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共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主要成就有哪些
兩會
兩會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3月份「兩會」先後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X屆X次會議。 "兩會」召開的意義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也稱為兩會,通常召開的時間比全國「兩會」時間要早。
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人民代表大會簡介
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權力機關。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代表大會;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人民解放軍選出的代表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代表組成。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以及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由選民直接選出的代表組成。
在一九七五年憲法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以工農兵代表為主體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現行憲法則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法律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如果遇到不能進行選舉的非常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全體組成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可以推遲選舉,延長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在非常情況結束後一年內,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二)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
(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
(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五)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法律和其他議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由下列人員組成:
委員長,
副委員長若幹人,
秘書長,
委員若幹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應當有適當名額的少數民族代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並有權罷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它行使職權到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新的常務委員會為止。
委員長、副委員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四)解釋法律;
(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六)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七)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八)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十)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十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十二)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
(十三)決定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
(十四)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
(十五)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
(十六)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
(十七)決定特赦;
(十八)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
(十九)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二十)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
(二十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副委員長、秘書長協助委員長工作。
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委員長會議,處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民族委員會、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外事委員會、華僑委員會和其他需要設立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領導下,研究、審議和擬訂有關議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關於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並且根據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作出相應的決議。
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的時候,一切有關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都有義務向它提供必要的材料。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分別提出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議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常務委員會開會期間,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提出對國務院或者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質詢案。受質詢的機關必須負責答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許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必須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並且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應當同原選舉單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原選舉單位的監督。原選舉單位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罷免本單位選出的代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織和工作程序由法律規定。(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章第一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共同創立的。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又稱「新政協」,以別於1946年1月召開的「舊政協」。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重慶談判,決定為組諸新政府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10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同盟、中國青年黨和社會賢達五個方面。同年11月,國民黨撕毀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單方面宣布召開「國民大會」,遂使政治協商會議即舊政協解體。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口號,提出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及國外華僑積極響應,參加籌備新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1月30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開幕,參加會議的有23個單位的代表共134人。9月17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正式決定將新政治協商會議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宣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參加會議的有46個單位的代表共662人。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這三個為新中國奠基的歷史性文件。會議還通過了關於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等項決議,會議選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至此,作為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而載入史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繼續存在。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對外友好交往活動中繼續發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作用,為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迄今為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過九屆全國委員會會議。毛澤東當選為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當選為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當選為第五屆全國委員會主席,鄧穎超當選為第六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李先念當選為第七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李瑞環當選為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當選為第十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中國共產黨、8個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根據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群眾生活的重要問題進行政治協商,並通過建議和批評發揮民主監督作用。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組織參加本會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准則。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設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
政協全國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設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和秘書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政協全國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主持會務。常務委員會委員由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組成。全國委員會主席主持常務委員會的工作。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組成主席會議,處理常務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238人,常務委員299人,主席、副主席、秘書長26人。主席賈慶林,副主席王忠禹、廖 暉、劉延東、阿沛•阿旺晉美、帕巴拉•格列朗傑、李貴鮮、張思卿、丁光訓、霍英東、馬萬祺、白立忱、羅豪才、張克輝、周鐵農、郝建秀、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徐匡迪、李兆焯、黃孟復、王選、張懷西、李 蒙、董建華、張梅穎、張榕明。
政協全國委員會設副秘書長若幹人,協助秘書長進行工作。設立辦公廳,在秘書長領導下進行工作。設立若干專門委員會及其他工作機構。十屆全國委員會設立了提案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港澳台僑委員會、外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等9個專門委員會。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自治州、設區的市、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凡有條件的地方,均可設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地方的地方委員會。地方各級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各級地方委員會設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和秘書長。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地方委員會根據具體情況,也可不設秘書長。各級地方委員會的全體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
政協全國委員會對地方委員會的關系和地方委員會對下一級地方委員會的關系是指導關系。
『貳』 「兩會」取得的積極成果對中國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個似乎比較多啊 可以看看他們的報告!
但是有一點能肯定的是國家出台的政策對百姓而言都是比較好的,看近幾年來的成果看,國家為人民服務更加有這種傾向了。
『叄』 2009年兩會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台海:繼續全面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增強兩岸雙 方政治互信。 反腐:堅持依法行政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推進政務公開,增加透明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廉政 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發債:堅持靈活審慎的調控方針,提高宏觀調控的應變能力和實際效果,盡快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 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貨幣: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內需: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 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重建:加快推進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中央財政今年再安排1300億元災後重建資金。 國防:增強武警部隊處置突發事件反恐等能力;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生產 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 民生:今年將採取減稅、退稅或抵免稅等多種方式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增強微觀經濟活力。 養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推進制度建設,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三是提高社會保障待遇。 醫改: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 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食品:今年將深入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強化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 安全事故發生。 農業: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 企業: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兼並重組。 節能:繼續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 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改革: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等領域。 教育:要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2020年前我 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預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未變 回顧:我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超30萬億元;及時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 展;中央財政安排384億救災款和740億恢復重建資金;國務院機構改革基本完成;08年醫葯 衛生改革發展穩步推進。
『肆』 2012年兩會取得的重大成果
讓老百姓更加明白政府的決心,房價要降了
『伍』 兩岸「兩會」交流成果有哪些
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0年12月4日在台北成立。
董事長:辜振甫,字公亮,1917年1月6日生,台灣省台北市(原籍彰化縣)人。台北帝國大學法學士,東京帝國大學財政學研究室畢業。一九七五年九月接受南朝鮮高麗大學名譽經濟博士銜。辜祖籍福建,祖先於清朝康熙年間遷往台灣省彰化縣鹿港鎮。
副董事長為許勝發和陳長文,董事會聘請「總統府資政」孫運璇為名譽董事長,陳長文為秘書長。
該會自稱是民間團體,其主要任務是,接受當局委託辦理兩岸人民入出境條件核轉,大陸地區「文書驗證」及送達,兩岸人犯的遣返,經貿糾紛的調處,學術文化的交流,一般咨詢服務,協助保障台灣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停留期間的合法權益,以及其他由當局委託辦理的事項。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隨著兩岸關系的密切,1991年12月16日,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這個由大陸各界人士組成的民間團體,其宗旨是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海峽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在海協會成立大會上,推舉榮毅仁為名譽會長,選舉汪道涵為會長,唐樹備為常務副會長。海協會的工作任務是:逐步建立和發展與台灣島內外民間團體和人士的聯系與相互合作,發揮民間力量,共同促進兩岸直接三通和雙向交流;就兩岸合作打擊台灣海峽走私、搶劫問題與台灣受權團體海基會具體商談;
「汪辜會談」
1987年11月以後,海峽兩岸接觸、交往日漸增多,其間衍生不少問題,諸如人員互訪、經貿糾紛、投資保障、財產繼承、法律認可、防範走私、打擊罪犯等。促成「汪辜會談」正是探求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1992年1月8日,海協會函邀海基會董事長、副董事長或秘書長率團來訪。8月4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又向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發出邀請,希望就「兩岸經貿合作與兩會會務問題交換意見,洽商方案」。此舉得到積極響應,8月22日,辜振甫正式復函汪道涵,對其邀請會談之盛意表示接受。辜在復函中表示,鑒於最近兩岸民間交流日趨頻繁,雙方如果能夠開誠務實,加強溝通,諒對兩岸關系之穩定增進,尤其兩會會務之開展,有所裨益。基此理念,願在適當之時日,就有關雙方會務及兩岸文化、經貿交流,進行磋商。
1993年3月9日,台灣「陸委會」草擬《汪辜會談政策說明書》;3月18日,「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在台北來來飯店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布了《汪辜會談背景說明書》全文。期望藉此會談建立制度化的聯系、協商管道及糾紛調處的原則、方式,以提升兩會中介的功能,謀求兩岸交流間事務性問題的妥善解決。3月26~27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咨詢部副主任周寧、綜合部主任李亞飛等與海峽交流基金會法律服務處處長許惠佑等在北京就「汪辜會談」預備性磋商的程序問題交換了意見,進行了「兩岸公證書使用」和「掛號、函件業務」兩項工作性商談,共同擬定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草案。4月3日,台灣「陸委會」正式核准授權海基會進行「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公布「汪辜會談」預備性磋商的議題與背景。4月7日,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一行10人飛抵北京,與海協會就「汪辜會談」進行預備性磋商。在首都機場邱進益告訴記者,目前海基會和海協會都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兩會已建立起相當良好的關系。並表明他此次來大陸目的,要拜訪大陸紅十字總會、海協會,草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及《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兩個協議,並就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進行預備性磋商。8~10日,海協會常務副會長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就「汪辜會談」的時間、地點、議題、參加人員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並達成8點共識,完成了預備性磋商任務,取得雙方均感到滿意的結果。10日下午磋商結束時,雙方宣布:決定4月27~28日在新加坡舉行兩岸民間性的、經濟性的、事務性的、功能性的「汪辜會談」,討論有關兩會會務、兩岸經濟交流、兩岸科技文教交流等3項議題,正式簽署兩岸有關公證書和掛號函件兩項協議,並在會後發表共同文件,宣布「汪辜會談」成果。25日下午,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抵達新加坡,受到中外百餘名記者的包圍。汪道涵向記者表示:「我們主張和平統一,我們雙方都有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望,本人願以滿腔熱忱,為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為發展兩岸關系,竭盡綿薄之力。」26日下午,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抵達新加坡。他在機場向中外記者表示,海基會與海協會已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希望這次會談能夠使交流制度化,促進兩岸關系的良性發展。
4月27~29日,備受世人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作為兩岸民間團體高層負責人在這里進行首次會談,這是兩岸隔絕40多年後通過民間渠道進行的首次高層負責人接觸,意義重大。
『陸』 2009年兩會的成果
醫保制度出爐~~~ 呃 這個是他們的說法
貧富不均 就業、住房、教育的問題都很突出
『柒』 兩會結束了,大家能不能羅列下兩會有什麼成果推出了什麼法律法規還是提出了什麼有效措施呀
兩會對收集的提案和議案進行調查研究後 對於相關法規要在相應的人大常委會或下次人大會上表決通過
『捌』 今年兩會的話題是什麼
其總體特點表現為:以改革方案落實和中日關系走向為兩大關注主線。在國內問題上,無論是總結盤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成果,還是預測我未來經濟發展走勢,或是指出我社會民生領域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方案均成為其進行評析的重要背景和前提。在對外關系問題上,中日在海洋領土和歷史問題上的爭端持續升溫成為關注熱點,中日之間的交鋒也成為外媒分析我國外交政策轉向和軍事自信增強的一大出發點。 預計「兩會」期間圍繞這兩條主線,相關議題將繼續發酵,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盤點換屆一周年新領導集體執政方略「兩會」期間,相關話題或包括:政府新一年施政重點有哪些延續和調整;將採取哪些新措施強化施政目標。
二、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精神的落實「兩會」期間,外媒或繼續聚焦以下話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從何入手;新型城鎮化規劃、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細則、國企改革總體方案能否出台;土地、金融、司法等領域改革的推進及時間表等。
三、關注中央反腐工作成效、方向和重點「兩會」期間,有關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央釋放的一系列制度性反腐新政的信號,包括試點新提任領導幹部財產公開、制定「裸官」任職崗位管理辦法、適當分解一把手權力、制定幹部待遇標准等,能否真正落實,將備受外媒關注。相關議題或包含:「兩會」將落實哪些制度性反腐措施;是否建立新的反腐平台等。
四、預測我經濟發展形勢及所面臨的挑戰「兩會」期間公布2014年GDP目標或將會引發外媒新一輪熱議。相關話題或包括:中國經濟增長能否實現平穩過渡;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新標準的具體權重;金融市場改革的具體政策動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運行效果及其經驗是否向全國推廣等。
五、觀察我外交戰略新布局及政策走2014年將是中國外交的全面開拓之年,「兩會」期間,我外交政策和全方位外交布局也將繼續受到密切觀察。相關話題或包括:中國是否進一步「強化」外交政策「轉向」;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如何充實;如何具體加強周邊關系中的合作與互信;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對外事務中將發揮哪些作用等。
六、擔憂中日緊張關系加劇及東亞安全局勢不穩「 兩會」期間,中日關系勢必成為外媒關注熱點,相關話題或包括:中國能否提出解決中日爭端的有效機制;中日關系如何走上正軌。
七、關注我打造藍海強軍展露軍事自信「兩會」公布新一年我國防預算及軍事發展狀況,將引發外媒新一輪關注高潮。相關話題或包括:中國軍費開支繼續增加是否加大地區安全擔憂;中國在加強軍隊建設方面將有哪些新變革;中國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的新舉措;中國軍隊在應對周邊安全局勢和捍衛國家主權方面的新動向。
八、認為社會領域改革或面臨更大挑戰「兩會」期間,社會民生領域議題將會成為熱點,相關話題或包括:推進社會領域改革有無整體規劃;「兩會」將在改善民生方面推出哪些新的政策舉措等。
九、強調解決環境問題仍須積極創新外媒認為,2014年應是中國應對空氣污染問題的轉折之年。隨著「十二五」規劃將於明年完成實施,規劃中曾制定的很多具體的能源和環境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將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兩會」期間,相關話題或包括:如何確保「十二五」規劃中環境目標的達成;能否建立治理空氣污染的創新機制;實施空氣污染防控規劃的具體步驟等。
『玖』 今年兩會通過了什麼
1.聚焦兩會、關注兩會——貧富差距 2.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住房 3.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4.聚焦兩會、關注兩會——教育亂收費 5.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十一五"規劃綱要 6.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幸福指數 7.聚焦兩會、關注兩會——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8.【聚焦兩會、關注兩會】—— 設立小額法庭建議好 9.【聚焦兩會、關注兩會】——「議案大戶」感嘆好代表難當 10.【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地方支持不是高招指標傾斜理由 11.【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人民監督員應根據監督的案件數確定任期 12.【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刑法》對十六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適用轉化型搶劫的規定打擊過重 13.[聚焦兩會、關注兩會]——撥"擇校費"用於教育扶貧14.[聚焦兩會、關注兩會]——莫讓聽證會成「漲價會」15.[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人均GDP翻一番,新增就業 16.【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中央領導在兩會上發表重要 17.〔聚焦兩會 關注兩會〕-李銀河同性婚姻立法提案再受挫 被稱太超前 18.【聚焦兩會、關注兩會】政協委員建議每月應休個「小黃金周」 19.【聚焦兩會、關注兩會】甘肅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女職工55周歲再退休20.【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委員建議公務員道德立法 對公務員體重進行限制21.【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婦聯建議遏制選美泛濫 提議規范選美比賽 22.【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委員剖析「看病貴」:人均年醫療費26年漲30多倍23.【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人大代表建議全國統考公務員24.【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廣東代表採納網友建議提議高考錄取線應全國統一25.【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代表委員叩問城鄉同命不同價 統一死亡賠償標准26.【聚焦兩會、關注兩會】----關注女性健康首先從關注女童開始 27.【聚焦兩會、關注兩會】—— 代表委員熱議發展農村教育關心農民工子女 28.【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周旭代表建議立法打造29.【聚焦兩會、關注兩會】----王建倫委員希望政府出台方案規范公務員工資外收入 30.【聚焦兩會、關注兩會】----盧強委員代表民盟中央發言:有教無類,為了一切孩子 31.【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代表委員給「教育不公」畫像32.[聚焦兩會、關注兩會]孩子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貴! 33. [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中國製造」期盼更多「藍領」 34.[聚焦兩會、關注兩會]——用「八榮八恥」教育年輕一代 35.[聚焦兩會、關注兩會]——一場交響樂票價=教授月工資1/10!wsfllt前期答案 借鑒供你 繼續網路 自己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