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應用的經濟可承受性分析

成果應用的經濟可承受性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21 22:20:18

Ⅰ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現狀分析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的基礎,需要對土地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和利用程度等進行系統分析。前兩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於普遍缺乏土地質量方面的數據,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多側重於對數量的分析,對土地質量及空間關系的分析一直是土地利用現狀分析中的薄弱環節。農用地分等成果提供了省、市、縣各等別農用地的空間分布、面積以及各分等單元的自然質量、利用狀況、經濟屬性等數據,這些均可作為土地利用現狀分析的基礎資料,並可以核算出各行政區農用地生產能力及潛力,滿足影響農用地利用的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分析、農用地數量與質量分析、農用地利用程度與效益分析、農用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分析等方面的分析要求,進而可以歸納出農用地利用特點,指明農用地利用的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規劃專題研究提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本節以廣東省龍川縣耕地為例,分析並比較龍川縣耕地自然質量等、利用等和經濟等在縣、市、省三級行政區域內的現狀。

(一)龍川縣土地資源利用總體情況

根據 2003 年末龍川縣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數據,龍川縣土地總面積 307991.97 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1.7%;全縣人口密度 283 人 / 公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64%。全縣土地資源構成中,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積分別為 279281.33 公頃、18305.63 公頃和 10405.01 公頃,依次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90.68%、5.94% 和 3.38%(表 8-11)。

表 8-11 龍川縣土地資源構成統計表

龍川縣土地資源及利用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山地、丘陵面積大,平原少,水域面積較小。龍川縣是廣東省典型的粵東北山區大縣,境內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分別為 1.52×105公頃、1.12×105公頃、4.40×104公頃,分別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49.2%、36.5%和14.3%。全縣水域面積0.91×104公頃,佔全縣土地面積的2.9%,但水資源豐富,全縣水資源蘊藏量 4.14×105千瓦,已開發利用水資源 2.2×105千瓦,境內楓樹壩電站裝機容量 1.6×105千瓦,是廣東省第二大水電站。

(2)耕地資源較少,後備存量不足。龍川縣耕地面積 3.90×104公頃,僅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12.7%,其中 3.51×104公頃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佔耕地面積的 89.9%。據龍川縣農業局1998 ~ 2003 年的耕地面積統計數據,全縣耕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 664.6 畝,而人口平均每年遞增 6188 人,2003 年末全縣人均耕地面積僅為 0.67 畝,低於同時期的全國人均耕地面積 1.60 畝和全省人均耕地面積 0.70 畝的水平。同時,全縣後備耕地資源面積僅有 171.20 公頃。這些都表明龍川縣未來建設用地需求和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將日益突出。

(3)土地復種指數高,其中灌溉水稻土壤普遍肥沃,生產力水平高,但全縣中低產田面積所佔比重較大。龍川縣是廣東省粵東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也是 2006 年國土資源部在廣東省設立的 3 個國家級基本農田示範區之一,全縣的光溫氣候條件優越,土地復種指數高,農業生產標准耕作制度是早稻-晚稻、春花生-秋甘薯,境內灌溉水田生產力水平高。但是,全縣山地、丘陵、平原交錯分布,不利於現代農業的機械化和規模化發展,據 2003 年龍川縣農業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縣中低產田面積 1.08×104公頃,佔全縣耕地面積的 27.7%。

(二)龍川縣耕地資源的質量和空間分布情況

龍川縣耕地自然質量等別、利用等別和經濟等別成果分別從不同層次對耕地質量進行評價和刻畫。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對土地利用系數和經濟系數的計算分縣和省兩級處理,各縣(區)的土地利用系數和經濟系數參照《廣東省農用地分等與定級估價方案》提供的方法計算(註:具體計算中,要求指定作物分區最高單產和「產量-成本」指數最大值採用當地縣域內的最高和最大值);市、省級二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中,根據各指定作物全省各二級區的最高單產和「產量-成本」指數最大值,在不打破鎮級界線的基礎上對耕地利用系數和經濟系數進行統一調整,以實現逐層平衡(註:耕地利用系數和經濟系數分區以耕地利用方式來劃分,即水田和旱地),用調整後的兩個系數重新計算縣級利用等指數和經濟等指數,匯總統計並確定最終(地級)市、省兩級耕地利用等和經濟等。也就是說,廣東省縣級開展的耕地分等自然質量指數或自然質量等別可以直接在(地級)市、省兩級范圍內可比,而利用指數(或利用等別)、經濟指數(或經濟等別)在(地級)市、省兩級范圍內可比不能直接表現土地利用質量和經濟質量的差異,而必須是利用市、省兩級調整後的兩個系數重新計算縣級利用等指數、經濟等指數和相對應的利用等別和經濟等別,才能較好地實現市、省兩級范圍內的縣級農用地利用水平質量和經濟水平質量的比較。

研究區龍川縣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指定作物產量比系數見表 8-12,廣東省粵北山地丘陵區耕地利用系數、經濟系數、指定作物產量比系數和龍川縣耕地利用系數、經濟系數分別見表8-13、表 8-14。

表 8-12 龍川縣指定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和產量比系數表

表 8-13 龍川縣和粵北山地丘陵區縣、省兩級單位耕地利用系數和經濟系數等值區表

續表

表 8-14 廣東省粵北山地丘陵區指定作物產量比系數表

表 8-15 龍川縣農用地分等成果各等別面積百分比統計表

龍川縣耕地自然質量等指數值在 2289 ~ 3114 之間,對應等別劃分為 5 個等(12 ~ 16 等);利用等指數值在 859 ~ 2430 之間,對應等別劃分為 9 個等(5 ~ 13 等);經濟等指數值介於289 ~ 1776 之間,對應等別劃分為 10 個等(2 ~ 9 等)。結合龍川縣耕地分等成果各等別耕地面積佔全縣耕地面積的百分含量(表 8-15),全縣耕地資源質量狀況表現為:①耕地自然質量等別主要集中在 13 、14 和 15 等,各等別面積分別佔全縣耕地面積的 5.2%、39.3% 和 53.6%,而12 與 16 等地面積共佔耕地面積的 1.9%。全縣自然質量最好的耕地 16 等地主要分布在鶴市、龍母、紫市、車田等鎮,最差的 12 等地主要分布在黎咀、回龍和黃石等鎮;15 等地主要分布於鶴市、通衢、佗城、紫市、義都、豐稔、附城、車田、赤光、鐵場、田心、回龍等鎮;13、14 等地主要分布在車田、豐稔、黎咀、龍母、麻布崗、鐵場、佗城、紫市、新田等鎮。②耕地利用等別主要集中在 8、9、10、11 等,各等別面積分別佔全縣耕地面積的 8.9%、15.3%、22.4%、38.5%,而其他等別的耕地共佔耕地面積的 15.0%。全縣利用質量最好的耕地 13 等地主要分布在鶴市、通衢、鐵場、龍母、義都、佗城、上坪等鎮,最差的 5 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田鎮;9、10、11、12 等地主要分布在鶴市、登雲、龍母、通衢、佗城、紫市、義都、黃布等鎮;6、7、8 等地主要分布在細坳、田心、貝嶺、鐵場、回龍等鎮。③耕地經濟等別主要集中在 6、7、8 等,各等別面積分別佔全縣耕地面積的 24.1%、20.4%、30.2%。全縣經濟質量最好的耕地 8、9 等地主要分布在義都、佗城、鶴市、紫市等鎮,最差的 2 等地主要分布在鐵場、車田、回龍、貝嶺、細坳、麻布崗、田心等鎮;5、6、7等地主要分布在黎咀、赤光、回龍、車田、新田、龍母、豐稔、附城、細坳、貝嶺、麻布崗等鎮。

利用農用地分等成果不僅可以實現研究區域內的農用地質量可比,還能將本區分等成果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以獲知研究區的農用地質量在更大農業生產區域范圍中所處的水平,這對准確定位研究區農業發展在區域農業生產中的地位,調整農業乃至整個產業結構,以及協調和發展較大區域內的大農業,實現區域內的耕地異地佔補平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龍川縣和龍川縣所在市(河源市)及廣東省的耕地自然質量等,以及以市、省兩級調整後的兩個系數重新計算的龍川縣、河源市和廣東省的耕地利用等和經濟等見表 8-16,從表中可以看出:①龍川縣耕地的自然質量狀況在河源地區和廣東全省耕地中都處於較高水平,全省自然質量最好的耕地 17等地、18 等地在龍川縣內沒有分布,它們在河源市(註:無 18 等耕地)和廣東省耕地中所共占的比重分別為 8.53%、9.31%;自然質量最差的耕地 6、7、8、9、10、11 等地在龍川縣內沒有分布,它們在河源地區(註:無 6 ~ 9 等地分布)和全省耕地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為 0.52%、4.99%,主要分布在韶關、清遠和汕頭地區;自然質量較差的耕地 12、13 等地在龍川縣、河源地區和全省耕地中所佔比重分別為 5.3%、31.8% 和 20.8%。②龍川縣耕地的利用等狀況在河源地區和廣東全省中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全省利用等最好的耕地 13 ~ 15 等地在廣東省、河源地區、龍川縣(註:無 14、15 等地分布)耕地中所佔比重分別為 2.67%、3.29%、0.05%;利用等最差的耕地 3、4 等地在龍川縣和河源地區均沒有分布,3 ~ 8 等耕地在廣東全省、河源地區、龍川縣耕地中分別占 37.1%、33.01%、18.32%。與省內耕地相比,河源地區的耕地利用等水平處於全省中等水平,二者各利用等別面積百分比數據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擬合度 R2=0.895(註:p<0.01、two-tailed 條件下的相關性檢驗顯著,Pearson 積矩相關系數 r=0.946)。③龍川縣耕地的經濟等狀況在河源地區和廣東全省中均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全省經濟等最高的耕地 10、11 等地在龍川縣內沒有分布,在河源地區和廣東省耕地中所佔的比重分別僅為 1.23%、0.73%;經濟等較高的耕地 7 ~ 9 等地在廣東省、河源地區、龍川縣耕地中所佔比重分別為 27.9%、37.15%、56.22%。

表 8-16 龍川縣、河源市和廣東省的耕地分等等別的面積百分比表

Ⅱ 經濟可行性分析的內容

一份合格的可行性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一,項目實施主體的信息

項目實施主體的條件決定了項目實施的基礎,因而在此部分內容中要清晰、准確的寫出項目實施單位的重要信息,突出優勢的特點。一般要包括:名稱、法人類型、業務范圍、成立時間、注冊資金、法人名稱、股東構成、近三年經營業績、公司近期財務情況、公司榮譽資質、其他特殊能力。

二,項目名稱、內容、實施周期、實施進度、投資強度、參與人員此部分內容要對項目概況做出表述,讓審核方可對項目基本情況作出基本了解,具體要包括:
1.項目名稱(要與項目附件內容中的項目名稱一致);
2.內容(項目實施的具體工作內容);
3.實施周期(項目實施的起止時間);
4.實施進度(以每季度、每半年或一年為周期對項目所做的工作、投資、階段性成果進行細化表述);
5.投資強度(投資總額及單位時間內的投資強度);
6.參與人員(要對項目負責人及技術骨乾的情況進行重點介紹,突出優勢,分工明確且組織合理);

三,項目實施的合規性表述
對於涉及土地、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特種行業(生物醫葯、涉及污染、國家特殊許可行業)的項目,合規性是最為關鍵的基本實施條件,此部分內容要對於項目合規性及前置審批手續取得情況進行表述,要注意名稱、時效、實施地點的吻合;

四,項目實施的背景、意義、目的、必要性
背景著重表述項目所屬行業的技術發展需求、市場發展趨勢、國家產業規劃引導方向;意義部分表述項目實施將產生的價值,此部分要與背景的表述相呼應;目的即項目的實施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應從對於實施主體著眼於自身發展的目的和解決行業技術、市場問題的目的這兩個角度表述;必要性即項目實施的緊迫性;

五,技術可行性分析
無論對於研發類投資項目還是建設類項目,技術可行性都是項目實施的核心要素,此部分的表述務必做到詳盡、嚴謹、突出技術優勢及可行性。應包括:技術基礎、設計方案、技術路線、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歸屬情況等部分;

六,資金保障分析
項目投資的來源要清晰明確,可核查、可保障,一般項目投資來源於:項目實施主體自有資金、各級政府財政撥款、個人借款、機構借款(貸款)、產業基金等。對於來源、到位時間、應急保障機制要有明確的表述;

七,人員、硬體環境等其他項目實施保障條件分析
不同行業領域、地域、投資規模的項目對於人員、硬體環境等有著不同的要求,結合具體項目此部分要寫明項目實施具備的人員及硬體環境基礎及相應的管理、保障制度,以在這些方面項目實施具有完備的基礎;

八,風險分析
從政策、技術、資金、人員、市場、環境、其他七個方面進行可能面臨的風險分析,得出項目實施整體風險水平並注意要提出應對風險的方案;

九,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要從投資、產出、成本、稅金、利潤幾個方面應用財務計算工具進行分析得出分析結論以證明項目財務上的可行性和從投資角度來說的合理性;

十,社會效益分析
一項項目除了具備較好的經濟效益外一定要有很好的社會效益才能稱之為優質的投資項目,大多數企業在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時都不太重視社會效益的研究與表述,此部分應從環境影響、對區域經濟貢獻、人才、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國計民生、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表述;

十一,分析結論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總結,條目化梳理,對於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優勢、預期、迫切性進行總結。

Ⅲ 煤脫硫預期成果應用前景和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燃煤脫硫技術是應環保要求必須滿足三同時建設的。十二五期間脫硫要求更加嚴回格,脫答硝要求也逐漸浮出水面。看燃煤鍋爐的用途了,是燒結還是制肥還是電廠鍋爐了。不同的用途工藝肯定是一樣的。燒結和制肥都可以把脫硫和直接的經濟效益掛鉤,可以用氨法脫硫同時生產出硫胺化肥。脫硫必須上,社會效益就看用途了,對於電廠來說,因為電價中含有脫硫補貼,不然電廠都不會主動上脫硫系統,完全是沒有直接經濟效益的

Ⅳ 如何撰寫技術成果可行性分析報告

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大綱(一)
一、項目簡介
1、項目來源
2、適應症
3、注冊類別
4、開發階段
5、項目特點
6、實施方案(計劃進度或項目目標)
7、投資概算
8、市場預測
二、技術可行性分析
1、產品和技術開發論述
關鍵技術的開發和作用、效果的論述,產品開發的技術性能水平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比較,包括技術依託單位或合作單位的研究開發論述,
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

2、技術的成熟性論述和產品可靠性論述
本項目生產技術的成熟性,工藝流程與現有生產線的匹配分析;本項目產品的檢測方法,與現有質量控制系統的匹配分析;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情況。
3、原、輔料來源分析
原輔料可得性,主要原料廠家、價格。
4、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
項目投產後對環境的影響,三廢情況及治理方案;生產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分析,採取的保護措施。
5、產品注冊情況分析
同品種注冊情況。
6、技術風險分析
本項目的技術難點、注冊風險分析及對策。
三、市場可行性分析
1、國內外市場調查
產品所針對適應症的臨床用葯現狀及趨勢;產品的市場容量。
2、市場競爭狀況(近三年)
主要競爭產品的廠家、價格、市場份額,主要區域市場。
3、產品優、劣勢分析(SWOT 分析)
產品優勢和劣勢(適應症、療效、使用方便性、不良反應);外部機會和威脅分析;與競爭品種的比較(包括功能、特點、價格、包裝等)
4、市場預測
產品的壽命周期以及目前所處階段;產品的消費條件、對象,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品種發展趨勢,可能產生情況分析;國內需求量分析。
5、產品方案和銷售收入預測
與現有銷售網路、模式的匹配性;確定產品的初步銷售方案,預測銷售價格、銷售規模,估算銷售收入;
6、風險性分析
數據來源可靠性;臨床試驗及注冊風險分析、市場分析、銷售預測的准確性。
7、同類市場或產品專家建議
四、項目實施方案
1、技術方案論述
技術開發或合作方案。
2、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本項目的開發方式、計劃進度安排。
五、投資估算、資金籌措
項目的費用估算、資金籌措、各階段費用支出計劃。
六、結論
對項目的總體評價及意見。
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二)
一、總論
1.申請項目的概述。應包括項目的主要內容、創新點、技術水平,項目的主要用途及應用范圍(限200字以內。如果企業同意「*」信息公開,此內容應屬可以公開部分)。
2.簡述項目的社會經濟意義、目前的進展情況、申請技術創新基金的必要性。
3.簡述本企業實施項目的優勢和風險。
4.項目計劃目標
(此欄目各項指標是項目立項後,簽訂合同的主要內容,也是項目驗收的主要依據。)
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比。列表對項目實施前後的相關指標進行詳細比較 。
總體目標:包括項目執行期間(從項目起始時間到計劃完成時間)計劃投資額;項目完成時達到的階段(中試或批量生產)、實現的年生產能力(或階段成果)、企業資產規模、企業人員總數和因項目實施而新增就業人數等,
工作報告
《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http://www.unjs.com)。
經濟目標:(此目標不是指企業指標,也不是指本項目達到的生產能力,而是指本項目在執行期內可實際累計實現的指標。)包括項目計劃完成時累計實現的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繳稅總額、凈利潤、創匯額等。
技術、質量指標:包括項目計劃完成時達到的主要技術與性能指標
階段目標:(階段目標的完成情況是項目後續資金撥付的重要依據)在項目執行期內,每一階段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包括進度指標、技術開發指標、資金落實額、生產建設情況、實現的銷售收入等。每一階段目標應是比較詳細的、可進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階段目標的完成時指標應與「項目計劃目標」條款中的「經濟目標」、「技術、質量指標」一致。(計算機錄入時,每一階段目標請不要再分段錄入。)
計劃新增投資來源。列表說明項目執行期內由企業負責完成的新增投資資金來源、到位時間和金額。
(需用定量的數據描述)、執行的質量標准、通過的國家相關行業許可認證及企業通過的質量認證體系等。
二、申報企業情況
1.申報企業基本情況
包括企業名稱、通訊地址、注冊時間、注冊資金、企業登記注冊類型、主管單位(部門)名稱。
2.企業人員及開發能力論述
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所學專業、主要經歷、技術專長、創新意識、開拓能力及主要工作業績。
企業人員基本情況,包括企業人員總數、大專以上人員數;主要管理人員數、文化水平、年齡結構;技術開發、生產、銷售人員比例等。
新產品開發能力情況,包括企業上一年技術開發投入額、其中研究開發投入額、研究開發投入占企業年銷售收入比例;科研開發隊伍情況;與本項目相關的技術儲備情況等。
項目技術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所學專業、主要工作經歷、技術專長和工作業績;項目技術負責人與企業之間的任用關系。
3.企業財務經濟狀況
上年末企業總資產、總負債、固定資產總額、總收入、產品銷售收入、凈利潤、上交稅費、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今後三年企業的財務預測。
4. 企業管理情況
企業管理制度、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情況;產權明晰情況,其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需說明股東(聯營單位)的構成及各自所佔的股份(合作關系);企業信用等級、企業商譽、企業獲獎情況。
5.企業發展思路
三、項目的技術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1.項目的技術創新性論述
(1)詳細說明本項目的基本原理及關鍵技術內容,描述項目的技術或工藝路線、產品結構、基本演算法原理等(可加圖示)。
(2)論述項目創新點,包括技術創新、產品結構創新、生產工藝創新、產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顯著變化等。申報企業應在不泄露商業秘密的前提下, 盡可能詳細地說明本項目的創新點、創新程度、創新難度,並附上權威機構出示的近期查新報告、檢測報告、實驗報告或其它能說明項目技術水平的證明材料,已有產品或樣品的可附照片或樣本。
(3)詳細描述項目的技術來源、合作單位情況;說明項目知識產權的歸屬情況。其中合作開發、委託開發的項目,需附上相關的合作開發協議書和有關技術資料;購買技術再開發的項目,需說明再開發的主要內容並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企業自主開發的項目,需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或技術鑒定報告。
(4)簡述本項目國內外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近期發展趨勢,並將本項目在克服現存主要問題方面與國內、國外同類產品現行指標進行較詳細的比較(可以表格方式說明)。
2.項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論述
詳細說明項目目前進展情況、技術成熟程度、有關部門對本項目技術成果的技術鑒定(或驗收)情況;本項目產品的技術檢測、分析化驗的情況;本項目在小試、中試或生產條件下進行試驗或小批量試生產的情況,包括項目質量的穩定性、收率、成品率;本項目產品在實際使用條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況等(可提供用戶使用報告)。
四、項目產品市場調查與競爭能力預測
1、本項目產品的主要用途,目前主要使用領域的需求量,未來市場預測;項目產品的經濟壽命期,目前處於壽命期的階段。
2、本項目產品國內主要研製單位及主要生產廠家研製、開發情況;在建項目和已批准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時間。
3、分析本項目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替代進口或出口的可能性,預測本項目市場佔有份額,以及近期內市場佔有率的增長情況,並說明預測的根據。
五、項目實施方案
1、項目開發計劃:
詳細描述項目各項研發工作、生產准備工作、市場開拓工作的進展計劃,以甘特圖( 注)的形式列出,並明確標出完成各項工作預計所需時間及達到的階段目標。此處列出的各項指標應與「總論」中「階段目標」的描述相吻合。
2、技術方案:
3、生產方案:
4、營銷方案:
5、其它問題的解決方案:

Ⅳ 項目成果的其他經濟、社會效益分析與評述

本專題任務和最終成果是研發先進的成套設備、器具和施工技術方法,並提供專具體設備屬和器具。在研製設備和器具過程中,涉及的學科包括機械設計製造、液壓傳動與控制、構件受力分析及機械強度校核等。通過該專題的實施,在鑽機的設計及動力配備與傳動方式,進行了新的嘗試,比如在鑽機的動力配備方式上,採用鑽機行走和鑽進工作獨立動力方式,確保鑽進行走和工作的可靠性。鑽進的回轉速度范圍廣、扭矩大,因此可滿足不同地質鑽探需要。在鑽機的控制方面,採用主控制台移動和輔助動作控制箱,使得鑽機的人性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在鑽進成孔工藝方法方面,將在地質找礦勘探鑽探取樣施工方面成功應用的技術方法引用到地震物探爆破孔鑽進成孔方面,促進了鑽探設備及鑽具和施工技術的發展,提高了鑽探設備、施工器具的設計和製造水平,增加的設備及器具的產品銷售,對廠家和用戶都將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由於設備和施工技術先進,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節能減排的優點,因此,未來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Ⅵ 標准樣地成果應用

(一)為進行農用地質量動態監測服務

由於農用地面積大,分布廣,其動態監測任務量大。而通過監測標准樣地的變化進行農用地質量動態監測就比較容易,一方面,標准樣地呈點狀分布,面積小,進行動態監測比較容易;另一方面,標准樣地的特性比較齊全,通過其有關性質數據的變化能看出農用地質量在某些方面的變化情況,可以起到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的作用。

(二)為進行農用地質量等級評價提供依據

通過對不同標准樣地的特性值進行拆分,然後與其所控制區域內其他地塊的特性值進行對比分析,可以以標准樣地為參照物,對其他農用地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同時,通過設置標准樣地,編制標准樣地圖,可以直觀地獲得農用地質量等別信息。

(三)為建立基本農田建設樣板服務

列入省級標准樣地的地塊,農田基本設施完備,如有良好的灌溉、排水條件,配套的田間路和農田防護等,田塊規整,適宜於標准化作業,一般為方條田,地面平整,可為當地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起到樣板作用。在進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時,參照標准樣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耕地總體的生產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

(四)為農田產量調查、劃分高產田提供依據

凡是列入省級標准樣地的應該是當地自然質量最好、土地利用水平和經濟水平最佳的地塊,也是當地的高產、穩產農田。通過標准樣地,可以了解當地高產、穩產田的分布狀況,為全省進行農田產量調查,劃分高產、穩產農田提供依據。

(五)為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提供依據

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規定,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應包括名、優、特產品的生產基地,劃入農田保護區的地塊應是農業生產條件好、產量高、設施完備、耕地質量比較好的地塊。凡是列入省級標准樣地的地塊應是土地自然條件、生產和經營水平最佳的,因此,在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時,應參照標准樣地,將類似標准樣地的地塊都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設置的標准樣地可為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提供依據。

Ⅶ 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科技成果轉化分為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
一、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內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容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溝通交流的網路平台;
二、間接轉化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主要是通過各類中介機構來開展的。機構類型和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體制上,有官辦的、民辦的,也有官民合辦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機構(如既充當科技中介機構,又從事具體項目的開發等),也有小型單一功能的組織。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文華氏致力打造頂尖生物醫學科研服務機構,搭建中國與世界科研互動的橋梁,為中國科研與學術研究貢獻自己應有力量。同時,文華氏也將秉承科學、嚴謹的工作精神,憑借卓越的團隊學術優勢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科研學術服務。文華氏可以根據客戶提供的想法,提供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指導。

Ⅷ 項目成果目前的應用、轉化情況及其前景分析

本專題所研發的鑽機及配套鑽進施工技術不僅能大幅度提高物探爆破孔施工效率,而且能有效地滿足復雜不穩定地層快速鑽進成孔,同時還可滿足工程地質鑽探、水文水井鑽探、地源熱泵施工鑽探、地質勘探取樣鑽探等。因此,該設備及技術方法為地震物探鑽進成孔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和支撐。本成果准備用於目前正在實施的深部探測地震剖面施工項目中。由於常規鑽進方法對於復雜不穩定地層沒有十分有效的技術措施,而本設備及技術方法對破碎地層較有效,所以在未來復雜地層地震物探爆破孔施工中無疑具有良好市場前景。另外,該鑽機是一種多功能鑽機,對於加速我國西部地區地質找礦鑽探施工市場也將有良好應用前景。目前承擔試制的廠家在積極進行產品宣傳,並准備小批量投產,以滿足不同地質鑽探需求。

閱讀全文

與成果應用的經濟可承受性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