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廣東成果

廣東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17 00:20:35

A. 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果及未來新科技的發展有哪些

一、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成果:

1、收入方面

40年來,廣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增長下行中保持就業穩定,減貧成就巨大,現行標准下的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脫貧,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

7.8%。40年間,我國居民用31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5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萬元大關邁進。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小康生活。

2、衣食住行

改革開放前,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吃飯靠糧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磚房,交通靠步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收入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舒適的穿衣體驗,吃上也開始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瓜果四季常有。

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和新房子,用上了現代化的傢具,出行方式的選擇也多了很多種,公交,地鐵,私家車,高鐵飛機等等,不管是去哪兒,總能在24小時到達。

3、體育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體育新的時期,明確了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政策措施和戰略思想,中國體育開始回到社會主義體育發展的正確軌道。79年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

2018年,國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發展成果所帶來的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體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37個;獲得世界冠軍3319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以上;創超世界紀錄1125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6.4%。

二、未來新科技的發展

1、科技增量發展

一線城市裡面廣州的增量空間是最大的,衡量一個城市有沒有未來,最大的衡量就是增量空間有多大。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規模已經達到極限,反觀廣州1400萬的人口規模,相對北上來說還有1000萬的增長空間,廣州也還有部分建設用地待啟用,這些因素讓廣州具備增量機遇。


2、產業競爭發展

珠三角是個多核地帶,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呈現「諸侯爭霸」的情況,不像上海幾乎可以稱霸長三角,北京在華北一城獨大。兩天前重新核算的GDP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GDP首超廣州,兩者都是2萬億上下的規模。

城市實力旗鼓相當,各地政府間對於吸引優秀企業自然會有競爭壓力,迫使政府改善營商環境,企業更有活力。矽谷是一個多核的結構才有這么多創新企業出現。珠三角有這么多企業出現,也是因為它是一個多核的結構。

3、生態科技發展

廣州能夠崛起有兩個秘訣,一是包容,二是空調。空調改變了熱帶地區的生產環境,提高地區的生產能力,近十年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情況,例如美國底特律出現負增長,而佛羅里達人口數量和經濟體量的增長都很突出。中國的經濟重心有南移的跡象,廣州得到發展。

(1)廣東成果擴展閱讀:

廣州開放成果記錄

2019年1月8日,中國科技最高領獎台上,廣東刷新歷史。45個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居全國第四,佔全國比例達15.79%,創歷史最高。

預計2018年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5%,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制定實施「科技創新十二條」等創新政策,首次出台《廣東省關於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多項改革創新舉措。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72.5%和68%。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大勢所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廣東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B. 廣東省國家級分等成果轉換

(一)建立廣東省省級農用地等指數與實際標准糧產量的相關關系

採用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確定廣東省省級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經濟等指數與實際標准糧產量的回歸方程。

自然質量等指數與實際標准糧產量回歸方程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東卷)

利用等指數與實際標准糧產量回歸方程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東卷)

經濟等指數與實際標准糧產量回歸方程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東卷)

(二)確定省級農用地等指數向國家級農用地等指數平衡轉換參數

按照等指數與標准糧產量的回歸方程,確定省級等指數向國家級等指數平衡轉換規則如下:

國家級自然質量等指數=省級自然質量等指數×0.7268+1236.84

國家級利用等指數=省級利用等指數×0.4438+882.58

國家級經濟等指數=省級經濟等指數×0.4796+1146.72

(三)確定廣東省分等成果國家級等別

依據上述省級農用地等指數與國家級農用地等指數平衡轉換規則,計算各匯總單元的國家級等指數,按照200分的等間距確定國家級自然質量等,按照100分的等間距初步確定國家級利用等和經濟等,其結果如下:

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指數(Yzr0)在2030~3819之間,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在11~19等之間;

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指數(Yly0)在1124~2141之間,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在12~22等之間;

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指數(Yjj0)在1249~2151之間,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在12~22等之間。

根據上述等指數轉換得出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利用等和經濟等均整體偏低。按照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標准樣地和折算研究中的產量數據,即廣東省農用地標准糧產量的區間為502~1496千克/畝,需要對上述得到的初步國家級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和經濟等指數進行調整:

國家級自然質量等指數:Y國家級=2.2225(Yzr0)-2503.6,得到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為13~30等;

國家級利用等指數:Y國家級=1.9548(Yly0)-1193.2,得到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為11~30等;

國家級經濟等指數:Y國家級=2.1894(Yjj0)-1730.6,得到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為11~30等。

轉換建立省級等別和國家級等別的對應關系,分別形成自然質量等、利用等和經濟等的省級等別與國家級等別對應關系統計表(表3-36~表3-38)。

表3-36 廣東省省級等別與國家級等別對應關系統計表(自然質量等)

續表

表3-37 廣東省省級等別與國家級等別對應關系統計表(利用等)

續表

表3-38 廣東省省級等別與國家級等別對應關系統計表(經濟等)

續表

C. 主要成果

一、劃分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

在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的基礎上,按照空間、時間和成因為主要因素,參照著名的典型礦床進行劃分,共劃分出五種預測類型和14個礦床式。預測類型分別為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熱液型、風化型(殘坡積型)和火山-沉積型。主要是沉積型礦床,其次為火山-沉積型和層控型,熱液型、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資源較少。沉積型、火山-沉積型和殘積坡積型重晶石礦容易識別,層控型重晶石呈充填交代脈狀、浸染狀、囊狀等形式產出。14個礦床式分別為:秦巴式、大河邊式、湘黔式、石榴村式、李坊式、宋官疃式、潘村式、譚子山式、大豁落井式、鏡鐵山式、鋪溝式、大池山式、南庄坪式、象州式。

二、典型礦床研究

在礦床類型與礦產預測類型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26個典型礦床,分別為貴州天柱大河邊,湖南貢溪,廣西三江板必重晶石、來賓市洪江,湖北省隨縣柳林,四川省城口縣巴山,陝西省安康市石梯,甘肅省肅北大豁落井、文縣東風溝,福建永安李坊,安徽石榴村、石橋,浙江臨安冷田邊,湖北枝城南庄坪,四川彭水,河南汲縣大池山,陝西勉縣鋪溝,浙江紹興西裘,廣西象州縣潘村,山東宋官疃,湖南譚子山、秀山,甘肅鏡鐵山,廣西象州縣寺村,扶綏縣思同、鹿寨黃冕,廣東水嶺,報告中抽取了15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礦床,並對其進行了所屬的成礦區帶、區域成礦條件、礦體特徵、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與總結,繪制了成礦模式圖。

三、成礦區帶研究

根據成礦的構造背景及成礦作用性質、產物及強度等礦化信息,劃分了中國重晶石礦Ⅲ級成礦區帶。討論了各成礦區帶的劃分原則,給出了區域成礦構造背景及礦產預測類型、規模和成礦時代,共劃分出九個成礦省和23個Ⅲ級成礦區帶。

四、礦集區及成礦遠景區研究

在典型礦床及成礦區帶研究的基礎上,綜合構造背景、岩相古地理及成礦條件等因素,劃分出九個重晶石礦礦集區,分別為甘南-陝西南-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黔東-湘西-桂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鄂西南-川東南-黔中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邢台-汲縣-運城層控(內生)型重晶石礦集區、安丘-臨沭-含山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閩西南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熱液型重晶石礦集區、錫鐵山-鏡鐵山-青銅峽火山-沉積型重晶石礦集區、桂粵瓊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集區。礦集區的劃分基本反映了沉積型、層控(內生)型、火山-沉積型、熱液型、風化(殘坡積)型重晶石礦礦床的自然分布和成礦的集聚區,表現了我國重要重晶石聚集區的基本特徵。對五個資源潛力在2000萬噸以上重要找礦遠景區的資源潛力進行了分析,初步預測重晶石礦遠景資源量10.2億噸。可作為化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種成礦規律與礦產預測的基礎。

D. 廣東省近兩年以來重大的經濟建設成就

1、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3、"三農"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
· 5、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 7、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外經貿快速增長
· 9、"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成效顯著
· 11、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 13、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增強
· 15、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 17、公共衛生體系基本建立
·18、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
· 20、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績突出
· 22、重視維護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 24、正確認識和處理新時期的社會矛盾
· 26、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成效·2、總體經濟實力跨上歷史性新台階
·4、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6、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跨越
·8、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
·10、民營經濟發展迅猛
·12、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步伐
·14、各項改革不斷深化
·16、文化大省建設取得新成果,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19、努力構建和諧廣東
·21、"十項民心工程"成效明顯
·23、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
·25、切實加強信訪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7、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統計圖表

E. 廣東省科學院的研究成果

1978年以來,兩院取得科技成果2926項,其中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868項。2006-2010年,兩院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家專利優秀獎2項。
兩院與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等30個地市政府或科技部門簽訂了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協議。在佛山、深圳、廣州、東莞建立了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在惠州、柳州等地建立了9個技術轉移中心。2009年起中科院與廣東省實施全面戰略合作,2009-2010年實施合作項目1600多項,累計新增產值525億元,新增利稅81億元。

F. 廣東省國家級分等成果

通過省級-國家級農用地分等成果轉換模型的轉換,形成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分等成果體系。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共分18個,最高30等,最低13等。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共分20個,最高30等,最低11等。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共分20個,最高30等,最低11等。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等別面積分布見圖3-37-圖3-39。

圖3-37 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面積分布圖

圖3-38 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面積分布圖

圖3-39 廣東省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面積分布圖

G. 廣東強市放權改革取得什麼成果

改革開放40年來一直敢於先行先試、走在全國前列的廣東,正謀求在新時代下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

截至2017年底,廣東市場主體已突破1000萬家。在廣東官方看來,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是新時代廣東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集成工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該省正加快建設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廣東省司法廳在2017年7月將9項行政許可、6項其他事項委託廣州、深圳實施,3項行政處罰下放到廣州、深圳兩市實施。委託實施的9項行政許可涉及律師事務所(分所)、司法鑒定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以及律師執業、變更、注銷許可等事項;下放的3項行政處罰主要集中在司法鑒定領域。

強市放權也體現在《廣東省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之中,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該措施對省許可權范圍內的12類工業產品實行「先證後核」審批模式、4類工業產品實行「承諾許可」審批模式。相關8項行政審批和14項服務事項下放委託廣州、深圳等市實施。

經充分研究論證,廣東省政府於2018年1月決定將78項省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各地級以上市實施,賦予各市政府更多自主權。其中,行政許可35項、行政處罰6項、行政徵收1項、行政檢查5項、行政確認4項、行政裁決1項,其他職權26項。23項採取依法下放實施,55項採取委託實施。

至此,廣東強市放權改革將202項省級政府部門微觀審批管理職權,下放為由地市實施,涵蓋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科教文衛、生態環境等領域。

得益於放權,中國製造業大市佛山近兩年累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630億元。佛山官方更提出2018年力爭在此基礎上再減負不少於100億元,把佛山打造成為全國製造業的成本窪地。

H.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匯總成果

(一)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

1.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成果

廣東省共劃分農用地自然質量等13個,從6等到18等。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呈正態分布,主要集中在13~16等,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9.0%,其中以14等地和15等地為最多,都佔22.7%,16等地和13等地分別佔19.6%和14.1%;12等地和17等地分別佔6.7%和9.0%;11等地和10等地分別佔2.8%和1.2%;9等、8等和18等地均不到1%,分別佔0.7%、0.2%和0.3%;7等地佔0.1%;6等地最少,還不到0.01%,僅有134.0公頃,主要分布在韶關樂昌的石灰岩地區,18等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島的吳川、雷州和遂溪。

1)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全省分布狀況圖

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面積分布情況參見圖3-22~圖3-25。

圖3-22 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面積比例圖

圖3-23 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面積圖

圖3-24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自然質量等別面積圖(1)

圖3-25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自然質量等別面積圖(2)

2)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地級市分布狀況表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分布狀況參見表3-32。

表-323 自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廣然質量等面積匯總表

2.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成果

廣東省共有農用地利用等別13個,從3等到15等。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呈正態分布,主要集中在8~10等,佔全省耕地面積的61.4%,其中8等、9等、10等地分別佔19.7%、23.3%和18.5%;其次為11等地和7等地,分別佔11.3%和10.1%;12等、6等、13等、5等地分別佔7.2%、4.5%、2.3%和2.0%;4等地和14等地分別佔0.8%和0.3%;3等地和15等地最少,不到0.1%。3等地主要分布在清遠陽山、清新北部以及韶關的乳源等石灰岩地區,15等地主要分布在湛江地區光溫潛力最高的吳川,部分分布在地處燈塔盆地的東源。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6等以下的農用地主要分布於石灰岩地區、山地的坑田和梯田以及沿海低圍田(咸酸田),主要分布在韶關的乳源和樂昌,清遠的陽山、連南、連州和清新的北部地區,以及江門、珠海和汕頭的鹽漬化地區;高等地主要分布在精耕細作、農業栽培技術成熟的潮汕沖積平原的高圍田區、河流沖積平原的河邊田以及丘陵山地的垌田區,主要有茂名的高州、信宜,梅州的興寧、梅縣和梅江區,河源的東源縣和源城區以及肇慶的高要市,尤其是興寧、信宜、高州、梅江區,86%以上的農用地是12等和13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出於對經濟利益的追求,糧食種植粗放,現實糧食產量較低,相對其自然質量等別,珠江三角洲的利用等別整體下降。雷州半島由於降水、乾旱等自然條件的限制,糧食生產水平也不高,雖然其光熱條件全省最好,經過利用水平修正以後其利用等相對自然質量等整體下降。從整體水平來講,茂名地區由於具有優越的光熱條件和成熟的農業栽培技術等雙重優勢,其糧食產量水平較高,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最高,茂名87%以上的農用地在11等以上,基本都在8等以上。梅州地區30%以上的農用地在12等以上,60%以上集中在9~11等,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較高。肇慶和河源地區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也相對較高。潮汕地區耕地利用等別比較集中,整體利用水平較高,90%以上的耕地在8~10等。湛江地區雖然光熱條件好,潛力水平全省最高,但由於乾旱缺水以及土地利用水平比較低下等原因,其利用等相對自然質量等整體下滑,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居中。全省農用地利用等別分布規律與全省水稻實際產量分布狀況基本一致。

1)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分布狀況圖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成果詳細情況見圖3-26~圖3-29。

圖3-26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面積比例圖

圖3-27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面積分布圖

圖3-28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利用等面積圖(1)

圖3-29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利用等面積圖(2)

2)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地級市分布狀況表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利用等分布狀況參見表3-33。

表3-33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利用等面積匯總表

3.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成果

廣東省共有農用地經濟等別10個,從2等到11等。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也是呈正態分布,主要集中在4~7等,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6.8%,其中以5等地為最多,佔24.8%,4等、6等和7等地分別佔17.5%、20.3%和14.2%;3等、8等和9等地分別佔6.5%、9.2%和4.2%;2等地和10等地分別佔2.2%和1.1%;11等地最少,僅佔0.1%。2等地廣泛分布在粵北山地丘陵區、粵中南丘陵山地區,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濱海低圍田。高等(10等、11等)地主要分布在鑒江流域的信宜、高州和化州,燈塔盆地的東源,興梅盆地的興寧、梅州和梅縣,南雄盆地的南雄和始興,潮汕平原的榕城和潮南以及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山等地。

由於同一作物的成本因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區的同一作物,其成本也會隨著時間變化,因此,經濟等別沒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規律和現實意義。

1)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全省分布狀況圖

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別成果匯總詳細情況參見圖3-30~圖3-33。

圖3-30 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面積比例圖

圖3-31 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面積分布圖

圖3-32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經濟等面積圖(1)

圖3-33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經濟等面積圖(2)

2)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地級市分布狀況表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經濟等分布狀況參見表3-34。

表3-34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經濟等面積分布表

(二)廣東省農用地分等省級匯總成果

根據國家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要求,廣東省分等成果省級匯總是以1∶5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圖件,綜合考慮所對應的縣級和市級圖斑的分等結果,對全省土地利用現狀圖圖斑進行圖斑分割或圖斑添加操作,以分割或添加後的省級圖斑作為省級分等單元圖,匯總圖斑等別指數由下一級對應圖斑的等別指數面積加權綜合而成,匯總圖斑面積是下一級對應圖斑面積相加之和。綜合的同時保持全省分等等別數不減少,保持了全省分等成果體系的完整性。匯總成果在分布和應用上更具宏觀性,能滿足國家實現全國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需要。省級匯總成果同省級成果一致,保持了等別序列的完整性。綜合後的等別體系如表3-35所示。

表3-35 廣東省農用地等別省級匯總概況表

匯總前後各等別面積分布見圖3-34~圖3-36。

圖3-34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省級匯總前後自然質量等面積對比圖

圖3-35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省級匯總前後利用等面積對比圖

圖3-36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省級匯總前後經濟等面積對比圖

閱讀全文

與廣東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