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新育的主要成果
已出版專著7本,主要有:
1.《國際游資與國際金融體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獨著;
2.《90年代美國經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合著;
3.《大流轉——國際貨幣風雲錄》,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版,合著; 1.《關於中小企業低價出口商品的體制根源及改革》,北京,《國際貿易問題》,1995-9;
2.《論美國反托拉斯法域外管轄制度》,北京,《國際貿易》,1996-9;
3.《反跨國賄賂:國際貿易政策新熱點》,北京,《世界經濟》,1998-4;;
4.《美國〈外國腐敗行為法〉述評》(上、下),上海,《外國經濟與管理》,1998-5、6;
5.《論美國反破產欺詐法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北京,《經濟導刊》,1998-5;
6.《橫跨國境的「網路新政」——美國政府的電子商務發展政策》,北京,《國際貿易》,1999-1;
7.《略論明代對外貿易與銀本位、貨幣財政制度》,廣州,《學術研究》,1999-2;
8.《論美國企業股票期權計劃的新發展》,北京,《世界經濟》,1999-5;
9.《芒德爾國際經濟理論與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北京,《經濟學動態》,1999-12;
10.《明季以降白銀內流及其對中國經濟制度之影響》,澳門,《文化雜志》(季刊),第39期;
11.《勵精圖強——印度外向型軟體業的成功和啟示》,北京,《國際貿易》,2000-9;
12.《中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與美國貿易政策的摩擦》,北京,《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3;
13.《必須承受的額外風險——從企業改革看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北京,《國際貿易》,2001-6;
14.《世界股市低迷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國際經濟合作》,2001-11;
15.《托賓稅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淵源、效率與公平分析》,《經濟學動態》,2002-5;
16.《打破黑箱——先鋒投資籌備上市對推進國際游資監管的啟示》,《國際貿易》,2002-11;
17.《放權須有先決條件——我國企業境外期貨交易中的過度管制》,《國際貿易》,2003-5;
18.《固本培元——從亞洲債券基金看東亞金融合作發展》,《國際貿易》,2003-8;
19.《聯手開發——中國內地、澳門與葡語國家三方經貿合作發展構想》,《國際貿易》,2003-10;
20.《選擇拉弗,還是凱恩斯?》,《21世紀經濟報道》,2004-2-23;
21.《開拓新疆界——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症結與出路》,《國際貿易》,2004-2,合作,第二作者;
22.《打破黑洞——離岸金融中心及其對華投資問題探析》,《國際貿易》,2004-7;
23.《國際游資在中國的「秘密通道」》,《大經貿》,2004年第6期;
24.《統籌規劃——我國內外需求、資源對立統一關系研究》,《國際貿易》,2004-10;
25.《有序開放企業境外期貨交易》,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2003年6月,獨著;
26.《貿易救濟是耶非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2003年8月,獨著;
27.《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匯率安排的沖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2003年12月,獨著;
28.《中國與離岸金融中心跨境資本流動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2004年6月,獨著;
29.《我國跨國經營政治性風險及其應對》,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2004年12月,獨著;
30.《匯率之爭》,《讀書》,2005-5;
31.《從中國「入市」之爭審視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中國經濟時報》,2004-6-14;
32.《「自由化+財政緊縮」不是萬應靈丹,IMF變革葯方何在?》,《21世紀經濟報道》,2004-3-22;
33.《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大國意識》,《上海證券報》,2004-12-1;
34.《離岸金融中心資本流動監管的要害是什麼?》,《21世紀經濟報道》,2005-2-24;
35.《正視中國退讓的負面效應——對大幅提升紡織品出口稅的幾點看法》,《中國經濟時報》,2005-5-30。 1. 仙桃柴油機加工生產線設計
2. 柴油發電機組設計
3. 《湖北省咨詢業發展狀況》 (湖北省科委課題)
4. 《汽車節能技術趨勢》,《湖北汽車》,1991-3。 (該文於1991年入選「湖北省節能技術研討會」;1997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長朱光亞、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主編《中國科學技術文庫》,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1. 1994~1995學年度武漢大學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獎;
2. 1997~1998學年度武漢大學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獎;
3. 1999年度董輔礽經濟科學獎;
4. 1998~1999學年度武漢大學研究生科研成果甲等獎;
5. 2000年度《國際經貿消息報》優秀撰稿人;
6. 北京市2000年科技進步二等獎(《首都經濟實施「走出去」戰略研究》課題組副組長);
7. 2001年度「中國外經貿發展與改革」徵文二等獎(《「走出去」戰略中的政策目標沖突》,獲獎名單見2001年10月11日《國際商報》第8版);
8. 第六屆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論文二等獎(《中國與離岸金融中心跨境資本流動問題研究》);
9. 2005年度「中國外經貿發展與改革」徵文三等獎(《我國海外資源開發投資中的政治性風險及其應對》);
10. 2006年度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優秀論文三等獎(《我國跨國經營政治性風險及其應對》);
無
② 浙江工商大學的學術研究
2009年至2013年,學校各類縱向科研項目227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5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182項,年均研經費在1.8億以上。2009年至2013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23項。發表被SCI、SSCI、A&HCI收錄論文850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國內權威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 。
2010、2011、2013年浙江工商大學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數列全國高校前5位左右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一直穩居全國財經類大學第1位,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經濟管理學科)項目數一直在全國高校中前30位左右,2010年位列全國高校前20位 ;國家自然科學管理科學部基金數目一直位居全國財經類大學前5位。 科研立項 2013年,縱向科研項目43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39項、省科技計劃項目5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7項、省社會科學基金54項;橫向項目373項。全校科研經費合計約1.88億元,其中科研項目到款經費1.1533億元。
2012年,縱向科研項目39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2項、省科技計劃項目44項、省自然科學基金60項、省社會科學基金32項;橫向430項。全校科研經費約1.86億元,其中科研項目到款經費1.2545億元。
2011年,縱向項目45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39項、省科技計劃項目3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40項、省社會科學基金61項。橫向項目976項。
2010年,縱向項目57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6項、其它國家級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48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28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40項、浙江省社會科學基金51項;橫向項目942項。 科研獲獎 2013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7項,其中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6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5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項,省科學技術獎2項。獲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7項(含參加1項),商務部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1項,國家旅遊局優秀旅遊學術成果獎1項。
2012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30項,其中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26項。獲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1項(參與2項),其中一等獎5項;獲省科學技術獎5項(參與1項)。
2011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4項,其中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0項。獲省科學技術獎8項,其中一等獎2項(學校排名第2參與完成1項)、二等獎4項。
2010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共19項,其中以我校為第一完成單位有14項。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5項,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6項,並首次獲得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1項。 專利授權 2013年,獲授權專利89項,其中發明專利49項、實用新型專利36項、外觀設計專利4項。
2012年,獲授權專利96項,其中發明專利57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外觀設計專利4項。
2011年,獲授權專利71項,其中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28項。
2010年,獲授權專利43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外觀設計專利15項。 論文著作 2013年,出版各類著作144部,其中專著71部、編著29部、譯著22部、教材22部;原發學術論文1339篇;被SCI、EI、ISTP等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372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錄211篇,EI收錄155篇,ISTP、ISSHP收錄6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轉摘13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57篇。
2012年,出版各類著作125部,其中專著55部、編著33部、譯著19部、教材18部;原發學術論文1251篇;被SCI、EI、ISTP等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324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錄170篇,EI收錄147篇,ISTP、ISSHP收錄7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轉摘12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48篇。
2011年,出版各類著作206部,其中專著51部、編著61部、譯著33部、教材61部;原發學術論文1797篇;被SCI、EI、ISTP等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570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錄203篇,EI收錄317篇,ISTP、ISSHP收錄50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轉摘10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59篇。
2010年,出版各類著作279部,其中專著86部、編著93部、譯著44部、教材56部;發表學術論文2397篇;被SCI、EI、ISTP等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795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轉摘11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73篇,全國性年鑒轉載1篇。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擁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2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6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行業創新平台,6個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6個浙江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台示範基地」,1個浙江省統計科學研究基地。
主要省部級科研平台一覽表 科研平台級別 科研平台名稱 備注 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 教育部、國家級,2004年設立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 國家海水魚類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杭州) 國家級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台示範基地新一代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網路創新平台教育部、全國首批25家之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西湖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商務部、全國首批34家之一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浙商研究中心 浙江省東亞研究院 浙江省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浙江省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究聯合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浙江省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浙江省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浙江省新型網路標准及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浙江省省級行業創新平台 浙江省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浙江省、第二單位 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 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團隊 浙江省水產品加工產業研究團隊 浙江省電子商務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浙江省浙江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村鎮生活廢棄物處理技術研究團隊(沈東升) 浙江省電子商務與物流優化研究團隊(琚春華) 浙江省生鮮食品貯藏加工與安全控制研究團隊 浙江省統計方法與科學決策研究團隊 浙江省金融創新與區域金融發展研究團隊(錢水土) 浙江省國際經貿爭端解決機制及其應用研究團隊(古祖雪) 浙江省道德建設與價值培育研究創新團隊浙江省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圖書館紙質圖書259.66萬冊,數字資源60000GB,中文紙質報刊2110餘種,外文紙質報刊240餘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21000餘種。 學術期刊 《商業經濟與管理》是浙江工商大學主辦的專業學術理論刊物,月刊,先後獲得了國內學術期刊幾大權威評價體系的共同認可和一系列獎項。2010年獲「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榮獲「全國百強社科學報」榮譽稱號 ,自1992年以來連續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並先後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ASS)》、《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社會科學期刊精品庫》全文收錄期刊等。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是浙江工商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創刊於1987年,學報2001年5月之前為《浙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當時刊物著重研究法學基礎理論及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等問題,為學術界和司法實踐部門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陣地。從2005年第1期起,學報對原有欄目作適當調整,現有主要欄目為:法學研究;語言文化藝術;經濟學研究;管理學研究;浙江文化;政治哲學歷史;社會學研究;新聞與傳媒;高等教育研究等。先後入選《全國期刊目錄索引》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CAJCED),《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社會科學期刊精品庫》全文收錄期刊。《學報》被國內四大文摘轉載、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有較大幅度的提高。2011又成功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行列。
③ 龔勝生的龔勝生教授研究成果獲獎情況
編號 時間 成果名稱 授獎部門及等級 完成順序 21 2007.07 關於加快武漢城市圈
建設的對策建議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獎三等獎 獨立完成 20 2004.04 省組織部、宣傳部、團省委、
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青年聯合會:湖北省十佳傑出青年提名獎 獨立完成 19 2004.08 中國疫災的時空分布變遷規律 譚其驤禹貢基金會頒:譚其驤
禹貢基金第三屆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論著一等獎 獨立完成 18 2004.09 中國教科文維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頒: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17 2001.06 清代兩湖農業地理 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獨立完成 16, 2000.08 清代兩湖農業地理 譚其驤禹貢基金會頒:譚其驤禹貢基金第二屆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著作二等獎 獨立完成 15 1999.11 論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關系協調 中國人口學會國家人口培訓中心頒發:第二屆全國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獨立完成 14 1999.5 華中師范大學優秀青年 13 1998.10 武漢市團委、組織部、科委、人事局、青年聯合會頒:第二屆武漢優秀科技青年創業獎 獨立完成 12 1998.09 湖北省教委、人事廳、教育工會、教育獎勵基金會頒:湖北省優秀教師 獨立完成 11 1998.03 霍英東高等教育基金會頒: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類)三等獎 獨立完成 10 1997.12 中國地理學會頒:第四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 獨立完成 9 1997.12 跨世紀的舉措—湖北大城市研究 中國發展研究獎評審委員會頒:中國發展研究獎二等獎 主要參加 8 1997.10 湖北省科協、人事廳、組織部頒:第三屆湖北青年科技獎 獨立完成 7 1997.03 典型城鄉區域發展過程中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歷史地理考察(系列論文成果) 國家教委頒: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獨立完成 6 1996.02 2000年來中國瘴病分布變遷的初步研究 譚其驤禹貢基金會頒:譚其驤禹貢基金首屆優秀青年學術論文二等獎 獨立完成 5 1996.05 長江中游沿岸地區生產力布局研究 湖北省人民, 政府頒: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2完成 4 1995.09 論「湖廣熟,天下足」諺語的流傳過程、實質表現及其所反映的人地關系的嬗變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頒:一九九四年度中青年農史論文徵文優秀獎 獨立完成 3 1995.10 兩湖平原城鎮發展空間過程研究 中國地理學會頒:第五屆全國青年地理工作者優秀學術論一等獎 獨立完成 2 1994.06 清代兩湖農業地理 李四光學術思想研究會頒:李四光學術思想研究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獨立完成 1 1994.10 2000年來中國瘴病分布變遷的初步研究 湖北省科委、科協、人事廳頒:湖北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④ 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究竟屬於什麼級別的獎項
為做好2015年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參評作品徵集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評獎目的
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是面向全國的社會科學類獎項,用於獎勵商務領域具有前瞻性、創見性,有較高理論和學術價值的著作、論文和研究報告,以及對政府決策和實際工作產生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
二、評委會設置
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組織機構由領導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和秘書處組成。商務部領導擔任領導委員會主任。評審委員會委員由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相關學科和行業有造詣的學者及專家擔任。秘書處為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的常設機構,設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三、獎項設立
成果獎按論文、著作、報告和政策調研(均非涉密)4個類別徵集作品,論文、著作和報告均分為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國內流通3類,政策調研不分類,總計10類獎項。每類獎項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若干(優秀獎數量約為每類參評作品數量的10%),如無相應等次作品,獎項可空缺。
論文類徵集公開發表的文章,著作類徵集正式發行的書籍,報告類徵集已完成的課題,政策調研類徵集政策分析建議類的內部調研。
四、參評辦法
參評作品范圍包括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商務領域出版的書籍,在全國性刊物上公開發表、具有較高學術理論價值的社科類研究作品,以及雖未公開發表、但在內部發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
五、申報步驟
(一)登陸http://cgj.mofcom.gov.cn/在線填寫申請信息。
(二)列印在線完成的申請表並加蓋公章。
(三)列印《承諾書》並簽字。
(四)申請表、簽字的《承諾書》、作品6份,其中,著作類應為6本正式發行的書籍,論文類、報告類和政策調研類樣刊一份及6份列印件(需隱去作者姓名及相關作息)。此外,報告類因參評作品必須是經委託單位或立項單位正式委託立項並評審驗收的課題研究成果,需一並郵寄相關證明材料。
(六)材料報送時間及地點
申報材料請於2015年6月8日前交科研處成果科(綜合樓1042)。
⑤ 李本乾的成就榮譽
1.上海市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4.8
2.上海市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獎 2002.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 2006.10
4.第十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成果獎」 2006.01
5.2003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2003.8
6.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5.12
7.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首屆王嘉廉新聞獎學金」 1999.5
8.甘肅省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獎 2001.1
9.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育才獎」 2007.10
10.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博士學位論文) 2004.8
11.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一等獎 2007.12
12.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二等獎 2008.12
⑥ 張向前的主要獲獎
獨立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二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2010
獨立獲中國人才研究會第四屆人事人才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2011
獲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授予優秀論文二等獎,2012,排名第一
獨立獲國家人事部授予「第五屆全國人事人才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
獲國家商務部授予2012∕2013年度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2013,排名第一
主講《組織行為與領導力》獲全國大學素質教育優秀通選課,2014,排名第一
獲福建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4,排名第一
獨立獲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八屆福建省科技工作者優秀建議提名獎,2011
獨立獲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屆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5
獨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社科聯、福建省人事廳聯合授予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2010
獨立獲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2013
獲中國人才研究會授予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2010,排名第一
獨立獲華僑大學優秀教材三等獎1項,2010
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七次(2009)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1項,2009,排名第一
獲福建省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2009,排名第一
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2013,排名第一
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6項,2013,排名第一
獨立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2011
獨立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5項,2011
獨立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2008
獨立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2008
獨立獲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2項,2008
獨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授予優秀建言三等獎1項,2011
獨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授予優秀建言優秀獎3項,2011
獲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授予2012年度全省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3
獲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授予2011年度全省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2012
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2009,排名第一
獲華僑大學精品課程「組織行為學」1項,2010,排名第一
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2009,排名第二
獲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授予優秀論文一等獎,2009,排名第一
獲福建省公務員局授予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2009,排名第二
獨立獲福建省公務員局授予優秀論文優秀獎1項,2009
獨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授予優秀建言二等獎,2010
獨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授予優秀建言優秀獎,2010
獲福建省委宣傳部授予優秀論文特等獎1項,2009,排名第一
獲福建省委宣傳部授予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2009,排名第一
獨立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2007
入選福建省優秀青年人才人選,2007
入選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人選,2011
獨立獲國際管理學會授予「傑出人力資源管理獎」,2007
獨立獲福建省人事廳福建省農業廳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工作委員會聯合授予優秀論文獎,2007
獨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社科聯、福建省人事廳聯合授予第四屆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名獎共5名)
獨立獲福建省科學界聯合會授予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07
獨立獲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人事廳、農業廳授予優秀論文獎,2007
獨立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授予聯校優秀社會科學成果論文獎1項,2005
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授予聯校優秀論文獎1項,排名第一,2007
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授予聯校優秀論文獎1項,排名第一,2001
獲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優秀成果,排名第一,2006
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授予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2007
獲泉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共10名),2006
獲泉州市新長征突擊手,2006
獲國立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特別獎,2007
獲國立華僑大學科研優秀特別獎,2006
獲國立華僑大學科研優秀特別獎,2005
獲國立華僑大學科研優秀特別獎,2003
獲國立華僑大學優秀科技園丁,2006
獲華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首屆科研優秀特別獎,2001
獲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首屆教學優秀特別獎,2005
獲華僑大學首屆研究生優秀特別獎,2001
近年來,另參加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多項,獲各級學會論文獎多項。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創業大賽」、「科技作品」、「管理者挑戰賽」等獲一二三等獎10餘項。
⑦ 譚力文的獲獎與榮譽
論文《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基於全球價值鏈的深層透視》(中國工業經內濟,2008年第10期),獲中華容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08/2009年度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系列論文《跨國公司製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發展趨勢與我國政策研究》,獲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09年。 著作《跨國公司製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發展趨勢與我國政策研究》,獲第七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11年。 系列論文《全球價值鏈與中國製造國際競爭力研究》,獲武漢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11年。 論文《中國管理學構建的再思考》(管理學報,2011年11期),獲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個人),2013年. 論文《中國管理學構建的再思考》(管理學報,2011年11期),獲首屆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個人),2014年.
⑧ 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 評職稱算嗎
嘉獎、獎勵( 非民復間團體、頒制發;且與本職專業工作相關)評職稱只能算專業工作「榮譽業績」,而不能算成果!!
( 職評方案賦分內容列項,對「成果」是有詳盡釋義的,你單位負責人事、職評工作的同志不可能不向教職工傳達! )
⑨ 李玉梅的學術簡介
一、發表論文
1.《全球FDI區位轉移的規律及對我國的啟示》,《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2.《金磚國家貨幣國際化進程比較分析及中國借鑒》,《國際貿易》,2012年第4期。3.《美中貿易逆差的根源與實證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12年第3期。4.《2012年我國吸收外商投資的前景分析》,《國際貿易》,2012年第2期。5. Parent Control Structure and IJV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ol.2, No.4, January 2012.6.《入世十年外商直接投資的變遷與經濟效應分析》,中國融入世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紀念中國入世十年學術研究論文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7.《破解沿海「勞工荒」 推動外商投資內移》,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11年10月21日。8.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Sole Proprietorship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ol.2, No.1, April 2011.9.《應對沿海民工荒 推動外商投資內移》,《國際貿易》,2011年第4期。被《紅旗文摘》2011年第3期轉載。10.《FDI與我國內資企業自主創新互動關系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第2期。11.《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風險與控制》,《國際經濟合作》,2010年第12期。12.《FDI推動自主創新的影響因素與政策建議》,《國際貿易》,2010年第2期。13.《FDI推動自主創新:理論框架與對策》,《國際經濟合作》,2010年第4期。14.《應對金融危機離不開深化改革開放》,《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3期。15.《全球金融危機下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選擇》,(香港)《中國評論》,2009年第3期。16.《外國直接投資與我國對外貿易失衡》,《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6期。17.《反壟斷法規制外資並購的效應分析》,《國際貿易》,2008年第5期。 18.《台灣經濟困局與出路》,(香港)《中國評論》,2008年第3期。19.《緩解我國資本項目順差的路徑選擇》,《形勢與對策——中國經貿發展與改革(2007年)》,中國商務出版社,2008年版,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2007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20.《以新開放觀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科學決策》,2008年第1期。21.《過渡期結束後應大力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國際貿易論壇》,2007年第6 期。22.《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推動自主創新戰略》,《形勢與對策——中國經貿發展與改革(2007年)》,中國商務出版社,2007年版,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2006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23.《入世五周年: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世界知識》,2007年第2期。24.《鞏固開放成果抓住發展機遇》,《國際商報》,2007年1月6日。25.《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成因與調整》,《國際貿易論壇》,2007年第1期。26.《緊抓機遇 推動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國際商報》,2006年12月22日。27.《抓住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寶貴機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中國商務部,《商務評論》,2006年12月20日。28.《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推動自主創新》,《中國當代思想寶庫》,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版。29.《外商投資獨資化:動因與影響》,《開放導報》,2006年4期,獲2006年「第五屆WTO與中國國際學術年會」徵文論文二等獎。30.《跨國公司兩張臉》,《世界知識》,2006年第7期。31.《塑造中國自主品牌路在何方》,《經濟導刊》,2005年12期。
二、著作
1.《經濟全球化視角下的FDI與自主創新》,專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11月。2.《國際直接投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3.《中國出口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2011》,參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年4月。4.《中國外商投資發展報告(2011)—結構變遷中的外商投資》,參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
三、主持參與課題
主持課題: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沿海外商投資企業撤資風險防範」, 2012年2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世界經濟結構變遷中的FDI撤資與風險控制研究」,2012年5月。
參與課題: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主要目標與政策選擇研究」,子課題負責人,2011年11月。2.商務部委託課題:「軟體出口(創新)基地扶持政策課題研究」,2011年8月至12月。3.商務部委託課題:「軟體出口(創新)基地出口能力評估體系實施和推廣」,2011年8月至12月。4.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項目「中國外商投資發展報告」,2010年7月。5.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特色科研項目「中國出口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6.北京哲學社科基金課題:「馬克思主義的全球化理論與中國對外開放的實踐」,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7.商務部委託課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與區域化國際化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8. 商務部委託課題:「我國新興市場戰略的拓展與深化」,2009年4月至11月。9.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利用外商投資推動我國自主創新機理與保障體系」, 2007至2009年。10. 商務部委託課題:「FDI向我國中西部及周邊國家轉移趨勢評估」,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11. 商務部委託課題:「西藏在我國與南亞國家經貿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1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委託課題:「西藏自治區貿易與投資指南」,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13. 商務部委託課題:「我國裝備製造業利用外資問題研究」,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14. 深圳市WTO事務中心委託課題:「深圳市WTO反傾銷與產業損害預警信息庫數據服務項目」,2006年。1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中國的視角」(項目號:05JJD790001), 2005年至2008年。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條件、內容和路徑」(項目號:04BJL005),2004年至2008年。
四、研究報告
1.《應對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政策建議》,《成果要報》,2012年6月29日。 2.《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獲商務部部長批示,上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6年12月22日。3.《緩解資本項目失衡是當前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重點任務和長期選擇》,獲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批示,商務部《調研與參考》,2007年第17期。4.《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被商務部外資司採納,商務部《商務評論》,2006年12月。
五、所獲獎勵
1.《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實踐與論爭》,獲2009年度「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論著二等獎,第二作者、第二獲獎人。2.《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實踐與論爭》,獲2008年「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第二作者、第二獲獎人。3.《緩解我國資本項目順差的路徑選擇》,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2007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4.《外商投資獨資化:動因與影響》,獲2006年「第五屆WTO與中國國際學術年會」徵文論文二等獎。5. 《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推動我國自主創新》,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2006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
⑩ 吳曉波的主要獲獎情況
2009年《全球化製造與二次創新:贏得後發優勢》獲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09年「創新型經濟評價體系構建和浙江省創新型經濟發展研究」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09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規范和評判參考標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年「基於二次創新動態過程的組織學習模式演進——杭氧1996-2008縱向案例研究」獲浙江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3年「基於二次創新動態過程的組織學習模式演進——杭氧1996-2008縱向案例研究」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3年《浙商全球化:網路與創新》獲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論著類優秀獎
2013年「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科技支撐對策研究」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4年「浙江大學全球化創業管理精英人才跨國協同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高等教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