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記載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的是
B符合題意,作為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的是文字;
ACD不符合題意,均排除.
故選:B.
2. 中國的歷史和成就
華夏民族誕生於中原,不斷發展自己,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由中原向四方擴張,拓地萬里,創造了燦爛文化,有過苦難,能認識和改正自己錯誤,在苦難中站起,這是個偉大的民族。
3.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個個時期的文明成果
送你一首中國歷代興衰四字歌:
炎黃子孫,歷史悠長。三皇五帝,傳位禪讓。
夏禹開始,建立家邦。湯滅夏桀,國號殷商。
武王伐紂。西周辟疆。幽王貪色,身死國喪。
平王遷都,東周洛陽。春秋五霸,齊桓楚庄。
秦穆晉之,還有宋襄。戰國七雄,各據一方。
秦楚齊燕,韓趙魏梁。嬴政統一,自稱始皇。
反抗暴政,陳勝吳廣。楚漢相爭,劉邦勝利。
西漢開國,長安稱帝。新莽篡位,綠林赤眉。
劉秀興兵,滅莽殺敵。再造東漢,洛陽登基。
黃巾起義,分崩離析。曹魏蜀吳,三國鼎立。
西晉代魏,司馬為帝。五胡亂華,干戈不息。
永嘉南渡,東晉是繼。南朝北朝,隔江峙立。
宋齊梁陳,南方更替。北十六國,分別割據。
續有北魏,北周北齊。楊堅創隋,南北統一。
滅隋建唐,高祖李淵。黃巢造反,天下又亂。
五代十國,分裂再現。匡胤篡周,北宋是建。
遼夏女真,窺視中原。金襲汴梁,靖康國難。
南宋高宗,遷都臨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時,滅宋建元。政治腐敗,百姓積怨。
洪武起兵,興明滅元。成祖永樂,改都順天。
明帝崇禎,自縊煤山。闖王稱帝,四十二天。
三桂請兵,清帝入關。道光以後,列強侵犯。
武昌起義,領袖中山。建立共和,宣統交權。
老袁竊國,軍閥混戰。工農革命,搗毀封建。
各族人民,同掌政權。中華文明,史稱五千。
文明成果范圍太廣 可查相關歷史書籍
祝你愉快:D
4. 關於中國的成就歷史。
1、嫦娥四號著陸月背 中國航天奇跡讓世界驚訝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12月30日8時5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准備軌道。
2019年2月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預選區域著陸,並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行者」。
2、雜交水稻的培養。
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全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3、體育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體育產業全面發展,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歷史性突破。有超過100萬個體育場館和超過65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 「十一五」期間,中國運動員共贏得634個世界冠軍,世界紀錄達到88次。
世界聞名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人民百年的期待,成為奧運史上無與倫比的盛會,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和28枚銅牌。金牌榜上排名第一。
8月8日被定為「全民健身日」,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節日。
4、中國高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交通線路總長度大大增加。中國已經擁有可與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運輸網路。中國的運輸干線繼續延伸到內陸和邊境地區,交通網路不斷擴大,運輸能力逐步提高。
自2008年8月1日中國首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發展迅速。
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規劃,以「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為主要骨架的高速鐵路建設全面加快北京,天津,滬寧,京滬,京廣,哈爾濱等地已建成。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系統掌握了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製造技術,成功搭建了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技術平台,研製生產了CRH380型新一代高速列車。
5、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 成為一項革命性創舉
據拉美社報道,2018年中國一項革命性創舉就是港珠澳大橋落成,這項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工程項目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大縮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時間。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從設計到建設完工歷時14年,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5. 中國近年來的輝煌成就
截止2019年,中國的輝煌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一切,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堅持改革開放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成功開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經受住考驗和挑戰
經受住蘇聯解體、東歐劇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嚴重洪澇災害、2003年「非典」疫病災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嚴峻考驗和挑戰。通過持續努力和奮斗,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發展起來,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開啟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軍。到本世紀中葉,當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5、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6. 中國歷史成就有什麼
中國的歷史成就有很多,比如像是世界皆知的「四大發明」,可以說間接地位傳播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現代,比如「二戰」時期,中國拖住80%以上的侵華日軍,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並付出了巨大的人員犧牲和經濟破壞的代價。
7. 中國歷史成就
總體成就:創造了古文明帝國
一、天文學
1、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
2、中國古代在天體測量方面的成就
3、渾儀和簡儀——中國古代測天儀器的成就
4、中國古代的歷法成就
5、中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二、數學
1、十進位值制、籌算和珠算
2、出入相補原理
3、割圓術和圓周率
4、劉徽割圓術
5、中國剩餘定理
6、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天元術
7、內插法和垛積術
8、中國古代的無窮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學
1、中國古代的力學知識
2、中國古代的聲學知識
3、指南針和中國古代的磁學知識
4、中國古代光學成就
5、四化學和化工
6、造紙術的發明和發展
7、火葯和火葯武器
8、馳名世界的中國瓷器
9、中國古代的油漆技術和漆器
10、古代煉丹術中的化學成就
五、地理學
1、中國古代對天氣現象的觀測和理論
2、中國古代的物候歷和物候知識
3、中國古代的旅行考察事業
4、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識
5、馬王堆出土的地圖和裴秀制圖六體
6、中國古代的礦物學和采礦技術
7、中國古代對海陸變遷的認識
8、中國古代的地震測報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學
1、中國現存的幾部古代動植物志
2、中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
3、中國古代關於遺傳育種的研究
4、中國古代認識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農學
1、中國古代幾部重要農書
2、精耕細作是中國農業技術的優良傳統
3、歷史悠久的中國園藝技術
4、茶
5、中國古代養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方面的成就
八、醫葯學
1、從兩部古典的中醫名著看中國醫學的早期成就
2、中葯學的突出成就
3、中國醫學獨特的針灸療法
4、中國古代醫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脈診
5、中國古代的外科學成就
6、免疫法的先驅
7、世界第一部法醫學專著
九、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和外傳
十、紡織
1、中國古代的紡車和織機
2、中國古代的絲綢和絲織技術
3、中國古代的葛、麻紡織
4、中國古代的染色技術
十一、冶金鑄造
1、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成就
2、煉鋼技術
3、濕法冶金的起源——膽銅法
4、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十二、機械
1、中國古代的農業機械
2、中國古代原動力的利用——人力的進一步發揮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3、中國古代各種車輛、指南車和記里鼓車
4、水運儀象台
十三、建築
1、雄偉的萬里長城
2、中國古橋成就
3、世界歷史名城——唐代的長安城
4、輝煌燦爛的故宮建築
5、頤和園——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珍貴遺產
6、中國古代高層磚石建築——嵩岳寺塔和其他
7、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山西應縣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1、中國古代造船工程技術成就
2、中國古代航海技術上的成就
十五、軍事技術
1、中國古代的兵器成就
2、中國古代戰車、戰船和城防技術成就
十六、少數民族的科技成就
1、蒙古族在我國古代科學上的貢獻
2、藏族醫學的成就
3、新疆古代少數民族在農業科學技術上的貢獻
4、美麗精緻的壯布和壯錦
5、彝族的火器——「葫蘆飛雷」
8. 中國的歷史上的輝煌成就
文學成就: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文明開發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學歷史之悠久,種類之繁多,形式之豐盈,都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它反映社會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更為無數的外國學人所稱道。
在戲劇方面,遠在十三世紀,就出現了元雜劇的輝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了70部雜劇。那驚天地泣鬼神的《竇娥冤》,那輕松、明快、活潑、幽默的喜劇《救風塵》,那頌揚正義、鞭撻邪惡的公案戲《魯齋郎》,那翻卷著時代風雲的歷史劇《單刀會》等風格多樣、色彩紛呈的劇作,不僅展示了我國戲劇的豐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還把唐詩和宋詞的優點熔為一爐,把詩詞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誦擴展到配樂吟唱,將詩和歌密切地結合起來。
唐詩、宋詞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使語言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至。它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變化多樣而又嚴整有序,而時代偉人毛澤東,不僅繼承了它的優秀傳統,而且還把這一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高峰。
在小說方面,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現了"標志市民文藝樣式"的"宋話本"。元末明初又有兩部長篇小說的偉大傑作問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兩部內容博大、氣勢恢宏、人物過百的長篇巨著,享有世界聲譽。
在革命風暴中誕生、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我國現代文學(從"五四"時期的新文學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文學),以其更先進、更合理、更美好的嶄新姿態,前進在今日世界進步文學的前列。《阿Q正傳》、《子夜》、《家》、《春》、《秋》、《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風雲初記》、《保衛延安》、《紅旗譜》、《紅岩》、《東方》、《李自成》、《黃河東流去》、《第二個太陽》、《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等小說;《雷雨》、《日出》、《茶館》、《蔡文姬》、《武則天》、《文成公主》等話劇;郭沫若、艾青、賀敬之、郭小川、李季等詩人的詩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跨進世界文學的殿堂,為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學編織出更為璀璨奪目的花環。
綜觀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全貌,可以看出它的發展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漫長歷程中,文學的任務和功能歷來都受到重視。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 /FONT>479)首先提出詩(文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三國魏文帝曹丕,極重視文章的寫作,認為文章可以"經國",提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唐代的大詩人杜甫,對寫作詩歌的目的作了更直截了當的闡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對此,白居易說得更為明白:"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古代詩人、作家、文論家這些關於文學任務和功能的論述,對後來的創作實踐和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毛澤東和鄧小平在批判地吸收歷代有關文學功能的主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提出了更明確、更為群眾歡迎的響亮口號: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解放區的文學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成就,新中國的文學特別是新時期的文學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
二、我國文學歷來是勇於進取,在形式和體裁上不斷創新或推陳出新的開放型文學。比如,詩歌的發展是由四言詩而五言詩、七言詩,由古體詩而近體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的發展是由先秦散文而漢賦、駢文而"古文運動"中的古文,到了現代,散文的種類和形式,真可謂千姿百態、色彩紛呈。在體裁上,由唐詩、宋詞、元曲而明清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總之,幾千年的文學發展表明,我國文學在藝術形式和體裁上,總是處在不停的運動中,在不斷地創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點,中華民族是一個理性化程度較高的民族,能夠全面、辯證、成熟地對待文學形式和體裁上的創新和革命。某一新的藝術形式和體裁出現後,並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藝術形式和體裁,而是允許各種藝術形式和體裁自由競爭。比如,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在詩歌領域里占據主要地位後,但五言詩和四言詩並沒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們提倡新詩,但舊體詩創作依然很興旺,詩與詞的比翼雙飛、共存共榮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詞在詩歌領域里佔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詩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們也是齊頭並進的兄弟或姊妹。
9. 中國歷史以來的偉大成就
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建國60年,中國的科技日新月異。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中國的科技技術蒸蒸日上,為發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鄭和七次下西洋、張騫通使西域、李時珍 《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利瑪竇《坤輿萬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