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崔保華的主要業績
長期堅持金融研究與實踐,撰寫了大量有理論指導和實際應用價值的論著,曾先後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工會積極分子,1995年受到邯鄲市公安局嘉獎,業績突出。其《對縣域銀行金庫設置及其保衛工作的設想》1992年該成果稿被中國工商銀行邯鄲分行《信息調研與咨詢》第四期刊登,1993年被中國人民銀行保定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金融教學與研究》第二期刊登。1995年此成果稿在全國財稅金融投資改革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上被評為二等獎優秀論文,收入《優秀論文集》並頒發榮譽證書。該成果稿還先後入選《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中國跨世紀戰略文獻》、《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中國改革成果通報》(並獲榮譽證書)、《中國社會科學文庫》、《當代領導科學文獻》、《今日的輝煌》、《共和國改革與建設五十年鑒》等學術著作。又論文:《關於疏通基層銀行儲蓄渠道穩定金融秩序的思考》,1997年6月、9月和1998年4月份分別入選於《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今日的輝煌》,99年3月、、5月、7月份分別入選於《中國知識文選》、《中國改革發展論文集》、《中國發展研究文庫》等學術著作。作者傳略入錄《97當代改革英才各界名人》、《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中華科技咨詢專家指南》、《中國專家大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名人錄》、,中華驕子·專業人才卷》(世紀珍藏版)、《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大辭典》、《中華百年》、《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世紀語錄--專家5000言簽名大典》《當代中國人才庫》等辭書。
崔保華 助理經濟師。男,漢族,出生於1955年4月,山東省臨清市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河北銀行學校,現任中國工商銀行館陶縣支行科員。系「中國未來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專利技術投資開發集團」科技咨詢專家顧問,「世界華人交流協會」理事、「當代改革發展理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1972年11月在館陶縣慶征入伍,197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10月調入銀行,1986年3月畢業於河北銀行學校(金融專業),至今從事銀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建設。主要論文《對縣域銀行金庫設置及其保衛工作的設想》發表於《信息調研與咨詢》1992年第4期和《金融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期,1995年在「全國財稅金融投資改革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獲二等獎,被收入《優秀論文集》,還先後入選《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中國跨世紀戰略文獻》、《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中國改革成果通報》、《中國社會科學文庫》、《當代領導科學文獻》、《今日的輝煌》等學術著作。論文《關於疏通基層銀行儲蓄渠道、穩定金融秩序的思考》於1997年6月、9月和1998年4月分別入選《中國當代學者論文精選》、《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今日的輝煌》等學術著作。1996年9周其個人辭條被《』97當代改革英才各界名人》台歷選入,1997年4月被《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選入,1998年5月被《中華科技咨詢專家指南》錄人,1998年8月被《中國專家大辭典》編入,1998年10月被《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編入,1998年12月其事跡被收入《世界名人錄》大型權威辭書。1999年4月被《中華驕子·專業人才卷》(世紀珍藏版)、《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大辭典》編入,6月被《中華百年》1999年世紀經典選入,7月被《中華魂·中國百來領導英才大典》、《世紀語錄——專家5000言簽名大典》編入、8月被《當代中國人才庫》(二)選入。
② 周建忠的人物成就
1、《當代楚辭研究論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楚辭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
3、《楚辭評介》,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楚辭與楚辭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5、《蘭文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6月版;
6、《楚辭學通典》(與湯漳平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7、《楚辭考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版。 1、《楚辭與楚辭學》,《雲夢學刊》2004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 2期全文轉摘
2、《屈陶異同論》,[台]《中國文化月刊》2004年第2期
3、《明代楚辭要籍題解》,[台]《書目季刊》2003年第2期
4、《2000年楚辭要籍題解》,《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
5、《屈原「自沉」的可靠性及其意義》,《貴州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 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6期轉摘
6、《楚辭黃昏意象發微及影響研究》,[台]《古今藝文》2003年第4期
7、《蘭花的文化內涵與儒學的人格定位》,《東南文化》2003年第7期
8、《屈原「愛國主義」研究的歷史審視》,《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
9、《屈原放逐問題證辯》,《南都學壇》2002年第4期
10、《〈九歌〉要籍解題》,《東南文化》2002年第7期
11、《宋代楚辭要籍題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6期
12、《〈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學刊》2001年第1期
13、《〈天問〉要籍解題》,《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14、《〈離騷〉「求女」研究平議》,《東南文化》2001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全文復印
15、《二十世紀中國楚辭研究著作總目》,《雲夢學刊》2001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復印
16、《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考論──兼論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歷史研究》2000年第5期,《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10期摘錄
17、《楚辭課題研究史》(八),《雲夢學刊》2000年第3期
18、《楚辭課題研究史》(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4期
19、《猗猗九畹易消歇 奕奕百畝多淹留──蘭花栽種歷史考述兼釋〈楚辭〉之「蘭」》, 《東南文化》2000年第9期
20、《論二十世紀楚辭研究的第二個高潮──抗日戰爭時期的楚辭研究》,《中國文化研 究》1999年第2期;收入胡經之編《論藝術創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年12月第1版
21、《「蘭意象」原型發微》,《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
22、《近二十年楚辭研究的回顧及反思》,[台]《中國國學》第二十六輯,1998年11月版
23、《千古離騷有馨香──關於楚辭研究的跨世紀思考》,《社會科學報》 1997年3月20 日第4版
24、《二十世紀楚辭研究的第一個高潮》,《中州學刊》1997年第5期
25、《關於楚辭研究的對象審視與歷史回顧──楚辭研究一百年》,《貴州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復印
26、《當代楚辭學者簡論》,《雲夢學刊》1994年第2期
27、《楚辭課題研究史》(六),《河北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6期全文復印
28、《自學專攻 別開生面──何光岳楚辭研究述評》,《吉首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復印
29、《我是這樣走上研究屈原之路的──〈當代楚辭研究論綱〉寫作甘苦談》,《社會科學報》1993年7月29日第2版
30、《楚辭課題研究史》(三),《求索》199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復印
31、《一九九一年國內楚辭研究平議》,《山西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復印
32、《當代楚辭著作評論平議》,《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4期全文復印
33、《一九九一年楚辭研究平議》,《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2年第6期
34、《新文化史派、新還原論研究的總結之作──從「蕭兵」現象看蕭兵新著〈楚辭的文化破譯〉》,《甘肅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2期全文復印
35、《楚辭課題研究史》(一),《泰安師專學報》199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4 期全文復印
36、《金開誠的〈楚辭〉研究論析》,《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5期
37、《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十四年(1978-1991)復印「楚辭學」論文分析研究》,《高校社科情報》1992年第3期
38、《當代楚辭學漫議》,《中州學刊》199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8期全文復印;收入《楚辭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年9月版
39、《一九九0年國內楚辭研究平議》,《泰安師專學報》1992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復印
40、《屈原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鳥瞰》,《天津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41、《當代楚辭學術會議概論》,《綏化師專學報》199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復印
42、《綜合融通 高屋建瓴──湯漳平、陸永品〈楚辭論析〉評介》,《中州學刊》1991年第3期
43、《出入中西 縱橫古今──毛慶〈屈騷藝術新研〉評介》,《江漢論壇》1991年第3期
44、《中國屈原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述評》,《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11期全文復印
45、《交叉 滲透 拓展──「當代楚辭學」發展綱要》,《南通師專學報》199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5期全文復印
46、《〈離騷〉題意解說類覽及反思》,《文史哲》1990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復印;《山東社會科學情報》1991年第1期全文轉載
47、《屈原: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徵》,《社會科學報》1990年8月23日第2版
48、《白雨齋論詞的楚辭尺度》,《學術交流》1989年第5期
49、《曹植對屈賦繼承與創新的動態過程》,《江西社會科學》198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12期全文復印
50、《元代楚辭學論綱》,《南通師專學報》1989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0年第1期轉摘
51、《困難?突破?超越──新時期屈原研究述評》,《雲夢學刊》1989年第1期
52、《元代散曲「嘲諷屈原」通論》,《中州學刊》1989年第3期;《文學遺產》1989年第5 期轉摘;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8月版
53、《試論才子佳人小說婚姻觀念的演變》,《南通師專學報》198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5期全文復印
54、《「伯夷」通考──兼釋〈楚辭〉〈史記〉有關疑義》,《喀什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55、《批隙導? 力探奧秘──戴志鈞〈讀騷十論〉評述》,《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2期
56、《說「都」》,《學術論壇》1985年第6期
57、《論顏延之的文學創作》,《山東師大學報》198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5年第21 期全文復印;《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2期轉摘;《中國文學研究年鑒》(1986)摘錄介紹;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8月版
58、《「二謝」的人品與文品》,《學術論壇》198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3年第12期全文復印;《中國文學研究年鑒》(1984 )摘錄介紹
59、《〈國殤〉祀主辨》,《四川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武漢師范學院《中學語文》1983年第10期轉摘
60、《也談屈原的思想──與李鳳儀先生商榷兼談以諸子研究屈原思想的得失》,《克山師專學報》1982年第2期 1、獨立承擔的《五百種楚辭著作提要》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江蘇省委「333工程」研究課題;
(3)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
2、參與主持的《楚辭學文庫》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重點項目;
(2)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
3、主持的《新世紀高等師范學院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研究》
(1)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2)全國高等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3)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4、《中國當代楚辭研究史》入選江蘇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5、《屈原模式與民族精神》入選江蘇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6、《中國當代楚辭學者評傳》入選江蘇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7、《楚辭傳播學》入選省高校文科科研項目
8、《屈原生平研究》被列為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1、《大學語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2、《大學語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版;
3、《中國古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4、《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5、《大學語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6、《中國古代文學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江蘇省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85年);
2、國家教委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三等獎(1994年);
3、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4年);
4、中國屈原學會十年屈學研究一等獎(1994年);
5、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1995年);
6、江蘇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6年);
7、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
8、江蘇省委「333工程」專家(1998年);
9、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
10、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0年);
11、南通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
12、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
13、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年);
14、南通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
③ 吳敬的成就
1992年4月30日,撰寫的《科學技術是振興企業的關鍵》一文,在河南省工業經濟管理學會首屆 學術研討會上,被評為二等獎,並入選《河南工業經濟探索與實踐》一書;
撰寫的《產品質 量是營銷的重要環節》一文,獲1992—1993年度全國市場營銷學優秀論文獎;
撰寫的《淺談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文化》一文,入選《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一書。
同時,先後被聘為河南省工業經濟管理學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營銷學研究所客座研 究員,中國文化藝術開發研究院兼職幹事。
④ 華林的論文成果
1、《明清雲南彝文檔案史料評述》,載於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雲南民族古籍論叢》第一輯,1992年12月。
2、《明清西南土司承襲制度和文書》,《貴州文史叢刊》1994年第4期。
3、《雲南省縣級檔案館聲像檔案管理工作概述》,《雲南檔案》1994第6期。
4、《彝族古代文字檔案史料研究》,《思想戰線》1995年第3期。分別被《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民族研究動態》1996年第2期檢索。
5、《論尤中教授的學術特點》,載於《尤中教授從事學術活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
6、《論雲南古代彝族漢文檔案史料》,載於《東陸學林》第五輯,雲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7、《雲南民族地區婦女生育健康探析》,載於《以婦女為中心的生育健康》論文集,中國社科出版1995年4月。
8、《論傣族古文字歷史檔案》,《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該文為《民族研究動態》1996年第1期檢索。
9、《論彝族社區群與生育健康》,《生育健康與社會科學通訊》第13期。
10、《珍貴的西南古代彝族金石檔案》。《貴州文史叢刊》1995年第6期。該文被《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檢索;《民族研究動態》1996年第2期檢索。
11、《論〈徐霞客游記〉的雲南少數民族史料研究價值》,載於《'94中國雲南徐霞客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
12、《傣文歷史譜牒檔案研究》,《思想戰線》1996年第4期。該文被《新華文摘》1996年第10期檢索,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檔案學》季刊1996年第4期全文轉載。
13、《發窩鄉生育健康現狀與對策》,載於《以社區為基礎的生育健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14、《介紹改善民族貧困村婦幼保健狀況的一個項目》,載於《以社區為基礎的生育健康》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15、《雲南少數民族漢文歷史石刻檔案評述》,《民族研究動態》1996年第3期。
16、《論雲南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的開發利用》,《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該論文被評為'96北京國際圖聯大會學術論文徵文優秀論文。
17、《錄像磁帶檔案及其管理》,《雲南檔案》1997年第1期。
18、《彝文歷史譜牒檔案探析》,《思想戰線》1997年第3期。
19、《論雲南少數民族文字古跡的保護與搶救》,《雲南圖書館》1997年第三期。
20、《雲南省少數民族醫學史料與婦女保健》,載於《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生育健康》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21、《明代屯田制度對雲南彝族的影響》,載於《中國民族史研究》論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該文為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中宣部、中國科學院專家選編的《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一書摘要刊載。
22、《雲南古代少數民族文字石刻檔案述評》,《西南民族學學報》1997年第3期。
23、《德宏州傣族傳統醫學與生育健康初步調查》,《生育健康與社會科學通訊》第21期。
24、《論珍貴的傣族歷史石刻檔案》,發表於檔案學全國核心刊物《檔案學通訊》1997年第4期。
25、《納西族歷史石刻檔案評述》,載於《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寶典》一書,團結出版社1998年9月。該論文為中共中央黨校、全國報紙理論宣傳研究會、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評為優秀論文。
26、《試論傣族傳統醫葯學的開發與利用》,《思想戰線》1998年10月。
27、《從科技檔案管理學談主幹課程建設與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問題》,載於雲南大學改革教育思想、加強素質教育論文集《世紀末的思考與探索》,雲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
28、《彝文歷史文書檔案述評》,載於《當代中國檔案學文庫》(一),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9月。
29、《雲南少數民族傳統宗教與健康》,載於《社會與健康》,中國社科出版社2000年6月。
30、《科技檔案管理學教學法》,《雲南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
31、《〈傣族傳統醫學與生育健康〉課題研究報告》,《生育健康與社會科學通訊》第28期。
32、《雲南少數民族無形文化的保護與搶救》,《思想戰線》2000年增刊。
33、《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內涵及構成研究》,載於《當代中國檔案學文庫》(二),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10月。
34、《雲南少數民族金石檔案及其技術保護》,載於《當代中國檔案學文庫》(二),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10月。
35、《藏文歷史檔案研究》,《西南邊疆民族問題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36、《簡論數字化檔案館的建設問題》,《21世紀的社會記憶--中國首屆檔案學博士論壇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37、《西部大開發與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保護政策研究》,《檔案學研究》(國家級核心刊物)2002年第2期。
38、《中小型圖書館信息數字化建設的途徑與對策研究》,《新千年的大學圖書館-功能、發展趨勢與國際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39、《西南少數民族石刻歷史檔案的現狀與保護研究》,《思想戰線》2003年第2期。
40、《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研究述評》,《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
41、《壯族原生歷史檔案略述》,《廣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42、《論藏文歷史檔案的發掘利用》,《中國藏學》2003年第4期。
43、《論企業檔案目標管理中的管理制度建設問題》,《思想戰線》2004年增刊。
44、《珍貴的西南少數民族金文歷史檔案》,《民族譯壇》2004年第4期。
45、《論少數民族古籍的檔案界定》,《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
46、《論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檢查基礎材料的管理問題》,《思想戰線》2005年增刊。
47、《論教學規章制度的建立與本科教學質量的控制》,《思想戰線》2005年增刊。
48、《西南少數民族石刻歷史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
49、《2005年教指委年會暨十四屆檔案學專業系主任聯系會議共識與指導》,《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
50、《200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年會會議述評》,《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
51、《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建設》,《中國檔案》(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5年11月。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52、《論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的數字化技術保護》,《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6年4月。
53、《分割與聯系--以,〈科技檔案管理學〉為例探討檔案學專業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
54、《企業檔案數字化管理研究》,《蘭台薈萃--雲南省檔案學術論文集》,雲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5月。
55、《西南少數民族文字科技歷史檔案研究》,載於《第八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會議暨首屆中國傳統手工藝論壇論文集》,2006年9月21日。
56、《論圖書館學、檔案學和信息學專業本科課程一體化建設與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問題》,《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7年第1期。
57、《雲南民間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流失及其保護對策研究》,《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28日。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檔案學》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58、《珍貴的西南少數民族文字石刻歷史檔案》,《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7年第4期。
59、《論啟發式教學在科技檔案管理學中的實踐運用》,《檔案學通訊·增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
60、《論檔案學與圖書館學、信息學專業課程設置一體化建設問題》,《蘭台世界》(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8年第1期。
61、《檔案學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與創新》,《中國檔案》(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8年4月。
62、《論模塊教學理論在檔案學專業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運用》,《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
63、《論檔案學專業實踐技能實習基地的建設與運作問題》,《蘭台世界》(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8年7月。
64、《論檔案學專業本科教育中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載於《源於實踐服務全局——蘭台工作縱橫》論文集,中國檔案出版社2008年8月。該論文獲得國家檔案局徵文一等獎。
65、《論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工作中應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
66、《論亟待搶救保護的雲南民間少數民族口述歷史檔案》,《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9年第1期。
67、《論流失海外雲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的歷史與現狀問題》,《蘭台世界》2009年1期。
68、《流失海外納西族東巴經檔案文獻保護研究》,《雲南檔案》2009年2期。
69、《論西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流失海外的保護與追索問題》,《四川檔案》2009年2期。
70、《西南少數民族醫葯歷史檔案文獻的發掘利用問題》,載於《西南古籍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71、《藏文金石歷史檔案研究》,《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09年第5期。
72、《雲南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載於《信息社會與多元化--雲南省圖書館百年館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73、《雲南少數民族檔案遺產保護機制的構建》,《中國檔案》(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10年第2期。
74、《論我國瀕危少數民族檔案遺產的保護問題》,《檔案管理》(檔案學類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
75、《流失海外少數民族檔案文獻追索問題研究》,《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
76、《論文化遺產搶救背景下的西部少數民族原生歷史檔案保護問題》,載於《耕耘之道——2010蘭台探索》論文集,中國檔案出版社2010年7月。該論文獲得國家檔案局徵文一等獎。
77、《少數民族檔案遺產研究》,《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
78、《論少數民族非物質檔案遺產的搶救問題》,《蘭台世界》2011年2期。2011年1月15日。
79、《雲南少數民族檔案遺產流失及其整合性保護研究》,《思想戰線》(核心期刊),2011年第3期。2011年5月15日。
80、《雲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檔案遺產流失保護研究》,載於《西南古籍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81、《西部大開發環境下的少數民族檔案遺產流失及保護研究》,《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11年第4期。2011年7月18日。
82、《西南民族倫理歷史檔案研究》,《思想戰線》(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15日。
83、《西部瀕危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保護研究》,《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13年第1期。
84、《論<科技檔案管理學>教學中的理論實踐化問題》,《蘭台世界》2013年3期。2013年3月12日。
85、《文化遺產框架下的西部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研究》,《檔案學通訊》(檔案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8日。
86、《西部民族歷史文獻多元性研究》,《思想戰線》(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15日。
87、《現代化進程下的納西檔案文獻遺產保護》,《中國檔案》(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2013年8月15日。
87、《論〈徐霞客游記〉對麗江風貌的文獻報道價值》,載於王文成等編《雲南徐學研究文集》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⑤ 中國科學發展與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創新成果
上網路查一下就知道咯
⑥ 21世紀我國新時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神舟五號升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2、神舟六號升空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
神舟六號飛船是中國第二艘搭載航天員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
3、「嫦娥三號」,成功登陸月球
嫦娥三號探測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個探測器,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嫦娥三號探測器由月球軟著陸探測器(簡稱著陸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簡稱巡視器,又稱玉兔號月球車,英文:Yutu,或Jade Rabbit)組成。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
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布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2016年8月4日,嫦娥三號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其拍攝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
據悉,這些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學信息,照片和數據向全球免費開放共享。
4、神舟七號升空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5、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2013年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中國「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連續第四次獲得冠軍。
2015年5月,「天河二號」上成功進行了3萬億粒子數中微子和暗物質的宇宙學N體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後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
同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粒子數最多的N體數值模擬;11月16日,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公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連續第六度稱雄。
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使用中國自主晶元製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號」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達拉斯發布,中國超算「天河二號」位列第四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一世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七號
⑦ 張向東的主要成就
黨建方面的論文,如發表在《黨建文匯》1985年第5期的《黨內應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1990年第10期《黨建文匯》的《幹部談話形式種種》,1991年第2期《黨建文匯》的《應當設立黨建合理化建議接受部門》,1989年第5期《幹部與人才》的《要注意考察幹部的廉潔情況》,1990年第3期《幹部與人才》的《淺議企業中層行政幹部任免程序問題》,白山出版社出版的《基層黨建工作的理論與實踐》一書的《加強各級班子建設,防止和反對「和平演變」》,1995年10月發表的《大政工做好,新形象樹好》,獲省輕工業廳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1996年4月發表的《針對合資企業特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被收入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編輯的《企業文化成功實踐與探索》一書,獲第一屆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論文一等獎;1996年《黨建文匯》第4期的《黨組織要適應合資企業的特點開展工作》,獲該刊二等獎,被收入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一書(第二集),並被摘錄於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一書;1997年7月撰寫的《淺談新建合資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問題》獲第二屆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論文一等獎。人才研究方面的論文有:1989年8月《中國人才報》的《關於用生產力標准考核幹部的一些思考》,1989年《幹部與人才》雜志增刊號的《婦女人才的理論研究亟待加強》,1986年8月河北省委組織部編印的《第三梯隊建設調研文章選編》一書的《既用才,也要幫才》。工運理論方面論文有:1997年8月在河北省貫徹落實《勞動法》經驗交流會上交流了《認真簽訂、嚴格履行集體合同,當好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的主角》的經驗,1997年9月在全國輕工煙草系統工會工作總思路專題會議上發表了《淺談工會工作總思路在基層的貫徹》一文。此外,在天津《支部生活》、上海《支部生活》、內蒙古《黨的教育》、北京《支部生活》、遼寧《刊授黨校》、上海《組織人事報》等報刊上發表一些文章。主編並出版了《把競爭機制引入幹部人事管理》一套三冊內部讀物、《員工摯友》(1--3)三集,與他人合著《電影與觀眾》一書,參與主編《黨務工作匯集》第十、第十一、第十二集。著述目錄收入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專家論文選集》一書。
⑧ 潘雲的個人成就
1990年11月在浙江教育學院主編的《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上發表英語論文「表示最高級意義的幾個特殊句型」,該文於1996年被收於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編的科教興國叢書《中國教育文庫》一書;「世界地理教學中滲透鄉情初探」是市五中向常熟市教研室申報的教科研項目,該文於1995年發表於《蘇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期。1997年在陝西師范大學主編的《中學地理教學參考》7-8期合刊上發表「『中國的人口』一課數據運用的嘗試」,該文曾在1996年榮獲蘇州市優秀地理教學論文二等獎,1997年全國第一屆優秀地理教學論文有獎徵稿活動一等獎;分別入選西南財經大學主編的《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和中國經濟出版社主編的《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
1997年組織學生參加常熟市教委主辦的迎香港回歸中學生政史地知識競賽,輔導的參賽選手榮獲初中組一、二等獎,高中組三等獎。其傳略於1997年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收於《中國網路學者傳略》辭書。
⑨ 於奇智的科研簡況
1. 後「後現代」 《讀書》94.10.
2. 走向當代的近代監禁——評述福柯的《監視與懲罰》 《中國書評》(香港)94.11.
3. 福柯人論之分析——從知識考古學的觀點看 《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95.8.
(被張問《從社團看羅馬公私法的分野》引用)
4. 性—一個揮之不去的惱人話題(筆名:一水) 《西南工商報》95.7.22.
5. 尋找新方法 《中國書評》(香港)96.5.
6. 後現代思想家G.德勒茲 《國外社會科學》(雙月刊)96.5.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與哲學史》(月刊,1996.11.)全文轉載,亦被《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中「後現代主義的建設性向度(王治河)」一文引用,後以摘要形式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8月版),編入李惠國與黃長著主編《重寫現代性――當代西方學術話語》,獲《國外社會科學》創刊200期紀念優秀論文獎)
7. 精神與人生 《重慶青年報》96.10.11.
8. 思, 或此或彼 《讀書》96.12.
9. 福柯及其生平、著作和思想 《國外社會科學》(雙月刊)97.1.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月刊,1997.3.)全文轉載,編入李惠國與黃長著主編《重寫現代性――當代西方學術話語》,被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哲學卷)介紹)
10. 社會科學研究與知識增長 《社會科學報》97.1.30.
11. 新儒家代表——馮友蘭 《馮友蘭研究》(第一輯, 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選)蔡仲德 編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第478-491頁,97.6.
12. 吳宓的二馬之喻 《紅岩》(雙月刊)98.1.
(收入《多維視野中的吳宓》重慶出版社2001年版)
13. 理解與誤解:福柯在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98.2.
14. 試論福柯的「人文科學考古學」 《哲學研究》(月刊)98.3.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月刊,98.6.)全文轉載,被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哲學卷)介紹)
15. 傳統考古學與福柯考古學(法文:L』Archéologie Habituelle et l』Archéologie Foucaldienne)《法國和外國哲學雜志》(Revue Philosophique)(法國巴黎,季刊,總第1133期)99.2. (A&HCI(《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PhilosopherIndex收錄))。
16. 《傅科》自序(台灣三民書局東大圖書公司99年10月版)
17. 創制概念的德勒茲 《視覺21》(雙月刊)2000.8.
18. 《福柯 褶子》譯後記:德勒茲,創制概念的哲學大師
19. 褶子論或新萊布尼茨主義的誕生(筆名:一水) 《中華讀書報》2001.11.7. 《世紀中國》(網刊)2001年11月26日轉載
20. 何洋《墨家辯學》序二(海南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1. 人智慧地經商著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2.3.
22. 《凝視之愛——福柯醫學歷史哲學論稿》後記
23. 晃動在自由冒險中的背影 《二十一世紀》(香港)2002.6.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總第三期轉載,《世紀中國》(網刊)2002年第8期轉載)
24.哲人的人文化成《二十一世紀》(香港)2002.8.
25.哲學的僭越《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9.5.
26.寫在哲學邊上――德里達與解構《文景》2003.3.
27.薩特與造反理性觀《二十一世紀》(香港)2003.4.
(該文完整版載《二十一世紀》(香港)網路版2003.8.)
28.列維:知識分子的使命《現代哲學》2003.4.
29.思想的下沉者――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其人其書《文景》2003.5.
30.造反與理性――論薩特的知識分子政治實踐觀 《知識分子論叢》第1輯:《公共性與公共知識分子》(許紀霖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1.解構策略下的「大學」《二十一世紀》(香港)2003.6.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總第二十九期轉載,《世紀中國》(網刊)2004年第8期轉載)
32.五月風暴與造反機器《東方》2003.12.
33.煩惱與煩惱者,《中國現象學網》(網刊)
34.簡說張岱年天人合一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5.
35.慾望機器《外國文學》2004.6.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月刊,2005.1.)全文轉載)
36.關於康德啟蒙運動問題的福柯論說 《法國哲學研究》第1輯,人民出版社,2005.3.
37.銷魂試驗與生存美學《福柯與酷兒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版)導讀
38.癲狂與權力:福柯、康德與現象學《法蘭西思想評論》第1卷(啟蒙與當代法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5. 1.人權是一種新帝國主義嗎?(列維納斯著),《中國現象學網》(網刊)
2.我們傳播越多,卻了解越少(丹尼爾著),《世紀中國》(網刊)2003年第4期
3.慾望與快感 (德勒茲著),《世界哲學》 2005.1.
4.什麼是啟蒙運動? 《世界哲學》 2005.1. 1.傅科(台灣三民書局東大圖書公司99年10月版)
(有作家何世進的書評,發表於商務印書館《中國學術》第4輯;被台灣南華大學高榮禧《當代文化批評專題:本雅明與傅柯》(教學綱要)列為參考書籍;被台灣省《傅柯》一書引用並列為參考文獻;台灣省講座(2001年1月17日)《傅柯「權力系譜學」轉向及其對「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啟示》(志華)列為參考書目)
2. 凝視之愛——福柯醫學歷史哲學論稿(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有復旦大學哲學系莫偉民教授的書評《醫學眼光的考古學》,載於《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年9月5日,華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董國安教授的書評《權力運作下的自由科學――〈凝視之愛〉對福柯的讀解》,刊於《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第7期)
3. Epistémè chez M. Foucault ou la Mort de l』Homme(《福柯知識圖式或者人之死》),Thèse de Doctorat, sous la direction de Madame Paule-Monique Vernes, Université de Provence, 1989-1993, 等級:優秀(très honorable),入選法國博士論文庫目錄。
4. Discours chez M. Foucault(《福柯論說理論》), Mémoire de DEA , sous la direction de Madame Paule-Monique Vernes, Université de Provence, 1988-1989,等級:優秀(très bien)。 1.福柯(德勒茲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9月版),載《福柯 褶子》
(被卓青《話語的政治經濟學》引用) 後現代主義辭典(副主編並撰寫33個詞條,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差異與重復》,第058-059頁
2 陳述,第063-064頁
3 德勒茲,第076-079頁
4《癲狂與非理性――古典時代癲狂的歷史》,第088頁
5《電影1――畫面運動》,第090頁
6《電影2――畫面時間》,第090-091頁
7 反哲學,第118-119頁
8 分歧,第145-146頁
9 福柯,第147-153頁
10 後現代性,第268-270頁
11《監視與懲罰》,第332-335頁
12《結構主義史》,第347-348頁
13 精神分裂分析法,第361頁
14 老年哲學家,第406頁
15《68年沉思錄――論當代反人道主義》,第425-426頁
16《論精神――海德格爾與問題》,第430-431頁
17 讓凱萊維奇,第503-504頁
18《猞猁史》,第529頁
19《審美人――民主時代審美觀的創造》,第545頁
20《事物的秩序》,第579頁
21《說不出來的東西與幾乎子虛烏有》,第587頁
22《說與寫》,第587-588頁
23《死亡論》,第593-594頁
24 五大叛逆者,第628頁
25 系譜學(與王治河合撰),第633-637頁
26《新的生態秩序――樹木、動物和人》,第660-661頁
27 新哲學家,第672-673頁
28《意義邏輯》,第696-697頁
29《哲學是什麼?》,第730-734頁
30 褶子,第737頁
31 知識考古學,第740-741頁
32 知識型,第741-742頁
33《自由的冒險歷程》,第747-748頁 1.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法國知識界對歐洲前途的思考——從舒曼歐洲一體化思想到德里達歐洲精神論(1997-1998,資助經費為7500歐元,已完成)
2.國家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社會歷史哲學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子課題:凝視之愛――福柯醫學歷史哲學論稿(2002,資助經費為4萬元,已完成) 1.翻譯德里達《胡塞爾哲學中發生問題》(商務印書館·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項目:西方哲學文獻選編(16-18世紀西歐各國哲學)(社政司[2005]100號,項目批准號:05JJD720001,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6月6日,主持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杜小真教授,本人為主要承擔者之一) 1.《後現代思想家G. 德勒茲》獲《國外社會科學》創刊200期優秀論文獎
2.《社會主義新文化簡論》獲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優秀論文獎
3.1997年獲得西南師范大學第三屆青年成材基金獎
4.曾為廣州師范學院中青年骨幹教師重點培養對象
5.曾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養對象(校級)
6.現為第二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養對象(第二層次)
七.外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華南師范大學)
2002級陳殿青碩士論文題目:福柯《必須保衛社會》中的權力問題(2005)
2003級喻娟碩士論文題目:瘋狂與我思――回到福柯《古典時代瘋狂史》(2006年)
2003級崔增寶碩士論文題目:論德勒茲褶子(2006)
2004級孔宏剛碩士論文題目:福柯瘋狂論中的譫妄觀
2004級萬詠碩士論文題目:性經驗概念——《求知的意志》與《快感的享用》導言之比較
2004級洪巧雲碩士論文題目:德里達《論文字學》中的文字暴力概念
2004級林彩燕碩士論文題目:主論證——第奧多魯、亞里士多德與維耶曼
2005級林秋生碩士論文題目:《基於福柯環視主義的主體命運》
2005級鄒寅斐碩士論文題目:福柯的監獄觀--社會制度的法哲學解釋
2005級何小燕碩士論文題目:非典應對策略反思--從福柯的環視主義看
八.邏輯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原西南師范大學)
1995級張昌明碩士論文題目:金岳霖邏輯思想研究
⑩ 李衛東的發表論文
序號 論文名稱 發表、鑒定時間、地點 備注
1 《民辦高校困難風險防範析》(封面目錄) 2010.10哈爾濱工大 《中外企業家》7期 國際學術交流期刊(第二作者)
2 《民辦高校發展趨勢芻議》 2101.9哈爾濱工大 《中外企業家》5-6期 國際學術交流期刊合作
3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 2010.06.25海大管理學院(教育廳項目研究報告) 獨作
4 《提高海口市經濟競爭力的分析與對策》 2009.6《科技與教育》 獨作
5 《淺析「青春之歌」的影響力》 2009.《瓊州學院》學報第4 期 合作
6《公司人才戰略芻議》 2008.《瓊州學院》報第4 期 獨作
7《繼續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 2008.5.5《海口晚報》 獨作
8 《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2007.12《科學時代》 獨作
9 《海口應樹立區域城市中心的理念》 2007.11.6《海口晚報》 獨作
10 《淺析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性 》 2007.6《科學時代》 獨作
11 《和諧海南 生態為先》 2007.6《中國生態前沿 報告》(南海出版社) 獨作 全國生態論壇研討會論文
12 《推進海口城市化進程的思考》 2006.12《大學時代》 獨作
13 《科學決策打造和諧生態海南》 2006.9《自然保護》 獨作
14 《管窺高等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特色》 2006.8《大學時代》 獨作
15 《保護生態 人人有責》 2006.7《自然保護》 獨作
16 《保護生態,從小事入手》 2006.6.14《海南日報》 獨作
17 《打造高職教育新時空》 2006.2《大學時代》 獨作
18 《多元體制高校創新發展的探討與實踐》 教育廳高校2005.8暑期研討會論文集 獨作
19 《高職招生路在何方》 2004.12《海南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 合作
20 《對島服市場的思考與對策》 2005.10《改革》 獨作 200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21 《海南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 2005.4 《和平出版社》 合作
22 《海南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視野新舉措》 2005.6《現代新教育》 合作
23 《淺析高職教育中的矛盾關系》 2005.1 《湖海文集》 合作
24 《話析考試》 2005.1 中央教科所《中國科學出版社》 獨作
25 《堅持科學發展先協調好高職院校各部門發展》 2004.11. 《職業技術教育》 獨作 2000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26 《深刻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 2003.8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論文集 獨作
27 《中國古代部分學者人口思想》 2000.1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時期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薈萃)1卷 獨作
28 《略論鄧小平旅遊經濟思想》 2000.1 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時期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薈萃 )2卷 獨作
29 《北緯30度》 2000第4期《黃山旅遊》 獨作
30 《發展旅遊產業,築就致富通途》 (全國鄧小平旅遊思想研討會)論文2000.5.7《黃山日報》 獨作
31 《論鄧小平旅遊思想》 98.2.《新時期黨的建設》東北大學出版社 獨作
32 《堅持教學改革,提高培訓質量》 97.1.《新時期黨的建設》東北大學出版社 獨作
33 《書價上漲為哪般》 1996.1.22《合肥晚報》 獨作
34 《商秧.韓非人口適度思想淺析》 1996.第9卷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醫學與社會》 合作
35 《淺談中國古代人口思想》 1996.第2期《理論建設》 獨作 (92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