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高鐵走出去新格局的形成有哪些重大意義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中國和平崛起,需要務實外交、互利外交、實力外交。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實際上開啟了中國外交發展的新時代。今天,「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高鐵涉及五大系統的技術,中國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車輛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中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相當實力,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擁有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和制天權。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復甦不均衡,下行風險依然存在。中國的發展也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環境。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實施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百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也是今天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在中國歷史上,通過古絲綢之路曾經創造了令世界嘆為觀止的經濟繁榮和文件昌盛。歷史昭示著未來。作為傳統陸上貿易強國,中國與西部鄰國的貿易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來實現。然而過去三十多年,中國並不是通過陸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促進出口,中國經濟重心也向沿海地區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了35年的大發展。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Ⅱ 為何說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走出去的亮麗名片
據報道,近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一項針對20個國家在華留學生的調查評出了他們心目中的「新四大發明」,高鐵力壓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成為留學生們最想帶回國的中國現代生活方式。
報道稱今年4月4日,中國與印度尼西亞企業合作建設的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總承包(EPC)合同在雅加達簽署。這標志著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鐵路合作取得重要進展,雅萬高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目前,除了已經建成通車的安伊高鐵和進入實施階段的雅萬高鐵,中國高鐵憑借競爭優勢還將迎來中巴鐵路、沙特麥麥高鐵、匈塞鐵路、莫斯科—喀山高鐵建設等諸多機會,高鐵成為中國走出去的亮麗名片。
Ⅲ 走出國門,中國高鐵在世界上是怎樣的
曾幾何時我們國家鐵路技術落後,西方列強無數次嘲笑過我們。而我們華人自古就從不認輸,一大批技術人員刻苦鑽研,研製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速鐵路。
我國高鐵發展是從新世紀才開始的,到現在也不過十多年,但是發展速度卻是震驚世界。如今我國高鐵已經具有世界上領先的核心技術,不僅國內高鐵已經非常普遍,還走出了國門。
中國高鐵技術從追趕到領先,展現了我們華夏子孫的智慧。有了中國高鐵的榜樣力量,相信其他領域將來肯定也能再創輝煌!
Ⅳ 中國高鐵的背後有哪些科技成果
中國高鐵不但抄速度快,也已成襲為全球運力最強大的高鐵運輸系統。且人臉識別、高鐵WiFi、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的應用,更為高鐵帶來巨大的便捷和舒適,引領全球高鐵進入新的世紀。
鐵路負責人表示,動車組每天運行時要產生數以兆億計量的資料。以前,只有在發生故障時,才作為還原真相的線索,但如今,動車載了多少人、哪個車輪的剎車片需要更換,及電路是否正常等全方點陣圖樣,全都可從大數據中找出端倪。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資料顯示,全國鐵路均應用大資料對動車組進行全面系統監控和養護,確保所有動車能夠合理安全地使用。大陸高鐵在快速運行時,也不斷摸索加速前進。
Ⅳ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戰略意義是什麼
中國高鐵「走出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低端產品、產業、技術和勞務輸出,也不僅僅是傳統高端領域國際技術與產業的合作,而是中國在新時期,面向未來長遠發展的全球布局和國家戰略。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中國和平崛起,需要務實外交、互利外交、實力外交。2013年10月12日在泰國,2013年11月25日在東歐,李總理親自推介中國高鐵技術輸出,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吹響了號角,實際上也開啟了中國外交發展的新時代。今天,「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高鐵涉及五大系統的技術,中國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車輛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按照「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從發展的起步階段便瞄準世界最先進的高速鐵路技術。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擁有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和制天權。美國以航母為支點,在全世界建立了龐大的基地群,這是服務於它全球戰略的「制海權」、「制空權」。今天的大國競相發展宇宙航天,是為了掌權「制天權」。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復甦不均衡,下行風險依然存在。上個月(11月)19日,世界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將世界經濟2013年和2014年增長預期從3,1%和4%下調至2.7%和3.6%,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將繼續向好。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巨大改革紅利,中國的發展也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環境。
我們曾經以向東發展的海洋戰略,希望加入全球經濟循環,承接產業轉移,促進重大裝備的出口。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堅持以上海自貿區為新起點,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百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也是今天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
在中國歷史上,通過古絲綢之路曾經創造了令世界嘆為觀止的經濟繁榮和文件昌盛。南宋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75%,唐朝佔到58%,即使到了日漸衰微的1820年,中國經濟總量仍然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3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佔比從1978年的4.6%到目前的11%。根據趨勢外推法則,可以預計到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重新回到歷史上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33%。屆時,全球財富的三分之一在中國。
歷史昭示著未來。作為傳統陸上貿易強國,中國與西部鄰國的貿易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來實現。然而過去三十多年,中國並不是通過陸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促進出口,中國經濟重心也向沿海地區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了35年的大發展。
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Ⅵ 分析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經濟意義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經濟意義: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相當實力,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我們曾經以向東發展的海洋戰略,希望加入全球經濟循環,承接產業轉移,促進重大裝備的出口。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堅持以上海自貿區為新起點,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Ⅶ 中國高鐵成功走出去說明國家發展的根本基點是什麼
中國高鐵成功走出去說明國家發展的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才能逐步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逐步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才能保證國家經濟安全,進而保證國家政治獨立。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才能真正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所以說我國發展的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國高鐵從最初的引入國際四大高鐵品牌的成品列車、設備、線路;到學習仿製,合作研發具有自身特點的列車,接受技術轉讓;到目前獨立自主,創立了自主品牌。正是由於我國高鐵有了自主品牌,且在成本上具有優勢,性能上經過自主研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才能夠成功走出去。
Ⅷ 十八大期間中國高鐵成就有哪些
2012年12月26日,世界裡來程最長的源高鐵——京廣高鐵正式全線通車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蘭新高鐵全線貫通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動車行駛在京滬高鐵江蘇鎮江段。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復興號」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
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8)中國高鐵走出去成果擴展閱讀: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將中國高鐵定義為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文件。
中國國家發改委將中國高鐵定義為時速200公里及以上標準的新線或既有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文件,將所有時速200公里的軌道線路統一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范疇。
Ⅸ 中國在去年高鐵上取得的成就 快
中新網7月28日電 國家鐵道部今日舉行中國高速鐵路成就暨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此間表示,世界高鐵的新實踐、新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高速鐵路技術水平、功能作用、發展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認識,而中國高鐵更是走出了一條獨具魅力的成功路子,中國高鐵在短時間內密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條修建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時速350公里的鄭西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能夠在國外未曾預見到的特殊復雜地質條件下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是在深厚軟土地區建設速度最快、運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在上海、南京之間形成了一條便利快捷的鐵路客運通道,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地區同城化、經濟一體化進程。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有關中國高速鐵路發展成就暨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即將召開的信息,這是兩個概念,卻因為具有因果關系而成為一個主題,鑒於近年來中國的高速鐵路技術成果和建設成就在國際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國際鐵路聯盟(UIC)決定與中國鐵道部共同舉辦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作為首屆在歐盟以外國家舉辦的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已經確定於今年12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具有廣泛的議題,世界高鐵的新實踐、新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高速鐵路技術水平、功能作用、發展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認識,而中國高鐵更是走出了一條獨具魅力的成功路子。
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最高運行時速350公里。它的通車運營對促進與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為中國和世界高速鐵路建設提供了示範和極為寶貴的經驗。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工程類型最復雜的武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創造了時速350公里隧道內會車、兩列重聯條件下雙弓受流等一系列世界新紀錄,昭示著我國能夠建設工程類型齊全、大規模、長距離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條修建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時速350公里的鄭西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能夠在國外未曾預見到的特殊復雜地質條件下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是在深厚軟土地區建設速度最快、運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在上海、南京之間形成了一條便利快捷的鐵路客運通道,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地區同城化、經濟一體化進程。
就在10天前,世界上標准最高、規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京滬高速鐵路,全線路基、橋梁、隧道線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式進入鋪軌階段。這條高速鐵路的最高運營時速將達到380公里。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密集地取得的這一系列成果,是中國對世界高鐵進步和發展所作出的特殊貢獻,無疑也為這次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必將成為大會的最大亮點。(據新華網直播文字整理)
Ⅹ 中國高鐵進一步走出去的合理化建議
中國高鐵進一步走出去的合理化建議「
1、中國高鐵進一步走出去,應該實施國家層面的「高鐵外交」
中國修建高速鐵路所考慮的不僅僅是經濟收益,其戰略意義也十分重要,中國可以通過跨境鐵路的修建及管理運營,溝通協調各方,不斷增強在世界的影響力。
我們應以戰略眼光來看待高鐵的出口.設立專門機構,設計總體戰略規劃指導高鐵外交的開展.在國家實施「一路一帶」的大背景下.積極推動高鐵走向世界。
2、中國高鐵進一步走出去,應該注重企業公關和參與制定國際標准。
在中國高鐵的海外推廣上.應該重點關注如何不斷提升我國高鐵的國際聲譽.特別是要處理好知識產權問題,盡量減少爭議。
同時,企業需要想方設法突破海外標准壁壘.推動中國高速鐵路技術標准與國際接軌,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繼續完善、細化自身的技術標准規范。
以實現技術標準的國際化為目標,致力於提升高鐵品牌效應.優化服務,從而更好地推廣中國高鐵。
3、中國高鐵進一步走出去,應該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中國高鐵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對相關技術人才及理論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我國高鐵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專業性人才十分稀缺。
中國高鐵走向世界,既需要精通技術的人員,也需要掌握外語.能與海外企業和政府有效溝通和談判的復合型人才。
4、中國高鐵進一步走出去,應該重視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出口對象國國內政治環境和生態.全面分析,把握其走向。東南亞、中東歐以及非洲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重點地區。其中許多國家的政治形勢十分復雜。若我們對其地緣政治風險認識不足,則直接影響在這些地區開展「高鐵外交」的效果與持續性。
另一方面,要重視當地媒體、利益集團等民間力量的聲音,這可能成為中國高鐵能否可持續走進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關鍵因素。
補充: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通過改造原有線路(直線化、軌距標准化),使最高營運速率達到不小於每小時200公里,或者專門修建新的「高速新線」,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至少250公里的鐵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