溶膠的研究」。1954年初接受美國杜邦(DuPont)化學公司薄膜部的約克斯(Yerkes)研究所的聘請、擔任研究工程師,參加研究和開發聚酯連續聚合以使該產品能順利投入生產。
才鴻年
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生於1940年1月29日,北京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研究生)。
曾任兵器工業52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顧問。主持薄裝甲和我國第一代復合裝甲的研究工作,發明了焊後不回火薄裝甲鋼,並獲國家發明二等獎,為我國第一代復合裝甲材料與結構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主持火炮身管自緊技術及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參加了自緊身管疲勞壽命的研究,先後創立了火炮身管液壓自緊技術和高效液壓自緊技術,使炮管強度提高60%~100%,並成倍提高疲勞壽命。首次應用這項技術的「XXX火炮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述成就已載入《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其科研成果已用於十多種兵器裝備,現仍在用於有關重點武器裝備的研製。為表彰才鴻年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的貢獻,1984年授予國家級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授予兵器工業功勛獎和政府特殊津貼。發表論文31篇,出版專著一部,撰寫研究報告30餘篇。
盧忠效
1935年10月31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1961年畢業於前蘇聯烏拉爾工學院冶金系,同年回國後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1961~1964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研究室從事稀土金屬制備研究,曾任金屬組組長、專題組組長。
近幾年主要從事稀土和稀有金屬的軟科學研究和項目的評估工作,先後 撰寫了「『八五』期間稀土科學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國稀土科技現狀及其發展應採取的對策」、「我國稀土科學基礎研究進展與'九五'研究重點建議」、「『八五』稀土科技進展及『九五』研究重點建議」及「90年代我國稀土科技新進展」等文章,收入國家計委稀土專題軟科學基金和計委稀土專家組調研報告。另外還撰寫了「面向21世紀稀有金屬」、「我國稀有金屬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參與編寫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和「中國有色金屬發展50年」等。獲獎情況:曾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國家科委頒發的工業新產品獎和國家科學大會獎以及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和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等。
洪廣言
1940年2月16日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至今。
1962~1972年從事稀土元素分離提取、稀土絡合物的研究。參加包頭礦的「451」會戰和江西稀土礦中分離提取稀土的工藝實驗。1971年首次用溶劑萃取法分離出99.9999%的高純Y2O3。1972~1977年從事無機液體激光器的研究,首次研製出用稀土液體激光器作為光源的YJG1型激光微區光譜儀,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余成洲
1934年8月22日生於上海,1959年畢業於原蘇聯烏拉爾工學院(現為國立烏拉爾工業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教授級高工。
歷任課題組組長、室副主任、主任、院副總工程師。先後在稀土冶煉、稀土金屬、稀土永磁、磁療、貯氫材料、鎳氫電池等6大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作。
現擔任國家「863」九五重中之重項目--鎳氫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課題負責人,兼任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全國稀土永磁協作網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國家科技部鎳氫電池專家組成員、稀土協會理事、南開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
馬鵬起
1936年11月生於江蘇省泰興縣。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62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放射化工專業。同年分配到包鋼冶金研究所工作。翌年改為冶金部包頭冶金研究所,歷任技術員、課題組長、濕法冶金研究室負責人。1971年研究了萃取計算理論應用於單一稀土的萃取分離工藝,實現了萃取過程中單一稀土元素的高純度和高收率的統一,發表了「萃取計算及其應用」一文。
1975~1993年先後擔任冶金部包頭稀土研究院(原包頭冶金研究所)副院長和院長。任職期間,主持過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重大科研項目。1993~1997年擔任包頭鋼鐵公司總工程師。1997年底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區創辦了科工貿一體化的大漠稀土有限責任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張 鏞
1935年10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1年2月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有色金屬和黃金學院稀有金屬冶金專業,回國後先後擔任核工業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核工業生產技術司副司長,中國寶原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總工程師兼中國核工業稀土公司總經理及中國核工業黃金開發辦公室主任和中國核工業稀土應用開發辦公室主任等職,歷年兼任中國黃金學會首屆理事、中國鈾礦冶學會副秘書長,第二、第三屆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稀土專家組(後為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
曾天元
金屬冶金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工作至今,先後任該院稀冶室專業組長、副主任、主任、所長。
1962~1975年參加稀土萃取分離、稀土變價元素分離等試驗研究;1975~1977年作為「技術領導小組」成員,組織和參加「伯胺萃取法從包頭礦中分離釷和混合稀土」試驗,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77~1980年作為課題組副組長,主持和參加的「伯胺萃釷和硝酸釷制備」工業試驗中,首次從包頭稀土礦中分離出近百公斤放射性釷產品,並親手操作釷產品的濃縮,該項目與同期合作組織參加的「伯胺萃取氯化稀土」工業試驗,同獲冶金部科技成果四等獎、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該成果被應用於獨居石處理中釷的分離與提純工業生產。
蘇 鏘
生於1931年7月15日,廣東廣州人。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1948~1950年,中山大學化工系;1950~1952年,北京大學化工系;1952年院系調整至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工作至今已40餘年。歷任稀土研究室課題組組長和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主任,發光學會副理事長,《稀土》、《化學學報》、《中國化學》、《無機化學報》、《應用化學》副主編和1989年第二屆國際稀土光譜討論會主席,1997年第三屆國際F元素會議國際科學委員會會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共培養博士生9名,碩士生16名。1990年由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出版<Rare Earths Spectros>(稀土光譜)的英文論文集一本,1993年由河南科學出版社《稀土化學》專著一本,1994年主編《變價稀土元素化學與物理》會議論文集一本。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30餘篇,獲釔—鋇—銅—銀—氧高溫超導體的發明專利一項。
袁承業
有機化學家。浙江上虞人。1948年畢業於國立葯學專科學校。1955年獲蘇聯科學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建立與領導了核燃料萃取劑研究組,解決了我國國防工業的急需。
70年代結合我國有色金屬的綜合利用研製成功分離稀土及鈷鎳的多種萃取劑。與合作者在大量實驗數據基礎上進行「萃取劑的結構與性能研究」,以後又用量子化學、分子力學、模式識別、因子分析及相關分析進行處理,從而將萃取劑化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與研究生在有機磷化學的基礎研究方面獲得很好的成果。
王淀佐
礦物加工及冶金專家。遼寧省錦縣人。1934年3月23日出生。1961年中南工業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1990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發展了浮選理論,在礦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統分析浮選劑結構-性能關系,建立起浮選劑分子設計理論,用一系列定量判據和計算公式,並通過分子結構的「組裝模型」對各基團預測計算組裝設計特定用途的葯劑;從理論上統一解釋了硫化礦浮選研究中長期爭論的三大問題,在實踐上發展了電化學控制及無捕收劑浮選;提出鹽類礦物浮選的4條規則,推進了浮選理論的定量化和實用性;提出「粗粒效應」,豐富了細粒選礦理論。
黎樂民
化學家。廣東電白人。1959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 1965年該校技術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把兩項滴定法推廣應用到生成復雜萃合物的情況。1977年以後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系統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電子結構,闡明其成鍵特徵、相對論效應的作用以及穩定性規律。提出雙層點電荷配位場模型與定義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軌道的方法。提出從光譜數據直接求振動力常數的誘導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學方法導出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對芬太尼類麻醉鎮痛劑電子結構與葯效找到較好的關聯指數。發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論處理多重態結構的理論方法。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黎樂民
化學家。廣東電白人。1959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 1965年該校技術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把兩項滴定法推廣應用到生成復雜萃合物的情況。1977年以後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系統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電子結構,闡明其成鍵特徵、相對論效應的作用以及穩定性規律。提出雙層點電荷配位場模型與定義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軌道的方法。提出從光譜數據直接求振動力常數的誘導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學方法導出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對芬太尼類麻醉鎮痛劑電子結構與葯效找到較好的關聯指數。發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論處理多重態結構的理論方法。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李冠興
核材料專家。1940年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1966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202廠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廉
周廉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超導和稀有金屬材料專家。1940年3月出生於吉林省舒蘭縣。196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1969年響應國家支援三線號召,調到寶雞有色金屬研究所工作;1979年,由教育部派往法國國家科學院進修,1982年回國;1984年起,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1994年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當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和西研稀有金屬新材料股份分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國家超導技術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低溫工程材料委員會委員,國際鈦會執委會委員和國際生物工程材料委員會委員等職。
肖紀美
材料科學家 1920年12月7日出生。材料科學家。湖南鳳凰人。別名繼美、 志新。1943年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畢業。1948年赴美留學,翌年獲密蘇里礦冶學院冶金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密蘇里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林登堡熱處理公司、愛可產品公司及美國坩堝鋼公司從事產品分析和科研工作。1957年回國,歷任北京鋼鐵學院(後改名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物理學教授兼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合金鋼、晶界吸附、脆溶沉澱、晶間腐蝕、斷裂科學、氫損傷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發現了「氫致滯後塑性」現象,提出了反映缺口下應力腐蝕斷裂韌性新參量,對鈦合金氫致開裂及水溶液中應力腐蝕斷裂的動態程,提出了氫損傷機理。 應用斷裂力量,分析和解決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許多重要斷裂問題。
著有《金屬的韌性和韌化》、《應力下的金屬腐蝕》等;撰有《材料的失效分析,性能預測和結構設計》、《高強度鋼水介質應力腐蝕研究》等論文200多篇。
周壽增
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專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為北科大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並任金屬學會功能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磁學與磁性材料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應用磁學會委員等。
賴兆添
1953 年 12 月生於江西省龍南縣。 1977 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碳素專業,長期從事稀土工業的開發和管理工作,尤其在稀土礦山的開發與管理、稀土礦開采工藝的改進與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發展稀土深加工應用以及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的創建和正常動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9 年在《稀土》刊物上發表名為「稀土工業的降溫與加熱」的論文; 1989 年 12 月在《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專業家組調研報告匯編》中發表名為「南方離子型稀土礦開采現狀與國家要採取的政策」的論文; 2003 年 12 月在《稀土信息》中發表論文「淺談加強離子型稀土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
1985~2000 年主持龍南稀土工業的開發與管理,首先提出「統一領導、統一計劃、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的龍南稀土工業管理辦法並付諸實施。新建龍南稀土冶煉廠、龍南稀土金屬材料廠,初步形成龍南稀土工業「開采——冶煉——應用」的體系;與科研單位合作,在龍南首次試驗和推廣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地浸礦工藝。並於 2004 年 8 月在贛南稀土礦 D 級儲量可靠程度研究中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習家輝
德國福特旺根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稀土農用網」創始人,中國農用稀土應用推廣第二春發起人,「依農科技」創始人。依農科技企業法人。
2004年參與國家科委「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稀土應用工程」重大項目,「稀土農用新材料、新技術在西部地區的應用與示範」攻關課題。
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稀土為農業增產、增收、提質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網路「稀土人物」,「農用稀土」,「稀土農用」,「益植素」等詞條創建人。
主要著作:《稀土在農業中的科學應用技術》《如何培育和打造你的員工》。
⑵ 中國『稀土之父』指的是哪位科學家
中國「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徐光憲。
⑶ 本人上班空餘時間較多,想考一些比較實用的證書。請大家給點意見吧,謝謝!
實用的證書多了,比如:律師證、注冊會計師、醫師,還有常用的:駕駛證。得結合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考啊。
⑷ 如何獲取稀土配額
一、稀土配額申報條件
(一)生產企業。
1、獲得進出口經營資格或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2005年以後登記注冊的企業,須通過國家主管部門核准。
2、符合稀土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及稀土行業管理有關規定,2008-2010年每年均有出口實績(2008年以後獲得出口配額的企業,自獲得配額年份至2010年每年均有出口實績),相關數據以海關統計為准。
3、生產企業的稀土原料須來自國土資源部公告的具有采礦資格的稀土開采企業。
4、具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環保治理設施(含在線監控設施),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經省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證明2010年和2011年排污費依法按時足額繳納、無環境違法行為且制定了環境應急預案及配套設施健全。
5、冶煉分離和金屬冶煉企業須在環境保護部公布的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名單之內。
6、符合國家土地管理的相關政策規定。
7、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當地政府的有關規定,依法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並按期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並提供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出具的已按期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相關證明。
8、無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二)流通企業。
1、獲得進出口經營資格或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2、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2008-2010年每年均有出口實績,相關數據以海關統計為准。
3、出口產品須來自符合本公告生產企業標准1、2、3、4、6、7、8款要求的企業,並提供有關證明材料及相關增值稅發票。自2012年起,出口產品還須符合本公告生產企業標准第5款要求。
4、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當地政府的有關規定,依法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並按期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並提供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出具的已按期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相關證明。
5、取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
6、無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三)為提高企業經營集中度,凡2007年1月1日以後注冊登記的企業,其所屬或關聯企業間的稀土出口實績合並將不予認定。
(四)為進一步規范稀土出口,國家將對稀土出口企業實行嚴格監管。凡在當年配額執行過程中有違法違規行為、不執行國家產業或資源環境保護政策的企業,一經核實,將收回其當年稀土出口配額、暫停直至取消其當年度出口配額申領資格。
二、申報及審核程序
各地稀土出口企業應向所在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根據上述稀土出口配額申報條件,對本地區申請稀土出口配額的企業進行資格初審,並於2011年11月25日前將本地區符合條件的出口企業名單、書面初審意見報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附企業相關材料電子版即可),同時抄送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五礦商會,附企業相關材料紙質版及匯總統計表電子版,見附件,企業所填表格請至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網站下載)。
中央管理企業直接將申請材料報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附企業相關材料電子版即可),同時抄送五礦商會(附企業相關材料紙質版及電子版,企業所填表格請至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網站下載)。
受商務部委託,五礦商會對申請出口配額企業的條件進行復核,並提出匯總建議,於2011年12月1日前報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
商務部根據五礦商會的復核意見,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進行審定,在商務部網站上公示無異議後,根據計算公式進行配額分配,一並對外發布。
三、相關報送材料
稀土出口配額申報企業提出申請時,應提交以下材料,並須由申請企業法人代表簽字確認:
(一)省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出具的2010、2011兩年的環境守法證明文件,包括無環境行政處罰證明、排污費依法按時足額繳納證明、建設項目執行環評"三同時"證明、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證明(環境監測報告正本)。
(二)ISO9000質量認證證書。
(三)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出具的已經參加繳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並按期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相關證明。
(四)生產企業須提供2010年的相關憑證或單據:由生產企業自營出口的,須提供免抵稅證明或加蓋稅務章的企業免抵退申請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和出口核銷單(復印件);由出口企業收購出口的,須提供增值稅發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和出口核銷單(復印件);由出口企業代理出口的,須提供出口發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出口核銷單(復印件)和代理出口貨物證明(復印件);國家土地管理部門批准用地的有效法律證明文件。
生產企業直接從稀土開采企業購買礦產品的,稀土開采企業應是經國土資源部公告的合格稀土開采企業,生產企業須提供稀土原料的來源礦山企業名單、采購數量及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和礦源企業證明。
(五)流通企業須提供2010年的相關憑證或單據:增值稅發票原件或出口專用發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出口核銷單(復印件)和稅務部門出具的代理出口貨物證明(復印件)。
⑸ 收購稀土要資質證書嗎
收稀土。來安遠收吧。什麼都不要。只要你帶錢。就會有人給你。
要乾的要濕的都行。
⑹ 現在社會上最好前途的證書是什麼
如果證書只是敲門用的,假的又如何,關鍵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斤量能不能勝任所應聘的工作.現在社會證書只是敲門用的,不管真和假,最終能力最重要.當然我不是在提倡用假證書.因為機遇是很難遇到的,如果就因為沒證書失去機會,豈不可惜.
⑺ Ca是什麼意思
Ca有四個不同釋義,具體如下:
1、CA:美國《化學文摘》
《化學文摘》簡稱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學文摘庫。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最為重要的化學、化工及相關學科的檢索工具。創刊於1907年,由美國化學學會化學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編輯出版,.CA報道的內容幾乎涉及了化學家感興趣的所有領域。
其中除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外,還包括冶金學、地球化學、葯物學、毒物學、環境化學、生物學以及物理學等諸多學科領域。CA特點:收藏信息量大、收錄范圍廣。
2、CA:化學元素符號
CA(化學元素符號)指鈣,鈣是一種金屬元素,符號Ca,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4周期、第IIA族,常溫下呈銀白色晶體。動物的骨骼、蛤殼、蛋殼都含有碳酸鈣。可用於合金的脫氧劑、油類的脫水劑、冶金的還原劑、鐵和鐵合金的脫硫與脫碳劑以及電子管中的吸氣劑等。
3、CA:產生和確定數字證書的第三方可信機構
CA指CA證書,網上的公眾用戶通過驗證 CA 的簽字從而信任 CA ,任何人都可以得到 CA 的證書(含公鑰),用以驗證它所簽發的證書。
如果用戶想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證書,他應先向 CA 提出申請。在 CA 判明申請者的身份後,便為他分配一個公鑰,並且 CA 將該公鑰與申請者的身份信息綁在一起,並為之簽字後,便形成證書發給申請者。
如果一個用戶想鑒別另一個證書的真偽,他就用 CA 的公鑰對那個證書上的簽字進行驗證,一旦驗證通過,該證書就被認為是有效的。證書實際是由證書簽證機關(CA)簽發的對用戶的公鑰的認證。
4、CA:醫學術語簡寫
CA是癌症cancer的簡寫,即惡性腫瘤,醫院里經常用該詞代替癌症。如,肝Ca,肺Ca,轉移性胃Ca等。為了避諱,畢竟有些人還是很害怕「癌」這個字的。
雖然患者具有知情權,國內的醫生還是盡量照顧患者及其家屬,一般不書寫癌症(在患者可以看到的資料上,如影像報告,床頭卡,檢驗報告等)
(7)稀土證書擴展閱讀:
CA的應用領域
鈣用作高溫熱還原劑,從氧化物、鹵化物製取金屬鉻、釷、鈾、稀土元素、鋯,以及磁性材料釤鈷合金、吸氫材料鑭鎳合金和鈦鎳合金等。Ca–Si合金加入鋼中,可以阻止碳化物生成。
含鈣0.04%的鉛鈣合金有較高硬度和耐蝕性能,用作電纜線外皮和蓄電池鉛板;鋁合金中加入鈣,可增強塑性。鈣還用作冶煉錫青銅、鎳、鋼的脫氧劑,電子管和電視顯像管中的消氣劑、有機溶劑的脫水劑、石油精製的脫硫劑、純制惰性氣體(如氦)的除氮劑,分解具有惡臭的噻吩和硫醇。
氟化鈣用作光學玻璃、光導纖維、搪瓷的原料,用作助熔劑。過氧化鈣是緩和的氧化劑,用作殺菌、防腐、漂白葯劑,亦用於封閉膠泥的快乾劑。
⑻ 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4月29日,現隸屬於五礦稀土(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坐落於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江西省贛縣工業園紅金小區,佔地面積(包括子公司尋烏新舟稀土冶煉廠有限公司)300畝,現有員工400餘人,其中30%具有相關的專業技術證書。公司經過幾年運作,逐步形成集稀土采礦、分離、深加工及應用的產業鏈;現總資產超3億元,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對南方離子型礦實現十五種單一高純稀土元素全分離的僅有幾家企業之一。
法定代表人:黃崇彪
成立時間:2001-04-29
注冊資本:14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7212100006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紅金工業園323國道北側
⑼ 稀土配額申請或交易
你們應該屬於流通企業,流通企業的條件一般是:獲得進出口經營資格,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2008-2010年每年均有出口實績,2007年1月1日以後注冊登記的企業,其所屬或關聯企業間的稀土出口實績合並將不予認定。
程序:各地稀土出口企業應向所在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根據上述稀土出口配額申報條件,對本地區申請稀土出口配額的企業進行資格初審,並於2011年11月25日前將本地區符合條件的出口企業名單、書面初審意見報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附企業相關材料電子版即可),同時抄送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五礦商會,附企業相關材料紙質版及匯總統計表電子版,見附件,企業所填表格請至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網站下載)。
中央管理企業直接將申請材料報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附企業相關材料電子版即可),同時抄送五礦商會(附企業相關材料紙質版及電子版,企業所填表格請至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網站下載)。
受商務部委託,五礦商會對申請出口配額企業的條件進行復核,並提出匯總建議,於2011年12月1日前報送商務部(對外貿易司)。
商務部根據五礦商會的復核意見,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進行審定,在商務部網站上公示無異議後,根據計算公式進行配額分配,一並對外發布。
三、相關報送材料
稀土出口配額申報企業提出申請時,應提交以下材料,並須由申請企業法人代表簽字確認:
(一)省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出具的2010、2011兩年的環境守法證明文件,包括無環境行政處罰證明、排污費依法按時足額繳納證明、建設項目執行環評"三同時"證明、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證明(環境監測報告正本)。
(二)ISO9000質量認證證書。
(三)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出具的已經參加繳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並按期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相關證明。
(四)生產企業須提供2010年的相關憑證或單據:由生產企業自營出口的,須提供免抵稅證明或加蓋稅務章的企業免抵退申請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和出口核銷單(復印件);由出口企業收購出口的,須提供增值稅發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和出口核銷單(復印件);由出口企業代理出口的,須提供出口發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出口核銷單(復印件)和代理出口貨物證明(復印件);國家土地管理部門批准用地的有效法律證明文件。
生產企業直接從稀土開采企業購買礦產品的,稀土開采企業應是經國土資源部公告的合格稀土開采企業,生產企業須提供稀土原料的來源礦山企業名單、采購數量及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和礦源企業證明。
(五)流通企業須提供2010年的相關憑證或單據:增值稅發票原件或出口專用發票原件、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出口核銷單(復印件)和稅務部門出具的代理出口貨物證明(復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