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第二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

第二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8-18 18:34:48

1. 如何認定國家級 省級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獎的級別,應當看該獎項是由哪裡頒發的。

(一)國家級獎: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獎項。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級四大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二)部級獎:指以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部級自然科學獎;部級技術發明獎;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全國性的各類基金獎,經認定後可視為相當於部級獎。已經認定過的獎項如:霍英東基金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孫冶方研究基金會、吳玉章研究基金會、陶行知研究基金會、錢端升基金會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獎。

(三)省(市)級獎:指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省(市)級自然科學獎;省(市)級技術發明獎;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以上獎項的頒獎文件和獲獎證書有國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級以上政府或政府機關頒發的獎項。

(1)第二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課題)認定范圍

1、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

2、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公安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安全部、軍隊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學會)且具有國家獎推薦資格的科學技術獎等。

3、人文社科省部級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優秀成果獎、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頒發的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獎等。

鑒定組織

鑒定由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組織鑒定單位)負責組織。必要時可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者委託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

2. 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什麼意思

科技成果獎抄是一個統稱,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國家部委授予的科技獎項,比如某某省科學技術獎就屬於省部級科技獎,參照國家科技獎有一些分類,但每個省情況不同,基本分類是最高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成果推廣獎等,不同的地級市獲得省部級科技獎的數目是不一樣的,要和科技實力掛鉤。

地質科學技術理論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論水平,學術意義和作用劃分獎勵等級,地質報告,主要按理論技術水平和實用價值劃分獎勵等級。地質科技成果獎分為四等。

(2)第二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主要獎勵以下四類成果:

1、屬於國內首創,本行業先進和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

2、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3. 張榮翼的科研成果

1、論文藝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論文 13000字 陝西師大學報1985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5年2期轉摘)
2、世界觀指導創作說質疑 論文 4000字 廣西師院學報1985年3期 3、藝術進步的觀念 論文 9500字 當代文藝思潮1986年6期
4、論藝術的生產性質 論文 7000字 廣西師院學報1986年4期 5、文藝研究的危機 論文 10000字 文藝評論1987年3期
6、藝術創新的觀念 論文 9500字 當代文藝探索1987年5期
7、批評:多種模式的選擇 論文 4000字 批評家1987年5期
8、文藝理論的位置 論文 10000字 文藝評論1987年6期(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88年1期轉摘) 9、批評視野與「二度創作」 論文 8000字 當代文壇報1988年8--9期合刊
10、批評:第十個繆斯 論文 8500字 批評家1988年3期 11、自由的開拓 書評 1000字 文論報1989年6月5日
12、誤解的歷史與歷史的誤解 論文 7000字 批評家1989年3期
13、現象學文學批評等4篇 譯文 13000字 《本世紀文論述評》雲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嬗遞的標准與標準的嬗遞 論文 8000字 當代文壇報1990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0年7期轉摘)
15、文學的後事 論文 7500字 文藝評論1990年2期(新華文摘1990年8期轉摘) 16、文學概論輔導3篇 文章 14000字 四川自考1991年1、3、5期連栽
17、文學理論的兩種循環 論文 8000字 文藝評論1991年4期
18、流行藝術特徵論析 論文 11000字 文藝研究1991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1年10期轉載)
19、文藝理論正位論 論文 11000字 浙江學刊1991年6期 20、文學與循環 論文 6000字 社會科學家1992年2期
21、文學批評標準的三重異質因素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2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2年6期轉載)
22、文學原理教程(參編) 教材 25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獲國家教委1996年高教教材一等獎)
23、預見性——文藝理論的反思盲點 論文 12000字 文藝評論1992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2年9期轉載)
24、四川省第15次高教成人自考音樂、美術專業考題評估報告 4000字 1992年年底通過四川省教委鑒定 25、外國文學流派辭典(參編) 工具書32000字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6、善的缺失與文學中的原型 論文 120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3年1期
27、女性文學批評與女權主義文學批評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3年1期
28、文學史研究二題 論文 9000字 文藝評論1993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3年7期轉載)
29、批評中二元對立模式的潛妄 論文 75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3年3期
30、文學與循環 論文 8000字 隹木斯師專學報1993年3期
31、批評活動的美學定位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3年4期
32、文學批評中的他律、自律 論文 7500字 學術研究1993年4期(學術月刊1994年2期的學術綜述上介紹)
33、電視文學對文學的觀念再構 論文 7500字 社會科學1993年11期
34、差別之中見同一 短論 1000字 文藝報1993年11月13日 35、論「文學虛構」的幾層含義 論文 11000字 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5期轉載)
36、邊緣、中心、東方、西方 筆談(5人) 1500字 讀書1994年1期
37、文學的本源、本質和本體 論文 9000字 江海學刊1994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6期轉載)
38、大眾審美文化的「價值」問題 筆談 2000字 東方論壇1994年1期(此文是在京學者沙龍中主講的發言稿,整理成文後發表)
39、商品化與文學 論文 70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2期
40、晨思夜話---關於符號的思考 論文 4500字 青年思想家1994年2期
41、在教育者和探索者的交點上 論文 11000字 文藝評論1994年3期
42、文學氛圍中的文學流變 論文 9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4期
43、「氣」的美學---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美學含蘊 論文 175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中華美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 <<東方叢刊>>總第9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4、兩種文學,兩種價值 論文 55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4期
45、深刻的淺薄與淺薄的深刻 論文 7000字 佳木斯師專學報1994年4期
46、文學史與文學歷史 論文 9000字 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6期(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入)
47、文學「共鳴說」體現的理論視點 論文 7500字 求索1994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11期轉載)
48、文學批評中的「二律背反」 困窘 論文 10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3期轉載及<<文摘報>>1995年1期轉摘)
49、文學批評的闡釋效度 論文 9000字 北京師大學報1994年增刊
50、文學批評學論稿 專著 220000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 51、關於文學史研究的哲學思考 論文 15000字 中州學刊1995年1期
52、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 論文 9000字 龍江社會科學1995年1期
53、電視,一種文化霸權 論文 14000字 青年思想家1995年2期
54、論文藝理論當代視點的建構 論文 10000字 學習與探索1995年2期(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入)
55、批評的孛論與反思 論文 6000字 貴州師大學報1995年2期
56、史詩的三次衰亡 論文 9500字 人文雜志1995年3期
57、迴避的時代 ?---論當前的一種文藝精神 論文 9000字 齊魯學刊1995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4期轉摘)
58、第三世界文學與「他者編碼」 論文 10000字 文史哲1995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5年10期及《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10期轉載)
59、藝術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 論文 8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3期
60、批評活動的文化慣例 論文 9000字 貴州大學學報1995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11期轉載)獲重慶市社科成果論文獎
61、闡釋效度,文學批評的哲學 論文 8000字 學術交流1995年3期
62、文學的詩性表達及其變革 論文 13000字 黃岡師專學報1995年4期
63、詞.曲.小說——中國文學中邊緣文體的中心化與知識分子的話語轉型 論文 19000字 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東方叢刊》總第12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4、試析流行藝術與民間藝術的差異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5年4期
65、文學理論的「用」 論文 10500字 佳木斯師專學報1995年3期
66、文學研究的外部規律與深度模式——論20世紀文論的走向 論文 8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6期 67、宦鳥書魚——清代奇儒紀昀 評傳 75000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文學理論的有效性與文學對象的變遷 論文 75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1期
69、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 論文 6000字 學術研究1996年1期 (人大復印資料<<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5期轉載)
70、從邊緣到中心——中國文學文體論 論文 20000字 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96年9期,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年)
71、文學與文化語境 論文 9000字 平頂山師專學報1996年1期
72、文學傳播的批評意義 論文 90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6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1996年8期轉載)
73、論文藝理論的思維支點 論文 75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教改增刊
74、「說法」與「活法」——文學中人的表達與其存在矛盾的論析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2期
75、論文學史的可能性框架 論文 9000字 求索1996年3期
76、從供求關系來看文學的內部差異 論文 8500字 學術論叢1995年5期
77、批評的精神 論文 4500字 江海學刊1996年2期
78、「伯利克」與文學創作 論文 7500字 浙江社會科學1996年2期
79、體壇驕子與藝壇明星等6篇 短論 12000字 重慶日報「文化叢林」專欄2月至10月
80、文學發展中的「遺忘機制」 論文 10500字 齊齊哈爾師院學報1996年4期
81、在「進化」圖式中的文學 論文 9000字 吉首大學學報1996年2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5期轉載)
82、電視,第三種話語 論文 9000字 藝術廣角1996年4期
83、中國美學在他者「話語權勢」中的錯位 論文 15000字 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東方叢刊>>總第16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6年6月版(人大復印資料《美學》96年1期轉載)
84、為「平面化」一辯等兩篇 論文 15000字 文藝界1996年3、4期
85、現代藝術:由創作論向批評論的轉型 論文 14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2期轉載)
86、文學經典機制的失落與後文學經典機制的崛起 論文 12000字 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96年6期轉載)
87、文學批評中的話題和問題 論文 10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6年6期
88、論文學研究的規則問題 論文 80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6年4期
89、需求與慾望 短論 1500字 南方文壇1996年6期
90、思想線索:文學史研究的核心議題 論文 12000字 洛陽師專學報1996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4期轉載) 91、剩餘意義的美學價值 論文 11000字 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8期轉載)
92、詩意美感彈向適意美感——文藝美感的變遷描述 論文 11000字 藝術廣角1997年1期
93、文學史的時間坐標和哲學性 論文 13500字 浙江大學學報199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7期轉載)
94、重建人文精神嗎? 論文 4000字 唐都學刊1997年第1期
95、文學閱讀與讀者境遇 論文 8500字 新批評文叢第一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96、文學中理想境遇的三種類型 論文 8100字 當代文壇報1997年2期
97、藝術獨創探幽 論文 90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7年2期
98、從批評的三條途徑來看其限度和可能 論文 8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7年2期
99、文學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參照作用 論文 11000字 求是學刊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9期轉載)
100、視覺文化與破碎的文學話語 論文 10000字 當代文壇報1997年3期
101、文學史、文學經典化的歷史 論文 11000字 河北學刊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9期轉載)中國文學年鑒——1996-1997年文藝理論研究
102、文學潛本文的論析 論文 11000字 社會科學家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2期轉載)
103、文學批評的守望意識 論文 11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1期轉載)
104、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教材(參編) 30000字 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5、「看不見的手」與文學創作 論文 10000字 黃岡師專學報1997年3期
106、文藝理論阿基米德點的尋求 論文 11000字 海南大學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2期轉載)
107、看清要點,抓住關鍵,廓清關系,理順環節 論文 7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增刊
108、元批評話語與批評導向 論文 9000字 求索1997年5期
109、中國傳統建築美學批判三題 論文 11000字 東方叢刊總第21輯1997年3期
110、90年代:中國文學話語的八大特徵 論文 13300字 延邊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1期
111、文學:在對話框架中呈現的狀貌 論文 10500字 廣西師范學院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8年3期轉載)
112、似曾相識燕歸來 論文 4300字 中外文化與文論1997年4期——本文批評與中國文論傳統
113、新時期文學批評模式研究 教材(參編) 40000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12月版 114、文學與文化語境 論文 9000字 吉首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期(人大復印資《文藝理論》99年2期轉載)
115、走向「被看」的美學 論文 13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1期
116、文學批評中的幾種話語權力關系 論文 11000字 咸寧師專學報1998年1期
117、文學批評與文化語境 論文 110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8年1期
118、文學史中的述史機制 論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1期
119、創作「成功」的砝碼 論文 11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2期——文學評價時間維度向空間維度的轉換
120、論文學史研究中的輔助線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2期
121、反對解釋的受眾 論文 4000字 文藝評論1998年3期
122、作者偶像的失落與重生 論文 95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8年4期
123、文學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經典和進化 論文 10000字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4期
124、論文學中詩性的基本形態 論文 9000字 四川大學學報1998年4期
125、文學中創作水準退化的積極意義 論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9年1期)
126、在文化碰撞中的文學選擇 專著(主編) 40000字(全書210000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27、不斷歷史化——文學批評的歷史因素 論文 8500字 學術交流1999年1期
128、文學史的述史秩序 論文 8000字 齊魯學刊 1999年1期
129、文藝理論不是X 論文 141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9年1期
130、誤解:文學史的述錄機制 論文 8700字 吉首大學學報1999年1期
131、三峽文化與重慶文化發展戰略的幾個問題 論文 7200字 涪陵師專學報1999年2期
132、過時與再生——論一種文學機制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9年3期
133、文學在當前市場運作中的幾個境遇轉向 論文 12000字 藝術廣角1999年3期
134、論文學批評的歷史因素 論文 9000字 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3期
135、鑄造、燭照、逐潮、觸騷——論文學創作的四種意識 論文 10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9年2期
136、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 教參 10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7、論審美文化中的當代情結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9年3期
138、論文學本文的話語性質定位與闡釋定位 論文 6000字 延邊大學學報1999年4期
139、文學史中的三種價值評判 論文 12100字 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4期 140、重慶文學史研究的意義 主持人語 3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1期
141、文藝與商品經濟 論文 6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1期
142、文學接受中「後閱讀」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論文 10000字 求是學刊2000年1期(輯入杜桂萍主編的論文集《原創性與文學、美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
143、全球文化語境與漢語批評 論文 75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4、漢語批評的語境分析 筆談 10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5、流行藝術研究 專著 180000字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6、當代大眾審美文化與受眾的理想幻景 論文 5500字 社會科學2000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0年 11期)
147、文藝規律在當代的若干轉換 論文 10000字 《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5期
148、異質性研究的現實資源 論文 3000字 《文學評論》2000年6期 149、闡釋的魅力 專著 269000字 重慶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0、三峽文學研究中面對的幾對 矛盾 論文 8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2001年1期
151、 文學閱讀與歷史維度 論文 13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5期)
152、關於文藝研究中「中華性」 論文 8000字 《人文雜志》2001年第3期的學理思考
153、當前文學研究的視點及問題 論文 10000字 《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3期
154、論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 論文 7500字 《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155、教授關於流行文化的對話 筆談(5人) 400字 《深圳特區報》2001年8月6日
156、漢語批評的語境分析 筆談(5人) 1000字 《求索》200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11期)
157、關於當代流行文化特徵的思考 論文 7000字 《文藝研究》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1期)
158、文藝學概論 教育部項目教材 73000字(全書360000字,主編之一)「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改革叢書」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9、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參編) 專著 22000字 巴蜀書社2001年9月版「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規劃項目」 160、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藝功能的變遷 論文 6200字 《文藝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6期)
161、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 論文 9400字 《學術交流》2002年第1期
162、關於普適性文學理論的思考 論文 8100字 《求索》2002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5期
163、文藝功能變遷的四個方面 論文 4000字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164、文化批評:理論與方法 論文 7000字 《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10期
165、中國傳統文論的當代價值 論文 14000字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66、在數字化與圖象化之間或之外——當前人文學科研究的境遇與策略 論文 7500字 《文史哲》2002年第四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10期
167、文藝闡釋的語境問題分析 論文 8000字 《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168、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 論文 7000字 《東方叢刊》2002.4 169、中國傳統文論的「拼接」方法 論文 10000字 《雲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170、試析文學史的自律論模式 論文 10000字 《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1期
171、當前文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學研究 論文 13000字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1期
172、藝術史的終結?——關於藝術發展問題的提出與思考 論文 6500字 《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73、論文學史研究中的幾組「二元對立」關系 論文 11000字 河北學刊2003年2期
174、文學,一種在對話中實現的現實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5、文學發展中的記憶機制 論文 8000字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176、中國文論重建的可能性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和必要性 論文 7000字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8期
177、文藝問題—文藝之外 的問題 論文 11000字 思想戰線2003年第5期
178、生成的鏡像:港劇與大陸觀眾 論文 5000字 涪陵師院學報2003年6期
179、文學傳播中的當代問題 論文 9000字 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2期
180、文藝學規則的學理依據 論文 80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6期 181、文學史的對話關系與比較文學 論文 56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1期
182、文藝闡釋方法論芻議 論文 9200字 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183、「言」與「思」——關於媒體方式與文藝話語關系的一種解讀 論文 10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創刊號
184、日常生活中的意識形態 論文 4000字 文藝爭鳴2004年第2期
185、論文學本文的社會定位問題 論文 127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86、文學批評價值論:共鳴的低落與震驚的興起 論文 107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8期
187、大眾文化導論 教材 20000字(全書30萬字,擔任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8、面對西方文論的學科策略 論文 論文7000字 河北學刊2004年第5期
189、關於文學傳統的類型分析 論文 9200字 江漢論壇2004年第6期
190、試論邊緣學科生長點
191、對文學研究的意義 論文 14000字 長江學術2004年第1期(總第6期) 192、關於兩種文學史線索觀的思考 論文 6000字 江海學刊2005年第1期
193、從視覺文化角度對電影的解讀 論文 7500字 襄樊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4、對文藝活動體制化的三重批判 論文 10500字 珞珈藝術評論第1輯(武漢出版社2004年12月)
195、對文藝活動體制化的三重批判 論文 10500字 鄖陽師專學報200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9期
196、沖突與重建 專著 268000字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197、文學史研究中體現的幾種對話關系 論文 求索2005年第8期
198、文學批評導引 教材 45000字(參編其中一章「文化批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98、文藝心理學闡釋的兩極:創作與接受 論文 6000字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199、三種套路的解讀——文學批評的歷史分析 論文 7000字 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期 200、意義蛻蝕與經典化 論文 8000字 三峽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201、好萊塢電影跨種族性愛模式分析 論文 10000字 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第1期
202、文學接受的多重維度 論文 6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203、文學闡釋的問題意識 論文 11000字 陝西師大學報2006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6年第8期
204、現代性·對話性·異質性——中國當代文論的內在關鍵詞 論文 14000字 湘潭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205、文學研究中的未來意識 論文 11500字 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10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2期
206、文學理論中統和視點的罅隙 論文 110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4期
207、作為文藝原型的中國鏡像的變化 論文 6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12期 中國文學的後發現代性語境 論文 9000字 《學術月刊》2007年第1期
圖像時代的美學管窺 論文 105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第1期
放逐自我:文學的一種可能方式 論文 10000字 《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論詩的不可能性 論文 10000字 《河北學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8期
時代變遷中的中國古今文論——試析古今文論的五種區別 論文 8800字 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
兩種文學經典的夾縫中——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文化語境 論文 11500字 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4. 藍勇的學術榮譽

1、《西南歷史文化地理》, 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三等獎、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優秀成果獎。
2、「綜合成果」 霍英東基金會優秀教師三等獎(研究類)。
3、《四川古代交通路線史》,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歷史時期西南經濟開發與生態變遷》, 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深谷迴音,三峽經濟開發的歷史反思》,四川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長江三峽歷史地理》,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6、《南方絲綢之路》,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
7、《西部開發史與「西南」與「西北」的戰略反思》,重慶市政府社會科學三等獎。
8、《西南交通與貿易研究》,重慶市政府社會科學二等獎。
9、《清代四川土著與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徵研究》,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論著三等獎
10、《西部開發史與「西南」與「西北」的戰略反思》,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11、《長江三峽歷史地理》,重慶市政府社會科學二等獎。
12、「歷史地理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3、《湖廣填四川與清代四川社會》,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4、《近兩千年長江上游森林分布與水土流失研究》,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 教育部人文社科獎具體是什麼

全稱——「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是由國家教育部設立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社會科學司)負責組織評審,經資格審查、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 最後以無記名投票, 2/3 多數通過方式產生。在1995 年的首屆、1998 年的第二屆和2003 年的第三屆優秀獲獎成果中,共有164 所高校獲獎。2006年進行第四屆。

參評成果包括:
(1)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專著、編著工具書與參考書、古籍整理研究著作、譯著、論文或其他形式的成果( 如計算機軟體、音像出版物) 等, 不包括教材。
(2)未公開出版、發表,但被政府、企事業單位採用,對實際部門管理決策起了重要咨詢作用或產生重大社會效益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
基礎研究成果強調學術上有所創新,理論上有所建樹,提出新思想、新觀點、新概念;在國情、社情調查,資料搜集整理等方面有突出成績;填補空白,糾正了前人錯誤結論,推動了理論發展和學科建設,受到學術界重視和好評等。
應用研究成果則注重對解決社會實踐和改革開放中的重大問題,對黨和政府、企事業單位的重大決策,提出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意見,被吸收採納,收到良好客觀效果與社會評價。

6. 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難不難

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前提就是你要在學術圈裡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這個評獎除了看成果
也要看你跟那些評委學者是不是相互欣賞了。

7.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是國家獎嗎

是國家獎,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獎,真正的國家獎只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但是屬於自然科學的。所以你說的這東東就屬於國家獎了。

8. 如何申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每三年評選一次,具體時間不定。
2.所有推薦材料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網回」進行公示。
3.擬答獲獎成果名單自公布之日起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網」進行為期1個月的公示。
4.獎勵委員會向教育部報告評獎結果,由教育部批准、公布評獎結果並授獎。
申報成果包括著作(含專著、工具書、古籍整理、譯著)、論文、研究報告(含調研報告、咨詢報告等)以及普及類成果(教材、教輔和文學藝術類作品除外)。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學規劃辦、社科聯等部門頒發的關於你在社會科學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獎勵。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含專著、譯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讀物、工具書),或公開發表的論文、調研報告,以及被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或省直廳級以上單位採納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報該獎。一般情況下,優秀成果獎分著作、論文、調研咨詢報告三大類,每類設一、二、三等獎。

9. 李敬民的論文、著作(教材)、獲獎、項目、學術稱號

1、試論民俗事項中民歌的特點,《教育與教學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8年中冊;
2、試論民歌與民俗的相互關系, 《信陽師院學報》信陽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1998(1);
3、和聲學教學方法改革的設想與嘗試, 《音樂教育與改革》河南文藝出版社1998(6);
4、論豫南民間歌舞「花鼓燈」音樂,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8(4);
5、論豫南音樂文化區劃的背景依據,《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學報,1999(2);
6、豫南「岔燈」民俗,《藝術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學刊,2000(1);
7、解讀性張力下的漢族情歌,《民族藝術》國家民委主辦2000(2);
8、豫南民歌旋法特徵研究(二),《天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3);
9、豫南民歌旋法特徵研究(一),《旋律研究論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06);
10、豫南「岔燈」的民俗文化解義,《美與時代》2002(1);
11、河南太康道情戲考略,《戲曲研究》2002(1);
12、略論太康道情戲的形成與音樂的板式類型,《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2(2);
13、從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調中看文化過渡區的音樂風格,《天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2(4);
14、管窺傳統和聲學中協和性原則的歷史與發展(一),《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5)。
15、淮西山歌的句式結構分析,《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學報,2003(3)。
16、管窺傳統和聲理論中協和性原則的歷史發展(二),《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5)。
17、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之思考,《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
18、論豫南「岔燈」民俗之基礎,《藝術探索》廣西藝術學院學報,2005(2)。
19、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區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地理條件初探,《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4)。
20、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之思考,《音樂傳播與傳播音樂——中國音樂傳播論壇(第二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
21、樂譜:承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符號體系,《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學報2007(3)。
22、論民族音樂學的跨學科研究之基礎,《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3)。
23、論中國民間音樂音調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墜子書」唱腔的受容性為例,《中國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學報2008(3)。
24、論豫南皖西「杠天神戲」的基本功能,《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5)。
25、一本以民族音樂學方法論為基礎的道樂研究專著——讀孫凡《全真正韻閔譜研究》有感,《美與時代》2008(7)。
26、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用樂的三種觀念,《音樂研究》2009(5)。
27、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展演的空間基礎——以河南省新蔡縣余圍子鄉呂胡劉村呂庄的杠天神儀式為例,《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
28、從個體到群體的中國音樂教育譜系研究,《音樂探索》2011(1)
29、論民族音樂學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達方式,《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
30、論音樂過渡與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區的基本特質為例,《音樂研究》2011(3)。
31、在神聖與凡俗之間轉換——以豫南皖西民間儀式舞蹈展演為例,《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
32、鳳陽大東關一號墓出土樂器的測音研究,《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2)。
33.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宣讀學術論文20餘篇。 1.《大學生音樂基礎》,副主編,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交響音樂賞析》,編委,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中國傳統音樂述稿》,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中國民族音樂》,專著,撰寫「中州音樂」部分,2008年8月版;
5、《中國傳統藝術論》,專著,撰寫「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論」部分,2008年12月版;
6、《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專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7、《封塵的絕響:鍾離國鍾磬樂器研究》,專著(合著),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
8、《民族音樂理論與實踐探索》,專著(合著),中國商務出版社,2013年11月。
9、《中州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專著(合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07月。 1.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陽地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2. 歌曲《我的母親我的中華》1997年12月信陽地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3. 和聲學教學方法改革的設想與嘗試,1998年6月河南省音樂教改研究論文一等獎;
4. 豫南山歌的句式結構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樂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5. 論豫南音樂文化區劃的背景依據,2000年8月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 論豫南音樂文化區劃的背景依據,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科學研究貢獻一等獎.
7.2002年9月獲得信陽師范學院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三等獎
8.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廳信息技術教育一等獎。
9.宋金元時期中原俗樂存在形態及流變、融合與中國「真喜劇」形成問題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
10、論高師音樂人才培養的知識儲備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效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
11、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2009年福建師范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
12、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用樂的三種觀念,2010年6月信陽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13、論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用樂的三種觀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4、《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專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特等獎,獲獎編號:2012-C-T032,2013.8
15、《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專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獲獎編號:2013-023,2013.9. 1.豫南民間音樂研究,1998.05信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項目主持人, 結項。
2.音樂表演者的臨場心理問題研究,1998.05信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項目第二完成人, 結項。
3.高師教育學科課程教學整體優化改革研究,1999.06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師范教育科研項目第二完成人, 結項。
4.豫南民間歌舞的審美研究,2000.02信陽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主持人, 結項。
5.關於搶救和開發河南道情戲的研究,2001.09省社科規劃項目第二完成人, 結項。
6.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研究,2002.08河南省教育廳社科規劃項目主持人, 結項。
7.淮河流域河南民間音樂文化研究,2003.01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8.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研究,2011.07國家藝術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9.網路信息組織模式化問題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聯項目第二完成人,結項。
10.歷史文化資料挖掘、拯救與開發研究——中原傳統音樂資料資料庫建設,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11.中原文化生態及其生成規律研究,2007年7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規劃研究項目第二完成人,結項。
12.中原文化生態問題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第二完成人,結項。
13.宋金元時期中原俗樂存在形態及流變、融合與中國「真喜劇」形成問題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三完成人,結項。
14.淮河流域音樂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結項。
15.莆仙地區民間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一參與人,在研,項目編號:2010C019。
16.跨文化的草根藝術——大別山民歌的音樂形態與文化特質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主持人,在研。項目批號:12YJA760031
17.湖湘音樂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第一參與人,在研,項目編號:12YBA329。
18.淮河流域音樂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在研,項目批准號:13DD25。
19.民間音樂藝術市場化轉化方式研究-以信陽民歌表演的市場運作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教師,主持人:張榮華,項目編號:201310477026,批准單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時間:2013年9月17日,
20.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湘草根階層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項目編號:13YBA351,批准時間: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理事;
1998年8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1999年10月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
2002年6月全國高師理論作曲學會理事;
2002年10月信陽師范學院重點學科(音樂學——民族音樂學)學術帶頭人;
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統科學技術學術帶頭人」;
2007年5月信陽師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9年9月全國世界民族音樂教學研究會理事;
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間藝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
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專家。
2013年4月河南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評定專家。
2014年6月中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骨幹教師。

閱讀全文

與第二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