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老是在說什麼工作階段性的成果請問:"階段性成果 是什麼樣的成果"
什麼叫「階段性成果」?
模糊語言在日常工作中是一種常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它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並且因此而使整篇文章或談話更加緊湊,有利於集中精力描述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例如,有的領導在講話時經常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這次會議的召開(工作的開展),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大家一聽就明白,這不是咱們一家的功勞,要感謝大家。
例如,有的人在寒暄時常有這樣一句客氣話,「我早就要來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得抽身---」。是什麼原因呢?你可以想像,無需解釋清楚。
但是,一個時間以來,在各類總結、報告,甚至一些新聞報道中,有一句模糊語言我怎麼也搞不清楚,那就是「階段性成果」。
什麼叫「階段性成果」?我的理解,好像是整個工作(工程)全部圓滿完成的,叫取得了「全部成果」,把工作(工程)按工作量和工作進度,分成若干個階段,並制定一定的任務,這個階段工作量的就叫「階段性工作」。圓滿完成這個工作量的叫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我看現在人們常說的所謂「階段性成果」並不是這么會事,而是一種虛報成績的漂亮套話。不信你緊跟上去追問一句,「你這項工作共分幾個階段?現在已完成到哪個階段?這個階段完成後要達到什麼標准?目前已經達到什麼標准?這個「階段性成果」是怎樣量化出來的?」回答肯定是搖搖頭,給一個苦笑的表情,或者用一些不痛不癢、不著邊際的話加以搪塞。
階段性成果,其關鍵詞是「成果」兩個字。這兩個字既好聽,又好看,抓不住,摸不著,有些領導也愛聽,因而就成為他們的常用語了。因為工作尚未徹底完成,而每一個階段又未規定必須達到的硬性標准,因此這種「成果」既不好量化也不好檢驗。這就給慣用「假大空」作文章的人提供了便利條件。
中國的語言非常豐富,新名詞層出不窮,不知誰發明了「階段性成果」這個詞語,給愛說假話、套話的人幫了大忙,確實應該給他記一大
功。
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此為起點,堅定地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
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了歷史經驗,通過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開創了黨的事業新局面,
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使黨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2)現全成果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與會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與鄧小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
如果沒有鄧小平的推動和指導,這個偉大的轉折就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順利實現。而今,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閉幕之際,我們不能不想起鄧小平對那次會議和歷史轉折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深切地緬懷這位時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1、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粉碎「四人幫」之後,黨和國家面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廣大幹部和群眾強烈要求打破思想上的禁錮,盡快扭轉局面。
在這樣一個歷史關頭,鄧小平的思路十分明確。他認為,要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首先就必須打破思想的禁錮,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他明確指出「兩個凡是」是錯誤的。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文章。第二天,《光明日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的名義公開發表。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響,同時也受到堅持「兩個凡是」的一些人的批評和壓制。
對此,鄧小平認為,這是關繫到堅持什麼樣的思想路線的大問題,於是旗幟鮮明地給予了支持。
正是在鄧小平的領導和支持下,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才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形成為一次全國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大大地解放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
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標准大討論如火如荼,鄧小平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先後去了一些省份,引導人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束縛,從實際出發,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1978年9月,鄧小平到東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他自己稱之為「到處點火」。一路上,他發表了許多重要觀點,史稱「北方談話」。
在「北方談話」中,鄧小平提出,「四人幫」要搞的「窮社會主義」荒謬至極,只有努力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他振聾發聵地指出:「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因此,「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要一心一意搞建設」。許多關於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在「北方談話」中實現了破題,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發展生產力,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的最根本的歷史性轉折。鄧小平為這一轉折的實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鄧小平從「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訓出發,從中國同世界發達國家包括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嚴酷現實出發,認為中國再不能「以階級斗爭為綱」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盡快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
早在1977年下半年軍委主要領導人在廣州起草軍委全體會議文件時,鄧小平一開始便提出,文件應以什麼為綱?怎麼才叫工作的綱?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揭批「四人幫」可以叫綱,但這是暫時的,我們還有長遠的考慮。
之後,他明確地講,看起來現在以揭批「四人幫」為綱可以,但是很快就要轉,要結束,要轉到經濟建設上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不能提「以階級斗爭為綱」了。
正是從上述考慮出發,為了使黨的工作在這次中央全會上發生一次根本性的轉變,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召開以前,提出應該在討論經濟工作之前,首先討論一下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
中央工作會議開得空前熱烈,生動活潑。在鄧小平、陳雲等同志的推動下,在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會議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堅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
並圍繞這個問題,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決定發揚民主,加強法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實行改革開放。
可以說,正是鄧小平關於實行工作重點轉移的重大倡議,使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好了准備,使三中全會開成了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3、改革開放的宣言書
12月13日下午4時,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
鄧小平對這個講話非常重視,在10月份出訪日本之前,他就找有關的同志談了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圍繞工作重點轉移問題,起草一個初稿。這個初稿在中央工作會議之前就寫了出來。
但會議進展很快,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順利地得到了解決,會上又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及時地作出回答,例如:如何評價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如何處理全面撥亂反正、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和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實現安定團結的關系,
如何解決會上提出的人事變動的要求以及可能會由此引起的國際反應,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認識就不能統一,全黨就不能很好地團結起來、順利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
鄧小平根據會上提出的新問題和國內外的反應,自己用鉛筆寫了一個約500字的提綱,然後找有關同志談想法。後來,他又幾次約見起草者,談了一些修改意見,最後作了一些修改和潤色加工。
從講話稿的起草過程來看,這個講話完全是在鄧小平的直接指導下,根據他的思想寫成的。其中許多重要的話,都是他本人的原話。
講話圍繞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著重講了解放思想、發揚民主、向前看、研究和解決新問題4個方面的內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則和政策。
鄧小平的這篇講話,不僅提出並回答了中央工作會議與會者關注的、涉及歷史轉折的一系列根本問題,為中央工作會議作了總結,而且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供了指導思想,因而它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它的主旨和一系列重要觀點,為全會所接受並被寫入全會公報,成為指導全面撥亂反正和制定改革開放新政策的總的指導方針。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五大報告將這個講話譽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由於中央工作會議作了充分准備,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4、深刻改變中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遠見,啟動了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巨輪。他們不唯書,不拘泥於前人的個別結論,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歷史條件和時代要求出發,開創了一條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經過近四年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到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黨已經從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轉變到了領導全國人民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局面;
國家已經從冤案遍地、百業待興、是非顛倒、問題成山的境地,走上了全黨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光明歷程。
具體地說,政治上,結束了長期社會動亂,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經濟上,通過黨的工作重點的堅決轉移,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舉措引起了世界關注;
思想上,沖破了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組織上,整頓和加強了各級領導班子;
文化上,在糾正了長期存在的「左」的錯誤後基本走上正軌,並開始得到發展,初步出現繁榮景象。對此,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無不為之歡欣鼓舞。
這些巨大的變化,充分說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治黨、治國、治軍中干出了實績。
尤其是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寬闊胸懷,以及他駕馭宏觀全局的高超本領和處理復雜問題的卓越能力,使全黨全國人民深信不疑:這個領導集體是靠得住的,是我們黨的希望,國家的希望。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和正在隨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並將貫穿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進程。
今天,在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正在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正確道路,
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
㈢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個:
1、碩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2、滿載而歸[ mǎn zài ér guī ] 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宋·倪思《經堂雜志》:徒有而出;滿載而歸;里人無不羨之。
翻譯:空手出去,裝得滿滿地回來,鄰居沒有不羨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顯著的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出處: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翻譯:如果巡訪勸勉曉喻有效果,縣官就准備禮物親自去拜訪,重重的給予獎勵。
反義詞:
1、顆粒無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災禍造成絕收。
出處: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15章:「定額租稍輕,但不論蟲傷天旱,顆粒無收均須照納。」
2、一無所獲[ yī wú suǒ huò ] 一無:全無。什麼東西都沒有獲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譯:顥也有所懷疑,因此讓人搜查壽兒的懷抱,什麼東西也沒有找到,顥只能自己動手。
㈣ 省級成果匯總
根據農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術方法,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的規定,農用地分等先進行等別劃分和確認,然後進行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農用地分等技術報告》、《標准樣地設置報告》;二是圖件部分,包括各級農用地經濟等別圖、利用等別圖、自然質量等別圖、標准樣地分布圖;三是數據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指數計算數據、面積統計數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等。
(一)鄉(鎮)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根據計算得出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分等單元的等別指數,按照已確定的分等間距分值及黑龍江省農用地等別劃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農用地等別間距指數,將屬於同一間距值的分等單元歸為一類,再對照有關農用地等別指數所對應的農用地等別,最終確定該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並將其匯總。
按照上述方法,根據各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指數,逐一確定每個分等單元的等別,然後將同一等別內的單元合並,形成農用地分等成果圖。
(二)縣(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礎上,將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區內的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如下。
1. 縣(市)級農用地等別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確定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農用地的等別,即在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將農用地劃分成幾個等別。
2.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按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匯總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農用地分類的面積應和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中涉及的農用地分等的地類面積一致。如農用地分類中地類為耕地,則通過農用地分等所劃分的各等別的耕地面積總數應和全縣耕地面積總數一致。
3.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圖包括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經濟等別圖。
(三)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基礎上,形成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成果,其中,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可以作為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的中間成果。
1. 省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經過省級成果匯總,黑龍江省農用地經濟等別劃分為 2 10 等共 9 個等別。
2.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主要是根據全省各縣(市)及各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分等的面積,逐級統計匯總情況。在統計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時,應採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數據,以便使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和全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有關數據一致。
3. 省級農用地分等圖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的基礎上編繪全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和經濟等別圖,其中,農用地經濟等別圖是全省農用地分等的主要圖件。
(四)農用地分等成果資料庫
1. 建立電子表格資料庫
為了使農用地分等的各項數據得以完善保存和應用,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統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電子表格資料庫,內容包括分等單元原始屬性數據表、分等基本參數、「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分等的基本參數表、土地利用系數表、土地經濟系數表、樣點產量-投入調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計算結果表、分等面積統計表、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等。並將以上各種數據統一存入軟盤,以便保存和應用查找。黑龍江省在農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電子表格資料庫,表格統一採用 Excel 格式。
1)資料庫的內容
(1)農用地分等基本參數表,包括國家下達的農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省統一計算的產量比系數、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等。
(2)農用地分等指標區因素體系及權重值表。
(3)各指標區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
(4)省級農用地分等結果和省、市、縣三級農用地分等面積匯總表。
(5)農用地分等結果地類面積匯總表。
(6)省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
2)表格格式要求
為了建立統一的農用地分等資料庫,便於查找和應用,全省按統一的格式填寫表格,輸入計算機進行保存。
(1)匯總單元編號採用「省級行政代碼(2 位)+地級市行政代碼(2 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單元流水編號(4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代碼》(GB/T 2260-2002)執行。
(2)面積。農用地分等面積一律以公頃為單位,小數點後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電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採用 DBF 格式。
2. 省級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1)資料庫內容
資料庫內容必須與表格數據一致。資料庫成果包括圖形資料庫、表格資料庫和數據軟體系統,對通用軟體和國家要求格式的資料庫,僅要求提供數據內容。對於圖形資料庫,其內容應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圖件的數據;對於表格資料庫或屬性資料庫,應與圖形數據相關聯;對於不需要圖形對應的表格,可以僅提交電子表格。
(1)分等單元電子圖的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指標區名稱、面積屬性等。
(2)自然質量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各單元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系數、自然質量分、自然質量等指數。
(3)利用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利用等單元編號、實際產量調查、二級區最高產量、土地利用系數和利用等指數等。
(4)經濟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投入、產量、土地經濟系數和經濟等指數等。
(5)農用地標准樣地分布圖與樣地屬性表相對應。
(6)綜合數據應包括單元圖形庫和與單元相連接的綜合數據表。
2)資料庫要求
(1)分等單元、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注記、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應分別保存。
(2)要求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相關聯,滿足圖屬互查的要求。
(3)成果圖件的電子圖顏色、注記、圖例、圖廓等必須設置完整。
(4)應建立電子文本文件,對電子圖作出必要的說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顏色不同,可根據有關參考色標進行調整。
3)數據格式
基礎資料庫的點、線、面及注記層編碼的規則,對照《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執行。
㈤ 現有的科技成果
1、MG132/320W採煤機
2、高溫預制直埋保溫管
3、MIMN通風機運行監測管理系統
4、雞西市城區基礎設施調查與對策
5、干脫細目大豆顆粒粉
6、超選擇子宮動脈栓治療子宮肌瘤
7、數字減影選擇性全腦血栓造影臨床應用
8、復方腐植酸鈉葯膜治療子宮糜爛外陰潰瘍臨床研究
9、空氣發動機
㈥ 中國的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資至少350億美元,為建造發電廠提供融資。通用電氣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訂單金額已升至超過10億美元,而五年前還不足1億美元。
2,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2016年2月6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出席了德黑蘭-馬什哈德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的開工儀式,項目預計將在42個月後竣工,隨後還有5年的維護期。該項目將由伊朗基礎設施工程集團MAPNA和中國中機公司及蘇電集團承建。
3,寮國鐵路
2016年12月25日,寮國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築路隊伍整裝待發。寮國總理通倫親自揮鏟破土,鳴鑼九響,標志著中國寮國鐵路全線開工。根據規劃,中老鐵路將於2021年全線貫通,屆時從中國邊境到萬象只需4個小時,多山缺路的寮國將實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夢想。
4,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5,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
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帶一路
㈦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
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新成就
一、是改革紅利更多惠及全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專的保障水平再屬上新台階。
二、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有效推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三、是人人平等原則得到切實貫徹,各類群體的權利保障力度穩步加強。
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弘揚,人權教育研究水平顯著提升。
五、是國際人權交流合作廣泛開展,人權理念、政策和成就更受尊重。
人權司法保障方面取得新成就
一、是不斷健全人權司法保障機制。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司法職權配置進一步優化。
二、是進一步完善人權司法保障程序。
三、是努力提高人權司法保障執行力。
四、是切實保障被羈押人合法權利。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取得新成就
一、建設目標向信息化整體轉型。
二、編制構成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三、軍事訓練向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發展。
四、人才培養向素質能力躍升。
五、政治工作向提高戰鬥力聚焦、
六、後勤保障邁向三軍一體、軍民兼容、平戰結合。
七、武器裝備建設更加註重頂層設計。
㈧ 黨的十九大五中全會取得了什麼成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版現第二個權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這是我們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順利實現而進行的一次重要戰略擘畫。
1 明確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戰略自信
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明確指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