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岩體聲波測試成果可以直接計算的參數

岩體聲波測試成果可以直接計算的參數

發布時間:2021-08-17 06:25:56

Ⅰ 聲波檢測的技術

5.5.4.1 岩體力學參數的測定

岩體的彈性模量、泊松比、抗壓強度等力學參數,對於工程圍岩穩定性的評價以及進行工程設計和施工等都是極其重要的基本數據,都可通過聲波檢測來測定。

利用聲波儀測出發射與接收換能器之間距離為L時的直達波旅行時間t,可求出彈性波的速度v。在已知岩石密度ρ的條件下,根據其函數關系,可換算出岩體的各種力學參數。

試驗證明,在室內進行岩石標本測試時,要求發射到岩石內的聲波,其波長λ遠小於岩石試件的尺寸,而大於岩樣的組成粒徑。試件橫向(垂直於波傳播方向)的尺寸,不小於波長的10倍,試件中脈沖穿過岩石的旅行距離至少為平均粒徑的10倍。若以邊長d=5cm的正方體為例,當岩樣中的波速v=3000m/s時,所要求的最低工作頻率f=v/λ=V/0.1d=600Hz。進行岩樣聲波測試時,只有使用高頻的超聲波儀器,才能忽略岩樣邊界對聲波的影響。

對於同一岩體(岩石),彈模數值與岩性有關,還與載入的方式有關。用靜力測試的方法稱為靜力法,測得的彈模稱為靜彈模量,以Es表示。在快速瞬間載入情況下的測試方法,稱為動力法,測得的彈模稱為動彈模量,以Ed表示。Es和Ed是在不同物理條件下測出的,一般Ed>Es。有些單位給出了它們的經驗的關系曲線,即Es=0.1E1.45d(長辦)或Es=0.025E1.7d(中國科學院地質所)。

動力法和靜力法測試各有優缺點。靜力法測得的Es值與基礎荷載條件相近,只能選擇有代表性的少數典型地段進行測試。由於靜力法在一個測點上應力影響的范圍有限,少數地段的測試,只能反映岩體局部的變形特點,因而不能滿足工程設計的數量要求。動力法測試採用最新的電子技術,具有設備輕巧,測試簡便,經濟迅速,可大量施測等優點,而且近代許多工程建築還要考慮動力的特點,因此聲波(或地震勘探)測出的動彈模量具有實用價值。但是目前工程設計人員一般還是要求給出與基礎荷載條件相近的靜彈模量值,因此往往要把聲波或地震勘探測得的動彈模量換算成靜彈模量。

5.5.4.2岩體的特徵參數

聲波檢測能作為岩體分類主要手段是由於岩體的成因、類型、結構面特徵、風化程度等地質因素,與岩體的力學性質有關,岩體的力學性質與聲波在岩體中的傳播規律有著密切的聯系。

環境與工程地質中,我們用縱波速度vP、彈性模量E、裂隙系數Ls、完整性系數Kw、風化系數β及衰減系數α等來描述岩體的特徵參數。

(1)縱波速度vP

一般說來,岩體新鮮、完整、堅硬、緻密,波速就高;反之,岩體破碎、結構面多、風化嚴重,波速就低。由於波速是反映岩體強度的各種地質因素綜合影響的參數,因此它是岩體特徵最基本的參數。

(2)完整性系數Kw和裂隙系數Ls

完整性系數Kw是描述岩體完整情況的系數。裂隙系數Ls是表徵岩體裂隙發育程度的系數。通常用式(5.11)表示: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式中:vP體為岩體的縱波速度;vP石為同一岩體的岩石試件的縱波速度。

測出完整岩石的vP石和待測岩體的vP體值,可以計算出出完整性系數和裂隙系數,定量說明岩體結構面的發育情況。一般把岩體完整性情況分為三個等級:①Kw=0.75~0.9;②Kw=0.45~0.75;③Kw<0.45。把裂隙發育情況分為五個等級(表5.2):①Ls<0.25;②Ls=0.25~0.50;③Ls=0.50~0.65;④Ls=0.65~0.80;⑤Ls>0.80。根據上述縱波速度與岩體結構面和完整性的關系可知,Kw大或Ls小表明被測岩體結構面少、完整性好;反之,則結構面多、完整性差。

表5.2基於特性參數的岩體狀態分級

(3)風化系數β

風化系數β是一個表示岩體風化程度的系數。β值愈大,風化程度愈高;β值愈小風化程度愈低。根據岩體波速隨岩體風化而減小的特點,風化系數可用式(5.12)表示: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式中:vP新為新鮮岩體的縱波速度;vP風為同類風化岩體的縱波速度。

根據風化系數β,岩體可分為四級,見表5.3。

表5.3岩體分化程度分級

(4)衰減系數α

聲波在岩體中傳播的特徵,其波速、振幅隨岩體性質不同而發生變化。試驗證明,聲波在不連續面上的能量衰減比較明顯,因此衰減系數α可以反映岩體節理裂隙發育的程度。其表示式為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式中:Ai為固定某增益時,參與比較的各測試段的振幅實測值,以mm為單位;Am為參與比較的各測試段中振幅的最大值,以mm為單位;Δx為發射換能器到接收換能器的距離,即測試段的長度,以cm為單位;α為參與比較的各測試段介質的振幅相對衰減系數,以cm-1為單位。

由式(5.7)可見,當Ai=Am時,相對衰減系數α為零,表明該段岩體在參與比較的各測試段中質量最好;Ai越小,α就越大,表明該段岩體質量越差。根據這一原理,衰減系數可用於岩體分類的指標,也可用於測定工程爆破引起的周圍岩體破裂影響范圍等方面。

根據工程地質調查和試驗,將上述參數進行綜合分析,可對岩體進行總體分類評價(表5.4)。

表5.4彈性波參數與岩體類型特徵

5.5.4.3 圍岩應力鬆弛帶的測定

在硐壁應力下降區,岩體裂隙破碎,以致波速減小,振幅衰減較快。反之,在應力增高區,應力集中,波速增大,振幅衰減較慢。因此利用聲波速度隨孔深的變化曲線,可以確定鬆弛帶的范圍。

現場工作是在垂直於硐壁布置若干組測孔,每組1或2個測孔,孔深為硐徑的1~2倍。在一個斷面上測孔應盡可能選擇在地質條件相同的方位,以減少資料解釋的困難。為保證換能器與岩體耦合良好,邊牆測孔可向下傾斜5°~10°。拱頂處因鑽孔向上,應採用止水設備。測試時可採用單孔法(一發兩收的初至折射波法)或雙孔法(直透法,逐點同步測試)。先在測孔中注滿水作為耦合劑,然後從孔底到孔口每隔一段距離(一般為20cm)測量一次聲速值。將測試結果繪成波速隨孔深變化的vP-L曲線,便可進行解釋。

圖5.33是單孔測試方法和幾種常見的vP-L曲線類型。其中vP>v0曲線(曲線1,2),表明無鬆弛帶;硐壁附近vP<v0的曲線(曲線3,4)和vP<v0的多峰值曲線(曲線5),則表明存在應力鬆弛帶。解釋時,由vP-L曲線圖中點的坐標L1值確定鬆弛帶的厚度。

圖5.33測試布置及常用的vP-L曲線圖

Ⅱ 如何利用聲波測井曲線計算岩石體積密度是否有相關的經驗公式

聲波測井一般用來計算孔隙度 ,它和地層密度的關系還需要研究,密度對聲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聲速還受其他很多因素影響。不然的話密度測井干什麼,可以從物理、力學方面研究兩者關系,找出曲線相關性。不過沒聽說有人做這個,可能是做起來不怎麼樣,還不如直接用密度測井資料。

Ⅲ 岩石聲波速度的測量方法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體積
(或岩石中未被固體物質充填的空間體積)與岩石總體積
的比值。
孔隙度的測定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用的是小塊的岩芯或岩屑(鑽探後取岩樣)。此外,還有幾種估計孔隙度的定性方法:電測、放射性測井、微電極測井等。

Ⅳ 地基變形計算參數有哪些通過什麼試驗得到

參數?原位測試在工程勘察中很重要。主要有土體原位測試和掩體原位測試。其中:土體原位測試有:載荷試驗,靜力觸探,旁壓試驗,圓錐動力觸探實驗和標准貫入實驗,十字板剪切實驗,抽注水實驗。 這些實驗一般都可以得到一下參數:地基土承載力特徵值fk。地基土的變形模量E。基礎的沉降量,劃分土層剖面,確定沙土孔隙比、相對密度,粉土、粘性土的稠度,估算圖的強度、變形,反算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岩體原位測試有:波速實驗、岩體變形實驗,現場直剪實驗,岩體應力測試。得到的參數跟上面的基本一樣。上學期學過的,希望對你有用。

Ⅳ 庫水升降條件下水-岩作用特徵

庫岸岩體在庫水升降長期作用下發生漸進破壞, 勢必影響研究區滑坡群的演化趨勢。根據上述試驗方案, 模擬庫水升降及長期循環作用下岩石力學的損傷, 分析在庫水壓力條件下水-岩作用特徵, 為研究三峽庫區蓄水後滑坡在水-岩長期作用下演化規律提供依據。

一、 試樣選擇、 分組和強度預測研究

1. 試樣分組及強度預測方法

因為本次水-岩循環作用試驗周期長(六個期次), 考慮三種水位升降及浸泡條件,需要大量岩樣試樣(80多塊)。 由於岩樣礦物成分以及沉積弱面、 裂隙等也會有所差異,通過一批單軸試驗發現即使同一岩塊上採集的岩樣其強度也有較大區別。試樣數據的離散性可能會掩飾水-岩試驗過程的某些規律, 為了解決離散度問題, 採取波速、 回彈測試進行分組, 根據岩石相關特徵對岩石強度進行預測。

聲波在岩體中的傳播速度能較好地反映岩體礦物組成及強度、顆粒結構聯結力以及空隙性特性, 測試便利且不會對岩樣產生損傷。 利用縱波速度研究岩石的強度、變形特徵等在岩土工程界得到廣泛應用。 通過大量的理論分析及試驗, 建立聲波速度與岩石單軸抗壓強度回歸方程。 回彈法在檢驗混凝土質量、 確定岩石強度及岩石磨蝕性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國外學者通過大量試驗, 建立岩石表面回彈值與岩石無圍壓強度直接的經驗公式。 我國一些學者也做過這方面的研究, 並用回歸分析的方法擬合出了一些岩石強度與回彈值之間的關系曲線(丁黃平, 2008)。

聲波法預測岩石強度公式:

三峽庫區構造與地質災害關系研究

回彈預測岩石強度公式:

圖5-46 滲透試驗過程中出現的裂紋

總之, 在庫水作用下, 水-岩作用特點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這些變化主要體現為:

(1)在庫水壓力作用下, 岩石中的部分孔隙吼道被打開, 但是這種開放不是永久式的; 在庫水位降低之後吼道關閉, 形成高孔隙水壓, 使岩石在一段時間內具有抗壓強度升高的趨勢, 這種過程具有由表及裡的漸進發展規律, 表現為與岩石類型和膠結程度密切相關。 岩石粒度越粗, 膠結為泥質或鈣質膠結, 抗壓強度升高的過程會更短暫。

(2)在庫水壓力狀態下岩石崩解過程會加快, 不同岩石加快的程度不同。

(3)不同庫水壓力狀態下岩石破壞形式存在一定差別, 特別是沿軟弱面發生的破壞,與庫水壓力狀態下存在很大的相關性。

Ⅵ 我想知道激光粒度儀可不可以直接計算出粒度參數,還是得自己另外計算。不勝感激。

激光粒度儀就是利用激光散射原理,來測試粉體粒度分布狀況的一種測試設備。測試數據包括,D1O,D50,D90,D97,等類似的粒度參數,還可以給出具有參考意義的比表面積數據等。

Ⅶ 我要做岩石聲波測試,數據參數是什麼

PT(Rock parameter test)型岩石波速測試儀|岩石聲波參數測試儀

關鍵詞:岩石波速、岩石力學、彈性波速、時域、頻域

Ⅷ 三峽庫區地質體工程加固的動彈力參數測試法試驗研究

楊勤海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對三峽庫區的鬆散地質體灌漿加固試驗進行聲波測試,即可獲得鬆散岩體的主要地球物理動力學參數,為庫區移民安置區的地基處理與合理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又可定量、全面評價三峽庫區的鬆散岩體的穩定性。本文結合以往的聲波測試成果,運用聲波測試技術和方法,論述聲波測試方法在研究庫區測試鬆散工程體灌漿加固的效果。

【關鍵詞】三峽庫區鬆散地質體聲波測試

1前言

在長江三峽庫區移民安置中,奉節、巫山等不少城鎮新址都遇到對復雜成因的第四系鬆散堆積層組成的滑坡、崩塌、岩溶等地質災害體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這些地帶基本上是縣城新址就地後靠的主要部位,由於其成因復雜,工程地質條件特殊,在縣城遷建規劃中未能充分加以利用,嚴重地妨礙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第四系鬆散堆積體的地質成因雖然復雜、特殊,但是作為建築地基,其工程地質條件並不很差,只要能進行充分論證,輔以必要的地質體改造工程,就可以為遷建城市所用,可增加遷建城鎮的土地資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對於這類復雜成因的第四系堆積體的研究成為工程地質界關注的焦點。本文介紹了聲波測試技術及其在三峽庫區工程地質體灌漿加固試驗研究情況,結合以往在庫區開展的一些有關岩土彈性參數與力學性質的關系方面的試驗和研究工作,通過聲波測試結果給出了工程地質體的力學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試驗場地的動力學性質,可以定量、全面評價加固效果。

2試驗場地地質條件與地球物理特性

2.1試驗場地地質條件

試驗場地選擇在移民遷建急需且地質條件典型的地方,即奉節寶塔坪規劃小區的趙家梁子一帶和巫山二道溝四大家一帶。因位置不同,試驗場地的地質條件差別較大,反映了鬆散堆積體結構的不同性。各試驗場地的岩性特徵簡述如下:

奉節第一組上部3m左右為第四系坡積含碎塊石亞粘土,密實。下部為深灰色薄—中厚層泥灰岩,裂隙發育,岩層破碎,岩芯呈短柱狀、餅狀及碎塊狀。

奉節第二組上部為粉土含碎塊石角礫,稍密,透水性弱,下部為碎塊石,粘土充填,後經開挖驗證:2m以上為坡積亞粘土含塊石,密實;2m以下為黃褐色—灰色泥灰岩。岩層裂隙發育,強風化,在6m以上段裂隙被泥質充填緊密,6m以下段充填物較少。

巫山第一組上部13m以上段為綠灰色泥灰岩,中強風化,垂向裂隙發育,多被泥質充填,岩芯呈碎塊狀,鑽進過程中3~12m段易垮塌,一般不漏水。13m以下為鈣質粉砂質泥岩,暗紫紅色,裂隙發育,岩芯仍較破碎。

按設計要求,每組試驗均由7個鑽孔組成,中間1孔,周邊6孔,呈梅花狀分布,其中3個為灌漿試驗孔,4個為測試觀測孔,奉節試驗點孔深為20m,巫山試驗點為18m。各孔漿液配比、灌漿量均不同。

2.2試驗場地地球物理特性

根據以往在巴東黃土坡滑坡、萬州關塘口滑坡等地及實測資料,試驗場地完整岩體的聲波速度一般在3000m/s以上。由於庫區大部分地質條件較差,基岩上部的地層破碎、裂隙發育、完整性差。聲波速度變化區間較大,多在700~2600m/s之間。聲波在岩體中傳播時,其參數的變化直接反映岩體的地質構造和物理力學性質。

聲波測試岩體(石)的彈性力學參數是在快速瞬間載入情況下完成的,稱為動力法。所測得的參數稱為動彈性參數,如動彈性模量Ed、動泊松比μd、動剪切模量Gd等。只要測得岩體的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密度,則可根據下列工程式計算出岩體(石)的動彈性參數。

動彈性模量計算公式:

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技術方法論文集

動剪切模量計算公式:

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技術方法論文集

動泊松比計算公式:

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技術方法論文集

式中:Vp——縱波速度(km/s);

Vs——橫波速度(km/s);

ρ——岩石密度(g/cm);

Ed——動彈性模量;

Gd——動剪切模量;

μd——動泊松比。

因此諸如縱波速度、橫波速度、振幅、頻率等參數,可作為評價工程岩體的定量依據,並可校驗工程地質體灌漿加固的效果。聲波測試主要是為了評價灌漿質量,而灌漿質量主要依據聲波速度進行評價,根據聲波測試獲得的波速資料,結合地質資料,可准確定量評價灌漿效果,從而為試驗場地的穩定性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3測試方法及技術

要了解第四系鬆散堆積體灌漿加固效果且要求所採用的方法快速、經濟,聲波測試技術是滿足上述條件的首選方法。經過反復比較研究,鬆散堆積體灌漿加固試驗檢測方法主要選擇岩心測試、單孔聲波測試及跨孔聲波測試方法。

傳播於固體中的聲波是機械波。由於其作用力的量級所引起的變形在線性范圍,符合虎克定律,也可稱其為彈性波。聲波測試與淺層地震、面波勘探同屬彈性波測試技術范疇。聲波測試所使用的波動頻率從幾十 Hz到50kHz(現場原位測試)和50kHz到500kHz(岩石及混凝土樣品測試),覆蓋了聲頻到超聲頻,在檢測聲學學科領域中仍稱其為「聲波測試」。由於採用的信號頻率要高於地震波和面波的頻率,因此有較高的解析度,適用於對岩體等地質目標進行較細致的研究。測試動力學參數具有設備輕巧、測試簡便、經濟迅速等優點,而且許多大型工程都要考慮岩土的動力學特徵,因此測量岩體的動彈性參數具有實際意義。

3.1岩心試件測試

先將所選柱狀岩心切齊、磨平做好測試准備,後用縱波換能器、凡士林和岩心耦合進行縱波波速測試;用橫波換能器、錫鉑紙與岩芯耦合進行橫波波速測試。

採用的儀器為CYC-4型超聲岩石測試儀,BPFT型和WT型縱波探頭頻率分別為100kHz 25kHz;HT型橫波探頭頻率為460kHz。表1列出了灌漿前鑽孔取芯的岩樣試件聲波速度及相關動力學參數實測資料。

表1岩心測試成果表

3.2單孔聲波測試

單孔聲波測試是採用長源距一發雙收探管,發射—接收間距50cm,接收—接收間距30cm。在鑽孔(賦存井液的裸孔)內沿井壁發射、接收聲波信息,測井時將探管下至井底,按測井點距(本次測試選用0.5m點距)向上測試,由筆記本計算機完成採集與存儲,室內通過回放和資料處理拾取縱波,在採集波形中根據波形干涉點、幅度、頻譜分析確定縱波初至走時,計算縱波波速。

測試使用的儀器為SSJ-4D全波列聲波測井儀,井下探頭:源距0.5m,間距0.3m,直徑78mm;電纜長度300m。表2列出了此次試驗場地灌漿加固試驗中的不同期單孔波速實測資料。

表2奉節、巫山單孔波速表

3.3跨孔聲波測試

跨孔聲波測試法採用的是同步提升法:在其中一個鑽孔(裸孔)內激發,另一個鑽孔(裸孔)內接收,由孔底起始同步上升至上部,按測試要求點距向上測試,在一鑽孔內由電火花(或剪切錘)發射信號、另一鑽孔內由換能器接收聲波信息,由儀器完成採集與存儲,室內通過回放和資料處理拾取波形,在採集波形中根據波形干涉點、幅度、頻譜分析確定縱波或橫波初至走時,計算波速。

儀器採用SWS-1型多功能儀(北京水電物探研究所研製),測試激發源一般採用電火花(湘潭市無線電廠生產)或剪切錘兩種激振方法。貼壁式三份量檢波器接收。表3列出了此次試驗場地灌漿加固試驗中的不同期跨孔波速實測資料。

表3奉節、巫山跨孔波速表

4 試驗場地力學參數及方法分析

4.1 力學參數明顯提高

通過採用聲波測井方法對灌漿效果的檢測,工程地質體改性加固灌漿後力學參數明顯提高。

(1)聲波參數

①灌漿前:

a.含粘土鬆散岩土體(巫山),縱波速度1320m/s~1480m/s。

b.裂隙基岩破碎岩體(奉節),縱波速度810m/s~1100m/s。

②灌漿後:

a.含粘土鬆散岩土體(巫山),單孔波速平均提高11%,跨孔波速平均提高25%。

b.裂隙基岩碎裂岩體(奉節),單孔波速平均提高14.6%,跨孔波速平均提高65%。

(2)場地力學參數

①灌漿前:

a.含粘土鬆散岩土體(巫山),地基承載力[R]=557(kPa),凝聚力[c]=151(kPa),壓縮量[Es]=8.9(MPa),摩擦角[φ]=36(°)。

b.裂隙基岩松動岩體(奉節),地基承載力[R]=388-438(kPa),凝聚力[c]=92~110(kPa),壓縮量[Es]=6.9~7.3(MPa),摩擦角[φ]=25.6~29(°)。

②灌漿後:

a.含粘土鬆散岩土體(巫山),地基承載力[R]=636(kPa),凝聚力[c]=181(kPa),壓縮量[Es]=10.3(MPa),摩擦角[φ]=41(°)。

b.裂隙基岩松動岩體(奉節),地基承載力[R]=504~568(kPa),凝聚力[c]=134~157(kPa),壓縮量[Es]=8.1~8.9(MPa),摩擦角[φ]=31~37.1(°)。

4.2 測試方法的分析

由上述中可以看出岩心試件、單孔及跨孔的縱波速度存在明顯的變化,這是因為岩心試件、單孔聲波、跨孔聲波3種方法的測試結果之間具有可對比性,每種方法所呈現的波速變化與岩石、岩質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對應的,趨勢是一致的。只是由於測試方法的不同,其結果亦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岩心試件的測試一般是在規定尺寸上進行的。相對而言可以視為岩體一個點上的測試,測試頻率范圍為超高頻率;單孔聲波測試的間距是30cm,其所測的只是井壁圓柱體一個波長附近有限范圍內的岩體聲學特性,相對而言可以視為一段一維桿狀岩體的測試,頻率范圍為高頻;跨孔法在小孔距的范圍內進行,與上述兩種方法比較,測量范圍要大的多,在較大的范圍中,彈性波傳播不但受岩質的制約,而且更重要的是受岩體結構面的控制。也可以視為二維平板狀岩體上的測試,頻率范圍相對為低頻。由於上述的差別,表現在波速參數上的關系是岩心試件測得的聲速大於單孔聲速,而單孔聲速又大於跨孔聲速(V岩芯>V單孔>V跨孔)。以上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岩心測試反映的是岩體點上的聲學特性,單孔反映局部岩體的縱向聲學特性,而跨孔卻代表岩體的橫向變化。

5結論與討論

採用聲波測試技術對三峽庫區鬆散堆積體灌漿加固試驗進行測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奉節、巫山兩地的灌漿加固試驗結果表明上述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聲波測試不僅具有快速、簡便、准確的特點之外,還是一種無損的測試方法,能夠從整體上、全方位地評價灌漿質量。

應當指出,由於動力法是在瞬間載入情況下進行測試的,且對岩體施加的應力較小,因此,動、靜彈性參數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滿足當前工程技術界仍需將動彈性參數換算成荷載條件相近的靜彈性參數的要求,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但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一般其對應關系因不同岩性和不同地區而異。實際工作中,往往要進行一定數量的動靜彈性參數的對比測試,才能找出其中的對應規律。

參考文獻

[1]郭建強等.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

[2]林宗元.岩土工程試驗手冊.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陳仲候等.工程與環境物探教程.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Ⅸ  聲波法

固體中的機械波是聲波。由於其作用力的量級所引起的變形在線性范圍,符合虎克定律,也可稱其為彈性波。聲波檢測和淺層地震、面波勘探同屬彈性波「動測」技術。

聲波檢測(Sound Wave Detecting)所使用的波動頻率從幾百赫到50千赫(現場原位測試)及50到500千赫(岩石及砼樣品測試),覆蓋了聲頻到超聲頻,但在檢測聲學學科領域中稱其為「聲波檢測」。其測試原理與淺層地震相同,但使用頻率及測時精度均高於淺層地震勘探。

應提及的是,這里所闡述的聲波檢測包含被動聲波檢測,即不需要振源的地聲檢測技術。

12.3.1基本原理

聲波檢測技術中有三個聲學參量,即聲速(俗稱波速)、聲波波幅及頻率,可對介質的物性做出評價。當前應用最多的是聲速,其次為波幅,頻率參量也日漸加入應用。

聲波可以評價岩體(及混凝土)的性狀,更可提供物理力學參數,但固體的聲速和介質的幾何尺寸有關。無限體(大塊的岩體)、一維桿(防滑樁)、二維板(擋土牆)的聲速表達式中的動彈性力學參數不盡相同,邊界條件不一樣,有必要對它們分別討論。

12.3.1.1無限(無界)固體介質中的聲速

無限體指的是介質的尺寸遠比波長λ

波長A是一個基本的聲參量,其物理含意是聲波波動一個周期T所傳播的距離。所以A=T·C式中C為聲速。而周期 T與頻率f存在T=1/f,因此A=T·C=C/f。大,理論及實驗證明,當介質與聲波傳播方向相垂直的尺寸D>(2~5)λ,此時的介質可認為是無限體。

聲速是介質質點彈性振動的傳遞(傳播)速度。由彈性理論可知,在無限固體介質中由應力引起彈性應變過程的波動方程為: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θ為體積膨脹率,

表示在聲波擾動下體積相對變化;ux、uy、uz分別為x、y、z方向的位移;λ、μ為拉梅常數;▽2為拉普拉斯運算元,

;p為介質密度。將12.6式中的第一式對x求導,第二式對y求導,第三式對z求導,然後相加,可得: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E為彈性模量;σ為泊松比,兩者都是介質的彈性常數,它們與拉梅常數λ、μ之間有一定互換關系。將(12.8)式代入(12.7)式,可有: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顯然,(12.9)式中的Cl具有速度的量綱,代表介質內由質點振動傳遞過程引起的體積膨脹率的傳播速度,也就是縱波的傳播速度,人們常用vP表示。即: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縱波的質點振動傳播的物理過程可用圖12-6a表示。可見,質點的振動和傳播方向是一致的。

圖12-6縱波及橫波質點傳播過程

從三維角度看,質點的振動還可以與傳播方向相垂直,這種波動稱之為切變波或橫波,它不引起固體微元的體積變化,故從12.6式中令θ=0可求得: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Ct代表橫波傳播速度,人們常用vs表示。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G為剪切模量。橫波的質點振動傳播的物理過程可用圖12.6b表示。

(1)聲速與彈性力學參數:由(12.10)及(12.12)式可見,只要測取岩體的縱波及橫波聲速vp及vs,並已知岩體密度p的情況下,便可以獲取岩體的動彈性模量E、剪切模量 G及泊松比σ,對岩體的動力學特徵做出評價。故動彈性力學參數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12.14)及(12.15)式中vP及vS以m/s計,p以kg/m3計,E、G的單位為Pa。

(2)用vP/vs評價岩體質量:泊松比σ反映的是岩體彈性性能,即在應力作用下產生縱向(應力方向)相對變形量與橫向(應力垂向方向)相對變形量之比的倒數,反映的是岩體的「軟」、「硬」程度。由於泊松比與縱、橫聲速之比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常用縱、橫波速度之比來反映岩體的物理性狀。縱、橫波速度比vP/vs與泊松比σ的關系如表12-5。

顯然,vP/vs值越大,岩體越「軟」。通過大量的統計,vP/vs的量值與岩體的完整程度如表12-6。

表12-5縱橫波速度比 vp/vs與泊松比σ的關系

表12-6vP/vs的量值與岩體的完整程度

(3)聲速岩體完整性指數:評價岩體的質量也可以只用縱波聲速。例如「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50218-94)規定,可以用岩體的縱波波速vPm與岩石的縱波聲速vPr按(12.6)式測算出岩體完整性指數Kv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顯然岩體包含的裂隙、節理比小體積的岩石要少,故 Kv<1。可見,它反映的是岩體的完整程度。由完整性指數,可對岩體的工程力學性質進行分類,如表12-7。

表12-7工程兵某部的岩體分類研究

(4)聲速與岩性:不同岩性由於其結構、礦物組合、成因、地質年代等因素的不同,聲速是不同的。又由於節理、裂隙等結構因素,它們的聲速並不固定,而分布在一定范圍。表12-8是常見到的幾種有代表性岩體的縱波聲速統計值。

表12-8常見岩體的縱波聲速統計值

(5)聲速與岩體風化:同一種岩性風化程度的不同其聲速有著明顯的區別(表12-9)。以長江三峽三斗坪壩岩體風化程度與縱波聲速為例,說明用縱波聲速劃分岩體風化的可行性。

表12-9風化岩石縱波聲速值(波速單位km/s)

(6)聲速與岩體的裂隙:眾所周知,岩體裂隙無論是原生的還是後期因地應力作用產生的次生裂隙,裂隙的出現便是岩體風化的開始。所以,有必要論述聲速與岩體裂隙及風化相關的機理。

聲學理論中的「惠更斯原理」對這一機理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惠更斯原理指出:彈性介質中,在某一時刻 t,聲波波前上的所有點,均可視為該時刻開始振動的新的點振源,各點振源產生新的球面波,這些球面波在 t+△t後波前的包絡的疊加組合,形成新的波前,如此循環不已。故當波動的前方有裂隙存在時,在裂隙尖端所產生的新的點振源將可繞過裂隙繼續傳播,形成波的「繞射」。繞射的過程聲線「拉」長,聲時(聲波傳播的耗時)加長,使視聲速降低,故聲速不僅可對岩體的風化程度加以劃分,對岩體中存在的裂隙有著極為敏感的反映,特別是張裂隙。

(7)聲速與岩體結構的關系:岩體的結構可分為四類:整體塊狀結構、層狀結構、碎裂結構、散體結構。聲波在整體塊狀結構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後三類結構中,由於岩體的節理裂隙發育程度不相同,聲波在這種非均質介質中傳播,將會在不同的波阻抗界面產生波的反射、折射、波形轉換等,使聲線拉長,從而使聲速隨結構的復雜而降低。但在聲波的傳播中還有一個原理,即「費瑪原理」。費瑪原理指出:聲波從一個點向另一個點傳播,會沿著最短、最佳、最不費時的路徑傳播。這就決定了隨著岩體結構的不同,聲波的傳播走時是會有一定規律的,其關系如表12-10。

表12-10聲速與岩體結構

(8)聲速與地應力:裂隙對聲速的影響稱之為「裂隙效應」。岩體受到外界應力作用時,其變形首先是裂隙的壓密,由此可使聲速提高。但當應力超過強度極限,岩體又會出現新的裂隙而使聲速下降。圖12-7是四塊岩石試塊(砂岩)應力與聲速關系的實測曲線。

圖12-7岩石應力與超聲波波速的關系

P—壓力方向;F—發射換能器;S—接收換能器

根據上述原理,對岩體做應力釋放處理測取應力釋放前後的聲速,然後再對取得的岩心加壓測量其聲速,可推測出地應力的量值及方向。

12.3.1.2有限固體介質中的聲速

(1)一維桿的聲速:固體介質的尺寸和波長滿足下列關系稱為一維桿。即: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λ為波長,D是一維桿直徑,L是一維桿的長度。這時桿軸線方向的縱波聲速存在下列關系: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顯然,

與無限體的縱波聲速相差

0.25,

,見(12.10式),當σ=0.2~

(2)二維板的聲速:當固體二維板在x及y方向的尺寸遠大於:方向尺寸,且z方向的尺寸Lz<λ時,二維板在x及y方向的縱波聲速如下:

而橫波聲速不依賴幾何尺寸。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討論—維桿及二維板的縱波聲速,目的在於對滑坡體治理時可能採用抗滑樁及擋土牆等工程治理措施,其施工質量的檢測大多會採用聲波透射法及聲波反射法。對於正常聲速的取值及動彈性力學參數的測算,分別應使用(12.8式)及(12.9式)。抗滑樁使用混凝土的情況較多,一維桿使用反射波法對混凝土優劣的聲速劃分與用聲波透射法不同,見表12-11。其不同的原因是反射波使用的聲波頻率在1kHz左右(A=4m左右)屬一維桿的縱波聲速,而聲波透射法使用30kHz左右的頻率(λ=0.13m左右)屬無限體的聲速。

表12-11測樁混凝土聲速分級

12.3.1.3聲波的反射、折射及波型轉換

聲波在固體介質中的反射、折射及波型轉換是岩體及砼聲學檢測的重要理論依據。

(1)垂直入射時的反射及透射:當固體介質不連續時,如存在波阻抗界面(波阻抗的定義是介質密度ρ與聲速c的乘積,即Z=ρc),如圖12-8,如聲波傳播的聲線與x=n的界面相垂直,則為垂直入射。在該界面處,質點振動振速 v及振動產生的聲壓P具有聲壓連續及振速連續,如下:

圖12-8聲波(平面波)的入射、反射及透射示意圖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P、v為入射聲速的聲壓及振速;P1、v1為反射聲壓與振速;P2、v2為透過的聲壓及振速。將波阻抗Z=ρc關系代入上式可求出: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12.22)式中的RP為聲壓反射系數,(12.23)式中的Rv為振速反射系數。它們從不同角度說明聲波反射的同一物理現象,聲壓反射系數說明了反射時質點振動的應力關系。同理可推導出聲壓透過系數。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垂直反射比較簡單,不產生波型轉換。

(2)斜入射時的反射、折射及波型轉換:如果在波阻抗界面處入射聲波不是垂直入射,將產生反射、折射及波型轉換,其規律見圖12-9及圖12-10。

圖12-9聲波斜入射時的反射示意圖

註:

(a)縱波斜入射;(b)橫波斜入射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反射、折射規律遵循Snell定律,如(12.25)式: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αl

βl、βt的含意見圖12-9及圖12-10。由(12.25)式可得到一個重要的入射角,稱為第一臨界角αi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該式說明:當縱波入射角等於第一臨界角時,在比第一層介質聲速高的第二層介質中的折射角等於90°,即折射波在第二層介質表面滑行。

(3)斜入射時的反射及折射系數:圖12-9(a)縱波斜入射的反射系數 RP(如式12.27),而圖12-10(a)中聲波的透過系數RT(如式12.28):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12.27)式及(12.28)式中的Z1=ρ1c1,Z2=ρ2c2,分別為上下層介質的波阻抗。

(4)聲波的繞射及散射:用惠更斯原理可解釋聲波的繞射,前文已述及,不再贅述。

聲波在介質中傳播,如介質中含有隨機分布的不同波阻抗的顆粒,而這些顆粒的幾何尺寸 r<λ(λ為波長),這時聲波將被這些顆粒反射而散射開來,使聲波不能全部向前傳播形成聲能的損失,這種現象稱為散射。

12.3.1.4聲波的波幅及聲波的衰減

聲波的傳播是質點振動的傳遞過程,單位時間傳遞的距離就是「聲速」,而質點在振動傳遞過程中其振動的幅度便是聲波的「波幅」。聲波波幅會隨著質點振動相互碰撞,在將動能轉換成熱能的過程中,質點振動的能量耗損使其振動幅度漸減,稱之為聲波的衰減。聲波的衰減顯然隨介質材質、結構及聲波頻率的不同而各異,同一種介質,聲波頻率高衰減快。

在聲波檢測技術的應用中,目前還沒有用聲波的衰減評價被測介質特性,而是通過測量聲波波幅的變化檢測諸如岩體內裂隙的發育情況、風化特徵以及混凝土內部的各種缺陷等。

聲波的波幅A與傳播距離有下列關系: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兩式中:Am為發射點的聲波波幅;α為聲波衰減系數,l為傳播距離。(12.29)式適用平面波,(12.30)式適用球面波。

12.3.1.5聲波的頻率

由富氏變換可知,聲波檢測發射的脈沖波是由多個不同頻率的正弦波組成。在岩體中隨著傳播距離加大,或由於岩體裂隙的發育程度、風化程度的不同,接收到的脈沖波的高頻信號衰減快,使接收信號的主頻(能量最豐富的頻率)降低。故接收到的聲波信號的頻率特性,可反映出岩體的物理性狀。

12.3.1.6聲發射現象與凱薩效應

當岩體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地下殘余應力、人為或自然界對岩體產生擾動引發的應力集中等,超過岩體的強度時,岩體內部將被破壞。這種破壞往往要經歷一個過程,開始時局部產生微破裂,出現一些新的裂隙,當外應力增加,這種破裂的數量(次數)增加,新生的裂隙增加並延伸,外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後,最終造成整塊岩體破損坍塌。在上述岩體受力破壞的過程中,每產生一次破裂,能量被釋放並轉換成一次脈沖波動,形成一組聲脈沖,稱為「聲發射」。每出現一次聲發射,即為一次聲發射「事件」。

聲發射現象產生的脈沖聲波的頻譜甚為豐富,據國外文獻及國內有關單位研究,其頻率的上限到兆赫,下限到千赫。因此,可以在距離聲發射點幾十米以外接收到聲發射信號,一般接收儀器接收到的是主頻數千赫以下的聲發射脈沖波組。由所接收到聲發射事件的次數、單位時間內事件數,及聲發射信號的波幅強度等動力學特徵,可對岩體是否失穩進行預報。

岩體聲發射現象,還有一個特殊效應系由凱薩氏發現,定名為「凱薩效應」。從岩體上取下一塊完整的岩石試樣,放在材料試驗機上緩緩施加壓力,在所加壓力未超過它歷史上所受到應力之前,是不會發生聲發射的。由此,從加壓後開始出現聲發射現象之前的一級壓力,即為該岩體歷史上所受到的最大應力。

12.3.2觀測方法

聲波檢測(主動式)的全過程,可用圖12-11加以說明。當今聲波檢測儀均已數字化,現以數字化聲波檢測儀的發射、接收、數據採集及信號處理過程說明聲波檢測的觀測原理。

圖12-11聲波檢測(主動式)原理框圖

(1)聲波的發射:傳統的聲波儀用壓電型換能器的逆壓電效應將電脈沖信號轉換成機械振動,向岩體輻射聲波,其透射距離在10m以內(頻率20~50kHz)。為加大穿透距離,聲波儀也可以用電火花、錘擊等單次瞬態激勵振源向岩體發射聲波(頻率約3kHz以下)。

(2)聲波的接收:傳統的聲波儀多使用壓電型接收換能器的壓電效應,將經岩體傳播後的聲波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這些信號攜帶了岩體的物理力學及地質信息。

(3)放大及數據採集:見圖12-11,由接收換能器送出的信號先經接收放大系統加以適當的放大,再經A/D轉換數據採集系統對放大後的信號由A/D轉換器將模擬信號轉換成二進制數字信號,並按采樣的時間順序存儲在隨機存儲寄存器(RAM),再將這些離散的二進制數字信號送入微電腦,最終接收換能器接收到的聲波信號波形顯示在電腦顯示屏上。目前最高檔的聲波檢測儀,在將波形顯示在屏幕上的同時,可將接收信號的首波波幅及首波的到達時間(即聲時)自動加以判讀,同時加以顯示。接收到的波形、波幅、聲時等可存入電腦的硬碟或軟盤,用作下一步的分析處理。上述聲波信息可在專用的數據與信息處理軟體的支持下,對被測介質作出評價。

(4)被動式聲波檢測:岩體中的聲發射信號、滑坡體蠕動產生的摩擦聲信號統稱為「地聲信號」。對這些信號的接收過程與圖12-11基本相同,只不過沒有聲波發射系統,但接收是多通道的(三個以上),故稱之為被動式聲波檢測。另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是,它需要計時系統,記錄出現地聲的時刻,同時需對地聲脈沖信號的主頻、波幅量化處理後存儲記錄,統計出地聲事件出現的頻度。被動式聲波檢測儀必須長時間連續工作,提供不間斷的觀測記錄。地聲監測是地質災害的勘查手段之一,對於研究地質災害發展規律十分重要。

12.3.3檢測方法

由檢測對象及檢測目的的不同,聲波檢測有多種方法。

12.3.3.1透射法

發射的聲波經被測介質傳播透過後,由接收換能器接收的測試方法為透射法。

(1)表面測試:工程場地的岩體、混凝土,如需檢測內部結構特性、缺陷及力學性能,而目標體又有外露的測試面,可採用對測法,如圖12-12(a);只有一個檢測面時,可採用平面測試法,如圖12-12(b)。

表面測試多用於地下洞室、隧道、邊坡、大型橋墩等如圖12-13。

圖12-12表面測試原理圖

I—聲波檢測儀;T—發射換能器;R—接收換能器;M—檢測介質

圖12-13聲波表面測試示意圖

1~3—隧道及洞室;4—橋墩類

>發射點;接收點

(2)跨孔測試:在兩個相距一定距離的鑽孔中,分別放入發射振源和接收換能器,如圖12-14。具體方法有同步提升測試法,圖12-14(a);斜測法,如圖12-14(b);及扇面測試法,如圖12-14(c)。

跨孔測試用於孔間岩體破碎帶、岩溶、滑坡的滑帶(床)的測試;扇面測試用於聲波層析成像(CT)測試。此外,跨孔測試還用於防滑樁、擋土牆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工程質量檢測。

如圖12-15,在鑽孔地面旁敲擊,孔中用三分量檢波器(或壓電換能器)接收。橫敲木板可測取地層橫波聲速,直接敲地面測取縱波聲速。地面—孔中測井可用於測取地層動力學參數,劃分地層,對滑坡體進行檢測,掌握滑床(帶)部位、物理性狀等。

圖12-14聲波跨孔測試示意圖

T—發射振源;R—接收換能器;H—鑽孔

12.3.3.2折射法——單孔一發雙收聲測井

如圖12-16,發射換能器 T近似點振源,故總有一條聲線滿足第一臨界角,這時進入岩體的聲波折射角為90°,射波沿孔壁滑行,以後又被相距L的R1及相距為L+△L的R2接收,其聲時分別為t1及 t2。聲速vP為:

圖12-15聲波地面—孔中測試示意圖

I—聲波儀;R—三分量檢波器;B—帖壁氣囊;M—岩體;H—鑽孔;W—激振木板;P—壓力;F—正向激振;F′—反向激振I—聲波儀;T—發射換能器;R1、R2—接收換能器;M—岩體;H—鑽孔

圖12-16單孔一發雙收聲波測井原理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單孔-發雙收聲波測井用於岩體風化殼劃分及強度評價,深部地層的構造、軟弱結構面、破碎帶埋深及發育的勘查。

一發雙收聲波測井必須注意的問題是,接收換能器R1在接收到沿孔壁滑行折射波的同時,還能接收到由井液中直接傳播的聲波,因此必須保證滑行波的走時t.小於井液中傳播的聲時tw,才能保證正確的測試。由於岩體的聲速大於井液的聲速,所以,只要加大發射換能器 T與接收換能器R1之間的距離 L(L稱源距)即可達此目的。通過計算可求得最小的源距 Lmin有下列關系:

(12.32)式中D為鑽孔直徑;α為換能器外徑;Cw為井液聲速;Cm為岩體縱波聲速的最低值。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12.31)式說明,當一發雙收換能器的直徑及源距確定後,所能適用的鑽孔孔徑也就被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用其在鑽孔中進行測試之前,應按(12.31)式核算一下是否適應孔徑。

12.3.3.3反射法

圖12-17是樁(或混凝土擋土牆)反射波測試示意圖。用手錘或力棒敲擊樁頂產生入射波T,在樁底(或有缺陷 F)產生反射波R(R′)。接收感測器 T先後接收到直達波D、缺陷反射R′及樁底反射波R,即可由檢測儀器I將它們依次記錄。由記錄的波形可判斷樁是否完整,或有無缺陷,以及樁身混凝土聲速,並由聲速推斷混凝土質量(強度等級)、缺陷的位置。

圖12-17樁(牆)反射波測試

I—儀器;H—手錘;Tr—感測器;P—樁(牆);F—缺陷;E—地層;T—入射波;R—樁底反射波;R′—缺陷反射波;D—直達波

上述樁的反射波法,實際是一維桿的「零」偏移距反射波法(也就是淺層地震所謂的最小偏移距反射法)。按此原理,還可以對地下連續牆、擋土牆進行牆體的完整性及深度檢測。依此類推,也可以對地下隧道開挖面前方的岩體破碎帶、溶洞等不良地質體進行「零」偏移距反射波法測試,目前已取得較好的實測結果。

12.3.3.4岩石樣品的聲波測試

(1)岩石樣品(試件)聲波測試的目的。岩石樣品多由鑽探取芯或工程現場取樣獲取。測試岩石樣品的目的是:獲取無結構面的完整岩石聲速,作為評價岩體完整性的基礎數據;研究聲速與應力間的關系;利用凱薩效應掌握歷史上曾受到過的地應力的最大值;提供岩石動彈性力學參數 Ed、Gd、σ等。

(2)岩樣的幾何尺寸與測試頻率的選擇。岩石樣品幾何尺寸較小,按有關規程規定,其尺寸應為5×5×5(cm)、5×5×10(cm)、φ7×5及φ7×10(cm)。為了獲取無限體的聲速,必須採用高頻換能器測取縱波、橫波聲速vpv。頻率的選取原則是 D≥(2~5)A如2.1.1(B)節中的要求。因此,聲波換能器的頻率應在200~1000kHz,儀器的測量聲傳播時間的解析度,應達到0.1μs。

表12-12多種聲波檢測方法總匯

(3)岩石樣品的加工要求,見原地質礦產部《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規程》(1986年12月頒布)。

12.3.3.5多種聲波檢測方法總匯

因檢測目的的不同,聲波檢測有著多種測試方法,各種方法又隨探測距離各異,出現多種發射振源及不同接收方式。各種聲波檢測方法的總匯如表12-12。

12.3.4信號處理

我國的聲波檢測儀已普遍實現數字化並領先於國際水平。數字化的實現,加速了信號處理技術的提高。目前已在多個方面應用了信號處理技術,並開發出了相應的處理軟體。

(1)為研究應用聲波信號的頻率特性,傅氏變換頻譜分析技術普遍用於聲波檢測,並備有相應軟體供用戶使用;

(2)高、低、通數字濾波軟體,用於濾除不同的干擾信號;

(3)積分處理對接收信號進行積分運算,將振動加速度信號轉換成振動速度型信號及消除接收信號(直達波及反射波)的余振;

(4)多點平滑濾波將數字序列中的第i點信號(i=0、1、2、3、……N)與相鄰的i+n個信號幅度相加除以i+n的值作為i點的波幅,目的是消除噪音使波形光滑;

(5)疊加處理將n次(n任選)發射、接收到數字信號序列逐點相加,使波幅增強,以提高信噪比,消除隨機噪音。

上述信號處理軟體,多已裝入儀器,可以方便地調用。

12.3.5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的目的是用測取的聲學參量,以及由它們衍生出的物理量評價岩體的結構、物理力學性能及混凝土結構強度、完整性等。

(1)聲速計算: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其含義與(12.10)式及(12.12)式相同。

(2)岩體完整性指數(Kv):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vPm為岩體縱波聲速[km/s],vPr為岩石試件縱波聲速[km/s]。根據《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50218-94),Kv定性劃分岩體完整程度的對應關系如表12-13。

表12-13Kv定性劃分岩石完整程度的對應關系表

(3)准岩體抗壓強度(Fm):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Fr為岩石試樣的單軸抗壓強度。

(4)岩體風化系數(I):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

為完整岩體的縱波聲速;

為風化岩體的縱波聲速。

(5)動彈性力學參數:當測取了岩體及混凝土的縱波及橫波聲速,可求得下列動彈性力學參數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12.36)至(12.38)式中:vP、vs為縱、橫波聲速;ρ為密度。

12.3.6儀器設備

(1)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用聲波測井儀見表12-14。

表12-1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用聲波測井儀一覽表

(2)典型超聲波(聲波)檢測儀見表12-15。

(3)電火花振源:為加大聲波穿透距離,可使用大功率電火花振源。其原理是:在高壓儲能電容上充4~8kV電壓,然後通過電纜及放電電極在水中瞬間放電,使水高熱氣化,產生激勵脈沖聲波。其特點是:能量可控、一致性好、能量大。攜帶型電火花振源的能量可達300~700J(焦爾),湘潭市無線電廠生產,型號XW5512A。

表12-15典型超聲波(聲波)檢測儀

(4)發射與接收換能器:由於聲波測試方法的不同,需要有多種換能器,滿足不同的測試要求。現有定型生產的各類換能器,表12-16所示給出了它們的名稱及主要技術性能、外形尺寸、耦合方法及適應的測試方法。

表12-16定型生產的各類換能器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73.地震勘探數字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

董萬里.1978.岩石動彈性性質的超聲測試,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問題,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編,北京:科學出版社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50218-94).1995.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聯合發布

谷德振.1979.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

理學報,第31卷,第6期

林宗元.1994.岩土工程試驗手冊,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劉雲禎等.1996.瞬態面波法的數據採集處理系統應用及實例,物探與化探

唐大榮.1988.Mini-Sosie淺層高解析度反射波技術在西安市地裂縫研究中應用,地球物理學報,第31卷,第6期

唐大榮.1990.用淺層地震反射法探測河北省山前平原活動斷層依據及效果,物探與化探,第14卷,第2期

唐大榮.1994.地面岩溶塌陷的高分辨地震勘查,物探與化探,第18卷,第1期

王興泰.1996.工程與環境物探新方法新技術,北京:地質出版社

王振東.1988.淺層地震勘探應用技術,北京:地質出版社

吳慶曾.1996.小應變動力驗樁縱橫談,工程物探

吳慶曾.1998.聲波檢測的發射與接收,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第9卷增刊(ISSN1003-8035)

吳慶曾.2000.論基樁完整性檢測技術,物探與化探

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規程.1986.地質礦產部

楊成林等.1993.瑞雷波勘探.北京:地質出版社

Wu Qingzeng.1992.Sonic Reflection for lnspecting The lntegrity of Foundation Pile,14th International Conger s on Acoustics

Ⅹ 聲波測試數據處理主要內容是。

聲波測試數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對聲波進行特徵頻譜分析,主要用於聲紋識別,例如:聲音轉文字

閱讀全文

與岩體聲波測試成果可以直接計算的參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