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的科研成果
發明專利和獲獎
1. 發明專利「一種苊衍生化合物及其用途」,2002.6;
2. 發明專利「制備苊衍生單一手性物的方法」2002.7;
3. 發明專利「從雜醇油或混合戊醇中同時分離提純外消旋光學戊醇、光學活性戊醇、異戊醇的方法和裝置」, 2002.8
4. 發明專利「環境情報快速感應型靶向式控制釋放微囊」,2001
5. 國際專利「 Functional particl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plasma treatment methods」, 2002
6. 發明專利「固定微生物的多孔膜微囊載體」,2002
7. 發明專利「用新型硅橡膠復合膜製造低醇或無醇原汁發酵酒精飲料的過程技術」,2002
8. 發明專利「緻密皮層-多孔支撐層聚合物復合膜的一種製造方法」,2002
9. 發明專利「固定微生物的多孔膜微囊載體及其制備方法」, 2003
10. 發明專利「智能化手性拆分親和膜及其制備方法」,2003
11. 發明專利「細胞壞死信號識別型智能給葯載體」,2004
12. 國家二類新葯鹽酸布替萘芬新葯證書,2002
13.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城市垃圾制有機復合磷肥新技術3萬噸/年工業性試驗」,2003
14. 教育部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2
㈡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學院科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項; 2008至2012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4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新聞與傳播研究》上發表文章52篇,SSCI和A&HC18篇,大大提升了我院在學校及全國高校中的學術聲譽和學術競爭力。在「211叢書」中出版的許多著作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獲得了國家、教育部、四川省等不同等級的社科成果獎。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共6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共計32項;以及教育部優秀教材獎、省教育廳獎等其它獎多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比較文學) 。
㈢ 飽倍兒真的是四川大學的科研成果嗎怎麼會商業化。
任何減肥葯都不管用,要是管用韓紅嘉玲早就瘦下來了。
㈣ 杜學元的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參加編輯。
2、《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參加編輯。
3、《教育大詞典?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4、《現代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編(3),撰寫3萬字。
5、《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獨立,67.8萬字。1996年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地區教育圖書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6、《新中國教育改革研究》,重慶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近6萬字。1999年4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編(3)。2000年6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8、《教育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9、《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3萬字。
1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3萬字。
11、《女童教育實踐與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執行副主編(3),參加撰寫5萬余字。
12、《中國現代文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約5萬字。
13、《中國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1)。2001年5月獲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4、《人的本質?素質?素質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2萬字。
15、《中國師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近8萬字。
16、《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重慶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編(2),參加撰寫2萬余字。2003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17、《中外女童教育簡史》,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獨著,26.7萬字。2002年7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8、《當代中國掃盲和農村成人教育的回眸與前瞻》,2003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參加撰寫2萬字。
19、《外國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獨著,78.6萬字。2005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同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優秀婦女讀物」稱號。
2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5萬字。
21、《楊賢江年譜長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寫(1),撰著12萬字。該書收入潘懋元、華長慧、宋恩榮主編,喻立森執行主編的《紀念楊賢江誕辰110周年叢書》。
22、《戴續威教育論著選》,2005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合作編撰(1),全書21萬字。
(二)論文
◆1986年
1、《關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體系問題》,熊明安、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1986年第1、2合期
◆1989年
2、《試論教育與文化變遷的關系》,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5期。第59—65頁。
◆1991年
3、《淺談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第6期,第25—30頁。
◆1996年
4、《淺談<福翁百話>的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118—124頁。
5、《淺談雷培鴻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載廣西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會編《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997年
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第82—88頁。
7、《維新運動時期梁啟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第89—91頁。
8、《加強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女童教育發展——川北地區農村女童入學及輟學問題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1—55頁。
9、《發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質——大巴山、米倉山地帶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輝、湯澤生、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6—59頁。
◆1998年
10、《對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報告》,《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56—59頁。
11、《對川北某重點師范學校女生素質的調查》,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84—90頁
◆1999年
12、《試論中日近現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點及其成因》,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第23—29頁。
13、《近代廣西壯族師范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署名「杜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56—61頁
14、《試論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試論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6、主持承擔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現狀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0年
17、《大學素質教育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頁。
◆2001年
18、《我國西部邊遠地區女童失學原因調查與對策》,洪顯利、劉電芝、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2003年
19、《貧困山區中學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劉偉斌、杜學元、黃魁耀,《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20、《老年女性教育問題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學的調查分析》,范瑣哲、杜學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cation (HK),2003(16).
22、《加強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杜學元、賈貴州,載葉上雄主編《教育強省——科教興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004年
23、《民國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審視: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比較》,杜學元,《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頁。
24、《淺談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成因》,杜學元,《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99—102頁。
25、《論小城鎮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構》,吳立保、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頁。
26、《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女子高等教育》,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第4期,90—93頁。
27、《高校教師聘任制管窺》,孫剛成、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0月(中),第75—77頁。
28、《簡論網路教育與教育機會平等》,何岸、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1月(下),第7—8頁。
29、《高校專業設置雷同問題淺析》,何岸、杜學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頁。
30、《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劉偉斌、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第146—148頁。
31、《張瀾教育思想評析》,杜學元、龔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頁。
32、《新中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曾慶紅、杜學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154—156頁。
3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盧長娥、杜學元,《中國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
34、《略談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劉偉斌、杜學元,《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頁。
35、《略論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王勇、杜學元,《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0—15頁。
36、《盧作孚的職工教育思想及其啟示》,王小紅、杜學元,載劉重來主編《盧作孚社會改革實踐與中國現代化研究》,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
◆2005年
37、《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學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杜學元、沈堰奇,《西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74—78、89頁。
38、《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西安歐亞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39、《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張曉琳、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第99—101頁。
40、《論我國助學貸款的改革與發展展望》,曾慶紅、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03—105頁。
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鄭利波、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第116—118頁。
42、《從人的主體性談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的方式》,吳薇、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125—127頁。
43、《斯坦福大學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啟示》,王勇、杜學元,《教育與現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頁。
44、《教育勞動及其生產性投資》,鄭海波、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第4期。第29—32頁。
45、《淺談在外國教育史學科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范瑣哲、杜學元、肖韻,《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58—60頁。
46、《中學生學習壓力源的社會學分析及其對策研究》,合作(2),《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頁。
47、《外國教育史教學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杜學元、范瑣哲,載楊孔熾主編、黃仁賢副主編《百年跨越——教育史學科的中國歷程》,鷺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8、《異曲同工——莊子與盧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孫剛成、杜學元,《河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78—79頁。
49、《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延安大學學報》(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頁。
50、《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代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某縣為例》,張軍、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頁。
51、《小城鎮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觀探析》,劉青秀、賈雲鵬、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頁。
52、《美日兩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比較研究》,杜學元、杜永紅,《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頁
53、《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婦女低教育探究》,嚴敏、杜學元、金珺,《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頁。
54、《羌族民俗與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學元,《貴州民族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頁。
55、《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陳元、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2005年第4期,第89—92頁。
◆2006年
56、《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教師職業聲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王新兵、杜學元,《教師教育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頁。
57、《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發展觀》,王新兵、杜學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頁。
58、《教育價值的回歸——從功利到人格完善》,張忻、杜學元,《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134—137頁。
59、《試論我國觀念文化變遷對教師專業化的影響》,吳薇、杜學元,《教育現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頁。
60、《淺談民俗對女童教育的影響》,杜學元、吳立保,《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頁
61、《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頁。
62、《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入學機會不均等》,杜永紅、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頁。
63、《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初探》,嚴敏、杜學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頁。
64、《荀子和亞里斯多德音樂教育觀之比較》,張忻、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18—120頁。
65、《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21—123頁。
66、《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反思當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鄭海波、杜學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14—118頁。
67、《留守兒童初級社會化中家庭功能弱化問題研究》,劉繼強、杜學元,《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112—114頁。
68、《試論農村中學債務問題》,周蘭英、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頁。
69、《中國男女分校與同校之爭的歷程、主要分歧及啟示》,杜學元,《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85—90頁;《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頁。
70、《曾國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學元、王新兵,《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頁。
71、《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啟示》,張麗、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頁。
72、《論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周蘭英、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頁。
73、《試論我國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曹兆文、杜學元、蘇濟,《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27—30頁。
74、《凸現教師魅力型權威,構建和諧教育》,杜學元、張忻,《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1—2頁。
75、《論胡宏的教育哲學思想》,陳小明、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頁。
76、《行政導向下的我國大學學術權力》,陳小明、杜學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頁。
77、《論大學校訓》,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頁;《高等教育研究》(西華大學),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2006年第2期,第16—19頁。
78、《論高收費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與市場化運作》,趙秋、杜學元,《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7期,第55—57頁。
79、《高等教育收費制實施中的教育機會不平等》,李敏敏、杜學元、趙秋、李江淘,《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年第6期,第6—7頁。
80、《對現行高校生師比要求一致性的質疑》,易莉、杜學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頁。
81、《徐特立教師論及其當代價值》,周蘭英、杜學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頁。
82、《唐君毅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杜學元、張忻,《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頁。
83、《試論應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周蘭英、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頁。
84、《淺談我國高校應建立學術休假制度》,高建華、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頁。
85、《經濟轉型時期確定教師合理報酬初探》,劉飛燕、杜學元、徐安興,《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頁。
㈤ 李洪濤的科研成果
主要科研項目及成果:主持教育部資助項目1項,工程科研項目2項,參與錦屏、瀑布溝和向家壩等國家重點工程科研項目10餘項。目前主持的主要在研項目:(1)基於能量原理的爆破地震效應及安全評價(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2)綿竹市綿遠河徐家壩堰塞湖處理工程應急處理方案設計(3)瀑布溝水電站伽哩俄呷料場開挖爆破舍勒村民房振動安全監測。目前參與的主要在研項目:(1)向家壩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爆破試驗及爆破安全監測,(2)大崗山水電站壩頂以上邊坡工程爆破試驗及爆破安全監測,(3)大崗山地下洞室開挖爆破試驗、爆破安全監測及圍岩松動圈檢測,(4)復雜地質條件下水電站超大型地下廠房開挖關鍵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中水集團資助),(5)復雜地質條件下高陡邊坡穩定分析及施工技術研究(中水集團、四川省資助)(6)大型調壓室豎井群岩爆、有害氣體施工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中水集團資助)獲得的主要科技成果獎勵:(1)2008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2008年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2008年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提名。最近五年中擔任的主要課程:鋼結構,鋼結構課程設計,水利土木工程施工。最近五年發表的主要論著:近五年在國內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參編書籍一本,主要有:(1)李洪濤, 盧文波, 舒大強, 楊興國. 隧洞開挖爆破地震反應譜特徵研究. 爆炸與沖擊, 2008, 28(4):331-335(2)李洪濤, 楊興國.利用窗函數進行爆破振動功率譜的平滑化. 爆破器材, 2008, 37(5):1-3.
(3)李洪濤, 盧文波, 舒大強. 朱傳雲. P波作用下的襯砌混凝土爆破安全振動速度研究. 爆炸與沖擊, 2007, 27(1):34-39. (4)李洪濤, 盧文波, 舒大強. 不同類型鑽孔爆破的地震反應譜特徵研究. 東北大學學報, 2006, 27(SUPPL):103-106. (5)李洪濤, 盧文波, 舒大強. 小波分析在爆破振動加速度推求中的應用. 爆破器材, 2006, 35(5):4-7.(6)李洪濤, 朱傳雲, 盧文波, 舒大強. 白蓮河水庫第二溢洪道自潰壩爆破拆除振動安全監測. 爆破, 2006, 23(3):78-80.(7)李洪濤, 舒大強. 爆破震動衰減規律影響因素分析.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5, 38(1): 79-82. (8)鄭娟, 李洪濤. 施工機械對地下洞室開挖方法的影響.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05, (10): 44-46.迄今為止獲得的主要榮譽:四川大學青年骨幹教師,水利水電學院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四川省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優秀學員。現任學術兼職:四川省工程爆破協會會員,四川省水電工程學會施工專委會會員
㈥ 李文澤的科研成果
一、專著
夢溪筆談全譯(合作),45萬字巴蜀書社,1996
《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宋文學部三、遼金文學部,240萬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該書總共1200萬字,由曾棗庄先生主編,本人任副主編之一,曾獲2000年國家圖書獎)
宋代語言研究,36萬字北京線裝書局,2001
《宋人年譜叢刊》(合作),500萬字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二、論文
遼代的官方教育及科舉考試制度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4
司馬光文集版本考述台灣大陸雜志,99卷2期。
宋代語言中的同義詞聚合四川大學學報,2001、1
宋代的文字學宋代文化研究第4輯,巴蜀書社,2001
現存司馬光集版本考四川圖書館學報,2001、2
深裘大馬歌悲風——金代詩詞文學創作論略四川大學學報,2002、4
宋代公牘用語例釋漢語史研究集刊第5輯,巴蜀書社,2002
金代女真科舉考試制度研究四川大學學報,2003、3
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金代文學創作論宋代文化研究第11輯,北京線裝書局,2002
㈦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的科研成就
學院一直堅持教學、科研、藝術創作並重的原則,在教學與科學研究上取得了長足進步。近五年來,學院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項,境外合作研究項目5項;出版高質量學術專著近40部,在全國中文核心刊物及CISSI來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60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獲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擁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2007年5月,學院創辦了《藝術》學術刊物。同時,學院高度重視將學術研究、藝術創作成果合理運用於教學中,針對學生學術研究能力、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學院推行了「專業拓展計劃」,由學院教師或校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導師,以項目制為基礎展開藝術研究和藝術創作,取得良好效果。
㈧ 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的科研成果
2005年,學院縱向和橫向項目科研經費都達到了歷史新高,科研的發展和科研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為學院的學科建設和各項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年度SCI收錄論文8篇,EI收錄論文38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組織專題學術講座十餘場,聘請兼職教授9人。2005年8月,在蘇顯渝教授的全力引薦下,我院有幸邀請到現任國際光學學會副主席,德國Münster大學生物物理實驗室主任,國際生命科學中的光學學會創始人和第1、2任主席,現任該學會名譽主席的Gert von Bally教授來我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術訪問和交流活動。
2005年,我院在縱向項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院黃卡瑪教授獲准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蘇顯渝教授獲准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1項。另外在部、省級項目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㈨ 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科研成果
學院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制定了「十五」至2010年科技工作發展規劃。據不完全統計,從1984年至今,學院共承擔,完成科研項目230餘項。其中,「八五」攻關項目、「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部、委項目39項,總科研經費超過億元。已鑒定的科研成果70餘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CDZS系列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MDSL多通道數字同步記錄儀」,「DRS航管雷達模擬機」),獲省部級獎30餘項。獲成都市科技進步獎和其他獎20多項。累計發表論文5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出版其他書籍50多本。
㈩ 四川大學化工學院的科研成果
化學工程學院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獲國家教育部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學院主編教材獲國家一、二等獎共計8項。
科學和工程研究方面,學院建立了從化工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轉化、從化工工藝開發到化工設備設計的一體化科研體系。化工學院的基礎研究集中瞄準學科前沿,在多相流傳遞過程、反應工程、膜科學與分離工程、分子計算化學與反應動力學模擬、冶金工程與設計、生物柴油與可再生能源、等離子化工、構型反應裝置與催化劑工程、電子材料、低碳技術、化工過程裝備等領域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團隊。近四年,學院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面上基金18項,並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973」、「863」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基金支持;累計發表SCI/EI論文530餘篇。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攻關項目及部(省)級科研項目6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發明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億利達科學技術獎1項,發明專利150餘項。2010-2013年,到校科研經費累計超過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