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電子政務現狀
一、電子政務現狀
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
根據 《 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顯示:我國共建成各類網站 694 200 個, 上網計算機總數 4 950 萬台, 上網用戶總人數 11 100 萬人,。
我國域名總數 ( 包括我國國家頂級域名 CN 和COM , NET ,ORG 等通用頂級域名) 為 2 592 410 個, 與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 3.8% , 18.1% , 19.0% 和 40.0% 。
雖然我國信息化基礎設施總數很大, 增長速度較快, 但互聯網路的普及程度目前還很低, 發展空間仍非常大。
2、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網站建設已初具規模。
根據 《 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顯示:我國 CN下注冊的域名數為 1 096 924 個, 其中以 GOV.CN 結尾的英文域名總數為 23 752 個, 與同期調查的 16 326 個相比增長了 45.5% ; 以行政區域名結尾的英文域名總數為 37 167 個, 與同期調查的 15 765個相比增長了 135.8% 。
我國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 CN 下注冊域名數增長勢頭強勁, 不同部門區域網已搭建完成, 有些地區城域網的雛形已基本形成。
3、政府部門內部的信息化和資源共享促使辦公效率大幅提高。
許多地方政府, 如上海、 深圳、 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電子政務為核心內容的數字化城市或數碼港計劃。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 顯示:政府日常辦公事務與網站相關服務結合比較緊密和非常緊密的政府網站比例為 47.6% ; 一半及以上 ( 包括全部) 的信息通過網站進行發布的政府網站比例為 51.0% ; 政府新聞和統計數據 / 資料查詢的更新頻率最高, 每周 ( 含每周) 以內更新的政府網站比例分別為 62.6%和 42.0% ; 更新頻率在 6 個月以上所佔比例較高的有 「 友情鏈接」 、 辦事指南 / 說明」 「 表格下載」 等。
4、政府網站的服務內容更加豐富, 功能不斷加強, 雙向互動性有所提高。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 顯示: 在信息服務提供方面, 大多數的政府網站提供 「 部門介紹 ( 66.3% ) 」 「 政府職能 / 業務介紹 ( 61.2% ) 」 「 法律法規 / 政策 / 文件 ( 60.4% ) 」 「 政府新聞 ( 59.4% ) 」 。
政府網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務有 「 政府信箱」 「 留言板」 「 投訴 / 舉報 / 信訪」「民意調查 / 意見徵集」 , 比例分別為: 45.8% , 40.0% , 38.0% 和 30.2% 。
二、我國電子政務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 對電子政務的認識上還存在誤區:
把電子政務僅僅當作政府部門的計算機化, 把工作與電子政務割裂開來, 不重視軟體的開發和政府業務流程的整合, 而是用計算機系統去模仿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 結果很多政府部門的計算機設備成為高級打字工具, 或者成為一種擺設, 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簡單地把電子政務等同於政府上網,以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 法規和條例搬上網路就萬事大吉, 沒有把傳統的政務工具和網路服務有機結合起來, 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部分政府公務員擔心發展電子政務會對自身的既得利益構成威脅, 對電子政務有抵觸、 消極情緒;
由於長期以來不少政府機關已經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官僚主義思想與作風, 對公文旅行、 文山會海等現象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2、 電子政務發展缺乏整體性規劃和統一性標准 :
由於我國電子政務是在各級政府、 不同部門中零散進行的, 條塊分割較為嚴重, 缺乏統一規劃, 使得大部分建成的電子政務系統模式不統一, 彼此之間很難實現互聯、 互通、 互利用、 互操作。
一味追求國外技術和設備的先進性, 缺乏統一標準是主要原因。目前, 跨部門、 跨地區對數據互聯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電子政務標准化已成焦點問題。
補充:
電子政務:運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
B. 未來中國電子政務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時代
C. 未來中國電子政務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時代,針對電子政務發展的新方向,政府需要將履行職責和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協調起來,找到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實現最佳實踐的目標。在面臨技術體系架構需向雲計算轉變,建設重點需從流程信息化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轉變,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從公開、共享、市場、安全四個方面整體推動,如此一來,相應的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建設計劃以及實踐標桿,都需要匹配復合型人才,並且由集中統一的制度實施保障。
l 技術體系架構需向雲計算轉變
雲計算將是未來電子政務技術體系架構的重要方向。互聯網對電子政務發展的技術體系架構產生了重大影響,電子政務技術體系架構在開始建設的時候,是沒有互聯網這個因素的,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計算模式發生重要改變,雲計算資源利用率高,成本節約,模式改變集中體現就是雲計算。此外,模式的轉變對於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事物是多樣性、分階段的。向雲計算轉變,方向毫無疑問,但在實際建設中,需要從長期經濟發展和業務發展角度統籌考慮,需要從五年十年的角度,考慮哪個方式經濟上是最合算的,哪個方式業務是最可以持續的,而不是單單追求理想中的最佳模式。再者,感測技術、軟體技術和內容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履行職責,不管是公共服務,還是社會管理,都需要掌握更多的數據信息,感測技術為政府掌握更多信息,支撐履行職責創造了條件。社會公眾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在大幅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加強社會管理,都需要對既有軟體系統重新思考。互聯網帶來了海量數據,需要內容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管理和利用。既有的信息管理的技術和系統需要適應這個變化,需通過新技術來變革。
l 建設重點需從流程信息化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轉變
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是「政務」。電子政務要全面支撐政務部門履行職責,滿足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各項需求。目前,中央政府正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改革的實施,簡政放權目的是什麼?第一、著力提升政府效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與公共服務水平。第二,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增強政府服務和監管的有效性,簡政放權行政權力下放不等於不管理不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政務支撐政府履職需要從原來的流程出發轉變向政務本質出發。
l 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從四個方面整體推動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據信息的數量在急劇增長,做好信息資源管理變得尤為重要。在「互聯網+」時代,對於政府數據信息來講,四個基本原則依然不能改變,第一是公開,第二是共享,第三是市場,第四是安全。不管概念如何變化,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也好,大數據也好,
「互聯網+」也好,這四點依然是基本原則,公開、共享、市場、安全四個原則缺一不可,如果只偏重一個方向,發展中必定會出現問題。
l 電子政務的最佳實踐借鑒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程,發展歷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績,由於歷史條件,技術條件等各方面制約,中國電子政務建設也走了一些彎路。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中國電子政務的未來,最佳實踐變得更加重要。最佳實踐首先要有方向,沒有方向最佳實踐無從談起,需要認真梳理,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需要從政府履行職責和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協調起來,找到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為了實現最佳實踐的目標,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有發展戰略。確定電子政務的發展目標、原則和方向。第二,要有發展規劃。要把重大任務予以明確,找出實現目標的困難和解決的措施。第三,要有建設計劃。不僅要有年度計劃和項目計劃,還要建立一套評價和實施的指標體系,來規劃和監督計劃的實施。第四,要有實踐標桿。發展方向是抽象的,如何實現是關鍵,從國際到國內,電子政務建設有很多成功案例,需要將這些成功案例做好總結,從具體的行動決策和技術架構總結為有普遍規律性、理論性、操作性的實踐參考。第五,要有復合型人才。電子政務的持續發展需要高端的復合型人才,人才的積累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過程,未來要以CIO制度為基礎,推動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第六、要有集中統一的制度保障。集中統一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貫徹落實是難題,電子政務發展較好的地區和部門,很重要的就是做到了集中統一,所以集中統一的制度保障十分重要,金鵬信息網格化軟體。
D. 中國電子政務可以帶來哪些效益
提高政府的監管質量,
推進政務公開,促進廉政、勤政推進政務改革
推進政府信息的向公眾開放
創造服務型政府
提高政府辦公效率和改善國家的資源管理
E.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的目 錄
北京東城區數字政府建設框架及建設現狀 14
基於政府門戶網站建設U型電子政府 20
青島市電子政務管理機制創新與實踐 29
基於互聯網的地方電子政務建設模式 39
地方政府網站發展回顧與十二五展望 46
地方電子政務網路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58
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幾個模式 73
新疆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84 上海電子政務頂層設計探索與實踐 92
地方電子政務建設的動力系統與推進機制 105
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評估 115
探索電子政務運維服務外包的新機制 130
以行政服務標准化推進電子政務 139
江蘇「三網融合」發展對策研究 146
地方政府數據中心發展模式研究 154 北京東城區社會服務管理網格化 165
網路問政與地方政府管理創新 175
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比較研究及對策分析 186
政府主導 構建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 196
地方旅遊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及思路 204 共享政務信息資源 公開透明行政權力 210
以管理創新帶動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217
杭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探索和實踐 226
統籌協調 推進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247
推進應急數據標准建設 提升政府應急管理能力 257
附 錄
2010中國電子政務大事記
後記 296
F.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1、起步階段 內容舉例單向發布信息 特點建立網站
2、單向主動階段 內容舉例發布信息;提供有限服務,如填表 特點政府主動,客戶被動
3、雙向互動階段 內容舉例報稅或民意測驗特點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實現某項政府服務
4、政務處理階段 內容舉例納稅、登記注冊及社保 特點政府業務在線進行,24 x7小時
電子政務尚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電子政務的概念也在發展之中。既使是電子政務發展最快的國家,能夠做到雙向互動或事務處理的電子政務項目尚不足30%,能對現有政府形態實施電子政務改造的就更少。因此,電子政務的發展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而且,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
各級政府部門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電子政務先行是未來20年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爭取後發優勢的重要內容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加快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是「十六」大報告對全黨提出的一個歷史性課題
根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評估報告,在130個發展電子政務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在第90名到100名之間,總體上處於落後水平。
探索試驗階段(1973 -- 1983)
周總理批示「要積極推廣電子計算機應用」
電子計算機在政府部門的初步應用
國家經濟信息主幹系統初創階段(1984 -- 1992)
1987年宋平主持組建國家信息中心
此後國家經濟信息系統成立
初步發展階段:「三金工程」和「政府上網」工程
(1993 -- 2000)
1993年的金橋、金卡、金關工程;1996年成立了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1999年1月,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聯合40多家部委共同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
網路應用的快速發展階段(2000年10月至今)
確定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電子政務先行的戰略
中國電子政務論壇
G.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國內研究者將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階段進行了歸納,認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專業領域信息化、政府上網工程實施和全面電子政務建設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辦公自動化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政府辦公使用計算機、傳真、列印、復印機等現代辦公設備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等協助處理信息,從而提高辦公效率和質量;
第二階段為專業領域信息化階段,從1993年至1998年,此階段是政府為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計算機聯網、應用工程在專業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為金字工程建設。起步於1993年啟動的「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現已發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稅、金財、金盾、金審、金貿、金農、金保等;
第三階段是政府上網工程階段,從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聯合40多家部委辦局發起召開的「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標志著我國正式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並把當年確定為「政府上網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截至2002年底,各級政府在gov.cn上注冊的域名數量就達6686個,已經建成的琳琅滿目的政府門戶網站數量達4929個。國家各部、委、辦、局以及地市級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網站,一些經濟中心城市的政府網站已初具規模;
第四階段為全面建設和理性發展電子政務階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以中辦發〔2002〕17號文件轉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對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的指導思想、建設原則、目標、任務和措施等作出具體部署,我國電子政務開始以戰略性的地位納入政府行動計劃,即全面建設電子政務階段。2003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抓緊推行電子政務,按照統一規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統一標准、保障安全的原則,逐步建成電子政務體系的基本框架。特別是從2004年起,各級政府相繼調整了電子政務發展策略,開始實施「冷」處理。中國電於政務建設在辦公自動化和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己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入了統籌規劃、整合創新、穩步推進的階段。《2005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報告》明確提出,2005年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任務是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明確現階段中國電子政務的戰略定位和在未來國家行政體制改革中的作用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中央與地方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關系原則,理順電子政務運行管理體制。在繼續推進重點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電子政務系統運行管理體制,加快制定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范項目立項、招投標、工程監理等,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有關部門已經啟動《電子政務法》的前期調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報送國務院法制辦。業內人士將2006稱為「電子政務務實年」,至此,中國電子政務建設也由此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和理性發展的階段。
H. 國內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就目前來說,信息技術在我國各級政府中的應用起步較晚,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時間還不算長,特別是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情況更是如此。雖然近年來,計算機的應用在各部門的發展很快,但總的來說,在政府內部業務流的計算機化方面我們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政府內部業務流的計算機化是政府實現對用戶服務信息化的基礎,把政府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面向用戶的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結合起來,綜合加以考慮和規劃,充分利用我們的後發優勢,爭取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由於電子計算機在政府中的應用時間不長,在我國政府各部門中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一種有利於電子政務和信息化發展的計算機文化。電子政務的發展,無論在它的內容和方法上,將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社會阻力。特別是當電子政務的發展與某些部門或集團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當電子政務的發展影響到少數人的權利和利益的時候,當電子政務要求政府行為更加透明而使得貪污、瀆職不易發生的時候,這種阻力更為突出。因此,在電子政務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克服形形色色的社會阻力是電子政務能否成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以政府業務而為主線發展電子政務
從國外的情況看,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在電子政務的發展中均以政府的業務流為主線,一個一個地實現政府業務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強化現有的政府結構。
以政府的業務流為主線就是根據輕重緩急將政府職能中帶有不變性的業務流一個一個地計算機化和網路化,既滿足了政府的急需,又有利於政府的職能轉變和政府的重構。
以政府業務流為主線發展電子政務實際上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給政府重新「梳一次辮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業務流的「辮子」先梳理出來。等到按照優先順序把「辮子」梳完了。一個電子政務的總體結構就出來了。那些沒有梳進「辮子」的業務流就是要轉變的政府職能;而那些沒有梳進「辮子」的部門就是要調整的政府機構。
2.以標准化和規范化的方法發展電子政務
我國大大小小的政府機構數以萬計。如此巨大的電子政務建設規模,如果採用個體經濟的辦法任由部門各自開發自己的系統,不僅浪費大量的資源和時間,而且由於缺乏標准和規范,政府之間、政府部門之間的各種系統勢必難以兼容,信息資源難以共享。
實際上,電子政務中包含許多的標准「零部件」,如人事、財務、計劃、公文、檔案、日程安排、國有資產、器材、圖書資料、考勤管理及政府網站等等,不下數十種。如果這些「零部件」都規范化和標准化並由企業來開發,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資源,而且可以形成和支持一個相當大的軟體產業。「零部件」規范化和標准化的關鍵則在於政府業務過程的規范化和數據模型的標准化。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電子政務的標准化和規范化並不一定都需要通過行政命令來實現,有些可以通過技術政策來引導和推進,有些則可以依賴於市場的作用,讓市場佔有份額大的產品成為事實上的標准或規范。建立政府與企業某種形式的夥伴關系有可能使雙方都從中受益。
其實,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並不一定非要政府投資不可。政府的職責是完成法律賦予的職能,不是信息系統的開發。因此,在電子政務的發展中,政府的角色是准確地提出對信息系統的要求,實現對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系統開發的任務應該留給企業去做。如果每一個政府部門都建立一支隊伍去搞部門的系統開發,不但成果不能商品化,而且為內部人員非法修改系統和犯罪提供了機會。
金鵬信息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I. 結合具體事例說說你如何看待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已經取得成績和不足
一、中國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的現狀和特點
(一)取得的成績
總的來說,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已經開始從起步階段邁入整合階段。整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行業垂直系統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橫向整合;三是垂直系統與屬地部門系統的整合。從而實現各層級政府之間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無縫、條塊之間有機結合。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和運行體制、預算體制不完善,組織機構缺乏落實,職能配置及其運行方式不明確。二是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開發利用的水平低。由於受我國條塊分割體制的影響,已建設的應用更多的只是處在傳遞政府信息和辦公室自動化等低層次、簡單應用上。部門自成體系現象嚴重,跨部門應用系統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隔離成一個個獨立的「孤島」。大多數跨部門的重點業務系統被牽頭部門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資源共建、共享模式沒有達成共識,自建、自用和自成體系的電子政務建設模式明顯,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人為地割裂成了一個個「孤島」。三是建設和應用發展不平衡,應用系統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效率低。四是法律法規和標准化工作嚴重滯後,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呈現的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特徵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1)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部署已經完成
(2)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越來越明確
(3)電子政務建設的整體思路越來越清晰
(4)對電子政務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成效也越來越突出。
二、西方國家電子政務發展與應用的特點
電子政務作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5個應用領域中的首要應用。西方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雖然每個國家面臨的具體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有所不同,每個國家在建設電子政務方面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具體策略有所不同,但各個國家在建設和發展電子政務過程中卻表現出了許多共同特徵,都有基本相同的戰略目標:蘊含了共同的基本理念;注重營造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環境;注重電子政務建設與行政改革的有機結合;注重全面負責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機構的建立;以改善政府的社會服務作為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遵循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建設規律。金鵬信息電子政務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